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在一邊認真聽。

  這問題還出在趙王遷的身上,這位少年被郭開一手教大,整日與宮人廝混,幾乎從不上朝,國之大事皆決於郭開,此事讓趙國的貴族大夫們十分不悅,漸漸形成了一個「倒郭」集團。

  這個集團和郭開都示好李牧,希望李大將軍和自己組隊,殺對方一個片甲不留。

  先前代地受災,兩方相互推諉,一定要李將軍加入一邊,才願意給糧,氣得李牧直接用稅賦救災,並且威脅不救代地,下次別怪他無情了,於是貴族們在要挾下,不情不願地給了一點,這事讓李牧與邯鄲的關係急轉直下。

  司馬尚表示對如此形勢下還在爭權奪利的趙國朝堂太失望了。

  嚴江和陛下四目相對,都沒話說。

  雖然司馬尚沒有明說,但剩下的消息都夠他們想清其中問題了。

  「倒郭」集團要的必然是李牧參加廢趙王立新王;郭開要的是李牧受他控制。

  李牧選哪個都是錯,但嚴江想,換他,他會選郭開。

  李牧這個時候屈服於郭開,願受控制,把「倒郭集團」收拾掉還好,這些趙國大夫手中無軍,只是政治上的波動,這樣朝堂畢竟是平穩的,過了這關再說以後;而廢趙王必然與邯鄲守軍有軍事上大戰,又有秦軍在,搞不好就是大家一起上天。

  而李將軍的選擇是我誰都不選。

  這正好是最不對的選擇!

  就像同時兩個妹子讓你選,你選一個至少能有一個,兩個都不選就兩個都沒了。

  這個世界尤其是政治上,從來不存在「你不招我我不招惹你大家和平共處」這種玄幻事件。

  郭開都做到國家總理了,本身是肯定是不願趙亡的,但是有一個隨時可能和「倒郭集團」一起滅掉自己的李牧在,那他自己的性命優先權,必定是大過趙國存亡的。

  就在他們一起聲討郭開這個畜生時,傳來聚將鼓,那是李牧在招喚將領。

  司馬尚立刻起身離開。

  陛下飛去看了看,回來時神情頗有些遺憾。

  在這軍隊即將斷糧之時,趙王有令,招大將軍李牧回城計運糧退秦之策。

  他根本沒的選。

  嚴江遙望遠方,大營一直在喧譁。

  數息之後,李牧起身上馬,隨來使出營,在諸將的目視下,消失在夜色里。

  不知為何,嚴江眼睛有些痛。

  歷史上關於他這次離開,有數不清的傳說,但有一條,卻是相同的。

  這一去,他再也沒有回來。

  嚴江沉思數息,突然還是驟然起身,背起箭袋,策馬而出。

  身後有士卒喧譁,追逃兵而來,他轉身一箭,射翻火盆,一時油火四溢,點起枯草,阻斷追兵。

  陛下有些不悅地嘎了兩聲,終是沒有阻止,飛過來,落在他肩上,隨他大笑離去。

  第87章 亂來

  黑夜深山,行馬極是危險, 趙軍一行人卻面色陰沉, 無一人有休憩安歇之意。

  郭宜悄悄看著李牧深邃堅毅的眉目,手中卻悄悄握緊了利刃。

  他想起先前傳令讓李牧回邯鄲受命時, 趙軍營帳里里如山如海般的殺氣,若不是李牧阻止手下,他已經被憤怒的士卒當場剁成肉泥。

  「井徑僵持日久,糧草藥品皆不得及, 若再成長平之勢, 我軍必敗,」李牧對著諸軍諸將高聲道, 「唯有我趙國上下一心, 舉國之力相抗, 方可得勝此戰!」

  「那郭開豈會如此好心!」司馬尚大呼道,「將軍勿往,我願替將軍前去!」

  「末將願替將軍一去!」剎時間,營中諸將同跪, 其聲如嘯, 驚得他幾乎站立不穩。

  「爾等去之無益, 」李牧沉聲道,「李牧一生百戰不敗, 卻於此衛國之戰不能挽, 豈有顏存於世哉?若有一線存國之機, 牧百死無悔!」

  他臨去之前, 招來接任的趙蔥與顏聚二將,令他們儘量堅守,不與秦軍硬抗,待他說服王上,必然與秦軍再分生死成敗。

  諸將聽令送行。

  隨後李牧翻身上馬,一往無前,諸軍遠送,寂靜無聲,只有梟鳥輕叫一聲飛起,意示不詳,直看得他渾身戰慄,冷汗打濕內衫。

  這種趙國柱石,真的要按相國所謀之計來行麼?

  他死了,真的有人能接替卻秦衛趙之責麼?

  但他也知道,李牧不死,郭家生死皆掌握他一念之間,若真讓他擊退秦國大軍,外敵平息,趙國諸大夫必另起新王,到時,反覆觸怒他的郭家又如何會有好下場?

  天色漸漸亮起,遠離山澗,道路越見平坦,李牧與數十餘飛騎依然面色陰沉,不見絲毫喜色。

  不遠處便是最近的一處臨時而建的糧倉驛站,一夜行軍,人困馬乏,正是歇息之時。

  數十人入內下馬,換馬飲食,圍成一圈,拒絕了驛夫想要準備飲食的意思,拿出攜帶的乾糧水袋,默默咬食,一個個沉默地像個石頭。

  郭宜嘆息了一聲,以討水之名,跟著驛夫離開。

  最後回頭看他一眼這位柱石之將。

  幾乎下一秒,箭駑飛射,周圍屋頂的數十名弓箭手起身放箭,幾乎立刻就放倒了兩名騎手,那數十名邊軍皆是精銳,瞬間護住將軍,以屋柱為掩體,反手回射。

  「何人大膽,敢襲趙國武安君!」在騎士厲聲高呼,「趙國存亡之時,你等便是鐵石,亦要想想妻兒父母,可願為秦人之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