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她將女人帶了回去。
女人在天門塹下發出撕心裂肺的哭號:「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他還那么小,沒了我,他註定活不下去……」
她聽著女人的聲音消停下去,血色在高台濺成一片,靜默片刻,起身準備回去。
卻被驟然響起的嬰兒啼哭聲音絆住腳步。
那孩子氣力十足,哭得響亮。
聲音很吵,像是塔中第一層的鶴群。
……
她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停步,將被擺在天門塹高台邊緣的孩子抱起。
環視周遭片刻,選了一個印象中情緒比較穩定的男人,將孩子交給他,並道:「將他養大。」
男人很明顯的愣了一瞬,手中摺扇收攏入袖中,將孩子接過:「敢問使者,這是……」
「是『祂』的意思。」她說。
那是女孩第一次撒謊。
清醒的,無比確定的,對外面的人給出一個並非來自天道的「諭言」。
但天道使者就是天道於此世的化身,天道使者的話就是天道的諭言。那些人無從知曉,自然也無從驗證。
留下這句「諭言」,她回到了塔中。
卻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神思,不去想這件事情。
鶴聲發現了她的異常,便追著她探問。這探問太過煩人,女孩終於架不住,言簡意賅的告訴了他。
眉目已經長開的少年道:「這有什麼。這樣的事情,我做過許多次了。」
少女愣了一瞬,眉眼中露出很明顯的疑惑。
便見少年湊過來,附在她耳邊低低地說:「我很早就發現了,天門塹下被施以判決的人,並非全然是做了惡事。有許多是,嗯……走投無路,為了生存或者救命,不得以觸犯了規則。他們並非存心,甚至背後可能還有著諸多隱情。」
少女蹙起眉頭來:「規則就是規則,觸犯就是觸犯。」
少年不以為然:「但規則有的時候太過殘酷,完全不容情理,也是不對啊。」
兩人辯論了一場,險些吵起來。
最後以少女自去靜室中禁閉思過,自己懲罰自己為結束。
少年一個人沒有事情做,便將自己從外面世界學來的那些東西仔細研究。
比如用稻草編織兔子和小鳥。
比如嘗試做花瓣形狀的糕點。
再比如跑來跑去追著仙鶴餵那些糊狀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制出來的「食物」。
……
真的很吵。
太過囂張,不懂收斂,總有一日會被發現的。
少女安靜的等待著,期盼那一天的到來,讓「祂」好好的給他上一課。
然而這日來的時候,卻與想像中的有些差別。
她眼睜睜的看著少年進了塔尖最頂上的房間,出來時原本一直存在於眼瞳中的光點暗淡下去,神情變得平靜而溫和。
他性格中生長出來的那些事物,似乎在一瞬間被抹平了似的,變得不復存在。
當她去問他「關於外面的世界」的時候,他也只是平靜的說:「那與我們無關。」
少女心底在那瞬間生出絲縷的後悔。
雖然如今的少年不再吵鬧,但他的安靜,似乎也使那些輕快活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鬼使神差的,那一瞬她做出了自己原本不會做出的回答:「不是的。我們是天道的使者,我們指引著他們,他們的世界,與我們息息相關。」
少年眉宇間流露出疑惑。
少女卻沒有就此結束話題:「還記得你的名字嗎?」
她聲音輕淡,卻一字一句的道:「你叫鶴聲,我叫鶴音。我們是天道的使者。」
少年起初不應。他不認同這個名字。
但是少女直接忽視了他的意見,以這個名字稱呼他——反正當初他對她,也是這般做的。她只是還回來而已。
而且……
她可比他安靜多了。
時間久了,少年不得不接受自己的這個名字:「總要有個原因吧?」
少女想了想:「因為你說話像一層的那群鶴一樣。」
少年:「……」
一層的那群鶴每天天不亮就在那裡
叫,吵死了。
但他沒有反駁,他接受了這個理由:「好吧。」
他發現少女似乎在他身上在找什麼人的影子。
不知道是誰,可能是干他這個位置的上一任。
但是在他的記憶里,這個位置上除了他,似乎沒有過旁的人。
……
塔中的日子仍然平靜,日復一日,沒有什麼波瀾。
鶴音喜歡看書,偶爾面上帶著不加掩飾的嫌惡,餵一下一層那群吵鬧的鶴。
鶴聲喜歡的事情比較多,什麼都會涉獵一點,最喜歡的還是去逗鶴音。
他常常湊到少女面前,壓低了聲音問她:「你在看什麼?」
不知是不是到了變聲的時期,少年聲音微低,不復往日清亮,聽起來有幾分喑啞。
薄薄的呼吸噴薄在頸上,帶來不可忽視的燙意。
鶴音惱了,反手把書拍在他臉上:「滾遠點。」
鶴聲:「……」
少年十分熟練的從臉上把書摘下來,拿著走了。
不知名的情愫在這樣獨處的空間裡漫無目的的滋長,仿佛兩株藤蔓,試探著觸碰,交纏,最後生長在一起。
他們理所當然的在一起,並默而不宣的對「祂」隱瞞著。
但是被「祂」發現的那一日還是到來了。
鶴音面色有些發白,看著「祂」讓少年走入進塔尖的那個小房間,終究是沒有忍住,同少年一起走了進去。
她閉上眼睛,以為兩人要將之前鶴聲所獨自經歷過的事情再經歷一次。
卻不想「祂」道:「你們是天道的使者,天道的使者從最初便應當在一起。」
……
「祂」明確的給出了諭言,肯定他們二人在一起的可能性。
這件事便有了結果。
但鶴音心底總有些不安定——在這塔中生活了這麼多年,做了這麼多年的天道使者,他們是比外面那些人更了解「祂」的。
「祂」給出的任何一個諭言,都有著清晰的邏輯,明確的規則遵循。
那麼,「天道的使者從最初便應當在一起」,所依從的邏輯和規則又是什麼?
但鶴音沒有立刻想出緣故。
她懷著心底這一絲隱秘的不安,在數年之後,迎來了自己和鶴聲的第一個孩子。
是個男孩。
男孩的眉目很像她,性情卻十分的乖巧,很少哭鬧。更多的時候,都是睜著烏黑的眼珠,好奇的打量著周遭。
鶴聲很高興。
昔日吵人的少年如今已經出落成溫潤隨和的青年。
他十分珍愛這個從妻子肚子裡跑出來的小肉團,總是抱著他去看一層的那群鶴,還給他取名叫「鶴翎」。
鶴音:「……」
取名的水平真是一如既往的難聽。
但她沒有攔阻這個行為,她的精力在思考另一件事情上。
阿翎出生的當日,她筋疲力盡,等到自沉沉睡夢中醒來,卻發現孩子不在身旁。
她的心裡泛出一種莫名揪起來的恐懼,當即便下床,跑出房間去找尋。
看著鶴聲抱著襁褓里的嬰孩從旋轉的階梯上走下來。
「阿音。」青年看見她,有些驚訝,「你怎麼出來了?」
她衝上去,撞在他身上,把他嚇了一跳,一隻手托著嬰孩,一隻手伸去扶她:「發生什麼事情了?」
鶴音卻清楚的看到孩子眉心那個淡淡的金色紋印。
金色的。
紋印。
鶴聲注意到她在看,解釋道:「『祂』命我將孩子抱過去,給他授了紋印。」
「這是好事。」青年溫聲安慰她道,「說明『祂』是認可這個孩子的。」
鶴聲心中卻總覺得怪異。
但她想不出其中的怪異——被「祂」授予紋印,自然是好事。
說明「祂」認可這個孩子,這個孩子日後也可做「祂」的使者,成為「祂」在人間的代行。
她找不到可以驗證自己心底怪異的理由。
時間一日一日的過去,阿翎一日一日的長大起來。
他是個很有天賦的孩子,學什麼都快,一日千里。若是放到外面的世界,必定是被諸多宗門追捧的天才。
可困在這個地方,他的一生可能從開始便註定結局。
孤零零的生活在這裡,沒有玩伴,沒有選擇,甚至可能終生都沒有踏出這裡的機會。
機會……
鶴音在這一刻隱約捕捉到了什麼。
她問鶴聲:「你認為『祂』會讓阿翎離開這個地方嗎?」
鶴聲不明白她的意思:「我們一家人都在這裡,為什麼要離開?」
鶴音的心慢慢沉下去。
這個時候,時隔九年,她正懷著兩人的第二個孩子。
鶴音撫摸著肚子,在心底暗暗做下一個決定:她要想辦法將他們的孩子送出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女人在天門塹下發出撕心裂肺的哭號:「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他還那么小,沒了我,他註定活不下去……」
她聽著女人的聲音消停下去,血色在高台濺成一片,靜默片刻,起身準備回去。
卻被驟然響起的嬰兒啼哭聲音絆住腳步。
那孩子氣力十足,哭得響亮。
聲音很吵,像是塔中第一層的鶴群。
……
她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停步,將被擺在天門塹高台邊緣的孩子抱起。
環視周遭片刻,選了一個印象中情緒比較穩定的男人,將孩子交給他,並道:「將他養大。」
男人很明顯的愣了一瞬,手中摺扇收攏入袖中,將孩子接過:「敢問使者,這是……」
「是『祂』的意思。」她說。
那是女孩第一次撒謊。
清醒的,無比確定的,對外面的人給出一個並非來自天道的「諭言」。
但天道使者就是天道於此世的化身,天道使者的話就是天道的諭言。那些人無從知曉,自然也無從驗證。
留下這句「諭言」,她回到了塔中。
卻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神思,不去想這件事情。
鶴聲發現了她的異常,便追著她探問。這探問太過煩人,女孩終於架不住,言簡意賅的告訴了他。
眉目已經長開的少年道:「這有什麼。這樣的事情,我做過許多次了。」
少女愣了一瞬,眉眼中露出很明顯的疑惑。
便見少年湊過來,附在她耳邊低低地說:「我很早就發現了,天門塹下被施以判決的人,並非全然是做了惡事。有許多是,嗯……走投無路,為了生存或者救命,不得以觸犯了規則。他們並非存心,甚至背後可能還有著諸多隱情。」
少女蹙起眉頭來:「規則就是規則,觸犯就是觸犯。」
少年不以為然:「但規則有的時候太過殘酷,完全不容情理,也是不對啊。」
兩人辯論了一場,險些吵起來。
最後以少女自去靜室中禁閉思過,自己懲罰自己為結束。
少年一個人沒有事情做,便將自己從外面世界學來的那些東西仔細研究。
比如用稻草編織兔子和小鳥。
比如嘗試做花瓣形狀的糕點。
再比如跑來跑去追著仙鶴餵那些糊狀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制出來的「食物」。
……
真的很吵。
太過囂張,不懂收斂,總有一日會被發現的。
少女安靜的等待著,期盼那一天的到來,讓「祂」好好的給他上一課。
然而這日來的時候,卻與想像中的有些差別。
她眼睜睜的看著少年進了塔尖最頂上的房間,出來時原本一直存在於眼瞳中的光點暗淡下去,神情變得平靜而溫和。
他性格中生長出來的那些事物,似乎在一瞬間被抹平了似的,變得不復存在。
當她去問他「關於外面的世界」的時候,他也只是平靜的說:「那與我們無關。」
少女心底在那瞬間生出絲縷的後悔。
雖然如今的少年不再吵鬧,但他的安靜,似乎也使那些輕快活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鬼使神差的,那一瞬她做出了自己原本不會做出的回答:「不是的。我們是天道的使者,我們指引著他們,他們的世界,與我們息息相關。」
少年眉宇間流露出疑惑。
少女卻沒有就此結束話題:「還記得你的名字嗎?」
她聲音輕淡,卻一字一句的道:「你叫鶴聲,我叫鶴音。我們是天道的使者。」
少年起初不應。他不認同這個名字。
但是少女直接忽視了他的意見,以這個名字稱呼他——反正當初他對她,也是這般做的。她只是還回來而已。
而且……
她可比他安靜多了。
時間久了,少年不得不接受自己的這個名字:「總要有個原因吧?」
少女想了想:「因為你說話像一層的那群鶴一樣。」
少年:「……」
一層的那群鶴每天天不亮就在那裡
叫,吵死了。
但他沒有反駁,他接受了這個理由:「好吧。」
他發現少女似乎在他身上在找什麼人的影子。
不知道是誰,可能是干他這個位置的上一任。
但是在他的記憶里,這個位置上除了他,似乎沒有過旁的人。
……
塔中的日子仍然平靜,日復一日,沒有什麼波瀾。
鶴音喜歡看書,偶爾面上帶著不加掩飾的嫌惡,餵一下一層那群吵鬧的鶴。
鶴聲喜歡的事情比較多,什麼都會涉獵一點,最喜歡的還是去逗鶴音。
他常常湊到少女面前,壓低了聲音問她:「你在看什麼?」
不知是不是到了變聲的時期,少年聲音微低,不復往日清亮,聽起來有幾分喑啞。
薄薄的呼吸噴薄在頸上,帶來不可忽視的燙意。
鶴音惱了,反手把書拍在他臉上:「滾遠點。」
鶴聲:「……」
少年十分熟練的從臉上把書摘下來,拿著走了。
不知名的情愫在這樣獨處的空間裡漫無目的的滋長,仿佛兩株藤蔓,試探著觸碰,交纏,最後生長在一起。
他們理所當然的在一起,並默而不宣的對「祂」隱瞞著。
但是被「祂」發現的那一日還是到來了。
鶴音面色有些發白,看著「祂」讓少年走入進塔尖的那個小房間,終究是沒有忍住,同少年一起走了進去。
她閉上眼睛,以為兩人要將之前鶴聲所獨自經歷過的事情再經歷一次。
卻不想「祂」道:「你們是天道的使者,天道的使者從最初便應當在一起。」
……
「祂」明確的給出了諭言,肯定他們二人在一起的可能性。
這件事便有了結果。
但鶴音心底總有些不安定——在這塔中生活了這麼多年,做了這麼多年的天道使者,他們是比外面那些人更了解「祂」的。
「祂」給出的任何一個諭言,都有著清晰的邏輯,明確的規則遵循。
那麼,「天道的使者從最初便應當在一起」,所依從的邏輯和規則又是什麼?
但鶴音沒有立刻想出緣故。
她懷著心底這一絲隱秘的不安,在數年之後,迎來了自己和鶴聲的第一個孩子。
是個男孩。
男孩的眉目很像她,性情卻十分的乖巧,很少哭鬧。更多的時候,都是睜著烏黑的眼珠,好奇的打量著周遭。
鶴聲很高興。
昔日吵人的少年如今已經出落成溫潤隨和的青年。
他十分珍愛這個從妻子肚子裡跑出來的小肉團,總是抱著他去看一層的那群鶴,還給他取名叫「鶴翎」。
鶴音:「……」
取名的水平真是一如既往的難聽。
但她沒有攔阻這個行為,她的精力在思考另一件事情上。
阿翎出生的當日,她筋疲力盡,等到自沉沉睡夢中醒來,卻發現孩子不在身旁。
她的心裡泛出一種莫名揪起來的恐懼,當即便下床,跑出房間去找尋。
看著鶴聲抱著襁褓里的嬰孩從旋轉的階梯上走下來。
「阿音。」青年看見她,有些驚訝,「你怎麼出來了?」
她衝上去,撞在他身上,把他嚇了一跳,一隻手托著嬰孩,一隻手伸去扶她:「發生什麼事情了?」
鶴音卻清楚的看到孩子眉心那個淡淡的金色紋印。
金色的。
紋印。
鶴聲注意到她在看,解釋道:「『祂』命我將孩子抱過去,給他授了紋印。」
「這是好事。」青年溫聲安慰她道,「說明『祂』是認可這個孩子的。」
鶴聲心中卻總覺得怪異。
但她想不出其中的怪異——被「祂」授予紋印,自然是好事。
說明「祂」認可這個孩子,這個孩子日後也可做「祂」的使者,成為「祂」在人間的代行。
她找不到可以驗證自己心底怪異的理由。
時間一日一日的過去,阿翎一日一日的長大起來。
他是個很有天賦的孩子,學什麼都快,一日千里。若是放到外面的世界,必定是被諸多宗門追捧的天才。
可困在這個地方,他的一生可能從開始便註定結局。
孤零零的生活在這裡,沒有玩伴,沒有選擇,甚至可能終生都沒有踏出這裡的機會。
機會……
鶴音在這一刻隱約捕捉到了什麼。
她問鶴聲:「你認為『祂』會讓阿翎離開這個地方嗎?」
鶴聲不明白她的意思:「我們一家人都在這裡,為什麼要離開?」
鶴音的心慢慢沉下去。
這個時候,時隔九年,她正懷著兩人的第二個孩子。
鶴音撫摸著肚子,在心底暗暗做下一個決定:她要想辦法將他們的孩子送出去。<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