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放。
大軍凱旋,楚宣帝在宮中設了接風宴,絲竹悠揚,宮婢端著菜餚在殿中進進出出。
祁連將軍李成與顧如璋在雍州匯合,裡應外合,平息了雍州境內的叛亂。
動亂還沒發生的前夕,李成便接到了楚宣帝的傳召,但他啟程之際,生了叛亂,邊境險要,他若離開,突厥必舉兵攻打。
「父皇,此戰歷時五個月,兒臣已將益州牧的首級帶回京城,」太子看了眼獻上的匣子,對上首的楚宣帝道:「幕後策劃這一切的郭裘,業已押至死牢,等候問斬。郭裘系前高氏王朝暴君之子,當年僥倖活了下來,斷了一指,隱姓埋名,後投效翊王,成了翊王身邊的一名謀士。」
「翊王逼宮謀反,被父皇就地正法,郭裘帶著翊王的遺腹子也就是此前敗露身份的肅祁東躲西藏,他以肅祁的義父自居,將肅祁撫養長大,這些年打著為翊王復仇的幌子,又策反了益州牧,暗中召集潛逃的翊王餘孽,等待時機謀反。」
李成皺了皺眉,神色異樣。
楚宣帝注意到了他席間的變化,厲聲道:「李成,你有何言?」
李成起身道:「回陛下,臣聽太子殿下所言,忽想起一件事。」
楚宣帝:「說。」
李成惶恐,躬身道:「此事涉及謝大將軍,請陛下恕臣無罪。」
楚宣帝抬手揮了揮兩指,殿中的絲竹聲戛然而止,汪貴領著殿中奴婢離開。
楚宣帝神色冷峻,「將你知道的,詳盡道出。」
「稟陛下,五年前微臣收到了一封信,是被逐出軍營的前鋒軍趙子毅的來信。他在信中提及,謝大將軍當年沒有死,他似乎在益州找到了謝大將軍的蹤跡。」
這位前鋒軍跟李成一樣,都是謝淮旌麾下的鐵甲衛,他們當年隨謝淮旌一起出征雍州邊境,抗擊突厥,但誰也不知道當年突厥竟使詐,他們去到前線才發現對方多出了快一倍的兵馬。
謝淮旌傳信回京,請求援軍,但援軍遲遲未到,京中也沒有回信,突厥陰險狡詐,趁機夜襲營地,謝淮旌率領將士們背水一戰,戍守邊境,不擊退突厥,誓不回京。
林間戰火紛飛,此戰雖勝,但傷亡慘重,謝淮旌的屍骸被燒焦。
援軍遲遲沒來,一直到此戰勝利,京中也沒有信傳來,戰中活下的將士們對此頗有怨言。
前鋒軍趙子毅對謝淮旌的死耿耿於懷,一再認為是朝廷不願出兵,耽誤了最佳時機,以至於謝淮旌戰亡。
數年後,李成傷勢好轉,自請戍守雍州邊境,抗擊突厥,完成謝淮旌的遺志,那一戰中倖存的鐵甲衛,自願隨李成去了雍州。
期間突厥頻頻挑釁,此後有一戰,戍守邊境的鐵甲衛不敵來犯的突厥,李成傳信回京求助,這次援軍雖然到了,但也晚了半個月,以致於鐵甲衛傷亡慘重。
趙子毅看著堆積的戰友屍骸,氣憤不已,想起當年謝淮旌也是因為援軍遲遲不到,戰死沙場,他感覺是皇帝故意拖延,不肯施救,害死了謝淮旌。李成勸他不要意氣用事,兩人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趙子毅對朝廷寒了心,前鋒軍也不當了,負氣離開軍營,從此下落不明。
一年後,李成突然收到趙子毅的來信,信中提及益州有大將軍的蹤跡。
趙子毅發現了一把近年來的新刀,刀刻的圖案乃大將軍特有,激動地告知李成,大將軍可能尚在人世,聽說還有了家室,讓他等著陸續傳回的好消息。
「不僅如此,趙子毅還叮囑臣多多注意益州的動靜。」李成回想往事,疑惑道:「不過,此後趙子毅沒有傳回任何消息,臣多方打聽,也沒有他的蹤跡,此事不了了之。」
李成恍然大悟,道:「臣當初以為這些只是趙子毅的胡話,直到太子殿下適才提及,前朝餘孽與益州牧早已勾結,臣才意識到趙子毅那番叮囑是何意。」
席間一直沒有說話的顧如璋神色冷冽,薄唇緊抿,將事情串了起來,已經猜了個大概。
謝淮旌帶著妻兒去京城前,與薛鶴安辭別,贈了他一把刀防身。薛鶴安一文弱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那把刀便一直珍藏在他的書房,沒有出過刀鞘。
趙子毅信中提及的那把刀,估摸著就是當年謝淮旌贈予薛鶴安的。
太子道:「這麼說趙子毅在五年前就察覺到了益州牧有二心,事後沒了下文,估摸著是因為他已經遇難了。」
「是被滅口了。」
席間沉默的顧如璋開口,起身道:「陛下,還記得薛鶴安一案,也是因為薛縣令察覺益州牧要反,裴凌弒殺養父,嫁禍給山匪。平泉縣境內興起的那伙山匪,怕不就是李將軍口中的趙子毅。」
「山匪?!」李成震驚不已,竟不料趙子毅對朝廷寒了之後,當起了山匪。
楚宣帝臉色凌厲,喚了一聲汪貴。
候在殿外的汪貴端著拂塵,低首匆匆入殿,楚宣帝厲聲道:「刑部那邊如何了?」
汪貴當即便明白了帝王要問的事,回道:「回陛下,囚犯裴凌一入京城,便被押去了刑部,目前正在受審。」
爐中銀碳燒得旺,殿中靜謐無聲,楚宣帝揮了揮手,汪貴退出殿中。
刑部負責審理薛鶴安的案子,薛玉棠作為證人,如今還正在刑部。
顧如璋離開席間,來到過道中央,躬身道:「臣斗膽,向陛下討一聖旨。」
「這剛立了功,便開始找朕討東西了,」楚宣帝打趣地說道,自從知道了顧如璋的身世,對他越發偏愛和關照,「說吧,想要什麼。」
顧如璋直奔主題,坦言道:「薛縣令因發現叛黨被殘忍滅口,臣被薛縣令夫婦撫養長大,養育之恩大於天。薛縣令的遺孀既是叛黨裴凌的生母,也是臣的岳母,臣斗膽以此戰軍功,懇請陛下饒恕薛縣令遺孀裴溪不受叛黨牽連。」
殿中肅然無聲,楚宣帝看向台下的男子,半晌後同意了顧如璋的請求。
「養育之恩大於天,生養之恩同樣大於天,這一趟出征,與家裡人大半年沒見了,行了,今兒就到此為止,回去吧。」楚宣帝揮了揮手,「太子與顧如璋離殿,李成留下,朕有事問你。」
顧婉音是在溪畔撿到了重傷昏迷的謝淮旌,戰場中那具燒焦的屍體,怎就被認成了謝淮旌?
楚宣帝凌厲的目光看向李成,還沒說話,便已有了山河變色之感,讓人不寒而慄……
從殿中出來,太子與顧如璋一前一後走下長階。
朔風呼嘯,飄飄然又下起了雪,太子衣角獵獵,停下腳步,轉身看向後面的顧如璋。
他眉心微斂,不放心道:「你那怪病,太醫院興許有救治的法子。」
晶瑩的雪花落在發間,很快又融化,顧如璋垂在身側的手緩緩攥成拳,漆黑深邃的眼宛如淵谷寒潭,他搖了搖頭,拱手道:「臣先行告退。」
顧如璋越過太子,大步流星朝宮外走去。
銀色鎧甲消失子在甬道里,太子皺眉嘆息一聲,當初就不該與他兵分兩路。
*
地上的積雪才被掃開,一場雪又下了起來。
雪花飛揚,梁琦牽著馬候在宮外,見熟悉的身影出現,快步走了上去,將銀色頭盔遞給顧如璋。
「將軍,倪雲山醒了。」
顧如璋頷首,淡淡嗯了一聲,對此事早有預判。
大軍凱旋,宮裡的太監在城門口相迎,顧如璋甫一入京,便隨召入了皇宮,梁琦還沒來得及跟顧如璋匯報這幾月發生的事情,「將軍不在時,曾有
死士夜闖府邸,陛下微服私訪來過府中,發現了老爺的存在。」
「你說什麼?」顧如璋系銀盔繩子的手一頓,沉眸看向梁琦,顯然是驚訝楚宣帝來顧府。
梁琦被看得心裡一緊,忙轉移了話題,「哦哦哦,還有一件喜訊,夫人有孕了!」
顧如璋愣了愣,從梁琦手中拿過韁繩,翻身上馬,修長的雙腿夾緊馬腹,馬不停蹄往家中趕。
難怪數月不見,她豐腴不少。
算算時間,她已經有了六個月或是七個月的身孕。
「駕!」
雪花紛揚,顧如璋挽緊韁繩,嘴角揚起一抹笑,歸心似箭。
顧如璋躍身下馬,將韁繩給了侍衛,大步流星進府,直往雲翎居去。
忽地,一道身影從屋頂躍下,謝淮旌握著長槍,朝顧如璋刺來,那杆長槍還是顧如璋的。
顧如璋往後閃躲,避開謝淮旌的攻擊。
漫天的雪花落下,父子二人在院子裡又打了起來。
顧如璋赤手空拳,雙臂按住長槍,用力一旋,抵著謝淮旌的力,對方渾濁的雙目已然清澈,滿頭的白髮也被整齊束起。
謝淮旌忽然鬆手,乾脆不要那杆長槍了,握住顧如璋的手,一腳踢開長槍,與他赤手相搏。
兩道矯健的身影如閃電般在雪中,拳風呼嘯,枝頭積雪簌簌落下。
顧婉音聽見僕人來稟,著急忙慌從屋中趕來,急急叫停打鬥的父子倆,「住手!淮旌別打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大軍凱旋,楚宣帝在宮中設了接風宴,絲竹悠揚,宮婢端著菜餚在殿中進進出出。
祁連將軍李成與顧如璋在雍州匯合,裡應外合,平息了雍州境內的叛亂。
動亂還沒發生的前夕,李成便接到了楚宣帝的傳召,但他啟程之際,生了叛亂,邊境險要,他若離開,突厥必舉兵攻打。
「父皇,此戰歷時五個月,兒臣已將益州牧的首級帶回京城,」太子看了眼獻上的匣子,對上首的楚宣帝道:「幕後策劃這一切的郭裘,業已押至死牢,等候問斬。郭裘系前高氏王朝暴君之子,當年僥倖活了下來,斷了一指,隱姓埋名,後投效翊王,成了翊王身邊的一名謀士。」
「翊王逼宮謀反,被父皇就地正法,郭裘帶著翊王的遺腹子也就是此前敗露身份的肅祁東躲西藏,他以肅祁的義父自居,將肅祁撫養長大,這些年打著為翊王復仇的幌子,又策反了益州牧,暗中召集潛逃的翊王餘孽,等待時機謀反。」
李成皺了皺眉,神色異樣。
楚宣帝注意到了他席間的變化,厲聲道:「李成,你有何言?」
李成起身道:「回陛下,臣聽太子殿下所言,忽想起一件事。」
楚宣帝:「說。」
李成惶恐,躬身道:「此事涉及謝大將軍,請陛下恕臣無罪。」
楚宣帝抬手揮了揮兩指,殿中的絲竹聲戛然而止,汪貴領著殿中奴婢離開。
楚宣帝神色冷峻,「將你知道的,詳盡道出。」
「稟陛下,五年前微臣收到了一封信,是被逐出軍營的前鋒軍趙子毅的來信。他在信中提及,謝大將軍當年沒有死,他似乎在益州找到了謝大將軍的蹤跡。」
這位前鋒軍跟李成一樣,都是謝淮旌麾下的鐵甲衛,他們當年隨謝淮旌一起出征雍州邊境,抗擊突厥,但誰也不知道當年突厥竟使詐,他們去到前線才發現對方多出了快一倍的兵馬。
謝淮旌傳信回京,請求援軍,但援軍遲遲未到,京中也沒有回信,突厥陰險狡詐,趁機夜襲營地,謝淮旌率領將士們背水一戰,戍守邊境,不擊退突厥,誓不回京。
林間戰火紛飛,此戰雖勝,但傷亡慘重,謝淮旌的屍骸被燒焦。
援軍遲遲沒來,一直到此戰勝利,京中也沒有信傳來,戰中活下的將士們對此頗有怨言。
前鋒軍趙子毅對謝淮旌的死耿耿於懷,一再認為是朝廷不願出兵,耽誤了最佳時機,以至於謝淮旌戰亡。
數年後,李成傷勢好轉,自請戍守雍州邊境,抗擊突厥,完成謝淮旌的遺志,那一戰中倖存的鐵甲衛,自願隨李成去了雍州。
期間突厥頻頻挑釁,此後有一戰,戍守邊境的鐵甲衛不敵來犯的突厥,李成傳信回京求助,這次援軍雖然到了,但也晚了半個月,以致於鐵甲衛傷亡慘重。
趙子毅看著堆積的戰友屍骸,氣憤不已,想起當年謝淮旌也是因為援軍遲遲不到,戰死沙場,他感覺是皇帝故意拖延,不肯施救,害死了謝淮旌。李成勸他不要意氣用事,兩人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趙子毅對朝廷寒了心,前鋒軍也不當了,負氣離開軍營,從此下落不明。
一年後,李成突然收到趙子毅的來信,信中提及益州有大將軍的蹤跡。
趙子毅發現了一把近年來的新刀,刀刻的圖案乃大將軍特有,激動地告知李成,大將軍可能尚在人世,聽說還有了家室,讓他等著陸續傳回的好消息。
「不僅如此,趙子毅還叮囑臣多多注意益州的動靜。」李成回想往事,疑惑道:「不過,此後趙子毅沒有傳回任何消息,臣多方打聽,也沒有他的蹤跡,此事不了了之。」
李成恍然大悟,道:「臣當初以為這些只是趙子毅的胡話,直到太子殿下適才提及,前朝餘孽與益州牧早已勾結,臣才意識到趙子毅那番叮囑是何意。」
席間一直沒有說話的顧如璋神色冷冽,薄唇緊抿,將事情串了起來,已經猜了個大概。
謝淮旌帶著妻兒去京城前,與薛鶴安辭別,贈了他一把刀防身。薛鶴安一文弱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那把刀便一直珍藏在他的書房,沒有出過刀鞘。
趙子毅信中提及的那把刀,估摸著就是當年謝淮旌贈予薛鶴安的。
太子道:「這麼說趙子毅在五年前就察覺到了益州牧有二心,事後沒了下文,估摸著是因為他已經遇難了。」
「是被滅口了。」
席間沉默的顧如璋開口,起身道:「陛下,還記得薛鶴安一案,也是因為薛縣令察覺益州牧要反,裴凌弒殺養父,嫁禍給山匪。平泉縣境內興起的那伙山匪,怕不就是李將軍口中的趙子毅。」
「山匪?!」李成震驚不已,竟不料趙子毅對朝廷寒了之後,當起了山匪。
楚宣帝臉色凌厲,喚了一聲汪貴。
候在殿外的汪貴端著拂塵,低首匆匆入殿,楚宣帝厲聲道:「刑部那邊如何了?」
汪貴當即便明白了帝王要問的事,回道:「回陛下,囚犯裴凌一入京城,便被押去了刑部,目前正在受審。」
爐中銀碳燒得旺,殿中靜謐無聲,楚宣帝揮了揮手,汪貴退出殿中。
刑部負責審理薛鶴安的案子,薛玉棠作為證人,如今還正在刑部。
顧如璋離開席間,來到過道中央,躬身道:「臣斗膽,向陛下討一聖旨。」
「這剛立了功,便開始找朕討東西了,」楚宣帝打趣地說道,自從知道了顧如璋的身世,對他越發偏愛和關照,「說吧,想要什麼。」
顧如璋直奔主題,坦言道:「薛縣令因發現叛黨被殘忍滅口,臣被薛縣令夫婦撫養長大,養育之恩大於天。薛縣令的遺孀既是叛黨裴凌的生母,也是臣的岳母,臣斗膽以此戰軍功,懇請陛下饒恕薛縣令遺孀裴溪不受叛黨牽連。」
殿中肅然無聲,楚宣帝看向台下的男子,半晌後同意了顧如璋的請求。
「養育之恩大於天,生養之恩同樣大於天,這一趟出征,與家裡人大半年沒見了,行了,今兒就到此為止,回去吧。」楚宣帝揮了揮手,「太子與顧如璋離殿,李成留下,朕有事問你。」
顧婉音是在溪畔撿到了重傷昏迷的謝淮旌,戰場中那具燒焦的屍體,怎就被認成了謝淮旌?
楚宣帝凌厲的目光看向李成,還沒說話,便已有了山河變色之感,讓人不寒而慄……
從殿中出來,太子與顧如璋一前一後走下長階。
朔風呼嘯,飄飄然又下起了雪,太子衣角獵獵,停下腳步,轉身看向後面的顧如璋。
他眉心微斂,不放心道:「你那怪病,太醫院興許有救治的法子。」
晶瑩的雪花落在發間,很快又融化,顧如璋垂在身側的手緩緩攥成拳,漆黑深邃的眼宛如淵谷寒潭,他搖了搖頭,拱手道:「臣先行告退。」
顧如璋越過太子,大步流星朝宮外走去。
銀色鎧甲消失子在甬道里,太子皺眉嘆息一聲,當初就不該與他兵分兩路。
*
地上的積雪才被掃開,一場雪又下了起來。
雪花飛揚,梁琦牽著馬候在宮外,見熟悉的身影出現,快步走了上去,將銀色頭盔遞給顧如璋。
「將軍,倪雲山醒了。」
顧如璋頷首,淡淡嗯了一聲,對此事早有預判。
大軍凱旋,宮裡的太監在城門口相迎,顧如璋甫一入京,便隨召入了皇宮,梁琦還沒來得及跟顧如璋匯報這幾月發生的事情,「將軍不在時,曾有
死士夜闖府邸,陛下微服私訪來過府中,發現了老爺的存在。」
「你說什麼?」顧如璋系銀盔繩子的手一頓,沉眸看向梁琦,顯然是驚訝楚宣帝來顧府。
梁琦被看得心裡一緊,忙轉移了話題,「哦哦哦,還有一件喜訊,夫人有孕了!」
顧如璋愣了愣,從梁琦手中拿過韁繩,翻身上馬,修長的雙腿夾緊馬腹,馬不停蹄往家中趕。
難怪數月不見,她豐腴不少。
算算時間,她已經有了六個月或是七個月的身孕。
「駕!」
雪花紛揚,顧如璋挽緊韁繩,嘴角揚起一抹笑,歸心似箭。
顧如璋躍身下馬,將韁繩給了侍衛,大步流星進府,直往雲翎居去。
忽地,一道身影從屋頂躍下,謝淮旌握著長槍,朝顧如璋刺來,那杆長槍還是顧如璋的。
顧如璋往後閃躲,避開謝淮旌的攻擊。
漫天的雪花落下,父子二人在院子裡又打了起來。
顧如璋赤手空拳,雙臂按住長槍,用力一旋,抵著謝淮旌的力,對方渾濁的雙目已然清澈,滿頭的白髮也被整齊束起。
謝淮旌忽然鬆手,乾脆不要那杆長槍了,握住顧如璋的手,一腳踢開長槍,與他赤手相搏。
兩道矯健的身影如閃電般在雪中,拳風呼嘯,枝頭積雪簌簌落下。
顧婉音聽見僕人來稟,著急忙慌從屋中趕來,急急叫停打鬥的父子倆,「住手!淮旌別打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