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都統,卑職疏忽,竟把城樓的三聲禮炮給忘了,待給諸位引薦,卑職便讓底下人傳命。」

  這是借引罪的提醒。

  戴都統側頭沉聽。

  頓了一會兒。

  「不急。」

  轉過頭,看著靳則聿問:

  「則聿,你說呢?」

  這一聲沒稱靳則聿為「王爺」。

  氣氛此時立刻變得親近而有些曖昧了。

  如果將南都和這批人比作一個接榫。

  那麼今日一會便可當做是一片楔子。

  霈忠不知王爺如何接應,側過臉看向王爺的時候才有些明白——

  今日為何會覺得這個戴都統做派氣勢如此逼人,原來王爺將周身氣場全都收籠了。

  第69章 匯初王爺一改平日裡溫沉的做派,直接……

  王爺剛要開口,卻被城上乍然而來的禮炮聲打斷了。

  眾人齊望向城樓,只見城樓上頭一團灰白的燎煙騰起,火光在這一團灰白中又閃轉兩番,伴著另兩聲迎炮,傳響入這雖甲士林立,卻各自如靜潭一般的城下。

  邢昭領著的人在遠處,馬蹄聲一陣微動。

  巡撫使頭上微汗,這顯然是傳誤。

  戴厲眉間一蹙,雖未言語,但目光一冷。

  那疤面都統按捺不住,惱怒道:

  「叫城樓放炮的給我爬下來!」

  底下人是一臉茫然,正不知這失態之語是否要通傳——

  靳則聿卻在此時緩一抬手,目光掃過眾人:

  「本想答『不急』二字,但此炮聲似有催迫之象,促我與都統麾下干將能吏敘識。」

  戴厲身後諸人,聞言先是一松,接著都不由轉望向靳則聿——

  起先並不覺其有王侯之威,現觀之雍容自若,言語沉慢,自涵一番靜勢。

  戴厲抿唇一笑,借言側身,抬手將身後之人一一引薦。

  那疤面都統雖不大服氣,此時也只得拱手,靳則聿按過他的手,望著他道:「將帥身先士卒,青柒營出來的都是勇士。」

  ——他面上的傷是破南都時所受,彼時正在青柒營!

  面上的剛戾之氣竟然一下子被軟化,取而代之的竟是一種受了鼓舞的天真稚態。

  知府禮數周全,靳則聿回頭朝荀衡略撇了頭,「都聞龍榜出英才,你們壬辰一科同年,現入四海,倒確有梁棟之勢。」

  眾人一聽靳王對各自來歷熟透——

  看他不過三十許模樣,行動間極合章程,有遠超其更歲的敏捷沉練。

  目中都透出了佩服。

  霈忠臉上泛光,一時有「同榮」之態。

  只心裡想這幫人未見識王爺真正厲害之處,已有所震懾。

  戴厲一直微低首,此時目

  光轉實,看著荀衡:

  「想誰人如此俊逸,這位便是荀侍郎。」

  荀衡沉聲而笑。

  拱手在前:

  「虛浮皮相,得都統一贊。」

  霈忠舒了口氣。

  來的時候,怕尤五娘的事犯了忌諱,但這種況境,若因爭風吃醋顯計較,就不上檯面了。

  但這個戴都統和荀衡二人全然看不出這層隔閡——

  顯然都是一等一的功夫。

  戴厲一笑,雙目投向遠處。

  邢昭仍舊在馬上,這一眼是極遠,但這戴督統一雙眼睛精光內蘊,這眼神像是一路通達過去,一時四周透靜,邢昭顯然是有所猶豫,但終究是策馬踱了過來,下了馬背,朝眾人拱了手。

  戴都統朗聲道:

  「平章之『俊逸絕倫』,近日都匯於南都,倒讓我們這些舊臣開了開眼。」

  這一語既出。

  兩撥人目中都微變。

  霈忠和荀衡旋即碰了一眼——

  匯臨城下,他們自然不能火急火燎談進兵之事,顯得操之過急,反而露怯。

  但戴厲這句話,既提到了「平章三俊」。

  這便是談到了胡卿言,談到了局勢。

  這是「不提之提」。

  二人正想藉此應對,卻見戴厲抬起一指,眾人隨指一望,拔地而起是一座斷山,形似一座盆景,與一路而下,從北至南綿延而伴的山脈並不相接,又像一座把群山隔開的插屏。

  「則聿,我有話想同你私談,我們到那座斷山上一敘,如何?」

  霈忠面色一變,這是他們的地盤——

  怕其中有詐。

  荀衡眉頭微皺,露出疑慮,但戴厲這姿態,此舉也暗有試探之意,試的便是「誠意」二字。

  邢昭正要開口,靳則聿卻抬手,對著霈忠道:

  「把我的馬牽來。」

  山側傍著的是一條清河,在枯水季節,河水在溝壑澗褶里的匯涌聲,只稍蓋過沿著山道向上的馬蹄聲,也掩蓋了馬的乘主一路未言的寂冷。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這些年他們各自在事上冶磨。

  各自心境與離開滇南時已有了很大的變化。

  為帥為王,自是心胸愈寬,路愈好走,若總是拘泥於小事,錙銖計較,也聚不攏人心。

  行到半山,西斜日頭打在一塊砂石平道上,顯得頗為平整,戴都統看著靳則聿一直目觀水流,似乎在思索什麼。

  開口道:

  「還記得當年臨走時我說的話麼?」

  從此處切進來,似是不應該,但似乎比從別出破題更為真誠。

  靳則聿也不兜圈子:

  「殺其父,而憐其子,又令在左右,此為取禍之道。」

  ——這是引自漢昭烈帝之言。

  戴厲的臉一半投在陽光底下,

  「新朝初立,『凌煙閣』上有你一像,邢昭功不可沒。」

  靳則聿卻沒有半分得意,看著這個舊日官長,

  「不,下官這些年回頭看,當時意氣頗多。而如今……或許,您仍舊是對的,我靳則聿成也於此,或許也終將敗於此,只是時日未到而已。」

  ——

  主帥有此一行,兩撥人似乎都在意料之外。

  一時也不敢挪動,都在原地候著。

  論同人打交道,荀衡太傲,邢昭和王爺實則都是極難同人親近之人,霈忠卻不然,王爺同戴都統於孤山說話之際,他同都統手底下這班子人攀談起來,說的是——

  校事處緝拿細作的瑣事。

  此情此景,若談局勢,未免防備,校事處之事,可作奇聞來講,天南地北,放諸四海無有人不願聽的。講到去歲言府他親捕的那個外邦細作,繪聲繪色,眾人都聽住了,霈忠是有意把話往這上頭引,王妃被擄,事關名節,諱莫如深之事,只能旁敲側擊。

  那疤面都統嘴快,看向巡撫使:「聽說胡卿言向你要了幾個僕婦,是不是那晚馬車……」

  知府嗽了一聲,使了個眼色。

  巡撫使很聰明,「胡卿言當夜來的時候,問我要了幾個侍候過前朝妃嬪的宮人,聽聞把還把瓊妃的宮殿收拾了出來……」

  話到這裡彼此都有數了,霈忠觀色,嘴一咧也就過去。

  說著那疤面都統像心裡有事,將他拉至一旁,「兄弟。」

  霈忠聽這個稱呼一愣,旋即轉了肅態,「你說。」

  「講到女人……」

  那疤面都統把調戲尤五娘的事一說,「這事態我是有些瞧出來了,指著靳王這氣度,都統興許也把寶押你們這兒了。我也不是怕那荀衡,這事我做得確實不地道,心裡不自在,只碰了下手,沒做別的。」

  王爺和戴都統從孤山回來,是申時初。

  一回帳就召邢昭議事。

  聽聞戴都統表態不參與此事,對於他們來說,已是極好的消息。那疤面都統促合了戴都統,命人把南都的沙盤蘸了一遍水給悄悄地抬了過來,霈忠送往迎來之間,打聽到不少胡卿言的消息,尤其是有了王妃的消息,興奮地跑向大帳。

  霈忠一掀帳門,愣住了——

  王爺孑立案後,荀衡和邢昭在案側。

  刑昭手執長劍,正在同王爺演論兵勢。

  他原先也是軍伍出身,打過仗,卻沒正兒八經領過兵,是入了大都督府,才歸於王爺麾下,王爺荷宇內重名,竟得親近,後又與邢昭相熟,於行轅論政,於坊肆煮酒,幾乎快忘了——

  二人皆是馬背上的出身。

  王爺手裡把著一根長杆,抬目。

  霈忠適才的興奮勁消下去了大半,才反應到,胡卿言找南都的人給王妃尋了僕婢,又安排在了瓊妃宮裡,這兩樁事臨到跟前,當著眾人,擇哪一件都不好啟口,臉上又是急於開口的表情,於是腦筋一轉,另尋由頭:

  「打聽到,胡卿言這小子,把城裡的『坎子』都招攬了,也就是戲園子的看門人,最能招眼,布在四處給他們聽動靜。」

  靳則聿朝他微點頭,便抬手一指案側,示意邢昭繼續說下去。

  「廢殿正陽門下正對的是南崗,正陽門外就是護城秦河,原本依河而設,城牆中段有包凹之勢,廢帝當年是從此門欲突出去被我們堵住,故陛下旨意重闊城牆,於正陽門外十里正南設甲崗門,使如今左右段城牆呈以最南為凸勢,」邢昭劍指最南面,又移上指著一段從西蜿蜒而至南的一條長河,「故原本的秦河在這兒,擴出的十里使得南面的七道門城堞皆未繕,胡卿言也就是看準了可以分道自旁口而出,又揣度南都形式,才敢住營於南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6_b/bjZkI.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