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滿滿和姚行老交接完手續,又去書肆看了看小報的樣刊,領著兩個姑娘回到食肆,把畫掛到店裡最顯眼的地方,又掛了橫幅在店門口:「豐樂樓賽花宴魁首之作——奈花索粉。」
第二日,小報開始發行,不少人對這奈花索粉好奇,況且售價便宜,比起豐樂樓的望而卻步,確實親民了不少。滿滿早有準備,頭一日便從行會聯繫了花農在露重之時采了奈花骨朵,帶著春燕和梅梅,一晚上做了不少索粉。春燕憨厚老實,手藝雖然不精,卻勝在踏實肯干,梅梅倒是讓滿滿心裡有些吃驚,一點就通,不管是揉面的筋道,還是火候的把控,都是一個對庖廚之道有深刻了解的人才有的嫻熟。
晨間,滿滿照例上御街擺攤,春燕和梅梅則在鋪子裡賣索粉。待到滿滿收了攤,又回到鋪子裡幫忙。人們口耳相傳,又因為價格適中,美味爽口,出餐速度極快,不少人竟然在鋪子裡前排起了隊,路過的行人見此處的隊伍,也很是好奇,於是排隊的人便越來越多。也有不少人坐在家中,托閒漢來買。
有了春燕和梅梅在,滿滿可以將索粉的事放一放。今日,店裡還有一件大事——不再每日懸掛食牌,而是可以想吃什麼做什麼。反正現在有了行會統一採買食材,她既不用擔心買不到,也不用擔心買多了,導致食材浪費,虧了本錢。這倒是一個大大的節約。
前來吃索粉的人,統一引著做到一樓的散客座,其餘人沒位子,便在門口排隊買了帶回家中吃。滿滿特意囑咐二人:「留個心眼,別做太快,嘴巴放甜一些,眼睛瞟著客人多少,若是這隊太長,便望而生畏,沒人願意排了,但若是太短了,哪裡引得新客人來嘗呢?」
不僅如此,滿滿還準備了一個竹罐,裡頭放滿了簽子,其中幾支點上了紅點,每人可抽一支,若是抽到紅點的那支,便可以免費一份索粉。有了這個,不少小孩都來湊熱鬧,反正閒著沒事,就站那一排,若是沒抽到便不買了,若是抽到了,豈不是白占便宜?
一樓熱熱鬧鬧,但二樓和院子裡卻是一片清淨。尋常客人,並不能上到這裡邊來。
多半坐著的,都是滿滿擺攤收穫的大主顧,點菜都是五樣起步,出手也是闊氣大方。
正忙活著,五位穿著常服的男子走進了食肆。滿滿遠遠瞟著,見其中三人有些眼熟,笑著走近,才發現幾人中有薛以桓、蔡衡,另一位眼熟的大概也是擺攤的時候見過罷?
「袁小娘子,你這生意真是不錯啊?」薛以桓挑了挑眉,打趣道,不知為何,滿滿總覺得,這薛大人似乎對她總是有幾分微不可查的敵意。
「近日不過運氣不錯罷了,承蒙各位客官照顧,也正是官家勵精圖治,各位官人鞠躬盡瘁,才有這樣的太平盛世,讓我這小女子也有一方立足之地。」
各位官人交換了眼色,都是笑而不語。這小娘子他們也有幾分熟悉,若是一日不吃她家的點心,竟然已經有些惦念了。本朝民風彪悍,不說民告官了,便是從前一樁趣談,說是仁宗之時,有富戶到開封狀告禁中召其子婦三日未歸,開封知府范諷也只得硬著頭皮入禁中問過官家,將此女帶回,可見百姓的地位。
更遑論這些文官,若是這小娘子惡言相向,她若不做錯半分,他們拿她也沒有辦法。但她始終笑吟吟地,哪怕說的都是些奉承話,但聽了也心生歡喜。
「袁小娘子真會說話,從前只在攤子上吃你家的點心,今日我們休沐,晨間沒有吃上,這便一同來鋪子裡嘗嘗小娘子手藝。」說話人是蔡衡,滿滿擺攤第一日,遇上的便是他。
薛以桓踱步上前,站在那副畫前,笑道:「是啊,薛某也很是好奇。不才家中有一幼弟,自從吃了小娘子的點心,家中小廚房是再也不碰了,錢袋子更是空空。」
滿滿不由有些好笑,同時不知為何還有些害臊,只能把幾位迎進院子裡的亭子下,一張檀木桌子剛好能坐下五人。此時正是夏初,院子中景致正好,隔絕外面的聒噪,又有清泉一陣陣送來涼氣,讓人看了神清氣爽。
「幾位想吃些什麼?」前些日子進了行會,終於買到了酒水,滿滿一邊倒酒,一邊問道。
「小娘子看著做便好,我們幾個榆木腦袋,想破頭皮也不知如何烹飪更加美妙。」薛以桓笑吟吟說道。
旁邊即時就有
一人打趣:「這以桓最是懼內,平日在家中,吃什麼何時吃都是夫人說了算,難得出來一次,莫不是在家中習慣了,連這點主也不敢做了?」
一片笑聲。滿滿也覺得有些好笑,但依然回到:「那我就做一些順應時節的小菜討討巧。」
滿滿吩咐了梅梅,去行會把食材取來,親自下廚。
這米飯可不是普通米飯,而且一道名菜「雕菰飯」。
她吩咐梅梅在一旁看著,既然要了她在這裡幫忙,她也是極有天分的,滿滿也不會吝嗇教她。
滿滿掐了半簍雕菰穗子,青石臼輕舂兩遍,碎殼隨風揚掉。烏玉似的籽粒倒進竹篩,井水淘三回,浮沫雜屑盡除。
陶缽裝滿隔年陳米水,菰米吃足了水氣,脹成彎彎的小月牙。
火腿取肘尖肥瘦相間處,快刀切作珊瑚丁。春筍剝殼焯水,撕成銀絲細縷。新采的油菌撕傘蓋,松茸片薄如蟬翼。最後在甑底墊鮮箬葉,鋪上菰米,然後火腿丁、筍絲、菌片層層疊上去。
灶上鐵釜滾著火腿骨吊的高湯,撇淨浮油,奶白色清湯徐徐澆透米粒。松柴文火蒸半個時辰,火腿的醇香混著箬葉的草木清氣咕嚕咕嚕往上冒。沒過一會,屋子裡滿是米香和菌菇的野香。
趁著這個功夫,可以做一道鱸魚燴。
提來活蹦的松江鱸,青葦葉墊著魚鰓尚翕動。快刀刮鱗剖肚,井水沖淨血絲。魚身兩面剞柳葉刀,細鹽抹進紋路里醃著。
「火腿取肥三瘦七的精肉,切作杏核大的丁。冬筍尖焯過撕成絲,新姜拍碎擠汁。鐵鍋燒熱,豬油化開,青煙起時下魚。兩面煎得金黃,魚眼凸起便盛出。」
滿滿細緻地教著梅梅,這丫頭也。毫不含糊,動作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偶有一兩個地方處理不好,滿滿提點一二便立刻學會。
梅梅眼裡閃過一絲複雜神色,滿滿如此傾囊相授,倒是叫她心裡有些不自在。
做完這些,滿滿接手,先用原鍋余油煸火腿丁,又用薑末蔥段熗鍋,傾入隔年封壇的黃酒。滾沸時兌半瓢雞汁湯,奶白湯頭裡沉著煎魚。文火咕嘟著,冬筍絲掐準時辰撒進去。
灶眼壓兩塊松炭,任那湯滾成奶白色。滿滿揭蓋撇浮沫,淋薑汁再燜半柱香。臨起鍋前撒把青蒜苗,熱汽一烘,辛香混著魚鮮直往外鑽。
梅梅遞過來瓷盤,先墊兩片焯過的蓴菜,魚臥其上如臥碧波。原湯勾薄芡澆透,唰的一聲,另起小勺燒菜油,花椒粒爆香後撈棄,滾油往魚身一潑——「嗤啦」聲響里,蒜苗香混著椒香漫開。
這時,筷尖戳開魚腹,雪蒜似的肉瓣浸在濃湯里。若是舀半勺湯拌飯,咸鮮里透出火腿的醇,舌尖還能尋到黃酒的回甘。光是想一想都覺得味美。
這時,雕菰飯已經悶好了。起鍋前淋半勺山茶油,木鏟翻拌間,烏米裹著紅肉,火腿紅襯著菌子褐。青瓷碗底墊焯過的馬蘭頭,熱飯扣上去,恰似碧翠托著瑪瑙。最後,撒一把炙過的胡桃碎,脆香混著糯香,叫人直犯迷糊。
滿滿悄悄盛出一小勺,放在小碗裡,遞給梅梅:「嘗嘗看。」
梅梅接過,用筷子挑了一點,咀嚼間,火腿咸鮮,糯軟里藏著松茸山野氣。細嚼時胡桃碎在齒間蹦跳。最妙的,碗底浸透的湯汁凝成凍,拿調羹舀著吃,又香又黏。
第17章 荔枝腰子「這高枝,怕是瞧上我家滿滿……
本朝人推崇羊肉,嫌棄豬肉腥臊,平素有「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說法。但卻也不是完全不吃,宮宴中就曾出現過不少豬肉的影子,不過在對豬肉的處理上也別有要求。所有公豬必須在一出生之時便去勢,宰豬時也必須先放血,不僅如此,如何儲存。如何醃製,也都有一番說法。滿滿按照一定的技巧處理豬肉,也能去去除豬肉腥臊。入口美味。
滿滿取鮮豬腰一對,快刀片去白膜去腥臊。平鋪砧板,斜刀繞著腰子交叉密切,直刀深切入肉,片成腰花。清水漂去血水,鐵鍋水滾時下薑片黃酒,腰花一受熱迅速捲曲,表面上呈現出密密麻麻的顆粒狀小突起,如同像荔枝的外殼,故此得名「荔枝腰子」。
腰球汆幾瞬即撈起裝盤。白果剝殼焯去苦芯,黑木耳撕小耳。豬油化煙,蒜片熗鍋,腰球與配菜同傾入鍋。猛火顛勺幾下,沿鍋邊淋醬酒汁,香味被激發出來,隨著熱氣不斷往外滾。
火光竄起半尺高,腰球裹汁蜷得更緊,紋路里吸飽琥珀般的芡。這時,撒青蒜段翻兩鏟起鍋,白瓷盤裡,「荔枝球」臥在黑耳白果間,紋路間汪著晶亮油汁。
筷尖戳開腰球,斷面白花花的沁著醬色。入口先脆後糯,醋香壓住臟器味,回口泛著白果清苦。<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7_b/bjZcx.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第二日,小報開始發行,不少人對這奈花索粉好奇,況且售價便宜,比起豐樂樓的望而卻步,確實親民了不少。滿滿早有準備,頭一日便從行會聯繫了花農在露重之時采了奈花骨朵,帶著春燕和梅梅,一晚上做了不少索粉。春燕憨厚老實,手藝雖然不精,卻勝在踏實肯干,梅梅倒是讓滿滿心裡有些吃驚,一點就通,不管是揉面的筋道,還是火候的把控,都是一個對庖廚之道有深刻了解的人才有的嫻熟。
晨間,滿滿照例上御街擺攤,春燕和梅梅則在鋪子裡賣索粉。待到滿滿收了攤,又回到鋪子裡幫忙。人們口耳相傳,又因為價格適中,美味爽口,出餐速度極快,不少人竟然在鋪子裡前排起了隊,路過的行人見此處的隊伍,也很是好奇,於是排隊的人便越來越多。也有不少人坐在家中,托閒漢來買。
有了春燕和梅梅在,滿滿可以將索粉的事放一放。今日,店裡還有一件大事——不再每日懸掛食牌,而是可以想吃什麼做什麼。反正現在有了行會統一採買食材,她既不用擔心買不到,也不用擔心買多了,導致食材浪費,虧了本錢。這倒是一個大大的節約。
前來吃索粉的人,統一引著做到一樓的散客座,其餘人沒位子,便在門口排隊買了帶回家中吃。滿滿特意囑咐二人:「留個心眼,別做太快,嘴巴放甜一些,眼睛瞟著客人多少,若是這隊太長,便望而生畏,沒人願意排了,但若是太短了,哪裡引得新客人來嘗呢?」
不僅如此,滿滿還準備了一個竹罐,裡頭放滿了簽子,其中幾支點上了紅點,每人可抽一支,若是抽到紅點的那支,便可以免費一份索粉。有了這個,不少小孩都來湊熱鬧,反正閒著沒事,就站那一排,若是沒抽到便不買了,若是抽到了,豈不是白占便宜?
一樓熱熱鬧鬧,但二樓和院子裡卻是一片清淨。尋常客人,並不能上到這裡邊來。
多半坐著的,都是滿滿擺攤收穫的大主顧,點菜都是五樣起步,出手也是闊氣大方。
正忙活著,五位穿著常服的男子走進了食肆。滿滿遠遠瞟著,見其中三人有些眼熟,笑著走近,才發現幾人中有薛以桓、蔡衡,另一位眼熟的大概也是擺攤的時候見過罷?
「袁小娘子,你這生意真是不錯啊?」薛以桓挑了挑眉,打趣道,不知為何,滿滿總覺得,這薛大人似乎對她總是有幾分微不可查的敵意。
「近日不過運氣不錯罷了,承蒙各位客官照顧,也正是官家勵精圖治,各位官人鞠躬盡瘁,才有這樣的太平盛世,讓我這小女子也有一方立足之地。」
各位官人交換了眼色,都是笑而不語。這小娘子他們也有幾分熟悉,若是一日不吃她家的點心,竟然已經有些惦念了。本朝民風彪悍,不說民告官了,便是從前一樁趣談,說是仁宗之時,有富戶到開封狀告禁中召其子婦三日未歸,開封知府范諷也只得硬著頭皮入禁中問過官家,將此女帶回,可見百姓的地位。
更遑論這些文官,若是這小娘子惡言相向,她若不做錯半分,他們拿她也沒有辦法。但她始終笑吟吟地,哪怕說的都是些奉承話,但聽了也心生歡喜。
「袁小娘子真會說話,從前只在攤子上吃你家的點心,今日我們休沐,晨間沒有吃上,這便一同來鋪子裡嘗嘗小娘子手藝。」說話人是蔡衡,滿滿擺攤第一日,遇上的便是他。
薛以桓踱步上前,站在那副畫前,笑道:「是啊,薛某也很是好奇。不才家中有一幼弟,自從吃了小娘子的點心,家中小廚房是再也不碰了,錢袋子更是空空。」
滿滿不由有些好笑,同時不知為何還有些害臊,只能把幾位迎進院子裡的亭子下,一張檀木桌子剛好能坐下五人。此時正是夏初,院子中景致正好,隔絕外面的聒噪,又有清泉一陣陣送來涼氣,讓人看了神清氣爽。
「幾位想吃些什麼?」前些日子進了行會,終於買到了酒水,滿滿一邊倒酒,一邊問道。
「小娘子看著做便好,我們幾個榆木腦袋,想破頭皮也不知如何烹飪更加美妙。」薛以桓笑吟吟說道。
旁邊即時就有
一人打趣:「這以桓最是懼內,平日在家中,吃什麼何時吃都是夫人說了算,難得出來一次,莫不是在家中習慣了,連這點主也不敢做了?」
一片笑聲。滿滿也覺得有些好笑,但依然回到:「那我就做一些順應時節的小菜討討巧。」
滿滿吩咐了梅梅,去行會把食材取來,親自下廚。
這米飯可不是普通米飯,而且一道名菜「雕菰飯」。
她吩咐梅梅在一旁看著,既然要了她在這裡幫忙,她也是極有天分的,滿滿也不會吝嗇教她。
滿滿掐了半簍雕菰穗子,青石臼輕舂兩遍,碎殼隨風揚掉。烏玉似的籽粒倒進竹篩,井水淘三回,浮沫雜屑盡除。
陶缽裝滿隔年陳米水,菰米吃足了水氣,脹成彎彎的小月牙。
火腿取肘尖肥瘦相間處,快刀切作珊瑚丁。春筍剝殼焯水,撕成銀絲細縷。新采的油菌撕傘蓋,松茸片薄如蟬翼。最後在甑底墊鮮箬葉,鋪上菰米,然後火腿丁、筍絲、菌片層層疊上去。
灶上鐵釜滾著火腿骨吊的高湯,撇淨浮油,奶白色清湯徐徐澆透米粒。松柴文火蒸半個時辰,火腿的醇香混著箬葉的草木清氣咕嚕咕嚕往上冒。沒過一會,屋子裡滿是米香和菌菇的野香。
趁著這個功夫,可以做一道鱸魚燴。
提來活蹦的松江鱸,青葦葉墊著魚鰓尚翕動。快刀刮鱗剖肚,井水沖淨血絲。魚身兩面剞柳葉刀,細鹽抹進紋路里醃著。
「火腿取肥三瘦七的精肉,切作杏核大的丁。冬筍尖焯過撕成絲,新姜拍碎擠汁。鐵鍋燒熱,豬油化開,青煙起時下魚。兩面煎得金黃,魚眼凸起便盛出。」
滿滿細緻地教著梅梅,這丫頭也。毫不含糊,動作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偶有一兩個地方處理不好,滿滿提點一二便立刻學會。
梅梅眼裡閃過一絲複雜神色,滿滿如此傾囊相授,倒是叫她心裡有些不自在。
做完這些,滿滿接手,先用原鍋余油煸火腿丁,又用薑末蔥段熗鍋,傾入隔年封壇的黃酒。滾沸時兌半瓢雞汁湯,奶白湯頭裡沉著煎魚。文火咕嘟著,冬筍絲掐準時辰撒進去。
灶眼壓兩塊松炭,任那湯滾成奶白色。滿滿揭蓋撇浮沫,淋薑汁再燜半柱香。臨起鍋前撒把青蒜苗,熱汽一烘,辛香混著魚鮮直往外鑽。
梅梅遞過來瓷盤,先墊兩片焯過的蓴菜,魚臥其上如臥碧波。原湯勾薄芡澆透,唰的一聲,另起小勺燒菜油,花椒粒爆香後撈棄,滾油往魚身一潑——「嗤啦」聲響里,蒜苗香混著椒香漫開。
這時,筷尖戳開魚腹,雪蒜似的肉瓣浸在濃湯里。若是舀半勺湯拌飯,咸鮮里透出火腿的醇,舌尖還能尋到黃酒的回甘。光是想一想都覺得味美。
這時,雕菰飯已經悶好了。起鍋前淋半勺山茶油,木鏟翻拌間,烏米裹著紅肉,火腿紅襯著菌子褐。青瓷碗底墊焯過的馬蘭頭,熱飯扣上去,恰似碧翠托著瑪瑙。最後,撒一把炙過的胡桃碎,脆香混著糯香,叫人直犯迷糊。
滿滿悄悄盛出一小勺,放在小碗裡,遞給梅梅:「嘗嘗看。」
梅梅接過,用筷子挑了一點,咀嚼間,火腿咸鮮,糯軟里藏著松茸山野氣。細嚼時胡桃碎在齒間蹦跳。最妙的,碗底浸透的湯汁凝成凍,拿調羹舀著吃,又香又黏。
第17章 荔枝腰子「這高枝,怕是瞧上我家滿滿……
本朝人推崇羊肉,嫌棄豬肉腥臊,平素有「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說法。但卻也不是完全不吃,宮宴中就曾出現過不少豬肉的影子,不過在對豬肉的處理上也別有要求。所有公豬必須在一出生之時便去勢,宰豬時也必須先放血,不僅如此,如何儲存。如何醃製,也都有一番說法。滿滿按照一定的技巧處理豬肉,也能去去除豬肉腥臊。入口美味。
滿滿取鮮豬腰一對,快刀片去白膜去腥臊。平鋪砧板,斜刀繞著腰子交叉密切,直刀深切入肉,片成腰花。清水漂去血水,鐵鍋水滾時下薑片黃酒,腰花一受熱迅速捲曲,表面上呈現出密密麻麻的顆粒狀小突起,如同像荔枝的外殼,故此得名「荔枝腰子」。
腰球汆幾瞬即撈起裝盤。白果剝殼焯去苦芯,黑木耳撕小耳。豬油化煙,蒜片熗鍋,腰球與配菜同傾入鍋。猛火顛勺幾下,沿鍋邊淋醬酒汁,香味被激發出來,隨著熱氣不斷往外滾。
火光竄起半尺高,腰球裹汁蜷得更緊,紋路里吸飽琥珀般的芡。這時,撒青蒜段翻兩鏟起鍋,白瓷盤裡,「荔枝球」臥在黑耳白果間,紋路間汪著晶亮油汁。
筷尖戳開腰球,斷面白花花的沁著醬色。入口先脆後糯,醋香壓住臟器味,回口泛著白果清苦。<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7_b/bjZcx.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