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這園子是又請了工匠修整過了吧,從池子過來只轉了個面,竟這樣涼爽。」安平伯夫人搖著扇子, 笑說。
王老太君也笑彎眼:「就你眼尖,這片山石叫人換過了,特地測了合適的地方擺放,用來納涼確實比從前的好。」
趙慶姍坐在一旁, 手裡捧著甜果渴水,柔聲:
「姨母,高嫂嫂和嫣兒霖兒呢?怎麼不叫他們來?咱們自家人,一齊坐坐多好。」
提到謝文嫣謝文霖,王老太君的挑了挑眉:「那邊如今正忙著呢,不提也罷。」
安平伯夫人眼神疑惑:「……怎麼了這是?」
王老太君擺擺手:「不是什麼大事,我那個大兒子的妾室過身了,剛發喪不久。」
「啊,」安平伯夫人輕嘆一聲,面上微怔,「原來如此。」
她們是知道方氏的,好歹方氏也把持了大房十年之久。
方氏養了謝文嫣謝文霖這麼多年,又是庶母,龍鳳胎理應給她戴孝,這樣的聚宴確實不宜參加。
趙慶姍放下手中汝窯瓷盞,微傾身:「那玉妹妹呢?她身子若是好些了,也可來同樂啊。」
說著,眼中帶上愧疚:「姨母,這段日子我細細想了當時的事,確是哥哥的不對,讓玉妹妹受了委屈,我還想代哥哥和她賠禮呢。」
她的話音落下,王老太君面色一變。
眉心皺緊,聲音帶上些冷:「胡說什麼,慶姍,你是什麼身份,同她賠禮?你素日心善,但也要看那起子人配不配。」
趙慶姍卻依舊面帶愧意。
安平伯夫人也應和道:「姐姐,到底沾親帶故的,濱兒認下了她,就是自家孩子,日後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王老太君嗤笑一聲:「什麼抬頭不見低頭見,難不成她還能在我侯府待上一輩子不成,你這話,說的也忒沒理了。」
安平伯夫人勸道:「哪就沒理了,那孩子沒定下親事,身子又不好,我瞧著,濱兒和眉湘是想再留她三四年呢,總不能幾年都彼此不見面哪。」
「三四年?」王老太君不屑,脫口便說,「三四月還差不多。」
安平伯夫人訝異:「三四月?濱兒病才好,已經預備著給那孩子找人選了?」
她們買了消息,說謝濱頗為疼愛玉憐脂,怎麼可能短短數月就把她的親事解決掉,未免草率。
真是出人意料。
她的問落地,王老太君卻眼神一厲,隨後沉默片刻,只說:「倒也還沒開始找人。」
這話一出,席上另外兩人又有些聽不懂了。
安平伯夫人依舊微笑:「是濱兒太忙了?這也不打緊,我同武亭伯府的李大娘子有些交情,她素愛給人做媒的,不若我去打聽打聽?」
按理說,王老太君不喜玉憐脂,這種能名正言順將她弄出府的事情,她是不會不贊成的。
然而她接下來的反應卻出乎母女二人的預料。
「……不著急,先留著她一段時日吧。」王老太君沉聲說。
話畢,趙慶姍和安平伯夫人的臉色都是驟然有些變化。
趙慶姍眼珠輕轉,隨即眼神帶上些嗔怪,對身旁人道:「母親,姨母說的對,玉妹妹身子不好,是不能急。」
而後轉頭朝向王老太君,笑說:「姨母,那等玉妹妹好點了,可否讓我帶她一同出府遊玩啊?您放心,都是和旁府女娘們的小宴,威遠伯府的邱四娘,還有驃騎將軍府的么娘,您都還記得嗎,她們也在的。」
「好歹讓我為上次驚嚇到玉妹妹彌補一二。」
如今謝硯深出了京,遠水可救不了近火,玉憐脂再沒給她擋刀擋劍的盾甲了。
但下一刻,她的臉色變得難看。
王老太君面容越發沉了些,又是一陣默然,竟說:
「她是個病秧子,不好出府,姨母知道你是好意,但她成日纏綿病榻的……還是罷了吧。」
這回,連安平伯夫人都有些撐不住笑了。
母女二人面面相覷,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驚疑。
王老太君向後倚了倚,深出口氣:「別說那些個掃興的了,沒得敗了興致,來,快嘗嘗府里廚司新做的冰酪。」
安平伯夫人復又勾唇,笑容溫柔:「說的也是。」
趙慶姍微垂首,拿起小金勺,掩在案下的左手緊攥。
--
翡韻閣。
玉憐脂坐在書案後,手中筆速度緩緩,她身著素白,髮髻簡單,首飾都是以銀為主。
方氏去了,雖然她和她沒有親眷關係,不用披麻戴孝,但於情,也該做足樣子。
筆尖提收,她擱了筆,靜等著墨跡干透。
片刻,將薄紙疊好。
隨後站起身,回步走到窗邊,輕推窗,開了一道只容手臂通過的縫隙,手裡捏著信紙,伸出窗外。
手握拳向下,扣了窗沿七下。
不久,一雙儘是刀疤的手恭敬接過信紙。
「勞煩了,拿去交給忠伯,讓他替我傳信給侯爺。」玉憐脂細聲說
暗衛聲音很低:「遵命。」
瞬時,人影消失。
玉憐脂垂下眸,輕輕關了窗。
退後幾步,一下軟倒在貴妃榻上,抽了個軟枕抱緊,臉埋進去,整個人都縮起來。
謝硯深給她留這信鴿,也不知道好事壞事。
留下來了,她總得時時傳信給他,否則她豈不是不夠「痴情」?
情郎離開,她要倍加想念才對,要常常和他說心事,要在信里肉麻地訴說情思。
這樣才符合一個戀戀不捨的痴心女娘的模樣。
要是十天半個月一封信都沒有,他肯定起疑心。
可那些個情話一個個都酸掉牙齒,弄得她下筆都比尋常慢許多,雞皮疙瘩好像都冒起來了。
……真是的。
好生麻煩。
--
汝南,通山大營。
福明站在營帳之外,天空昏黃,望去,火燒層雲,甚是壯美。
忽地,耳畔輕動。
一陣熟悉的咕叫鑽進耳中。
急忙抬頭看去,一道粉灰的小影自遠飛來。
速度極快,從映入眼中開始,數秒,一把撞進他的掌心。
福明從鴿子爪上取下信筒,隨後放飛。
手裡握著東西,興高采烈跑入帳內。
「侯爺,侯爺!」
「姑娘給您來信了——」
第78章 道人
天色開始轉黑, 大帳中燭火明亮。
謝硯深裝拿起案上的精鐵信筒,拔了筒蓋,倒出裡頭疊成小小一卷的薄紙。
徐徐展開。
熟悉的秀麗字跡映入眼帘——
「硯郎愛鑒:見字如晤, 常念吾愛萬千……」
「冷宵夢醒,孤枕淚濕行雲……盼君早歸,且記還信以慰相思。」
「憐娘親筆, 壬子年巳月廿八。」
信並不長,按往日閱書文的速度,很快就能看完。
但他拿著信,垂眸看了許久。
指尖似有若無, 輕輕摩挲信上的墨痕, 透過軟紙, 仿佛能看見寫信的人。
燭光搖晃, 繾綣柔情漸染冷肅眉間。
「侯爺。」片刻後, 帳外忽傳來聲響。
男人手指倏地一動,將指間信紙折下。
福明掀開帳簾,快步走進來:「大營傳報,京城派來的大理寺寺正到了。」
「逸郡王殿下已經在主帳候著了,大營里的其他將軍應該也收到了消息,逸郡王派人來請您速去。」
說話間提到逸郡王的時候, 面容頗有些無奈。
當初從京城出發之後不久,謝硯深便宣了密旨,要領隊調轉方向南下。
逸郡王當時就被嚇傻了, 腿一軟,差點從馬上摔下來。
原本平武帝突然指他做北境監軍就讓他幾宿幾宿地睡不著覺。
結果剛出京城,又猛地一下和他說,其實平武帝是讓他去兩江查更兇險的案子。
傻子都知道這次秘往兩江必定是要動刀兵的, 逸郡王在京城裡養尊處優久了,頂多在校場獵場練練騎射,根本沒上過戰場。
但再怕,還是不可能抗旨。
垂頭喪氣、硬著頭皮一路往南,到了汝南大營,奉旨持虎符調兵。
汝南軍兵力強盛,出了名的驕兵悍將,逸郡王夜裡入營,那幫汝南將領剛見著他時,知道他是皇子,但根本不將他放在眼中。
這幫武將裡頭善讀書的沒幾個,大多瞧不起文弱書生,更覺得京城裡的皇子都是些富貴閒人,面上尊敬,實則不屑。
一幫大老粗跪地行完禮,剛站起來,眼睛就掃到逸郡王身後剛掀開夜行斗篷遮帽的人。
汝南軍里官職最高的幾個將領中,有兩個是從北境戰場上下來的,還有兩個受過先鎮北侯的提拔。
其餘的就算與謝氏沒有直接的聯繫,也不可能沒聽過鎮北侯府的威名。
在領頭的老將激動叫出「小侯爺」的時候,在場的其他人迅速認出了來人。
之後,調兵便極為順利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7_b/bjZce.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王老太君也笑彎眼:「就你眼尖,這片山石叫人換過了,特地測了合適的地方擺放,用來納涼確實比從前的好。」
趙慶姍坐在一旁, 手裡捧著甜果渴水,柔聲:
「姨母,高嫂嫂和嫣兒霖兒呢?怎麼不叫他們來?咱們自家人,一齊坐坐多好。」
提到謝文嫣謝文霖,王老太君的挑了挑眉:「那邊如今正忙著呢,不提也罷。」
安平伯夫人眼神疑惑:「……怎麼了這是?」
王老太君擺擺手:「不是什麼大事,我那個大兒子的妾室過身了,剛發喪不久。」
「啊,」安平伯夫人輕嘆一聲,面上微怔,「原來如此。」
她們是知道方氏的,好歹方氏也把持了大房十年之久。
方氏養了謝文嫣謝文霖這麼多年,又是庶母,龍鳳胎理應給她戴孝,這樣的聚宴確實不宜參加。
趙慶姍放下手中汝窯瓷盞,微傾身:「那玉妹妹呢?她身子若是好些了,也可來同樂啊。」
說著,眼中帶上愧疚:「姨母,這段日子我細細想了當時的事,確是哥哥的不對,讓玉妹妹受了委屈,我還想代哥哥和她賠禮呢。」
她的話音落下,王老太君面色一變。
眉心皺緊,聲音帶上些冷:「胡說什麼,慶姍,你是什麼身份,同她賠禮?你素日心善,但也要看那起子人配不配。」
趙慶姍卻依舊面帶愧意。
安平伯夫人也應和道:「姐姐,到底沾親帶故的,濱兒認下了她,就是自家孩子,日後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王老太君嗤笑一聲:「什麼抬頭不見低頭見,難不成她還能在我侯府待上一輩子不成,你這話,說的也忒沒理了。」
安平伯夫人勸道:「哪就沒理了,那孩子沒定下親事,身子又不好,我瞧著,濱兒和眉湘是想再留她三四年呢,總不能幾年都彼此不見面哪。」
「三四年?」王老太君不屑,脫口便說,「三四月還差不多。」
安平伯夫人訝異:「三四月?濱兒病才好,已經預備著給那孩子找人選了?」
她們買了消息,說謝濱頗為疼愛玉憐脂,怎麼可能短短數月就把她的親事解決掉,未免草率。
真是出人意料。
她的問落地,王老太君卻眼神一厲,隨後沉默片刻,只說:「倒也還沒開始找人。」
這話一出,席上另外兩人又有些聽不懂了。
安平伯夫人依舊微笑:「是濱兒太忙了?這也不打緊,我同武亭伯府的李大娘子有些交情,她素愛給人做媒的,不若我去打聽打聽?」
按理說,王老太君不喜玉憐脂,這種能名正言順將她弄出府的事情,她是不會不贊成的。
然而她接下來的反應卻出乎母女二人的預料。
「……不著急,先留著她一段時日吧。」王老太君沉聲說。
話畢,趙慶姍和安平伯夫人的臉色都是驟然有些變化。
趙慶姍眼珠輕轉,隨即眼神帶上些嗔怪,對身旁人道:「母親,姨母說的對,玉妹妹身子不好,是不能急。」
而後轉頭朝向王老太君,笑說:「姨母,那等玉妹妹好點了,可否讓我帶她一同出府遊玩啊?您放心,都是和旁府女娘們的小宴,威遠伯府的邱四娘,還有驃騎將軍府的么娘,您都還記得嗎,她們也在的。」
「好歹讓我為上次驚嚇到玉妹妹彌補一二。」
如今謝硯深出了京,遠水可救不了近火,玉憐脂再沒給她擋刀擋劍的盾甲了。
但下一刻,她的臉色變得難看。
王老太君面容越發沉了些,又是一陣默然,竟說:
「她是個病秧子,不好出府,姨母知道你是好意,但她成日纏綿病榻的……還是罷了吧。」
這回,連安平伯夫人都有些撐不住笑了。
母女二人面面相覷,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驚疑。
王老太君向後倚了倚,深出口氣:「別說那些個掃興的了,沒得敗了興致,來,快嘗嘗府里廚司新做的冰酪。」
安平伯夫人復又勾唇,笑容溫柔:「說的也是。」
趙慶姍微垂首,拿起小金勺,掩在案下的左手緊攥。
--
翡韻閣。
玉憐脂坐在書案後,手中筆速度緩緩,她身著素白,髮髻簡單,首飾都是以銀為主。
方氏去了,雖然她和她沒有親眷關係,不用披麻戴孝,但於情,也該做足樣子。
筆尖提收,她擱了筆,靜等著墨跡干透。
片刻,將薄紙疊好。
隨後站起身,回步走到窗邊,輕推窗,開了一道只容手臂通過的縫隙,手裡捏著信紙,伸出窗外。
手握拳向下,扣了窗沿七下。
不久,一雙儘是刀疤的手恭敬接過信紙。
「勞煩了,拿去交給忠伯,讓他替我傳信給侯爺。」玉憐脂細聲說
暗衛聲音很低:「遵命。」
瞬時,人影消失。
玉憐脂垂下眸,輕輕關了窗。
退後幾步,一下軟倒在貴妃榻上,抽了個軟枕抱緊,臉埋進去,整個人都縮起來。
謝硯深給她留這信鴿,也不知道好事壞事。
留下來了,她總得時時傳信給他,否則她豈不是不夠「痴情」?
情郎離開,她要倍加想念才對,要常常和他說心事,要在信里肉麻地訴說情思。
這樣才符合一個戀戀不捨的痴心女娘的模樣。
要是十天半個月一封信都沒有,他肯定起疑心。
可那些個情話一個個都酸掉牙齒,弄得她下筆都比尋常慢許多,雞皮疙瘩好像都冒起來了。
……真是的。
好生麻煩。
--
汝南,通山大營。
福明站在營帳之外,天空昏黃,望去,火燒層雲,甚是壯美。
忽地,耳畔輕動。
一陣熟悉的咕叫鑽進耳中。
急忙抬頭看去,一道粉灰的小影自遠飛來。
速度極快,從映入眼中開始,數秒,一把撞進他的掌心。
福明從鴿子爪上取下信筒,隨後放飛。
手裡握著東西,興高采烈跑入帳內。
「侯爺,侯爺!」
「姑娘給您來信了——」
第78章 道人
天色開始轉黑, 大帳中燭火明亮。
謝硯深裝拿起案上的精鐵信筒,拔了筒蓋,倒出裡頭疊成小小一卷的薄紙。
徐徐展開。
熟悉的秀麗字跡映入眼帘——
「硯郎愛鑒:見字如晤, 常念吾愛萬千……」
「冷宵夢醒,孤枕淚濕行雲……盼君早歸,且記還信以慰相思。」
「憐娘親筆, 壬子年巳月廿八。」
信並不長,按往日閱書文的速度,很快就能看完。
但他拿著信,垂眸看了許久。
指尖似有若無, 輕輕摩挲信上的墨痕, 透過軟紙, 仿佛能看見寫信的人。
燭光搖晃, 繾綣柔情漸染冷肅眉間。
「侯爺。」片刻後, 帳外忽傳來聲響。
男人手指倏地一動,將指間信紙折下。
福明掀開帳簾,快步走進來:「大營傳報,京城派來的大理寺寺正到了。」
「逸郡王殿下已經在主帳候著了,大營里的其他將軍應該也收到了消息,逸郡王派人來請您速去。」
說話間提到逸郡王的時候, 面容頗有些無奈。
當初從京城出發之後不久,謝硯深便宣了密旨,要領隊調轉方向南下。
逸郡王當時就被嚇傻了, 腿一軟,差點從馬上摔下來。
原本平武帝突然指他做北境監軍就讓他幾宿幾宿地睡不著覺。
結果剛出京城,又猛地一下和他說,其實平武帝是讓他去兩江查更兇險的案子。
傻子都知道這次秘往兩江必定是要動刀兵的, 逸郡王在京城裡養尊處優久了,頂多在校場獵場練練騎射,根本沒上過戰場。
但再怕,還是不可能抗旨。
垂頭喪氣、硬著頭皮一路往南,到了汝南大營,奉旨持虎符調兵。
汝南軍兵力強盛,出了名的驕兵悍將,逸郡王夜裡入營,那幫汝南將領剛見著他時,知道他是皇子,但根本不將他放在眼中。
這幫武將裡頭善讀書的沒幾個,大多瞧不起文弱書生,更覺得京城裡的皇子都是些富貴閒人,面上尊敬,實則不屑。
一幫大老粗跪地行完禮,剛站起來,眼睛就掃到逸郡王身後剛掀開夜行斗篷遮帽的人。
汝南軍里官職最高的幾個將領中,有兩個是從北境戰場上下來的,還有兩個受過先鎮北侯的提拔。
其餘的就算與謝氏沒有直接的聯繫,也不可能沒聽過鎮北侯府的威名。
在領頭的老將激動叫出「小侯爺」的時候,在場的其他人迅速認出了來人。
之後,調兵便極為順利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7_b/bjZce.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