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看了我一眼,低下頭去,心中默道:「就像你這樣的。」

  我後面的話就沒法說了。

  仲舒哥哥和我一樣從小失去了母親,繼母對他放任不管,大約沒有耳提面命教他那些犧牲女兒維護家運的歪理,他又一直跟我玩在一塊兒,是家中少有的不重男輕女的人。我得找個機會把內情告訴他,追查寧寧下落那件事我也沒忘,如今身在宮中更難著手,我需要家裡也有人支援幫我。

  仲舒哥哥畢竟是外臣,東西送到說了幾句話就要告辭走了。臨別前他對我說:“瑤瑤,你一個人呆在宮裡是悶了些,不過你別著急,下個月就是千秋節了,陛下定會宴請群臣,到時候我又可以進宮來看你。國公、叔伯、兄長們,家裡的命婦女眷,還有嵐月……王妃,他們都會進宮來的,你又可以見著家裡人了。再往後還有臘八、新年、上元,團聚的機會多著呢。”

  我沖他點頭微笑:“好。”

  我沒法告訴他,家裡這麼多人,我真正想見的也只有他一個而已。為著他好,或許我連他都應該少見。

  千秋節,陛下的壽誕,這個提醒陛下又老了一歲的日子,恐怕不是那麼好過的。

  第81章

  仲舒哥哥沒猜對,我也沒猜對。

  今年的千秋節……一切從簡, 慶典未成, 草草了事。

  蓋因千秋節的前幾天, 太行山下突發地震,真定府治下的獲鹿郡幾乎整個被夷為平地, 災情嚴重, 陛下命府庫將慶賀千秋節的銀兩錢帛全都拿去賑災了。

  永嘉公主告訴我說虞重銳親自去了真定府主持大局, 除了救濟安置災民、防治災後疫情,還得協理安排他們重建家園, 恐怕要到年底才能回來。他以前在西南沅州做太守,那邊山勢險峻災害多發, 他處理這些事頗有經驗,所以陛下特地委派他去的。

  大吳疆域廣闊,地勢多變, 從巴蜀到沿海、隴西至嶺南,每年洪水、乾旱、塌方、海嘯,大大小小的災情數不勝數。但是這太行山地震卻非同小可,引得朝中人心又浮動起來。

  高祖起於吳興,馬背上奪得天下,定國號為“吳”,原本屬意定都蘇州或金陵。但因太常進言, 沈氏龍脈其實源於北方太行, 居中原方可鎮天下, 改定都洛陽, 以蘇州府和真定府為東、北陪都。每逢登基改元,祭天告地,都在太行之巔龍脈之首舉行。

  開國數百年來,太行山從未發生如此嚴重的災情,一時眾說紛紜。這時便有人翻出司天台的記載來,說其實先帝駕崩的前一年,太行山也地震過,災情不重,卻震斷了山脊,龍脈斷裂;這回地龍翻身山體擠壓,龍脈重又合攏,是因禍得福也。

  這話聽著像安撫人心,但在有心人聽來,那就是另一種解讀——先帝和奉天皇帝慘遭永王毒手,皇室蒙難,龍脈斷絕,江山才暫交到陛下手中;如今先帝的嫡長孫信王長大成人,這龍脈就又接起來了,你說這是什麼意思?

  所以說這話的人不但沒有得到嘉獎,還碰了一鼻子灰,正好陛下在著手貶謫婚宴上我查出來稟報給他的信王黨羽,這人也跟著一起發配去邊疆深山裡觀星測地了。

  陛下覺得此事一定是有人借題發揮、散播流言,又把群臣召到甘露殿來,讓我在簾後查是誰傳的謠,誰又信了坊間飛語立場動搖。

  今夏格外多雨,宮中不少年久失修的宮室都漏水了。總算熬過了雨季,黃河沒有決堤泛濫,到了秋日,西北風一起,天氣卻立馬乾燥起來,冷得也特別快。有的木頭經不起冷熱乾濕驟變,就會變形開裂。

  甘露殿裡群臣畢集,陛下話說到一半,我還沒來得及看全呢,“砰”一聲巨響,甘露殿的房梁居然崩裂了,屋頂簌簌地往下掉瓦礫碎渣。

  殿中人多擁擠,驟生此變,好多人第一反應便是往外逃,跑到門口堵住了才想起皇帝還在大殿最裡頭,又回頭高喊“護駕”,亂成一團。

  好在那屋樑只是開裂,並未全斷,只有一位吏部官員被瓦片砸破了頭,另一人跑得太急摔倒被後面的人踩傷了手,其餘人等皆無礙。

  陛下眼見危機突發時群臣狼奔豕突,竟沒有多少人先想著護駕,氣得七竅生煙,又左遷罷免了一批跑得最歡的臣工。尤其是將作監,維護修繕宮室不力,甘露殿竟能出這種紕漏,負責內作的一監二丞統統被革職。

  甘露殿一時半會兒是不能用了,將作監搭了架子把大殿圍起來,屋頂掀開更換大梁,陛下責成一定要在年底之前修好。

  這件事傳開去,又有了新的說法——皇城宮室都是前朝所建,用了幾百年了,為什麼別的大殿房梁不壞,唯獨甘露殿壞了?甘露殿是什麼地方?紫宸之配殿,皇極之副,卻獨得陛下偏愛,紫宸殿御極視朝後,實際大多政務都在甘露殿商議處理。暗暗影射紫宸即先帝、奉天皇帝一脈正統,安然無恙;甘露即今上陛下,旁支副手,代攝江山,時限已到,該退居還政了。

  所謂的吉凶徵兆、讖語緯書,只要想編造附會,總是能找得出名頭理由來。

  陛下雖然生氣,但也拿這些流言沒辦法,只能繼續暗查。因為代奉天皇帝暫理社稷、將來要把江山還給兄長的嫡子,這話是他自己說的。

  倘若世上真有後悔藥,陛下恐怕最想回到十幾年前把自己的嘴給堵上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