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4頁
這叫旁觀者看的都焦心的不行了,但南宋人家的日子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楊次山見了宗室,宗室直接出逃。滿朝上下,誰不說是楊太后跟新宋暗地裡有了默契,這是要壞了官家的江山呀。
於是趙昀跟楊太后這對假母子之間的關係瞬間降入冰點。
楊太后氣的什麼似的,但卻不能拿楊家如何。這個時候,木已成舟,趙昀並不會因為她懲罰楊家而認為她跟此事無關。所以,她不光不能拿楊家如何,還要跟楊家連成一氣,不能叫趙昀把她這個太后架在空里。她相信,楊家也需要她。
她知道,楊次山不是魯莽之人,他敢這麼做,必是有所依仗的。只怕跟他一想想法的大臣不止他一個。不管這個傾向於新宋的人是對是錯,在她急需黨羽的埠,這些人跟她正好互為依仗。
隨後,她才算是見識了這一撥人的。這裡面有喬行簡這樣的丞相,有通過鑽營攀附上來的佞臣丁大全,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名不見經傳的人,可這些人聯絡起來,趙昀竟是沒有辦法轄制。局勢就跟蹺蹺板似的,保持這某種微妙的平衡。
她也聽去過新宋的喬行簡說過新宋,比如那什麼快車道,比如什麼堅船利炮,如果這都是真的,那麼這些人這麼選擇是沒錯的。當然,這應該也是真的。因為這麼說的不光是喬行簡,還包括丁大全,以及一直站在趙昀那一方的賈似道。更有來往的商人,在北地軍校的那些孩子家眷,有在北地為官的本鄉人,這些人在北地都曾寫信回來,所說的事情各有側重點,但大致上沒有大的偏差。這不是一個兩個這麼說,這是千千萬萬的人這麼說,那邊真是假不了的。
可這新宋越是好,新宋的那位趙畇越是有才幹,她心裡越是懼怕。那位能容得下自己這個太后嗎?容不下的!
所以,這幾年不止有一次機會跟官家掰掰腕子,可她都看著機會錯失了。
她捨不得手裡的權利。這都是真心話!
這種想法,四爺和桐桐清楚的很,但兩人一直也沒動作,只基於一點原因,那便是人心。
人的看法得需要一個過程才能改變,這個是急不來的,與其匆忙之下打過去,最後留下一大堆的遺留問題,不得不面對正面衝突,不得不通過流血來完成這一步,那就不如緩一緩步子。
時間長了,人心會變的。
如今是人心變了,且……南宋的根基不存在了。
真正的人才北流超過一半,因為南宋的科舉沒那麼清明,剩下的那一半,能最後站立朝堂任事的又能有幾人,這就導致很多人心灰意懶。文臣多是丁大全那般的人,哪裡還有好人生存的餘地。而武將,倒是沒有叛逃的,可惜,徵兵已經征不下了。若是強行征不符合條件的,那便是流民潮直接北流。人人都像是有了退路,大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意思。可若是武將逼出這樣的事件,文臣可不會放過他們。於是,他們不能過分,只能如實奏報。這奏報上去之後,摺子卻到不了官家手裡的。下面的大臣就直接幫著處理了。像是丁大全之流,上下籠絡那麼多人,需要什麼?需要銀子!銀子從哪來,軍餉吶。
下面上摺子說征不到兵,可他們給官家上的摺子永遠是滿編滿額的。於是,軍餉撥下來從空里就被截留了,吃的都是空餉。武官能說話嗎?平級的文武官員,文官還比武官高半頭呢,不想一家老小性命不保,那就咬牙把這事給咽下去。
於是,這兩年,南宋軍中將領,因病告老的人員超過三成。這個驚了馬,從馬上掉下來摔了腿,以後會不良於行,所以上不得馬拉不得弓,朝廷大筆一揮,那就致仕吧。那個又說老了中風了,手抖的不行呀,然後朝廷直接放人。這些摺子便是到了官家手裡,也沒關係。那些武將匹夫誰在乎。沒有他們,還有後來人呀。像是丁大全,他就有很多人要安排。還有賈似道,你要是不能給人家辦事,誰認你。於是,兩人就像是有默契一樣,騰出一個位置便有一個蘿蔔在邊上等著填坑,反正每個填坑的蘿蔔都被兩人吹的天花亂墜,以至於那位官家大概覺得他的江山依舊是鐵打的吧。
“這丁大全貪財,但是真辦事。”龍兒就說:“此人剛開始還聽話,這兩年在南宋呆的,也是位高權重了,有些不聽使喚,除非拿銀子。南宋這些將軍,能保下的我都用銀子叫丁大全保全下來了。這些人熟悉南宋軍中的情況,熟悉城防布局,這能省去咱們很多事。我打算去一趟南宋,把這些人都給接過來。”
恆兒就不是很明白:“這件事跟姐姐之前說的那個瑞國公主遴選駙馬有關係?”
當然有關係!
龍兒的眼睛瞪的大大的,帶著幾分得意的笑:“你想啊,那位官家至今沒兒子,那個榮王的兒子七天寫不會五個字……其他宗室幾乎都跑咱們這裡來了。你說這將來他的皇位給誰?”
恆兒就說:“當然給那個七天學不會五個字的侄兒了。”
“是啊!”龍兒點頭:“可你別忘了,當時跟爹爹去南宋,咱們給下了蛆了。榮王妃當年為了那孩子跟謝皇后聯手,結果呢?當年趙昀可是非常反感這件事的。他是明白的拒絕了這個孩子的。他心裡想反悔,但別人不會認為他想反悔。”
楊次山見了宗室,宗室直接出逃。滿朝上下,誰不說是楊太后跟新宋暗地裡有了默契,這是要壞了官家的江山呀。
於是趙昀跟楊太后這對假母子之間的關係瞬間降入冰點。
楊太后氣的什麼似的,但卻不能拿楊家如何。這個時候,木已成舟,趙昀並不會因為她懲罰楊家而認為她跟此事無關。所以,她不光不能拿楊家如何,還要跟楊家連成一氣,不能叫趙昀把她這個太后架在空里。她相信,楊家也需要她。
她知道,楊次山不是魯莽之人,他敢這麼做,必是有所依仗的。只怕跟他一想想法的大臣不止他一個。不管這個傾向於新宋的人是對是錯,在她急需黨羽的埠,這些人跟她正好互為依仗。
隨後,她才算是見識了這一撥人的。這裡面有喬行簡這樣的丞相,有通過鑽營攀附上來的佞臣丁大全,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名不見經傳的人,可這些人聯絡起來,趙昀竟是沒有辦法轄制。局勢就跟蹺蹺板似的,保持這某種微妙的平衡。
她也聽去過新宋的喬行簡說過新宋,比如那什麼快車道,比如什麼堅船利炮,如果這都是真的,那麼這些人這麼選擇是沒錯的。當然,這應該也是真的。因為這麼說的不光是喬行簡,還包括丁大全,以及一直站在趙昀那一方的賈似道。更有來往的商人,在北地軍校的那些孩子家眷,有在北地為官的本鄉人,這些人在北地都曾寫信回來,所說的事情各有側重點,但大致上沒有大的偏差。這不是一個兩個這麼說,這是千千萬萬的人這麼說,那邊真是假不了的。
可這新宋越是好,新宋的那位趙畇越是有才幹,她心裡越是懼怕。那位能容得下自己這個太后嗎?容不下的!
所以,這幾年不止有一次機會跟官家掰掰腕子,可她都看著機會錯失了。
她捨不得手裡的權利。這都是真心話!
這種想法,四爺和桐桐清楚的很,但兩人一直也沒動作,只基於一點原因,那便是人心。
人的看法得需要一個過程才能改變,這個是急不來的,與其匆忙之下打過去,最後留下一大堆的遺留問題,不得不面對正面衝突,不得不通過流血來完成這一步,那就不如緩一緩步子。
時間長了,人心會變的。
如今是人心變了,且……南宋的根基不存在了。
真正的人才北流超過一半,因為南宋的科舉沒那麼清明,剩下的那一半,能最後站立朝堂任事的又能有幾人,這就導致很多人心灰意懶。文臣多是丁大全那般的人,哪裡還有好人生存的餘地。而武將,倒是沒有叛逃的,可惜,徵兵已經征不下了。若是強行征不符合條件的,那便是流民潮直接北流。人人都像是有了退路,大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意思。可若是武將逼出這樣的事件,文臣可不會放過他們。於是,他們不能過分,只能如實奏報。這奏報上去之後,摺子卻到不了官家手裡的。下面的大臣就直接幫著處理了。像是丁大全之流,上下籠絡那麼多人,需要什麼?需要銀子!銀子從哪來,軍餉吶。
下面上摺子說征不到兵,可他們給官家上的摺子永遠是滿編滿額的。於是,軍餉撥下來從空里就被截留了,吃的都是空餉。武官能說話嗎?平級的文武官員,文官還比武官高半頭呢,不想一家老小性命不保,那就咬牙把這事給咽下去。
於是,這兩年,南宋軍中將領,因病告老的人員超過三成。這個驚了馬,從馬上掉下來摔了腿,以後會不良於行,所以上不得馬拉不得弓,朝廷大筆一揮,那就致仕吧。那個又說老了中風了,手抖的不行呀,然後朝廷直接放人。這些摺子便是到了官家手裡,也沒關係。那些武將匹夫誰在乎。沒有他們,還有後來人呀。像是丁大全,他就有很多人要安排。還有賈似道,你要是不能給人家辦事,誰認你。於是,兩人就像是有默契一樣,騰出一個位置便有一個蘿蔔在邊上等著填坑,反正每個填坑的蘿蔔都被兩人吹的天花亂墜,以至於那位官家大概覺得他的江山依舊是鐵打的吧。
“這丁大全貪財,但是真辦事。”龍兒就說:“此人剛開始還聽話,這兩年在南宋呆的,也是位高權重了,有些不聽使喚,除非拿銀子。南宋這些將軍,能保下的我都用銀子叫丁大全保全下來了。這些人熟悉南宋軍中的情況,熟悉城防布局,這能省去咱們很多事。我打算去一趟南宋,把這些人都給接過來。”
恆兒就不是很明白:“這件事跟姐姐之前說的那個瑞國公主遴選駙馬有關係?”
當然有關係!
龍兒的眼睛瞪的大大的,帶著幾分得意的笑:“你想啊,那位官家至今沒兒子,那個榮王的兒子七天寫不會五個字……其他宗室幾乎都跑咱們這裡來了。你說這將來他的皇位給誰?”
恆兒就說:“當然給那個七天學不會五個字的侄兒了。”
“是啊!”龍兒點頭:“可你別忘了,當時跟爹爹去南宋,咱們給下了蛆了。榮王妃當年為了那孩子跟謝皇后聯手,結果呢?當年趙昀可是非常反感這件事的。他是明白的拒絕了這個孩子的。他心裡想反悔,但別人不會認為他想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