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章曉拿出自己的陳氏儀和高穹的,然後察覺高穹一直不錯眼珠地盯著自己。

  高穹這一身也可以說是倜儻風流了,相比較之下,自己倒像是個跟著富貴人家少爺出門的隨從。

  “高少爺,走了啊。”章曉拎起陳氏儀在他面前晃動,“別看了,老子臉上沒長花兒。”

  高穹接過陳氏儀,嘿嘿一笑,把它戴上了。衣袖寬大,正好能遮住手腕上的儀器,也不顯得特別奇怪。

  露香園位於上海老城廂,就在豫園東邊的露香園路上,這兒是露香園的遺址。文管委出外勤的人都很喜歡這種落點明確的任務,這意味著他們落地之後直接可以尋找線索,而不必四處搜尋準確的位置了。

  兩人都沒去過上海,這又是一次毫無難度的任務,心情都非常輕鬆。高穹把章曉抱在懷中,趁著他倆都閉著眼睛的時候深深吸了一口章曉身上的氣味。

  映刻效應說的都對。高穹心想,強烈的依賴,強烈的占有欲。他樂於看到自己成為現在這樣子。

  兩人的落點位於露香園附近,此時正值清晨,露水垂墜在葉片上,滴溜一聲滾落到高穹的頭髮里。

  章曉看著陳氏儀:“時間是兩小時,先儘量靠近露香園,如果能找到韓希孟就更好了。”

  高穹抹去頭上的水:“咱倆口音不對。”

  “北方來的高少爺和他家裡的小廝唄,有啥不對的。”章曉說,“你就拿出《盛世王孫》里男主角的派頭,能矇混過去。”

  這是高穹最近很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他立刻就懂了,馬上挺直腰,故作矜持地微笑起來。

  此時一位身著細褶月華裙的婦人正步出露香園。

  “那位從北京來的高大人要求可多。”隨在她身後的一位姑娘低聲說,“這繡樣都是夫人的珍藏,怎能隨意示於人前?”

  “若不給他瞧瞧,恐他不信。”另一人低笑道,“只怕是從未瞧過這麼好的繡品,見了就脫不了手。”

  婦人回頭瞧了她倆一眼,兩人立刻噤聲。

  “非禮勿言。”婦人說,“走罷。”

  三人上了馬車,行進方向恰是高穹與章曉落地那處。

  ——

  *本故事中與明朝服飾相關內容參考《明代民間服飾的流變及其成因》(作者:王雲,《北方論叢》1996年第5期);

  *本故事中與露香園、顧繡及顧繡傳人相關內容參考自《露香園顧繡:瀕臨消失的上海古典珍寶》(作者:魯克齡,《海派文化》,廣西師大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作者有話要說:  顧繡是真實存在的,露香園也是,遺址就在上海。韓希孟確有其人,是顧繡最出名的傳人,她有一幅繡品現在保存於故宮博物院,但史上並沒有《補彩》也沒有文里的那種針法。故事是基於真實歷史而虛構的,如冒犯先人,請一定告知,我會修改。

  第56章 《補彩》(2)

  高穹和章曉一路緊走慢走, 被一輛馬車攔住了去路。

  這路上本來沒人, 但斜刺里跑出來一群孩子,一下便擋住了馬車。高穹和章曉正要繞過馬車前行, 那個在後頭追趕孩子的婦人突然上前敲了敲馬車, 大聲問:“車裡可是顧夫人?”

  韓希孟正看著手中的繡品, 聞言連忙掀開了車帘子:“是我,牛嫂。”

  婦人見了韓希孟, 十分高興, 趴著車窗子和她說話:“顧夫人,你甚時候再開班教課?許多女子等著學哩。”

  “不開了, 以後都不開了。”韓希孟抱歉地笑道, “顧繡不外傳, 當時開堂設班,是我魯莽了。”

  高穹和章曉已走過了車尾,聽到這句話立刻又折了回來。

  那婦人十分遺憾,小聲道:“多好的繡法呀, 若是我們能學上一二, 便不愁吃穿了。夫人雖只教了我們兩回, 但著實有用,是我們這些粗人想也想不到的妙法。”

  韓希孟只能跟她再三解釋,自己確實無法繼續再教。

  章曉走到了車邊,不知為什麼,突然開了口:“這位可是顧繡傳人顧夫人?”

  韓希孟與那婦人都是一愣。婦人見開口詢問的是個油光水滑的俊俏公子,便笑著應了:“正是。”

  韓希孟倒是微微皺眉。她臉龐圓潤, 細眉長目,神情溫和,雙眼不住地在高穹與章曉身上打轉。這個年輕人說的是北方官話,韓希孟雖然沒去過北方,但見過一些北方的官爺,留著很深的印象。

  在章曉開口的時候高穹就知道不好了。他連忙拉了拉章曉的腰帶,章曉心裡全是“完了又違規了可是既然都違規了那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的想法。他正要開口讚揚韓希孟幾句,韓希孟先問道:“二位公子從北方來?”

  為免章曉再繼續亂講,高穹把他扯到自己身後。已經和韓希孟說上話了,只能繼續頂著:“從北京來。”

  韓希孟點了點頭:“兩位公子這樣的人品,我們這兒也是少見的。”

  她的聲音很軟,高穹一下沒聽清楚,也不理解韓希孟這話是夸自己還是罵自己,硬邦邦應了句:“你什麼意思?”

  “高穹!”章曉哭笑不得,小聲說,“誇你呢!”

  韓希孟一聽,立刻直起身子:“你是從北京來的高大人?”

  高穹稀里糊塗就應了:“是。”

  章曉:“……”

  兩人不願失去這個機會,反正已經說上話了,再撤也來不及,乾脆厚臉皮跟著韓希孟,冒充那位“從北京來的高大人”,聊上了。

  從北京來的這位大人是專程來找韓希孟看繡樣的。顧繡的名氣已經傳到北京,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高大人聽聞韓希孟手中還有不少珍奇繡樣,特意前來,在品鑑之外估計還得談大生意。

  高穹假冒“高大人”,把《盛世王孫》里男主角的派頭學得十足十相似,很能唬人。韓希孟請他在茶樓里坐下了,見他舉止不大流暢,心裡不免生出些懷疑。

  時間已經過了不少,章曉連忙開口:“顧夫人手裡頭,可是有一本《補彩》?”

  韓希孟頓時吃了一驚:“這位公子如何得知?”

  《補彩》確實是她寫的,但此時剛剛書成,還未修繕,知道的人寥寥無幾。韓希孟想到北京的大人來頭果真不小,連這種事情也知道,心中疑竇消了大半。

  這茶樓的茶水質量上乘,點心也精緻美味。高穹說話前先抿了一口茶,吃了一個梅花糕,在桌下拽章曉的衣袖催促他趕快嘗嘗。章曉無心品嘗,也不敢品嘗,只認真聽高穹吹牛。

  他現在發現,高穹其實是個很會吹牛的人,那些謊言一套接著一套,故事一個接著一個,還沒有特別明顯的漏洞。他說自己帶著身邊這位小廝從北京過來,現在在驛館裡住著,正想上門拜訪韓希孟的丈夫,誰料就在街上遇到了韓希孟。

  韓希孟問他:“但我夫君已與高大人約定於驛館見面?”

  高穹面不改色:“驛館氣味不好,我與小廝出來走走,正要回去,便遇見了夫人。”

  韓希孟想到那路確實就在出城往驛館的方向上,又見這兩個人提起了《補彩》,便沒有再懷疑了。

  “高大人原來是為《補彩》而來?”

  高穹繼續厚著臉皮點頭:“是的。”

  韓希孟猶豫再三,命婢女到車上取來了一個小木盒子。開啟木盒之後,裡面便放著一本薄薄的書冊。

  高穹看不懂裡頭的字,翻了兩頁便給了章曉。

  書一到章曉手裡,章曉就不敢翻了。他甚至很緊張,生怕自己隨意翻動,會令這有百年歷史之久的書冊受了損傷。韓希孟見他雙目發亮地盯著冊子,還一副感慨萬千的模樣,心中忐忑:“冊子有何不對?”

  “沒有不對,沒有沒有。”章曉連忙小心翻開了,“這本書太珍貴了。”

  韓希孟忍不住笑了:“也沒什麼珍貴的。顧繡到我這兒是這樣子,等到了以後,再過幾十年,那又是另一副模樣,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精巧。”

  沒有越來越精巧了。章曉心想,你手裡的顧繡便是巔峰,此後就再也沒有現在的興盛了。

  他翻了幾頁,果真見到了那位瑞蚨祥老師傅心心念念的“銀橋飛渡”繡法。這繡法講究線與線穿插排布的技巧,章曉不理解其中各種術語,看得迷迷糊糊,但“銀橋飛渡”韓希孟竟一口氣寫了六頁紙,這應該是她非常得意的繡法。

  “這銀橋飛渡,可有繡品?”章曉問。

  韓希孟拿出了一方手帕給他瞧:“只有這一處小品,更大的繡品在家中,不便於攜帶。”

  淡藍色的絲帕角落上繡著一隻撲動翅膀的百靈鳥。百靈體態活躍,神態逼真,身上的羽毛一根根一縷縷,都精細無比,確實栩栩如生。韓希孟在這隻百靈身上繡了七八種顏色,每種顏色之間過渡自然流暢,使用了自己染就的間色,不同顏色的繡線密密穿插,往返游梭,少了刻板,多了許多靈動光澤。

  章曉看得呆了。

  “好看,太好看了……”他喃喃道,“要是能傳下來就好了。”

  韓希孟聽到了他的話,奇道:“傳下來?”

  章曉連忙改口:“要是能傳到更多地方去就好了。”

  韓希孟笑了笑:“我也有這樣想法,但家中長輩與夫君皆不同意。”

  章曉理解顧家人的顧忌。

  顧繡這樣的名氣,這樣的高妙繡法,是決不可被人偷去的。韓希孟開設繡堂授課,很快就停了,才稍稍見識到顧繡妙處的人,便遺憾地再次與露香園高牆內的顧繡道了別。

  但時間再往後推一段,情況便完全不一樣了。

  顧繡的第三位有名氣的傳人叫顧蘭玉,是清朝初年生人。那時正值顧家落敗,手工繡品因價格昂貴,越來越少人問津,眼見顧繡幾乎沒了傳下去的希望,顧蘭玉便做了一件以前從沒人做過、或有人做過但並未成功的事情:她開設了繡堂,一針一線地把顧繡的繡法交給顧家之外的人。

  顧繡從顧蘭玉這兒開始,走出露香園,進入了更廣闊的世界。

  章曉看著韓希孟,真心誠意地說:“顧夫人,您的想法是對的。”

  只是因時勢不同,同樣的選擇並未收穫同樣的結果。

  韓希孟以為他只是說客氣話,不以為意地笑笑。

  “這本書也不能留。”韓希孟低聲說,“高大人,現在連你都曉得了《補彩》之名,只怕以後會有更多人會因這書而找上顧家。顧家傳顧繡,從來都是口口相傳,不留紙面上一言片語,就是擔心會被有心人拾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