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氣氛就很曖昧了,嚴江眉眼微抬,推了推他,但力度就很微弱,難以抵擋間,一時竟有些半推半就。

  就在這關鍵時刻,花花看到了,花花明白了,花花感覺主人不喜歡這人!於是立刻上前甩著尾巴將秦王拱開,在主人懷裡的蹭來蹭去,隔出了常人無法跨越的安全距離,還回頭怒呲了秦王一牙。

  嚴江猛然回神,本能地捏了捏花花耳尖,得到老虎示威的回舔。

  秦王政神情凜冽,看了一眼這光亮的虎皮,僵持數息後,回身端座案前,氣氛一時冰冷。

  嚴江忍著笑,把花花的虎頭推開一點,為花花不被剝皮而努力道:「先前見您征三川南陽之糧,又下南郡兵戈,想是鋒芒直指楚地了?」

  秦王政似乎對這個話題並不熱忠,只是淡然道:「王將軍老矣。」

  嚴江悚然一驚:「嗯?」

  為什麼突然說王翦老了?

  秦王政這才淡淡道:「今日諸將論功,李信言魏國既滅,楚國亦在掌中矣,祝寡人早日一統天下。王翦卻稱楚雖弱,卻滅難,從而與李信相爭執。」

  當時李信說只要發兵二十萬南下,必可如白起當年那樣摧枯拉朽般攻破楚都,王翦不看好,兩人在他面前吵得幾乎打起來。

  「如今新得魏地,滅楚尚早,」這事居然這麼早就有苗頭了?嚴江皺眉道,「你不會真想?」

  「既欲一統天下,自需早做準備。」秦王眉眼淡漠,但在做滅國之戰時,卻有著無法言說的無端霸氣,「大軍既動,糧草役夫,無一可少,否則四年既滅四國,何從來哉?」

  嚴江無法反駁,還真是如此,秦王那是在滅一國的途中,已經就做好滅下一國的準備,否則諸國跟本不會這般接二連三地被滅,要知道,從徵兵要糧草,根本不是幾個月就能做好的事情。

  後世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戰國時動不動就幾十萬大軍,而統一之後,十萬大軍防禦北方就夠嗆,從而懷疑戰國時的兵力都是做假,這其實是個誤會。

  戰國之時,出兵不過幾百里,農民們放下鋤頭,拿上武器,就是一個士兵,放下武器回去,就是農夫,都不怎麼耽擱耕種,而走得越遠,糧草在運輸中的耗費就越大,而戰國打到對家的都是農田,可以就地征糧,維持兵員。而到後來打匈奴百越,就是拖垮帝國的耗費了。

  關中產糧雖多,但送到楚燕等國時,耗費就能達到十比一,十車只有一車能到,因為牲口運力是有極限的。

  所以秦王先滅趙,再以趙地之糧滅燕,又以燕趙之糧滅魏,如今,他要以魏韓之糧滅楚。

  「真是環環相扣,」嚴江嘆息道,「只是,如此行事,未免太急了些。」

  「不算急,」秦王微微一笑,「如愛卿所言,統一天下之後,方是大為之世。」

  統一六國,使天下盡為秦人——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嚴江還能說什麼呢,能點頭,但又忍不住道:「滅楚之兵,秦可有之?」

  楚國比魏趙韓燕加起來還大,長江南幾乎都是楚國,哪來那麼多兵員?

  秦王悠然道:「李信有言,二十萬秦軍滅楚,足矣。」

  二十萬人雖多,但從四國之中擠一擠,還是有的。

  嚴江神情一變,立刻阻止道:「不可,李信帶不了兵,還是換王翦將軍吧。」

  「王將軍老矣,」提起這事,秦王微不悅,「其言滅楚非六十萬不可矣。」

  六十萬傾國之兵,幾乎是他的全部家當了,要是出點問題,以他的帝王氣度,也要心中揣揣。

  嚴江明白秦王顧慮,長平之戰秦趙各出兵四十萬,打成一場消耗戰,兩個國家都慘得要命,但王翦是不輸白起的名將,他是真拿得下來楚國……所以他淡淡道:「李信將軍有疾,不可帶兵。」

  「還有此事,未聽聞也」秦王還真不知。

  「大約,莫須有吧。」嚴江不確定地道。

  但他想著李信那小子把二十萬秦軍送掉的事情,很確定地思考著打斷他哪條腿比較好……

  第126章 變故

  戰國二百餘年, 從當年的百餘諸侯國一直到後來的幾個國家,在秦王未曾繼位之前, 秦軍雖強,但也不是戰無不勝, 當時的有志之士都覺得這種七國攻伐的局面至少還要維持百年。

  但如此強大的六國卻被秦始皇用十年的時間一一平推,這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有名的黑天鵝事件, 因為秦王陛下完全滿足了黑天鵝的三個要點:第一是意外性;第二是產生超重大影響;第三是雖然它具有意外性,但我們總會在事後為它的發生編造理由,並且或多或少認為它是可解釋和可預測的。

  而秦王把一統六國征百越滅匈奴等等大事都濃縮成他精華的一生,各國有志之士都被他開動的車輪碾壓而過,對六國而言這不是正義,只是歷史。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漢武帝、成吉思汗等等身上, 他們就是能在短得讓人回不過神來的時間裡完全顛覆常人認知, 做到的別的王朝整代都做不出的豐功偉績, 把周圍凡人們三觀肉體都猛然打倒在地並血流滿面, 然後凡人們只能在他的威能下瑟瑟發抖或者喊著666,弱小可憐無助地看著他們把整個世界都顛覆下來。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 沒有人能阻擋, 所有的反對勢力都會自動成為他們的養料, 只要他們還喘著一口氣, 就永遠是世界的主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