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楊雄道:「我二人正是梁山來的,娘子如何知曉?」
那女子笑道:「我姓尤,與一眾姐妹在此隨師父隱居修行。七日前,盧員外與燕小哥躲避官府,偶然撞進我們莊院。家姐心善,見他們傷病在身,便稟明師父,留他們在此休養。」
「他們口稱要去梁山泊入伙,我見你們不像官府中人,故而有此一猜。」
石秀聽得是避世修行的女子,便深深唱了個喏,道:「在下石秀,有個外號叫做拼命三郎。這位是義兄楊雄,人稱病關索。」
「我二人是奉令前來接應盧員外的,娘子如此仗義相助,梁山以後必有重謝。」
那女子笑道:「相遇便是有緣,兩位不必客氣,請進內中與盧員外相見。」
芳官急道:「三姐,當真要帶他們進去麼?這豈不是在沾染塵劫?」
尤三姐笑道:「時也,命也,緣也,劫也,誰能分清?」
石秀、楊雄隨兩人跨過門檻,瞬間眼前一亮,但見十丈翠屏斜出,三千飛瀑落濺,亭台樓閣,小橋長廊,觀之綿延不絕。
一路遇到七、八個女孩子,皆是十二、三歲年紀,有說有笑,見到芳官,都伸手招她過去。
芳官向尤三姐笑一笑,腳步輕盈地走了過去,與一眾小姐妹說笑而去。
尤三姐帶著兩人走過一段綠柳堤,遠遠飄來一陣笛音,婉轉悠揚,聽之讓人陶醉。
此時正是四月天氣,柳絮漫天,一團團卷在腳底,笛聲旋繞身邊,聽笛的人仿佛踏雲而上,非在人間。
尤三姐駐足,眼神中划過一絲懷念:「許久沒有聽到這般好笛了,上次聽到,還是當年在姥娘家,聽那個人在戲台上......」
她沒有說下去,引著楊雄、石秀繼續舉步上前。
走過綠柳長提,現出一片鏡湖,湖心有座精巧的亭子,遠遠地有一男子身影,臨湖憑欄而立,手執竹笛,身姿飄然若仙。
尤三姐輕輕豎起一根手指,向石秀、楊雄示意輕聲,然後輕輕踏上橋面。
湖水潺潺,三人走至湖心亭上,一曲剛好奏畢。
那人回過神來,唇若塗朱,睛似點漆,面如冠玉,反手收了笛子,微微一笑道:「三姐,小乙有禮!」
尤三姐笑道:「燕家小哥,這兩位好漢是梁山來的,特來找你和盧員外。」
那吹笛之人正是燕青,躬身行禮道:「小乙與主人還未走到梁山,倒要連累兩位兄長辛苦這一趟,勞累勞累!」
石秀道:「自盧員外離了梁山後,山上諸位頭領都著實惦念,已派我和楊家哥哥下山尋找多時了,若非有緣撞到這座莊院來,只怕又找回大名府去了。」
楊雄道:「盧員外在哪裡?」
燕青面前現出些難色,遲疑道:「許是在東苑橋頭賞花餵魚。」
楊雄、石秀皆訝異,在他們記憶里,盧員外是槍棒天下無雙的好漢子,沒想到竟然有這些閒情逸緻。
尤三姐明白過來,淡淡一笑道:「我引你們去找。」
她腳步極快,石秀三人幾乎是小跑起來才勉強追上。
繞過一座假山,現出一架拱橋,橋下錦鯉成群,爭先恐後仰頭張嘴搶食。
橋上並肩站著一對璧人,男子凜若天神,女子秀若嬌花。
兩人隔欄向水面拋灑魚食,有說有笑,仿若一對恩愛夫妻。
尤三姐快步上前,叫道:「姐姐,有梁山的人來接盧員外了。」
那女子驚叫一聲,手中魚食盡皆掉落水面,引得游魚們爭相竟食。
盧俊義回頭,見燕青領著兩個漢子,也是吃了一驚。
他當日被宋江留住,在梁山住過數月,諸位好漢輪番回來與他歡宴,故而也曾會得楊雄、石秀。
那女子輕握盧員外手臂,軟聲低語:「員外,莫去。」
這一聲軟語,讓盧員外愈發心生不舍起來,招呼起楊雄、石秀來,笑容都有些勉強。
看官可知這女子是誰?
原來她正是尤三姐的姐姐,紅樓二尤中的尤二姐。
前世,這尤氏姐妹雖有十分容貌,卻無一分運道,親父早死,幼年就跟著母親改嫁尤家。
誰知沒過得幾年,繼父又沒了,姐妹倆從此身若浮萍,依附嫁到寧國府的繼姐過活。
她們繼姐尤氏嫁的是寧國府長房長孫賈珍,賈珍有一獨子賈蓉,父子倆皆是色中餓鬼,一點兒體面不講的貨色。
尤氏姐妹沒有一點兒家勢,卻是一雙美人胚子,十二、三歲時就已出落得楚楚動人。
傾國容貌加上無人照護,便如稚子抱金行走於鬧市,她們很快就被那賈珍、賈蓉餓狼撲食般哄騙了去,從此再不能自主,被他們當粉頭一般取樂耍笑。
之後,賈蓉攛掇著賈璉娶了尤二姐做二房,尤三姐欲嫁柳湘蓮而不得,終自刎以明心志。
那尤二姐本就是個軟性無主見的人,若是生在齊全之家,嫁個和善丈夫也就罷了,偏是給賈璉做沒過明路的二房奶奶。
她被鳳姐騙入榮國府,搓磨得吞金而死,一縷香魂晃晃悠悠出了榮國府,正遇到來接她的妹妹尤三姐。
尤三姐自殺後,魂魄歸於太虛幻境,每日修煉不休。
待接了姐姐,她立時道:「警幻仙子聯合九天玄女娘娘要做一件大事,姐姐若願意,便隨我到人世間再走一遭。」
尤二姐哭道:「咱們兩個孤女,落到人世間也不過是受男人們擺布,我並不願再受那個罪。」
尤三姐掣出一口寶劍,笑道:「怕什麼,妹妹我在太虛幻境修煉這些時日,須不是作假的,自然護得姐姐周全。」
「姐姐歡喜嫁人就嫁人,不歡喜了就逍遙一世也沒什麼。」
她又道:「太虛幻境策劃這場大事,你我若只作壁上觀,白白錯失了功勞,以後恐怕就無機會了。」
「咱們前世被人當做掌中之物,全因沒有本事、沒有地位,如今到了太虛幻境,你我須得抓緊機會,為自己攢下進身之階。」
尤二姐聽得茫然未懂:「什麼太虛幻境?什麼大事?」
尤三姐道:「具體我也不清楚,只聽說需要許多女兒下界,許多有名有姓的都去了,故而我特意來此攔你。」
尤二姐素來是個沒主意的人,見妹妹堅持,只得點頭。
她隨著尤三姐,晃悠悠到了天上,走到一處所在,但見雲霧繚繞,隱著幾竿白玉欄杆。
尤三姐拉她登上玉階,忽然伸手推她下去,自己跟著縱身一躍。
尤二姐驚叫聲都未來得及發出,就陷入無盡的下墜之中。
沒有風,沒有雲,只有無盡的空茫和下落。
尤二姐想要去夠妹妹的手,卻見尤三姐盤膝拈訣,閉眼念念有詞,額角滲著細汗,似在與看不見的力量對抗。
她只得乖覺地收回了手。
不知墜落狀態持續了多久,忽有一股勁風襲來,將二人裹挾起來,送到了一座清幽的深林里。
尤二姐拉著妹妹的胳膊,看這幽深茂林,心下害怕。
尤三姐卻掣出寶劍,念念有詞地看了風水,圈定了地段,花錢請人來建莊造院。
七、八年間,尤二姐在內持家,尤三姐每日帶劍出門,一個個引回了芳官等一眾女孩子,還請回來一位深居簡出的師父。
有一日,尤三姐帶著芳官出門,在路上撿回來兩個男人。
尤二姐從未見過這般神氣的男人,身軀九尺如銀,丹鳳眼直入眉鬢,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
一點兒沒有賈府男人的油頭粉面,只有十分的英雄氣概。
偏偏這位英雄還穿著一身破碎囚衣,腳下生著燎泡,髮絲凌亂,面頰帶傷。
英雄現出脆弱,最能惹人憐惜。
尤二姐的心,忍不住動了一動。
第201章
盧員外、燕青主僕兩個,就此在尤氏姐妹的莊上養起了病。
尤三姐如今是個修道人,每日雷打不動地打坐修煉,不過是吩咐撥出一間偏僻小院,讓廚房多做兩個人的飯。
芳官、蕊官、藕官等人都是小孩子,如今又沒有主子要伺候,自然是撒了歡地玩耍,並不管府上來了客人。
燕青一日三餐,倒是送得殷勤,偏他平日也是個三瓦兩舍打哄的頑主。
過得兩日,眼見得主人似是好轉許多,他便轉到花園裡走走,找些消磨時光的玩意兒。
一日,他正翹腿坐在湖邊打水漂玩兒,忽遠遠聽到一陣絲竹之聲。
燕青循聲尋去,見是芳官幾個小丫頭在唱戲做耍,詞藻華麗,歌喉婉轉。
他一時技癢,也揀當下時興的雜劇,唱了兩句,又表演一段雜戲。
芳官她們來自三百多年後的世界,哪裡聽過這樣原滋原味的宋雜劇,都拍手大讚,央他唱了一曲又一曲。
燕青興致盎然,將亭台水榭當作舞台戲院,早忘了去廚房給躺在床上的主人取飯。
尤二姐到了廚房,見客人的飯剩在案板上,早冷透了,廚娘也不知所蹤。
那女子笑道:「我姓尤,與一眾姐妹在此隨師父隱居修行。七日前,盧員外與燕小哥躲避官府,偶然撞進我們莊院。家姐心善,見他們傷病在身,便稟明師父,留他們在此休養。」
「他們口稱要去梁山泊入伙,我見你們不像官府中人,故而有此一猜。」
石秀聽得是避世修行的女子,便深深唱了個喏,道:「在下石秀,有個外號叫做拼命三郎。這位是義兄楊雄,人稱病關索。」
「我二人是奉令前來接應盧員外的,娘子如此仗義相助,梁山以後必有重謝。」
那女子笑道:「相遇便是有緣,兩位不必客氣,請進內中與盧員外相見。」
芳官急道:「三姐,當真要帶他們進去麼?這豈不是在沾染塵劫?」
尤三姐笑道:「時也,命也,緣也,劫也,誰能分清?」
石秀、楊雄隨兩人跨過門檻,瞬間眼前一亮,但見十丈翠屏斜出,三千飛瀑落濺,亭台樓閣,小橋長廊,觀之綿延不絕。
一路遇到七、八個女孩子,皆是十二、三歲年紀,有說有笑,見到芳官,都伸手招她過去。
芳官向尤三姐笑一笑,腳步輕盈地走了過去,與一眾小姐妹說笑而去。
尤三姐帶著兩人走過一段綠柳堤,遠遠飄來一陣笛音,婉轉悠揚,聽之讓人陶醉。
此時正是四月天氣,柳絮漫天,一團團卷在腳底,笛聲旋繞身邊,聽笛的人仿佛踏雲而上,非在人間。
尤三姐駐足,眼神中划過一絲懷念:「許久沒有聽到這般好笛了,上次聽到,還是當年在姥娘家,聽那個人在戲台上......」
她沒有說下去,引著楊雄、石秀繼續舉步上前。
走過綠柳長提,現出一片鏡湖,湖心有座精巧的亭子,遠遠地有一男子身影,臨湖憑欄而立,手執竹笛,身姿飄然若仙。
尤三姐輕輕豎起一根手指,向石秀、楊雄示意輕聲,然後輕輕踏上橋面。
湖水潺潺,三人走至湖心亭上,一曲剛好奏畢。
那人回過神來,唇若塗朱,睛似點漆,面如冠玉,反手收了笛子,微微一笑道:「三姐,小乙有禮!」
尤三姐笑道:「燕家小哥,這兩位好漢是梁山來的,特來找你和盧員外。」
那吹笛之人正是燕青,躬身行禮道:「小乙與主人還未走到梁山,倒要連累兩位兄長辛苦這一趟,勞累勞累!」
石秀道:「自盧員外離了梁山後,山上諸位頭領都著實惦念,已派我和楊家哥哥下山尋找多時了,若非有緣撞到這座莊院來,只怕又找回大名府去了。」
楊雄道:「盧員外在哪裡?」
燕青面前現出些難色,遲疑道:「許是在東苑橋頭賞花餵魚。」
楊雄、石秀皆訝異,在他們記憶里,盧員外是槍棒天下無雙的好漢子,沒想到竟然有這些閒情逸緻。
尤三姐明白過來,淡淡一笑道:「我引你們去找。」
她腳步極快,石秀三人幾乎是小跑起來才勉強追上。
繞過一座假山,現出一架拱橋,橋下錦鯉成群,爭先恐後仰頭張嘴搶食。
橋上並肩站著一對璧人,男子凜若天神,女子秀若嬌花。
兩人隔欄向水面拋灑魚食,有說有笑,仿若一對恩愛夫妻。
尤三姐快步上前,叫道:「姐姐,有梁山的人來接盧員外了。」
那女子驚叫一聲,手中魚食盡皆掉落水面,引得游魚們爭相竟食。
盧俊義回頭,見燕青領著兩個漢子,也是吃了一驚。
他當日被宋江留住,在梁山住過數月,諸位好漢輪番回來與他歡宴,故而也曾會得楊雄、石秀。
那女子輕握盧員外手臂,軟聲低語:「員外,莫去。」
這一聲軟語,讓盧員外愈發心生不舍起來,招呼起楊雄、石秀來,笑容都有些勉強。
看官可知這女子是誰?
原來她正是尤三姐的姐姐,紅樓二尤中的尤二姐。
前世,這尤氏姐妹雖有十分容貌,卻無一分運道,親父早死,幼年就跟著母親改嫁尤家。
誰知沒過得幾年,繼父又沒了,姐妹倆從此身若浮萍,依附嫁到寧國府的繼姐過活。
她們繼姐尤氏嫁的是寧國府長房長孫賈珍,賈珍有一獨子賈蓉,父子倆皆是色中餓鬼,一點兒體面不講的貨色。
尤氏姐妹沒有一點兒家勢,卻是一雙美人胚子,十二、三歲時就已出落得楚楚動人。
傾國容貌加上無人照護,便如稚子抱金行走於鬧市,她們很快就被那賈珍、賈蓉餓狼撲食般哄騙了去,從此再不能自主,被他們當粉頭一般取樂耍笑。
之後,賈蓉攛掇著賈璉娶了尤二姐做二房,尤三姐欲嫁柳湘蓮而不得,終自刎以明心志。
那尤二姐本就是個軟性無主見的人,若是生在齊全之家,嫁個和善丈夫也就罷了,偏是給賈璉做沒過明路的二房奶奶。
她被鳳姐騙入榮國府,搓磨得吞金而死,一縷香魂晃晃悠悠出了榮國府,正遇到來接她的妹妹尤三姐。
尤三姐自殺後,魂魄歸於太虛幻境,每日修煉不休。
待接了姐姐,她立時道:「警幻仙子聯合九天玄女娘娘要做一件大事,姐姐若願意,便隨我到人世間再走一遭。」
尤二姐哭道:「咱們兩個孤女,落到人世間也不過是受男人們擺布,我並不願再受那個罪。」
尤三姐掣出一口寶劍,笑道:「怕什麼,妹妹我在太虛幻境修煉這些時日,須不是作假的,自然護得姐姐周全。」
「姐姐歡喜嫁人就嫁人,不歡喜了就逍遙一世也沒什麼。」
她又道:「太虛幻境策劃這場大事,你我若只作壁上觀,白白錯失了功勞,以後恐怕就無機會了。」
「咱們前世被人當做掌中之物,全因沒有本事、沒有地位,如今到了太虛幻境,你我須得抓緊機會,為自己攢下進身之階。」
尤二姐聽得茫然未懂:「什麼太虛幻境?什麼大事?」
尤三姐道:「具體我也不清楚,只聽說需要許多女兒下界,許多有名有姓的都去了,故而我特意來此攔你。」
尤二姐素來是個沒主意的人,見妹妹堅持,只得點頭。
她隨著尤三姐,晃悠悠到了天上,走到一處所在,但見雲霧繚繞,隱著幾竿白玉欄杆。
尤三姐拉她登上玉階,忽然伸手推她下去,自己跟著縱身一躍。
尤二姐驚叫聲都未來得及發出,就陷入無盡的下墜之中。
沒有風,沒有雲,只有無盡的空茫和下落。
尤二姐想要去夠妹妹的手,卻見尤三姐盤膝拈訣,閉眼念念有詞,額角滲著細汗,似在與看不見的力量對抗。
她只得乖覺地收回了手。
不知墜落狀態持續了多久,忽有一股勁風襲來,將二人裹挾起來,送到了一座清幽的深林里。
尤二姐拉著妹妹的胳膊,看這幽深茂林,心下害怕。
尤三姐卻掣出寶劍,念念有詞地看了風水,圈定了地段,花錢請人來建莊造院。
七、八年間,尤二姐在內持家,尤三姐每日帶劍出門,一個個引回了芳官等一眾女孩子,還請回來一位深居簡出的師父。
有一日,尤三姐帶著芳官出門,在路上撿回來兩個男人。
尤二姐從未見過這般神氣的男人,身軀九尺如銀,丹鳳眼直入眉鬢,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
一點兒沒有賈府男人的油頭粉面,只有十分的英雄氣概。
偏偏這位英雄還穿著一身破碎囚衣,腳下生著燎泡,髮絲凌亂,面頰帶傷。
英雄現出脆弱,最能惹人憐惜。
尤二姐的心,忍不住動了一動。
第201章
盧員外、燕青主僕兩個,就此在尤氏姐妹的莊上養起了病。
尤三姐如今是個修道人,每日雷打不動地打坐修煉,不過是吩咐撥出一間偏僻小院,讓廚房多做兩個人的飯。
芳官、蕊官、藕官等人都是小孩子,如今又沒有主子要伺候,自然是撒了歡地玩耍,並不管府上來了客人。
燕青一日三餐,倒是送得殷勤,偏他平日也是個三瓦兩舍打哄的頑主。
過得兩日,眼見得主人似是好轉許多,他便轉到花園裡走走,找些消磨時光的玩意兒。
一日,他正翹腿坐在湖邊打水漂玩兒,忽遠遠聽到一陣絲竹之聲。
燕青循聲尋去,見是芳官幾個小丫頭在唱戲做耍,詞藻華麗,歌喉婉轉。
他一時技癢,也揀當下時興的雜劇,唱了兩句,又表演一段雜戲。
芳官她們來自三百多年後的世界,哪裡聽過這樣原滋原味的宋雜劇,都拍手大讚,央他唱了一曲又一曲。
燕青興致盎然,將亭台水榭當作舞台戲院,早忘了去廚房給躺在床上的主人取飯。
尤二姐到了廚房,見客人的飯剩在案板上,早冷透了,廚娘也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