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具那羅並不是一個人來的東土,而是帶著十二位優秀的僧人,他們帶著宏願與雄心,一路上多有波折,到達的只有七個。

  秦皇當然也不會無禮地就讓他們直接離開,而在咸陽學宮招開了一聲盛大的講道,讓諸子百家皆來與佛子論道。

  佛子居於場中,對各方苛問應對自如,便是有問題答不出來,亦不焦不躁,從容認輸,那風度氣質,讓無數人心折。

  嚴江甚至心生感慨:「江山易得,聖者難求,若得有興得正法,當築金宮以藏才是。」

  這話被旁人儒家孫叔通聽到,回頭就散播得咸陽皆知——在當年構陷嚴江與扶蘇勾結的人被秦皇掛城牆後,雞賊的學士們換了一種方法給秦皇打小報告。

  然而這次,他們激怒的不是秦皇,是嚴子。

  「不許起金宮這麼俗氣的名字!」嚴江一巴掌拍在桌上,震著茶具都跳了一跳,這事要是成了,他的審美肯定會被後世討論幾千年!

  爬在桌案下的花花一驚,猛然跳起,不見敵人後,撒嬌地拱著的嚇到他的主人。

  「花花別鬧。」嚴江揉著大老虎,一邊對秦皇怒道,「你聽見沒有!」

  秦皇淡然掏出一封奏書,上邊都是願意以金宮為宮名的大臣簽名,韓非李斯蔚繚蒙毅俱在,向嚴江證明著民意不可違。

  嚴江更生氣了:「沒有你的授意,把李斯與韓非關在一間房裡他們就會自己打起來,怎麼可能連名上書,這些連名都是從你口袋裡掏出來的吧?」

  秦皇悠然道:「絕無此事,阿江若不信,大可一一查問之。」

  當然,若真有哪個大臣敢把他供出來,他就用他們填自己最近想燒的兵馬俑。

  第193章 三次

  當然不可能有大臣敢在這種小事上戳穿秦皇, 所以嚴江根本就沒有問。

  他心生不悅之下,又去找了具那羅。

  找到目標時,佛子靜坐院中,撫摸刻寫著佛偈的玉佩, 破碎的陽光從樹葉中灑落,在他蒼白的面頰上映出光與影的斑駁, 那種美好與靜謐, 仿佛讓時光都為他靜止。

  聽到了嚴子的腳步聲,具那羅輕淺一笑,抬頭與他相「看」。

  「每見你一次,便越覺你越發超脫, 」嚴江嘆息道,「菩薩相不遠矣。」

  「如何說得,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此四相者, 方為菩薩,」具那羅輕笑道,「生死之間,欲生畏死者,我相吾有;心有愛憎,人相不離;更勿提眾生壽者之相,相去遠矣。」

  嚴江當年在孔雀王朝也是惡補過佛教的, 好在他們的典籍和先秦的典籍一樣, 都是簡淨深奧又複雜, 可以解釋出無數版本,於是又與他論起佛法之說。

  重點就是那佛偈。

  佛偈又名回向偈,就是傳法後的總結歸納,差不多等於「我傳道是為了什麼?」

  嚴江說的幾句佛偈非常有哲理又通俗易懂,正翻譯經文的具那羅來說非常有用。

  具那羅還詢問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如何翻譯成秦文,抄過金剛經,知道答案的嚴江直接給了一個「無上正等正覺」。

  於是具那羅忍不住笑起,提到當年高僧帝須希望嚴子出家傳道的事情,那時帝須說嚴子只是略懂,便能證得羅漢果位,若是深研,必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連嚴子身邊的老虎在他看來都是賦予了動物佛心。

  嚴江搖頭,不願回想當年沉浸在佛法里進修的艱苦日子。

  於是具那羅又問起何時才是東傳佛法之時。

  嚴江坦然將到需得百年之後。

  「原來如此,」具那羅淡然點頭,合十輕念道,「我佛慈悲。」

  嚴江輕聲一嘆,在佛法東傳後數千年,已經成為東方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教化眾生,平緩戾氣之效,更有豐富的人生哲理蘊含。

  然而,只要是有人心,便有是非,再好的宗教也抵擋不過人心變化。

  在自身文化無法抵禦的情況下,宗教會漸漸奪取統治之權,反過來吞併原生文明,如今秦國百家具在,但可惜的是百家如今走的都是高層路線,在親民的佛教面前,勝負真心難說。

  所以嚴江至少要讓秦國定下取士的程序後,擁立百家,才敢放佛教入門,否則若生成政教合一的那種佛教,就罪過大了。

  當然,這種可能性其實是很小的,佛教在東漢三國傳入時,道教正興起,而統治者們甚是喜歡在兩教中玩平衡,哪方壯大便打壓哪方,尤其是道教的大殺器「煉丹」,不知坑過多少期盼長生的帝王。

  兩人又聊了一會佛學,嚴子起身告辭。

  具那羅也不挽留,只是說明日便起程前往北地,望將來有機會,還能再次相見。

  嚴江覺得應該還是會有機會的,便說了聲好。

  ……

  他覺得應該給了陛下一點危機感了,於是回宮去尋秦皇,思考著阿政知曉此事後會是什麼臉色,然後暗暗地想了一下晚上會玩什麼套路——但卻撲了個空,未在金宮……呸,大明宮裡見到秦皇。

  略一打聽,知道秦皇趁他不在,擺駕去了少府。

  於是一好奇尋了過去。

  在陶坊里尋到了秦皇與相里雲等人。

  他一開門,便見了數百個神色姿態並不相同的秦國士卒陶俑。

  相里雲正細緻地給王上介紹:「此俑眼、耳、鼻、唇皆有不同模具燒制,然後分別拼接而成,故陶俑各不相同,必能為陛下鑄成一支大軍,陪入陵中,至於主墓改進,已重製棺木,只是不知其紋應以龍鳳,還是飾之其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