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皇當然沒那麼容易被哄到,正想反駁說過兩年你又跑了,便被阿江熟練轉開話題:「王上的畫我已經畫好了,則去看看。」

  秦皇點頭同意。

  -

  五月初一,春風拂岸,渭水河畔儘是人來人往。

  在經過數年的習慣後,每月初一的集市已經成為咸陽人民的重要日子,也是大小商人們的狂歡日。

  這一天,不用交昂貴的入市費用,大家皆將多餘的事物拿出置換些緊要的物件。

  從柴米油鹽醬醋,再到茶馬、桑麻、紙書,在這數里的河岸邊,都是應有盡有。

  河岸邊裝不下人車時,還有人趕來小船,在水邊支上木板,做了臨時攤位。

  而今年,有一本非常特別的書籍,成了超級搶手的貨物。

  《字典》是嚴子新著的大作,只出了最新一版,收錄了一千個常用字,並且在附錄里,標註了六國與秦國的語言對照。

  這些書里只有秦齊、秦趙、秦燕、秦魏、秦楚等五國對照,韓國因為體量太小,直接被嚴江忽略了過去。

  他是走過六國的人,這點還是做得到的,編出來再找六國士子修改調整,做得就很快。

  如今的著書,一般都要反覆修改,非十年二十年不出,但嚴東可不想等那麼久,在他看來,找BUG就得人多才快。

  在他的設想里,這本是每一本,以後這事就交給他人,每年修訂一版,字以部首查找。等下一版,就把拼音推廣一下,然後也加上去。

  至於說古音和後世音差特別大這種事,對他來說根本不是事,物是死的人是活的,連英語都可以用漢字注音了,又不是考四六級,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再說好壞也不遲。

  受限於印刷技術,《字典》一書價格不菲,但就算如此,還是大受歡迎,甚至出現了盜版。

  咸陽學宮的六國士子們都大讚此書盡顯秦之仁德,嚴江就很想笑,他只不過是把參與者的署名加上去而已。

  嚴江遠遠看著河邊的熱鬧,覺得自己付出太多了。

  秦皇甚想去集市上看看,但他也知道這麼擁擠的情況下非常危險,所以只能帶著花花隔岸觀人,感受著治下的繁華,在河邊垂釣。

  但可能是最近太勞累,又在河邊吹了風,從宮外回來後,他便有些發熱,渾身酸痛,口渴。

  嚴江給他敷了冷巾,順便叫來了太醫令。

  雖然他不相信這年頭的太醫,畢竟這時的醫學發展還在蒙昧之中,有的地方甚至還沒有從巫家脫胎出來,可畢竟是宮廷規矩,還是守著的好。

  很快便有太醫令前來為秦王診療,說秦皇只是偶感風寒,幸而王上身體康健勇猛,歇息兩日便好。

  嚴江當然也知道是這情況,命人拿紅糖煮了薑湯端來。

  然後多看了兩眼這位太醫:「怎麼不是夏無且?」

  當年那個投箱子救秦王的太醫,一直是秦王最信任的太醫令。

  如今這個,有些年輕了,看起來只有四十出頭,面貌古樸無華,身長挺立,氣質飄渺淡然,看起來更像一位隱士高人,而非醫者。

  便聽那太醫淡然道:「回正卿,夏無且年過七旬,旬日前便已告老歸鄉,如今太醫署尚無新任太醫令,今日正好小臣臨職。」

  嚴江點點頭:「原來如此,你叫什麼?」

  他只是隨口一問,畢竟這麼有賣相,一看便不是無名之輩。

  那人話語淡然飄到嚴江耳中,卻宛如一聲驚雷:「回稟正卿,小臣徐福,齊地人氏。」

  「知道了,退下吧。」嚴江平靜地道。

  徐福告退。

  秦皇看了這太醫退去的方向,皺眉道:「此人有何不對?」

  嚴江淡定道:「沒有。」

  秦皇不信:「那你方才為何突然掐朕?」

  嚴江心裡對徐福淡淡道了聲對不起,然後便擺出欣賞之色:「他告退時抬頭看我,驚了我一下。話說六國人士我見得不少,但如此仙風道骨的人物,卻是第一次見,要不是有阿政你珠玉在前,倒想結識一下呢。」

  說罷,他端起湯碗:「來把薑湯喝了,出汗。」

  秦皇看著徐福離開的方向,微微蹙眉,一息之後,復又舒展,宛若無事發生。

  兩人一人舀一人喝,宮室里一片情意綿綿。

  第180章 釣魚

  秦皇十七年夏天, 新生的秦王朝迎來了第一個考驗。

  在去歲的地動之後,趙國的全境、燕國的西南、魏國的北方畢遇到罕見的旱災。

  禾苗在乾涸龜裂的田地就枯萎, 只有靠近河岸的農田還能勉強支持, 飢餓席捲了趙地, 秦國上下都投入了救災之中。

  不過大家都很淡定,因為這些年來天災就很常見了,基本隔三差五就會遇到大災年,秦皇一年、十一年、十五年、都旱過一次, 各地也早有經驗,該開倉的開倉,該調糧的放糧。

  而且統一的好處如今就顯出來了,如果還是趙國本國, 那他得去找齊魏楚韓或借或買或搶, 但如今, 只要秦皇令下就可, 不會出現其它問題。

  而秦皇為了的顯示自己的仁德, 不但減免了趙地部分田賦,還擔心災後會有大疫,專程將自己的太醫派過去慰問視查。

  新任的太醫徐福萬萬沒想到這種天大的任務會落到自己頭上, 感動得熱淚盈框,說擔心有負皇上委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