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天然的人格魅力根本不需要傳什麼法,稍微有接觸, 且自制力不夠的人,都會拜倒在他的錫杖之下, 成為他傳道**種子,散播開來。

  嚴江當年都不止一次在他的真心相待下動過留下來幫他的念頭, 要不是陛下總在他們相處時每每做妖,他就算能回來,至少也會耽擱上兩三年。

  所以嚴江很早就打定主意,具那羅這個傳教大能絕對不能留在中原,要麼送他去見佛祖,要麼他送去見匈奴。

  佛教雖然有非常大的好處,但現在傳進來, 還是早了些。

  至少, 在六國人心穩定下來之前, 不行。

  因此,秦皇的回答完全錯誤,不看時間地點的親吻雖然讓阿江意亂情迷了那麼一下下,但隨即反應過來的他勃然大怒,不但和陛下來了一場激烈的肉搏大戰,還把親愛的大王追著繞柱十圈,氣得阿江差點放老虎。

  花花虎臉冷漠地看著他們一會繞柱子一會繞自己,低頭舔著爪子,懶得再給他們眼神。

  主人一點都不像從前的他了,只要吼一聲,自己就能起身把那個兩腳獸拍倒。

  不過讓它驚喜的是,晚上他又得到在水裡攆壞鳥的機會,就很高興了。

  ……

  收拾了陛下之後,嚴江又去見了具那羅,與他品茶論道,徹夜長談。

  每當這個時候,就有一隻梟鳥會不滿地在窗邊喚他回家,禁止他夜不歸寢。

  「這鳥兒怒叫,卻是許久未聞,」具那羅說著一口柔軟的雅言,神色懷念,摸索著端起清茶,輕抿了一口,贊道,「這滋味微甜又甚苦,飲後又有回甘,如是人生,甚好。」

  嚴江微笑點頭:「人生豈止甘苦兩味,佛說三世法,不也有入世之意麼?」

  「阿江果然慧根深重,」在孔雀王朝時,具那羅就是最喜歡與嚴江討論佛法,「當你年你說菩提非樹……」

  在具那羅看來,嚴江既然這般有慧根,那應是願意傳播佛法的,當年的不辭而別,肯定有自己的苦衷,做為朋友,還是不問為好。

  至於與秦皇的關係——具那羅開始自然驚了一驚,可一晚上的時間足夠他想明白,阿江非是會勉強自己之人,原意留下對方身邊,想必是真愛了。

  如此,祝福便是。

  嚴江對具那羅想傳教,當然是非常贊同的,但他又在言語中露出幾分苦惱之色。

  具那羅何等聰慧,立時問起了嚴江有何煩憂。

  嚴江於是便說起了北方憂患,提起自己為草原牧民所惱,那裡人殺伐成性,侵略無度,又逐水草而居,統治艱難……

  他自然地將草原的情況一一說明,也說那裡荒涼艱苦,無數普通的、被壓榨的牧民都在等著拯救。

  具那羅認真地聽著,不時微微點頭,他神態安詳,清聖高華,只是平靜地坐著,便讓人自然而然地平靜下來,那莊嚴的寶相身後,仿佛帶著一圈佛光。

  對這樣的朋友耍心機,嚴江其實很有壓力。

  他相信具那羅聽得懂他的意思,也會明曉他的戒備,但也相信具那羅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佛渡眾生,阿江之意,吾亦知曉,」具那羅微微一笑,剎那之間,便見仿佛繁華盛景無數,「只是臨行之前,阿江可願再送我佛偈一首,以為送行。」

  他亦然知曉,佛家盛景,阿江也不能阻,只能緩,這便已是最大的保證,讓他甚是歡喜。

  嚴江心中感動:「這是自然。」

  他立刻拿起自己的小刀,拿起隨身玉佩,在玉上飛快地刻了四句佛偈,虔誠地遞給佛子。

  還同時用小刀的寒光警告陛下,你敢亂來我就烤了你。

  陛下就很生氣,眼睛都瞪大了。

  「願以此功德,莊嚴淨佛土,」具那羅仔細地摸索著玉佩之上的佛語,漸漸加深了微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嚴江的微笑有點勉強,好在具那羅看不到——這是後世佛教流傳最廣的佛偈,但是一共是四句,他只記得兩句了,這還是有一段時間沉迷洪荒文時,那兩位西方教主經常掛在嘴邊,這才記下來的。

  但對面佛子不愧是佛子,他的蒼白的面色漸漸浮現出的激動的紅暈,甚至輕笑著將這段佛偈繼續下去。

  「若得見聞者。悉發菩提心。」想通最後的關竅,他面幾乎控制不住自己顫抖的身體,「以此一報身。同往極樂國。」

  說完此語,他笑聲清朗,伏身向嚴江一拜,拾起錫杖,頭也不回地離去。

  這佛偈給他的意義與回報,已經遠遠超過了他來此的艱幸與精力。

  去到北地,是他應予嚴子的回報。

  也是吾佛的慈悲。

  ……

  嚴江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然後看著用翅膀支著頭,一臉困惑不解,怒從心起,一把摟過陛下,將鳥兒狠狠地從頭擼到尾,這才愉悅地笑起。

  成了,只要有具那羅相助,使佛教廣為流傳,北方的殺傷力至少打兩成折扣。

  他一點不擔心佛教在那裡傳播不了,要知道,如今的草原各部都還是祖先崇拜,後世的長生天等都未誕生,這些樸素的信仰根不可能是佛教的對手。

  而思想高地你不占領,總會有人占領,這是無法抵擋的事情。

  宗教有他的優勢,禁只能禁一時,而中原文化優秀的包容力,可以讓佛教在將來並發出更強大的光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