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講學的老者是位飽學之士,見聽講者有異國之人,便以雅言講起黃老之學,旁人聽得如痴如醉,只有那名少年坐立不安,眉頭緊皺,忍不住悄聲問了旁人一句,只得到了對方一個鄙夷的目光。

  等老者講完一波,中場休息,少年挨個低聲問剛剛沒聽懂的地方,但大部分人都不理會他,少有一個兩個願意回答的,也就願意說那麼一兩句,不想多談,他也不氣餒,然後慢慢問到嚴江這裡。

  陛下正被投餵著,便見嚴江熱情地給那語言不通、文字也不通的少年出主意。

  他拉住在廳堂里一位看起來也很窮的士子,向他請教魏國語音,並且拿出了一塊紅糖做報答。

  陛下瞬間不悅,也不睡覺了,盯著阿江,見他只是欽佩少年求學之心,這才勉強睡下去——他還有一車的奏書要批,抽這一會空閒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位士子倒是個識貨的,見嚴江儀表穿戴不凡,便與他交流起來,讓那少年也在一邊認真聽著,嚴江還多拿出一張紙和炭筆,讓少年自己做筆記,得到對方感激的目光。

  魏韓趙三晉語言出自一家,相似之音甚多,差不多就是方言的區別,甚至文字也很相似,嚴江記了一些常用語的對照,那少年也自去苦記。

  聽了一天,嚴江在晚上和陛下說起了白天這事。

  「一小兒都如此好學,可見魏國求學之風極盛,有才之人無數,秦國該多學著點。」

  陛下淡然表示,不必學,六國入秦之士,以魏國有才之人最多。

  甚至還興致勃勃地講起一個故事,讓阿江知道魏國貴族把持朝政到了什麼地步。

  簡單說就是十年前,魏國信陵君帶五國合縱攻秦,打到秦國時發現守城將領是出身魏國,就讓人去安陽城把秦將的父親找來勸降,人家父親知道兒子上位不容易,不去,信陵君就讓動武,結果安陽君不幹了——我的地盤你想幹嘛?

  然後魏國信陵君親自去和安陽君講道理文武相逼,安陽君這才同意去抓人,但這麼來來回回的時間足夠人家老父親想明白了,於是老父親一頭撞死,全了家國之意。

  陛下嗑著牛肉乾,霸氣地表示,所以,魏國有才之士再多也沒有用,一個人想跳出來,就有一堆胳膊把他拉回去,人不為用,能奈何之。

  這話讓嚴江幾乎啞口無言,他冷漠地把貓頭鷹從懷裡請出去:「既如此,您找魏國人才去吧。」

  陛下立刻端正了態度,上前蹭了阿江,誠懇地表示,這世間何人能與你相比。

  嚴江依然高傲不予理會,轉過頭,連拼都懶得拼他說什麼了。

  陛下只能困難地拖出一張紙,拿可憐的長爪沾著水在紙上努力地劃拉,好半天,才寫出一張扭曲到變形的字跡:禮至鄴城,一觀。

  嚴江看著他被打濕的半邊翅膀,還是沒忍住,給主子擦乾羽毛,在對方的親親蹭蹭里敗下陣來,同意回去看看。

  次日,嚴江便收拾東西,離開安城。

  沒想到卻被昨天的那名小少年攔住,對方用半生不熟的雅言向他道謝,希望知道他的名諱,讓他學成之日能夠報答。

  看著少年認真樣子,嚴江忍不住揉了揉他的頭:「吾名嚴江,若有機會,便來咸陽報答吧。」

  少年點點頭,恭敬地道:「陳平記下了。」

  嚴江點點頭,與他道別。

  然後他才反應過來,這個陳平,是那個漢相陳平嗎?

  可惜太幼了,可張良一樣沒有長成,還需要很多生活的磨礪啊。

  話說淮陰也不是很遠,要不要去看看韓信?去了淮陰,沛縣就不遠了,劉邦蕭何在那呢,如果去沛縣就可以順便去楚國逛逛……

  但才轉個方向,背後沉甸甸的重量就提醒了他,暫時還是不要了。

  時間還長,一個個來,不要一次走太遠了,不然陛下又要鬧了。

  ……

  嚴江帶著花花一路跨越黃河,中間花花還撩了一個華南喵妹子,可惜情不投意不和,氣得花花想咬死它,被嚴江及時阻止了。

  花花依然過得有主人投喂,沒事去打點野食的日子。

  然後嚴江就知到了秦王軍駕至東郡的事情。

  他應是從咸陽一路乘船,從渭水至黃河,再順大河而下,大旗飄搖,沿途戒備森嚴,兩岸守軍隨行,為護王駕,把一路上遇到的遊俠和混混全部抓住,等秦王過去才准放出。

  嚴江聞此事時,專門伴晚去秦王將要路過的江邊圍觀了一下,就成功體會了一把,以圖謀不詭之名和一群遊俠一起,被捆起雙手牽在軍隊後邊,一名秦軍士卒還想把他包里的陛下烤了,打打牙祭。

  於是陛下起來時,就看到自己被捆了爪子,旁邊士卒正要燒水燙毛。

  驚得它差點飛起來掉進鍋里,連跑帶飛地進了主人懷裡。

  嚴江險些笑聲來,但還是自己輕易地掙脫了繩子,把自己的驗傳給士卒,救了陛下一條命。

  「陛下可知道了,隨意出遊何等擾民?」嚴江摸著鳥兒微笑問。

  憤怒的鳥兒閉上眼睛,睡覺去了,不理他。

  嚴江微笑著繼續等待。

  幾刻之後,秦軍禮貌地把嚴子請上臨時在小港處泊靠的大船。

  嚴江隨他們前去,便看秦王靜坐房內,放下書簡,抬眸看他,卻並無怒色。

  四目相對,一者略有調侃,一者微帶無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