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完全不理李左車的抗議,先說他的名字叫烏氏倮,烏氏戎是西戎的一支,草場在祁連山不遠處,戎人貴族喜歡中原好物,烏氏便從中原買來美器獻給戎王,再用戎王賜的牛馬繼續貿易,他們牽來的馬就是戎王賜予。

  「祁連山遠在秦國西境,離代地近兩千里,你們竟然跑這麼遠來趙地貿易……」嚴江也是很佩服了,這種部族,簡直是天生的商人啊。

  少年微笑道:「秦地物器大而笨重,絲絹色彩暗淡灰黑,不華不美,兵戈又不願意賣給我們,所以都不與秦人生意往來,相比之下,草原貴人們皆愛燕趙之物,若是有齊國的美器是最好的,可惜我們走不那麼遠,否則倒是可以一去。」

  聽到秦地商品被如此嫌棄,扶蘇有些臉紅,小聲道:「秦物堅固耐用,那些華而不實之物有什麼好的。」

  陛下在一邊點頭贊同。

  「你們不是有話說,人人都有愛美之心麼,」少年耳尖地,立刻解釋道,「喜歡美好的東西,有什麼不對呢?秦人嚴苛,入秦經商便收重稅,去年還讓我們獻牛馬去觀秦王親政,那裡器物又貴且丑,我們又為何要和他們交易呢?」

  扶蘇被說住了,求救地看向嚴江。

  嚴江卻完全沒有為秦國說話的意思,反而拍手笑道:「是如此,商如水,農如土,土無水則禾不生,國無商則民不富。」

  「那什麼是火金土呢?」扶蘇很沒面子,想把話題轉開,五行之說在戰國已經是人盡皆知了。

  嚴江心想給他普及一下家國運行也好,便用了比喻道:「士子如火,兵將如金,工匠如木,商貿如水,傭耕如土。兵卒自農人而出,為土生金;士兵保護家國催生商人,為金生水;有商人才有工匠貨物,水生木;士人治天下若天下定,才有農耕,為火生土。」

  至於「木生火」這種工匠怎麼生士人,他一時編不圓,便直接略過去了。

  好在周圍人還體會不到這種高深的境界,都陷入深思,沒一個人想到這一點。

  想到這一點的陛下不能說話,就憋得很難受了。

  「好了,說得差不多,換馬麼?」嚴江微笑問。

  「自然是換的,」烏氏倮連忙點頭,突然又小聲地問道,「先生,若我還能有好馬牛羊?可還能找你買這寶物麼?」

  「可,等過些日子,你來咸陽尋我罷。」嚴江心想茶葉也許可以提前出道了,便與他交換姓名地址。

  烏氏倮激動地應是,秦有重稅又如何,這些東西,放草原上,可以有百倍之利!足夠他們烏氏戎打通更高的關係,找到更大的後台。

  「咸陽學宮,我記住了!」烏氏倮禮貌地告辭,招乎李左車去取馬。

  然而聽到此話的李左車沒有一絲喜悅,神色陰沉,看嚴江的眼神裡帶著隱隱的敵意,連告辭都沒說,便冷漠地轉身離去。

  而聽聞他要回去咸陽的陛下則愉悅扇了下翅膀,克制住自己,只是用深情的大眼睛凝視阿江數息,然後拿尖喙在阿江唇上蹭了一下。

  -

  咸陽宮。

  高傲英武的王者從夢中醒來,起身看著窗外辰光,回憶夢境,仿佛被陽光照入心底,明媚如春。

  再過些日子,便可再見到他。

  把臂同游,秉燭夜談,再……再共賞異國之樂,六國美器。

  第62章 輪迴

  「土無水則禾不生, 國無商則民不富……」趙嘉凝視書卷, 低聲呢喃,「是我無能, 留不住他。」

  「公子,你想想辦法, 」李左車有些焦躁地在書房裡來回踱步, 「他就要回秦了, 跟在他身邊數月,你亦見過他那本事,若為秦王所用,將來必成大患。他只用幾片葉子就換到好馬, 若入秦地, 那秦國得增多少騎兵!」

  李牧部以騎兵著稱,戰法飄忽輕靈,以奇制勝, 秦地軍馬不多, 多是步卒,放他回去,不是強秦麼?趙國如今風雨飄搖, 哪還經得起折騰!

  「李將軍知曉麼?」趙嘉低聲道。

  「我一離開便告了祖父,可他就喝了一杯酒,便說隨他去。」李左車提起這事就一肚子火,「趙秦世仇,他又知我代地那麼多底細, 祖父也贊他大才,為何就不留他?」

  「這些年,六國有才之士何曾少了,」趙嘉為自己倒了水酒,苦笑道,「前有商鞅後有魏冉,後蒙驁呂不韋,這些哪個不是在六國無出頭之日,這才入秦為用,若六國能留人,又來秦強如斯?」

  「可、可那是國主識人不明,」李左車強辯道,「您不一樣啊!你素來知人善用,禮賢下士,只要你願意,總能感動他的。」

  「若我還為太子,自是願意,哪怕有爭王之意,也會放手一試,」趙嘉飲了苦酒,才低聲道,「可我如今尚且需要李氏相護才得苟活,又哪來的權位,讓他一展長才?他又如何會放著強秦明君不顧,來我這認主?」

  他這些日子試著與他成為摯友,卻總被他保持了君子之交,如此明澈天下之人,又哪會來趙國這種泥潭?

  李左車啞口無言,最後低咒了幾句,轉身離開。

  趙嘉輕聲嘆息,起身更衣,從自己抄寫的書卷里的挑選了幾件,前去找嚴江告別。

  ……

  「竟然是《神農》十二篇,多謝公子。」嚴江收到禮物十分喜悅,立翻開,便見其中寫著節氣、畎畝法等各種農田種植之術,正是他最需要的,種田是個非常精細的活,他只見過豬跑沒吃過豬肉,有這些農家著作,至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