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郡城江陵已經成為西南方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

  這裡隨時都充滿了來求藥的西南夷貴族,甚至還有滇地、夜郎兩處的夷人遠來治病,他們見過了江陵繁華興盛後,大多不願意回家,或者就直接成為家鄉與秦國的商人,已經形成兩道深入西南的商路。

  郡守騰隨後還拿出了一張西南夷的分布細圖,講述那裡的小部落常受大部落欺壓,搶掠他們辛苦買來的貨物糧食,希望大秦為他們做主。

  很多更是表明心跡,只要陛下允許,這些小部族都願意歸復大秦。

  秦皇對小部族的心跡興趣不大,他愉悅的是,阿江當年的布置,終於生效了。

  南方地勢複雜,尋找夷人主力之難,遠勝草原諸部。

  但若是有這些小部族的支持,遠征西南,就再不是難題。

  第198章 事發

  看著這種大好局面,秦皇甚是頭鐵地想去南方邊疆巡遊, 但這個想法他才剛剛冒出來, 就慘遭愛妻鎮壓——嚴江當場就摸了竹筒。

  於是秦皇泰然自若地道接道:「……然中原大災為重,吾雖想於嶺南一觀, 卻也只能暫緩此行。」

  嚴江這才冷漠地將手從吹筒上放下去。

  秦皇頗為失望, 後來的幾日, 偶爾有空, 就在阿江面前對著南方的凝望, 那神色中期盼帶著失落,甚是能讓人體會到他的心裡的強烈期盼。

  嚴江對此只是淡然道:「我可帶著陛下前去西南,滇地嶺南象地皆可。」

  秦皇立刻阻止了阿江所想,說東方諸地未游, 不必心急。

  真要讓阿江一個人浪出去,他怕是三五年都未必會回宮。

  於是兩人各退一部, 在南郡走訪了一番後,秦皇便一種北上,準備順著淮水去到楚地。

  中間路過湘水時,遇到大風, 船不能上, 生生在河邊耽擱了一天。

  秦皇就很氣, 問嚴江湘水神是誰?

  嚴江險些笑場, 只說自己從西方過來,對東邊的神不熟。

  於是左右博士立刻稟告秦皇,說這裡的水神是堯的女兒, 舜的妻子,當年舜在蒼梧去世,舜的妻子追到這裡,也悲泣而死,淚水染得此地竹身儘是斑痕,所以又叫湘妃竹,湘君的祭祠就在湘山之上。

  但秦皇並不為這悲慘的愛情故事感動,他冷漠地聽完故事,然後就無情地下發命:徵發刑徒,要將這敢阻他行程的湘山全砍禿了。

  嚴江本來想阻止,但轉念一想,這年代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樹木,既然他開心,就隨他吧。

  度過湘水,嚴江拿自己的小刀隨手砍了一根斑竹,削了做成手杖。

  雖然更想做成竹笛,但他和阿政都是音痴,還是算了。

  秦皇則興致勃勃,每到一地,便要與阿江共賞奇景,每入一城,就和和阿江共聽奇樂,還說這是自己以前就做好的決定。

  嚴江怎麼也想不出來這是哪天決定的。

  他們又一起爬了衡山,秦皇在衡山刻了碑,還是長長一串吹捧自己的話,只是加了與卿同游之類的類似於「秦始皇到此一游」的石碑,每次嚴江看都有一種羞恥感,但秦皇完全感覺不到這些,他覺得碑文寫得名副其實,就該讓後世的人都知道自己幹過什麼,才不枉此生。

  嚴江真是怕了他了。

  湘水之北,他們便到了淮河。

  如今長江一帶還是地廣人稀之地,淮河流域是如今的六國繁華之地,可惜這次的大災也波及了這裡。

  淮水是楚國舊地,多種水稻,對水要求甚高,水稻產量本就不如麥粟,只是優在一年可收種兩季。

  不過,情況有些不對。

  秦皇敏銳地發現,楚地的戶口減少的厲害,與初時的統計相比,相差甚遠。

  郡守說是戰亂與饑荒,導至流民四散,許多戶不在。

  但秦皇覺得不只是如此才對。

  流民會跑,但這些年災荒年年,庶民不可能突然斷崖似的減少。

  他於是他問了阿江看法。

  「土地兼併而已。」嚴江一點也不覺得奇怪,淡定道,「你欽定家財二十萬錢以上就算富戶,應遷咸陽後,這些人又不是傻的,當然會將財物儘可能的換成土地,而饑荒素來是土地最好的兼併之法。」

  秦國收的田賦是按土地面積收的,然後人還有人頭錢,每年還有大大小小的搖役,庶民基本不可能有餘糧,而一但饑荒,庶民們抵抗不得,就得把土地換給豪強得來糧食,然後就成為失地農民。

  秦國法律規定土地不能買賣,只能軍功獲得,但六國初收,仗量田地都是本地人來做,私下裡做些心照不宣的交易,根本查不出來。

  更多的庶民還會主動賣身為仆,在大家族的庇護下,隱瞞丁口,從而還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秦皇深思良久,又讓阿江隨他換號出門。

  一人一鳥很快便心裡有數。

  於是秦皇大刀闊斧地問罪楚地郡守,對隱瞞人口土地的世族一番操作,流放的流放,掛牆的掛牆,很是殺了一些給猴看,然後不但盤清了土地,還收穫了大批糧食。

  然後秦皇很快又下達王命,把財富沒到二十萬,但土地超過千頃的豪強也加入征遷入咸陽的名額,並且重賞舉報隱匿田產者。

  至於這種舉報會造成什麼樣的腥風血雨,鐵頭贏從不在乎。

  他一路向東,到了彭城,左右博士提起當年大禹治水,鑄九鼎鎮九州天下,後來九鼎便成國家重器,楚王曾強借九鼎之一,周室衰微之下,怒而將鼎沉於泗水之中,九鼎自此不全,實在是遺憾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