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早說那賤婦同明兒八字不合,她命中子星微弱,又是日時相衝的命格,如今害了我明兒的子嗣還不夠,連我明兒的命都要拿去……我不要活了!」

  被邵媽媽推入堂中的沈琅面色蒼白如紙,他完全忽略掉了老太太的叫喊聲,轉而看向一邊的王典事:「家裡現還有多少可用的浮財?」

  王典事想了想,回答道:「官人此行支走了八千兩銀子,府上和鋪子裡的錢庫加起來,約莫著還剩下一萬貫現錢。」

  「全部換成銀子裝箱,」沈琅道,「再挑些名字古畫、珠玉寶瓶,送去宋知州府上……等等,我回去寫一封帖,典事務必親自送去,請宋知州派兵做中間人。」

  沈琅雖年輕,可也知道此事若無府兵官吏出面,那一萬兩銀子過去只怕要打水漂,那些水匪慣會出爾反爾,若不將人榨得一滴血也不剩,總不肯放人回來。

  王典事忙叫人去錢庫中搬抬銀子,待沈琅寫好帖兒,他又乘車飛去了知州府上。

  才送走了王典事,沈家那群族親不知從哪裡聽得了風聲,烏泱泱地踏進了沈家門,沈皓明平日裡對這些族親們很是大方,常時出銀子接濟,一群人圍坐在沈家正廳里,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沈琅懶得搭理他們,只有那老太太在那兒同他們哭個不停:「可憐我家明兒子嗣稀薄,如今家裡只有那個又病又癱的,連個能拿定主意的人也沒有。」

  有位族親見狀,忙推著自己兒子上前:「快去見過曾祖母。」

  沈琅掃了那人一眼,這人算是他表哥,二十五六的年紀,成天只知道不學無術地穿梭於秦樓楚館之間,因他父親是沈皓明的堂兄弟,所以沈皓明出於好心交了幾間鋪面給他管,那幾間鋪面實際上常年虧空,都知道是他昧下了銀子,可礙著親戚的面,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老太太很疼他,有一年還想讓沈皓明將他過繼到膝下,但沈皓明死活沒同意,這事才不了了之了。

  沈琅心裡已經夠煩了,懶得再和這些人起爭執,好在沈皓明先前便已將七成的鋪面地契都拿與了他收著,遇到這萬分緊急的事,他也不需要同這些族親商量,沈家的大部分資財他都能任意取用。

  約莫過了快有兩個時辰,王典事終於回到府上,進門急匆匆地便奔來尋沈琅:「哥兒,那知州讓人收了禮物,和我說他知道了,已叫那司戶參軍領了些廂兵送銀子過去『和談』。」

  沈琅略鬆了口氣,又叫金鳳兒去拿他體己錢,湊了兩千兩包起來送去那司戶參軍家裡,說是算作他們此行盤纏。

  第23章

  司戶參軍領兵去了十餘天, 期間不曾有任何書信傳回。

  沈老太太一徑只知道哭,府上更是亂作一團,沈琅日日叫金鳳兒和邵媽媽推著自己四處監看, 防著那些僕婢、族親們趁亂偷拿府中東西出去變賣。

  只是他一雙眼睛哪裡盯得過來, 最後只得讓那王典事抓了幾個典型, 趕出去兩個偷雞摸狗的族親, 又家法處置了兩個家僕, 打一頓後捆進了柴房。

  懲治家僕倒沒什麼, 趕那兩個族親卻費了好大的力氣,分明是證據確鑿、抓包當場, 那群族親卻活像是沈琅跳起來踩了他們所有人的腳般,一人上來便是一句:「我們長輩好心趕過來幫你,你小人家卻不識好歹, 年紀輕輕, 心思竟如此歹毒!」

  「幫我?」沈琅冷冷的,「幫我將這沈府中一磚一瓦都拆出去賣了麼?」

  「你!」

  「好後生, 竟敢這般對長輩們說話!」

  人群立即喧譁起來, 你一句我一句, 個個都聲稱是沈琅的長輩, 要拿輩分壓他、聲討他。

  沈琅懶得跟他們爭, 只讓金鳳兒叫來沈府護衛, 將這些吵鬧不止的人全「請」進了祠堂中看管起來。

  可沒過多久, 那老太太又不知從誰那兒聽見了什麼,被幾個僕婢攙扶著, 跑進他院裡來哭,指著鼻子罵他「冷心冷肝,好狠的心」, 先是說他生下來就不好,將自己生父克害了,接著又罵他那雙腿壞得很該。

  還不等沈琅起身應付她,又聽見邵媽媽一路跑進來說,知州府那邊派人來請。

  老太太聽見這個,立刻便閉上了嘴。看著邵媽媽替他更衣梳頭,又紅著眼睛,佝僂著背湊上來說:「沈琅,祖母老了,那些族親我也管不了了,只有一個,明兒他是你的親爹,他有多疼你,你心裡頭應該清楚,祖母只求你一定要盡力救他回家。」

  她的示弱並沒有讓沈琅對她的臉色好上半分,沈琅眼看著銅鏡,冷淡地:「不必你說,我也一定盡力救我爹娘。這府上除了你我,你以為有幾個真希望他們活?」

  上馬車前,沈琅心裡便隱隱覺得有些不好,若那司戶參軍成功將他爹娘從水匪寨中解救出來,算著這時日也該將二人送回府上了,又有什麼必要請他去府上坐?

  到知州府上時,沈琅心中的猜測便落成了真,那知州生了張慈眉善目的臉,先是讓僕婢捧上茶水,而後才憂心忡忡地道:「那日收到你的信,我便差劉司戶帶著銀子去同那伙水匪交涉,原先已是談好了一手交錢一手放人,可誰知那頭領卻臨時變卦,用刀卡在你父親的脖子上,逼他們將銀子抬過去,否則便要殺人,迫不得已,劉司戶只能交錢。」

  「他們現開口要多少?」

  知州嘆了口氣,答道:「那水匪頭領大約是知曉了你們沈家是此地大戶,變卦後和劉司戶張嘴就要五十萬貫。」

  五十萬兩,算下來幾乎就是整個沈家所有可變賣資財的數目,沈琅聞言沉默了半晌,那水匪並不是他們本地人,緣何將他沈家的資財查得一清二楚?

  「五十萬兩……他們真能放人麼?」沈琅又問。

  那知州笑一笑:「這我可不敢打包票。」

  沈琅讓跟來的仆丁把方才出門時包好的五百兩金子呈上去給那知州:「一點薄禮,請明府笑納。」

  知州只是笑,也不推拒,也不叫人收下去:「如今那水匪頭領知曉了你父親是大財主,只怕不吃撐了肚皮,是不肯放人了。」

  「晚輩更事未多,那水匪又是奸詐背信之輩,只求明府能從中斡旋,三日內我會籌集二十萬兩銀子送至匪寨,若我雙親得救,」沈琅道,「剩餘錢銀便充入州府公庫,權作是為百姓們修橋補路的義捐款項。」

  五百金或許打動不了這位知府,那三十萬兩呢?他知道只要這位宋明府肯為此事使勁,派兵去施壓、與匪寨交涉,人是一定回的來的。

  「明府,」沈琅看向知州的眼睛,「我只求他們二人能平安歸來。」

  那知州淡淡掃過他眉眼,他是第一次見到沈皓明的這個兒子,第一眼看見的便只是一個「薄」字。單薄的未長成的瘦薄軀體,頂著那樣一張臉,像一隻薄得透光的玉瓶,臉上蒼白的病色讓他顯得很羸弱,只有那對眼仁是濃色的。

  真是好年輕好漂亮的一個孩子,只可惜是個殘廢。

  「我與你父親素來有些交往,如今他出了事,我豈有不管不顧的道理?你只管放心,待我將手頭瑣務理清,定會再派兵去贖你爹娘回來。」

  說罷不等沈琅再開口,便讓人將他送出府去。

  離開知州府,坐上馬車,沈琅的臉色立即便冷了下來,這幾日他讓人往知州府里送了不少好東西,傳回來的話卻語焉不詳。

  金鳳兒覷著他徒然變壞的臉色,小心翼翼地問了聲:「哥兒?那宋明府的話是什麼意思?」

  「那宋翰清的話不可信,」沈琅咬了咬牙,「決不能在他這裡耗死,得找門路搭上海州知府。」

  回去後,沈琅立即變賣家中鋪面資財,分為三份,一份交由宋明府去贖人,一份悄悄托人送去海州知府那邊打點,最後一份則私下拿去買通了盤踞在海州的另一夥水匪,若前二者皆不能救他父母出來,那便舍重金讓這一批水匪前去劫人。

  變賣資財時那些族親指著他鼻子便叫罵起來,說他太年輕,做事情太急躁,萬一這些銀子都打了水漂,到時候人財兩空,你要你老祖母怎麼活?

  老太太這回倒什麼都沒有說,淚也早淌幹了,只呆呆地看著門外,祈盼著沈皓明能早日回來。

  沈琅知道那些銀子有可能打水漂,可若沈皓明與盧綃雲回不來,這些資財早晚也要被這些不懷好心的族親從他和老太太身上啃乾淨,與其便宜了這些人,倒不如全丟出去讓他盡全人事。

  約莫又過了半月,兩邊明府那裡遲遲沒有消息,反倒是從他最後找的水匪那裡傳來口信,那匪頭說自己同另一個小匪頭找了由頭到那船寨上尋那幾個當家人吃酒,確實打聽出來那船寨里關了好些肉票,他遠遠地看了眼,見到那地牢外竟有好些個官吏模樣的人看守著,這單子給再多銀子他們也不敢接,因此這單子不算他們故意毀約,原先給的定錢也不能退。

  沈琅聽見這話,心裡頓時便涼了一半。這些日子他四處求人,打聽得沈皓明原先交好的一位權宦因「廣收賄賂、賣官鬻爵」而倒台,下在南牢里,沈皓明此番前去金陵城,為的正是搭上另一位正得勢的權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