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得到了陛下冷漠的一百八十度回頭白眼一枚。

  這場大戰在李信成功繞道的那刻就基本沒有的懸念。

  秦軍裝備精良,有戰馬有盔甲,精良鐵器,而月氏的青銅箭矢都很少,甚至有大量的野獸牙做矢,這對的秦軍的鎖甲基本不能破防。

  更重要的是,這一戰里,相比月氏部族凌亂的衝鋒,中原精銳的軍陣大放神威的,遠處先是一倫強弓勁射,驟然接近,就是長矛突刺,配合精密,氣勢恐怖,許多小部族甚至為大軍威勢所攝,跑的飛快。

  李信數萬大軍如狼似虎,東出直撲月氏王庭,毫無防備的月氏王族被一舉俘獲,一同被俘的還有月氏貴族數百人,殺敵數千,得牛馬無數,他們卻在清點戰績後毫無停留,繼續東行,直衝月氏主力。

  月氏三萬大軍跟本想不到李信會從自家後院出來,被秦軍軍陣沖得做鳥獸散,紛紛北上賀蘭山地躲避,而這時,早就準備的隴西軍已經等侯多時。

  匈奴甚至來不及出兵相助,月氏之地便盡入秦手。

  而秦朝則有條不紊地將月氏子民編入秦國戶籍,在月氏之地設立郡縣,建立城池,而大量的刑徒的流放之地便從隴西再度西遷,到了塞北。

  而月氏部族——他們剩下的人口已經連夜收拾,西出塞外,把烏孫人趕走,占了烏孫之地,竟是一刻也不想在河西這塊水草豐美之地停留。

  草原的規矩就是這樣,誰輸了誰走,不走舉族便儘是贏家的奴隸,秦國也一直是這麼做的。

  匈奴雖然垂涎月氏部族的草場,但在看到與自己實力相平的月氏在數月之間就洗白之後,便一直甚是乖巧,一整年都未有一隻部族來南下掠劫。

  秦皇高效地派人入駐河西,他將草場分給了秦國治下的前義渠戎諸部,為他們劃分了勢力範圍,並且興建了數個馬場,供應帝國軍馬,並且聽從阿江的建議,在烏鞘嶺扼守河西的咽喉之處新起一關,名曰武威,與隴西協同,共同防備北方。

  軍功驟成,秦皇豪氣大漲,看著當年從阿江那搶來的世界地圖,準備開始存糧備馬,然後起兵三十萬,趁著大秦軍威一舉滅掉匈奴。

  然而,他又被現實毒打了。

  就在秦皇上下都沉浸在打月氏分牛馬的喜悅中時,東方六國又來了一場大旱,餓殍遍地,天下三十六郡中,爆發旱情多達十三郡。

  作者有話要說: 十九年,始皇帝母太后崩……民大飢——《秦始皇本紀》

  PS:我翻資料時發現,秦王歷史上一統六國那十年間,發生大雪災一次,寒潮一次,饑荒五次,大地震兩次,說水深火熱一點都不為過,可大王統一後,就風調雨順,一次都沒有了。

  第197章 如鐵

  然而, 在這種麻煩的時間裡,秦皇毅然做下一個決定。

  他要再度東巡!

  一時間,朝野上下瞬間人仰馬翻。

  連嚴江都愕然了, 擔心阿政是被現實毒打到了, 怎麼能這麼亂來?

  饑荒會怎麼樣?

  饑荒代表的就是流民, 就是混亂,就是危險。

  而如今的大秦之主居然要在這大荒之年前去六國東巡,這不是添亂是什麼?

  但秦皇的理由十分充分:「當今之世, 秦國之治未穩, 天下人心未安, 六國必然乘機妄動,朕巡視天下,既可威懾六國餘孽, 平定民心。又可施恩於民,以安諸地。為何不去?」

  「你就是想出門, 找什麼藉口。」嚴東嘆息道,「知道你這麼來一出,有多耗費麼?」

  秦皇氣定神閒, 翻開一本奏書,拉阿江入懷, 給他看自己的少府收入:「阿江既不許吾廣修宮室, 又不允吾鑄造金人,可知少府所收銅錢已無處安放?」

  嚴江輕嘶一聲,看著奏書上的可怕數字, 一時吃驚。

  是他疏忽了,這些年有製糖、造紙、戲劇、商稅、集市、水車、糧種等收入,少府的收入日漸龐大,而秦皇如今又沒修長城又沒修那遍布關中的宮殿群,還沒巡遊過天下的,這兩年只有宮殿和驪山陵,他還沒那龐大的後宮群和子孫群,面對少府這麼龐大的私庫,用不完很正常。

  「陛下的意思是?」嚴江略略回過味來,阿政這是有錢了,想浪啊!

  不止如止,他還想在浪的同時讓天下人看到,並且把這次饑荒的救濟名譽賺到。

  如果阻止——罷了,這隻鐵頭鳥撞什麼都不會死心的,勸不動。

  只希望他別又碰到大鐵椎吧。

  「東巡之時,命諸軍攜帶關中之糧,東出旱地,沿途救濟,開放山林,彌補缺失,減免稅負,以定流民。如此,阿江可還嫌吾擾民?」秦皇悠然問。

  嚴江微微一笑,主動倒茶遞到陛下唇邊,誇讚道:「陛下城府似海,胸有錦繡,是臣多慮了。」

  秦皇的滿意地把茶水飲下。

  他從不是個認命的人,知道怎麼在困難里找到機會,所有的麻煩都不會是他的阻礙,只會是他前進的動力。

  但嚴江還是有此擔心:「如今中原大旱,關中放糧,怕是調之不及啊?」

  救人如救火,真等秦皇收拾完行囊慢悠悠晃過去,怕是人早就涼了。

  秦皇胸有成竹:「各地權貴皆有餘糧,吾以命各地郡守徵調借糧,災後自稅賦扣除,必不會流民四起,阿江大可安心。」

  嚴江感覺到不對:「你又做了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