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問題來了,自前太子被廢後並沒有再立儲君,老皇帝死前也沒留下什麼詔書旨意, 那這新帝該立誰呢?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又齊齊看向了現在風頭正勁的十一皇子。戎人圍攻都城,城破亡國之時,十一皇子與方將軍從天而降一起挽大廈之將傾。

  如今還有比十一皇子更合適的人選嗎?

  然而令眾人沒想到的是,他們擁立十一皇子為帝,卻被十一皇子給拒了。

  而他拒絕的理由不是先帝新喪需要守孝這類理由,而是他有主上,他此次來京救援是受了主上的令。

  朝臣驚疑,十一殿下貴為皇子居然還有主上?莫非是哪個皇子或是皇叔?

  有人在心裡盤算:莫非是在南邊的三殿下?十一殿下拖延時間,是在等對方趕回來?

  眾人面面相覷,最後有人小心翼翼問道:「事到如今,我們可先昭告天下, 令王爺趕回京都,再行登基儀式。」

  至少先把人定下來,省得夜長夢多再生事端。

  長安點了下頭,「本宮也覺得這個辦法好。」

  「對了,本宮怕大家說三道四,說主上得位不正,以防萬一,本宮之前向先帝求了一道傳位聖旨。」

  這話就差直說建元帝是他害死的。

  若這道聖旨是真的,那建元帝便是在十一殿下進宮之後才死,那死得就太蹊蹺了,十一殿下肯定脫不開干係。

  若先帝在十一殿下進宮之前就已經死了,那這道聖旨百分百就是假的,用來糊弄大家的。

  不管怎樣,還是有人將其接了過來,然而看到內容,那人驚得聖旨都掉了,還是長安眼疾手快將其接過,遞給了下一個人。

  看過的人,無一不震驚。

  這不是傳位聖旨,而是禪位聖旨。

  而禪位的對象,還是一個叫盛世的。

  開什麼玩笑,這盛世又是誰啊?

  倒是有記性好的,立即想到了數年前教給大家種痘之法挽救了千萬百姓性命的那個人,而那個人正好就是十一殿下的老師。

  十一殿下居然自己不想當皇帝,而是想要將大涼江山拱手讓與他人。不論是長安自己登基,或是他指定一個皇室傀儡當皇帝,朝臣們都沒有多大意見,但他們委實不能接受大涼改朝換代啊。

  立即有人跳起來,指著長安的鼻子大罵:

  「你這是忘本!」

  「先帝屍骨未寒,你居然想著將大涼江山拱手讓與他人,你如何對得起先帝?」

  「你愧對傅家先祖,根本不配當皇家子嗣!」

  與朝臣一般驚訝的,還有方瞻。

  他知道長安擁護盛世,但他沒想到長安的手段這麼簡單粗暴,簡直就是硬逼著眾人認下。

  那個詔書假得連三歲孩童都不能信吧?

  但凡建元帝是清醒的,或是活著的狀態,都不可能寫下那樣的詔書來!

  大家倒是不罵盛先生,畢竟還見不到人,但十一殿下絕對要被朝臣的唾沫星子給噴死的。

  方瞻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管,在眾臣群情激憤的時候,方瞻突然拔了劍。

  清脆的刀劍聲,嚇了眾人一跳,等他們反應過來,立即像找到了主心骨。

  他們還有忠平侯呢!

  忠平侯可是京都里唯一能與十一殿下抗衡的力量了,忠平侯肯定不能讓十一殿下如此荒唐!

  「忠平侯!此事萬萬不可啊!」

  方瞻只知道長安是效忠盛世的,但他們具體的計劃他並不知曉,並且在方瞻看來,盛先生與十一殿下的關係比自己更加親厚。

  如今長安的舉動他雖然不能理解,但肯定得支持。

  於是他道:「諸位忘了,在下早已不是忠平侯。」

  眾人一驚,直覺又要出大岔子。

  果然聽方瞻繼續道:

  「在下被貶為庶民趕出京都之時,是盛先生施以援手,而今時今日我等馳援京都救了諸位,也是得了盛先生的令。

  你們要謝,不應該謝我,而應該謝盛先生。

  若沒有他,你們怕是早已當了亡國奴,身首異處哪還有力氣在這裡與十一殿下爭辯該與不該?」

  眾人瞠目結舌,沒想到方瞻也是盛世的人,可他們分明記得,那人的官職只不過是個小小的里正啊。

  他怎麼就能讓堂堂皇子和侯爺聽他的令呢?

  眾人還沒想明白,方瞻便向長安拱手請辭。

  「戎人雖然潰敗,但阿木泰還是帶著殘部逃走了,我這就帶人去追擊。」

  這是個狙擊戎人的好時機,不論是長安還是方瞻都不可能放過。

  在方瞻看來,京都的軍事力量只剩他與十一皇子。他們剛剛拿下京都,老皇帝和二皇子又都死了,此時此刻若是十一皇子帶著人去追擊戎人,那京都勢必還要變天。

  若是有人慫恿起來,在十一皇子離開的時候,另立新君,他們可不就是為他們做了嫁衣。

  於是方瞻便主動請纓,去追擊戎人殘部。

  至於新皇帝的人選,十一殿下與盛先生肯定已經商議好了對策,他留在這裡作用也不大,不若去干自己擅長的事。

  眾人再次傻眼,方瞻雖然沒有站在他們這裡,但他們努努力說不定還有轉機,但方瞻一離開,豈不就是十一皇子一家獨大。

  很快有人開始退縮,有人閉口不言,嚷嚷「不可」的人越來越少,但想要立盛世為新帝還是很難。

  長安這個算盤,自然沒有與盛世商議過。他原先與盛世的計劃,便是他先去救京都,然後盛世解決了晉陽的事後,到京都與他匯合。

  而盛世的意思則是長安入京可以趁機把持朝政,若是老皇帝沒死,就立長安為太子,若老皇帝死了,那長安正好可以稱帝。

  但長安打的卻是另一個主意,他要在盛世抵京之前強迫眾人認下禪位一事,等盛世一到,立馬黃袍加身,這樣就跑不掉了。

  至於不服的那些人,自有他來處置。

  而他確實也這麼做了,一時間詔獄內人滿為患。

  他不在意名聲,更不需要一個好名聲。他的名聲越好,他的義父越不可能登上那個位置。當然了,別人也可能趁機選擇其他的帝位繼承人,不過他不在乎。

  但計劃始終趕不上變化,他算到了一切可能,唯獨沒料到盛世知曉了他騙自己的事,不打算去京都與他匯合。

  長安一邊想辦法讓眾人認下禪位詔書,一邊發覺盛世沒來,八百里加急送信到晉陽。

  盛世看到信的時候還很疑惑催他去京都幹什麼,反正有他沒他也沒多大關係,長安該登基登基好了。但很快他就收到了方瞻給他的信。

  看到信後,盛世簡直氣得要殺人。

  怎麼有人做事能這麼沒有腦子!

  大涼雖然爛了,但也沒到被人逼迫禪位的地步吧。

  再說了,他是什麼啊?

  他充其量就是一個小小的里正,能給他封個一二品的官都算是看得起他了。

  長安居然想要讓他當皇帝?

  他是瘋了嗎?

  兒子捅了大簍子,他這個當義父的再不去,怕是要出大事。

  盛世簡直是一路馬不停蹄兼吐槽趕到京都的。

  待到盛世到京都,距離建元帝死已經過去了半個月。

  長安看到盛世出現的那一刻,原先陰鬱的臉頓時由陰轉晴,然而他剛迎上來喊了句「義父」,迎接他的卻不是往日春風般的盛世,而是狠狠的一巴掌。

  長安被打得偏過頭去。

  盛世簡直氣極了,第一次在長安面前爆了粗口。

  「NTM腦子裡裝的到底是什麼?」

  「我是覺得你靠譜,才將你推到這個位置的。

  你看看你這些天都幹了什麼?

  那些被關押的大臣,他們反對有錯嗎?

  怎麼?聽你的都是良臣,不聽你的都是亂臣賊子?

  你帶兵打仗的時候,腦子不是很清楚嘛?怎麼到了這個時候,混球成這樣了?讓我看看,是吃錯藥了,還是發癲呢?」

  盛世一口氣不帶重複地罵了長安足足半個多時辰,嚇得跟在長安的部下,甚至是最近倒向長安的一些朝臣目瞪口呆。

  當然了,讓他們最震驚的,還是即便十一皇子當著眾臣的面挨了一巴掌,又被數落成這樣,他仍舊低眉順目沒敢反駁一句,甚至還貼心地給對方倒了茶,生怕他那個師父罵渴了。

  這跟他們前些天看到的一言不合就殺人的暴君可一點都不一樣!

  說好的陰狠殘暴呢?

  現在怎麼變成乖巧小白兔了?

  眾人嚇得一動不敢動,就這麼看著長安在挨罵。

  其實盛世剛罵完前幾段,就發現在場的人太多了。他一開始怒火衝天,沒注意到人數,冷靜下來後,覺得這樣又打又罵實在是很不給長安這個皇子面子。

  但他轉念一想,就長安那個瘋癲勁,還不知道下面人心裡怎麼編排呢。自家的孩子,自己教育,若是罵得狠了,大家估計也會想著這個當家長的,是不是太過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