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那中年人十分困惑,更是遲疑,如此大功,為何不及時上報?

  「我這淺水,哪容地下此子,」郡守李崇捻須一笑,「不過短短數日,便能出汗血馬、踏碓、高爐三件奇功,若是見其無爵而欺,一個不好,便是范雎重現,我李氏功高位穩,何苦來哉?」

  范雎是魏國人,三十年前,他在魏國地位卑下時被丞相魏齊冤枉,不但毆打吐血還被丟進茅房讓人撒尿,靠裝死逃走,范雎來秦國後努力表現,被秦昭王賞識,當了秦國丞相,然後范雎放話「給我告訴魏王,趕快把魏齊的腦袋拿來!不然的話,我就要屠平大梁」,魏齊絕望自盡。

  思及此,李崇笑嘆道:「秦法雖厲,但賞罰分明,遠勝六國貴族之治,正因此,六國能人群涌而至,從呂不韋到范雎,從張儀到商君,非秦而為秦用,這才是秦強之道。」

  反觀六國,成天叫囂著霸秦暴秦,宛如怨婦一般,也難怪江河日下了。

  「呂不韋……」那屬下提及此人,忍不住皺眉,「您封鎖消息,難道就是為此?」

  「不錯,明春四月,便是大王二十二歲,將於雍都加冠之年,此時出此神器,一個不好,便是給那侍人助益。」說到「侍人」二字時,李崇怒氣幾乎就要壓抑不住。

  秦王政加冠之後才能親政,如今大權還在呂不韋與太后之手,但呂不韋先前與太后有私就罷了,竟還送了嫪毐給太后,這假太監與太后生了兩個兒子,靠太后位極人臣,現竟想染指王權,真是痴心妄想,白日做夢!

  等陛下加親政之日,便是他授首之時。

  「行了,回去看著,若有事,隨時傳信予我。至於他要種地……皆隨他。」李崇揮手,與鐵器比起來,餓死幾個罪民簡直不值一提。

  「諾!」

  轉瞬,大廳恢復寂靜。

  郡守這才拿起寫在絲帛上的密旨,忍不住看了又看。

  「國士視之,隱士待之。」

  大王這倒底是什麼意思,又要重視又別驚動,這……感覺,怎麼像是在釣魚呢?

  第8章 開心

  經過退火後,第一爐鐵器順利出爐,造型很劣質,略略一磨,便是算是開刃,綁上一截木棍,就是一個劣質鐮刀。

  然而,無論如何劣質,這都是鐵刀,麥草於它面前,便是土雞瓦狗,不值一提。

  「今天喜迎首爐,開業大酬賓,半價優惠,一斗麥換一刀,可以試用再付麥……」嚴江這種賣法是極虧的,連他的礦石成本都拿不回不來,但村民們可不管這些,他們興奮地湧上前,對於貧困的傭耕來說,能有一把鐵器,那何止是致富,簡直是暴富。

  有麥的,當場就換了,六十多把鐮刀,頃刻間就沒了,剩下的村民們都炯然凝視土爐,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

  嚴江只能讓他們等過幾天了,畢竟一鍋鐵水要燒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村民們商量了一下,便四下散去,他們要儘快把地里的麥子收完,用來換新的農具,一件好農具不止是加速收割那麼簡單,越早的收穫就越能避開可能的雨天,以往的時日,不知多少未能及時收穫的穀子爛在地里,發芽霉變,而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哀嘆上天的殘忍。

  但有了鐮刀,便不用再擔心這些,他們可以很快收完稻草,及時打下麥穗,再及時晾曬儲藏,哪怕下雨,也可以及收搶收下更多的收穫,讓肚子能吃得更飽此,沒有什麼事比這更重要了!

  就這樣,在數日的時間裡,槐樹里的六十頃麥地被收割乾淨。

  更重要的,年近七十的郡守李崇親自前來這裡,並在里正戰戰兢兢地引導下,親自下田,用鐮刀收割了一框小麥,對其讚不絕口,稱這是勸農神器,嚴江小子,你有大功於國啊。

  嚴江連說過獎了,並詢問起了六十頃地可否繼續由他下種耕種的事情。

  「當然可以,農為國之本,若是不夠,二十里外還有三百頃上田,六百頃中田,皆可予你。」李崇輕撫長須,滿意地道。

  「小子惶恐,倒是不須這許多,」無事獻殷勤啊,嚴江當然聽懂了其中的意思,「郡守大恩難報,小子唯有一手起爐技藝獻上,望您不要嫌棄。」

  反正這高爐些技術他都沒有想藏著,從青銅進入黑鐵時代的能給農耕文明多大提升他可是一清二楚,會在秦國顯露這些技術,就是因為大秦有七國最大的執行能力,能在短時間內推廣到治下所有地區,而當一統天下時,這些技術便能全國盡知,其它六國就算了,那些藏技術一個比一個兇狠,他曾經看過一個記錄片,石磨在春秋時就被魯國發明出來了,但直到直到三國時期平民吃麥都沒用上麵粉,中間隔了整整1000年,到唐宋時麵食才成為北方主食。

  指望他們,花都開好了。

  「既如此,那便有勞你多修些爐子了,」郡守面帶微笑,「想來這些,定夠你一月所須,只是換完糧食,可以多做些兵戈才好。」

  他大手一揮,讓後邊的車隊過來。

  嚴江守不住嘶了一聲,他看到了數百十車的礦石木炭,而郡守望還在微笑著詢問這些可否夠用。

  「郡守,這高爐極耗人力,偶爾數日還好,日子長了,怕是人手不夠……」他估算了一下,這怕是要修十個高爐才能容納啊。

  「我已經帶了兩百工匠,六百士卒,皆聽你調遣。」郡守就是郡守,霸氣的不行,一聲令下,就把這改成軍營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