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竇榮聽出趙淩語氣中的不耐煩,作為被供養的吞金豆,不敢再繼續這個危險的話題,說道:「這邊事情差不多結束後,我讓人去接了表姐一家一起回瀘陽縣過年?侯府也不知道造得怎麼樣了?都沒空去看過。」
趙淩封侯且食邑瀘陽縣,工部會派遣人員在瀘陽縣修建一座侯府。
只不過兩人到象州將近一年時間,忙得也就回去過三次,路過縣城都不停,直接去的趙家村,每次也都來去匆匆。
「花那麼多錢造侯府做什麼?還不如省下來造船。」造在瀘陽縣裡,他這輩子也未必能住上一個月,完全浪費。
「……」看來錢真的很緊張,他明年得算著花錢了。
第149章
趙淩嘴上說著錢緊張不夠花, 發起年禮來是一點都不手軟。
市舶司的官吏一個個雞鴨魚肉糧食布匹,手裡提不下,得用小車來拉。
這一年表現好的優秀官吏, 還有額外的獎勵, 小車拉了好幾回。
這些目前官職只有從九品的官吏, 一個月到手的俸祿不到兩貫, 另外有相當於三百公斤的米, 職田的收入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去島上輪值的有點額外的津貼, 能稍微多一點收入,但真的就是稍微多一點。
家中人口要是多的, 這點錢過得非常緊巴。
要是人口少的,有一些別的開銷, 每個月還得賣掉一些米,才能換到足夠生活的錢。
當然, 苦日子只有剛開始的兩個月, 趙淩市舶司地事務理順之後,市舶司的日子就很滋潤了。
趙淩對整個海外貿易的進出口設置了規範的關稅,稅收比例很少,還有一部分免稅和退稅政策。
夷人商船需要繳納的稅費總體是很低的。
稅費其中的一部分還包含了隔離檢疫的費用等等。
這些走遠洋貿易的大商人心裏面也有一桿秤, 雖說現在看著雜七雜八的繳費項目多了不少, 但算下來比他們每年賄賂象州官員的少多了,交錢非常痛快。
市舶司還給他們安排了統一售賣的商行,甚至允許留下幾個人長期在象州停留負責經營銷售。
像雷奧那多, 如今已經正式帶著妻子兒女開起了洋貨行,在象州府內置辦起了宅院,連孩子都送去了私塾上課, 就跟普通的大虞商人一樣。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這些大商人誰差錢?
要是能夠在大虞這樣繁榮的國家長期生活,誰願意回到那個街道污水橫流、頭上爬滿虱子、看病更是比等死還難受的地方?
他希望自己子女們穿上華美的絲綢做的衣服,用上比少女皮膚還細膩的瓷器做的餐具,吃著花樣繁多美味可口的食物,晚上可以點燃白蠟燭,用上最細膩的胭脂水粉……
或許他的兒子也可以成為大虞市舶司里這樣剛正不阿的官員,他們辦事認真仔細,精通多國語言,耐心溫和,從不額外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故意刁難他們,就像一個真正的貴族的樣子。
趙淩大概能知道這些大商人心裏面的盤算。
人才引進、投資移民嘛,有什麼不可以的?
進行規範化管理,還省得他們鬧出各種事情來。
他還把帳目放到明面上,看著收的不多,但養活他們市舶司的這些人綽綽有餘了。
哪怕今年花錢造了衙門、員工宿舍、家屬院等設施,全都回本之餘,還有些結餘。
結餘的部分,象徵性上繳了一些,另外「按照慣例」留下來自己花。
海港有人開辦起了商貿行,主要負責給洋人商船聯繫對應的官員和商人。
還有開辦旅行社的,其實就是購物團,帶領洋人在象州府城內遊玩/購物。
這些商行有的是市舶司的家眷開的,有的是腦子快的商人開的,不管是什麼來頭,都少不了市舶司的好處。
趙淩倒是不搞什麼灰色收入。
如今整個海港都是他的一言堂,他完全可以通過堂堂正正的收稅來完成搶……增加收入。
總的來說,市舶司的這些官員,日子都過得比在神都要好,且收入來源都正當,不用擔心收了一點黑心銀錢就提心弔膽。
起碼有趙淩盯著的時候,沒人敢這麼做。
王家二舅舅在海港蓋了個私塾,專門教外國語——教大虞人外國話,也教外國人大虞話;同時也教導外國人一些大虞的禮儀,也了解外國的一些禮儀和社會情況。
賺錢的同時,還非常體面。
那是真賺錢啊。
外國人對一位真正的飽學之士、世家大族子弟傳授禮儀,可太願意花錢了,還是非得要送,不能拒絕的那種。
趙淩看得都羨慕。
伴隨著商貿往來增加,洋人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改善,以及語言溝通的逐漸通暢,在象州府城已經越來越少使用夷人這樣帶有貶義的詞語,取而代之的是洋人、外國人這樣的中性詞語。
市舶司的年禮豐厚,水軍和船廠的年禮也不差。
水軍這一年來清剿了多少水匪,匪寨里的錢多錢少還不是一支筆的事情?
船廠除了對外賣船之外,還給外國商船提供維修保養(偷師)服務,雖說由於不賺錢的軍艦建造和研發業務,導致還談不上賺錢,至少有了不錯的收入。
這些年禮讓對應的商戶農民,賺了個盆滿缽滿,都能過個肥年。
周彥紅、陸鳳羽夫妻帶著一雙兒女過來的時候,站在碼頭髮了好一會兒的呆。
「這也是渡口?怎麼跟寧羅渡差那麼多?」寧羅渡也算是個不小的渡口,但……算了,什麼地方都不能跟這兒比。
水泥地平整開闊,道路兩邊種著大量的花草樹木,行人和車流分開。
中間道路上車馬川流不息。
常禾引著一家人上了自家馬車,指著來往的人流說道:「最近過年,不少城裡人過來洋貨行買些新鮮玩意兒。咱們不用看那些,家裡有好的。」
家裡果然有好的,趙淩直接送了周彥紅一筐石頭。
這些石頭可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顏料的原材料。
趙淩繪畫雖然還可以,但懶得花大量時間去調製顏色。
周彥紅作為趙英娘和周毅兩位繪畫大佬的長女,在這方面的天賦不低,只是日常瑣事加上家庭開支如今更加側重在兩個孩子身上,讓她平時更多的只能畫畫水墨,對於這些昂貴的顏料已經很久沒碰過了。
兩個孩子還不知道這筐石頭到底是什麼,竇榮看了看天色就說道:「趕緊喝口水就回去了。」
東西是早就準備好的,一些人很快上了車,前往附近一個內河渡口換了船,往瀘陽縣去。
周彥紅很是吃驚:「怎麼坐船?」
竇榮輕描淡寫地說道:「哦,我把瀘江挖深了一點,現在能夠行船,不過吃水不能太深,明年還得繼續把航道加深一點。」
當然不是挖的,是用火藥炸的。
瀘陽縣所在的位置,原來是瀘江的主河道,只是淤積後,瀘江改了河道,現在變成了一條支流。
夏季豐水期的時候,倒是能夠行船,但也只能走走小船,大船根本不用想。
整個瀘江河道工程,預計需要三年時間。
周彥紅頭一回從這個角度看自己的家鄉,更讓她意外的是船竟然能夠直接到……
「這是外婆家?怎麼感覺有點不太一樣?」她下船看向碼頭邊上的山,感覺山是對的,但村子感覺怎麼不太對,又有點熟悉?
這邊的碼頭很小,鋪了一些石板,裝了圍欄。
趙淩剛才睡著了,這會兒走在後面,聞言說道:「不是,這是田家村,二姑姑家。趙家村的河太小了。」
拓寬加深河道花費太大。
反正田家村就在趙家村隔壁,趙淩就不費這個功夫了。
「淩兒!是不是淩兒回來了?」
他們正說著,山上突然傳來叫喊聲。
趙淩抬頭,循聲望去,只看到一個男人正站在山坡上沖他們揮手。
他趕緊揮手:「四叔!我們回來了!」
田家村的人也聽到了動靜,紛紛跑來。
一時間熱鬧非凡。
田學仁來得最快:「好傢夥,到這麼早?還以為你們要晚上才到呢。我都在碼頭準備好了燈,怕你們看不清路。」
一群人順著他的手指看去,果然看到碼頭上掛著一串燈籠,還沒點起來。
田學仁又跟竇榮打招呼,又招呼周彥紅和陸鳳羽一家,熱熱鬧鬧把他們請進自己家裡:「先坐一會兒喝口茶,裝貨卸貨要一會兒呢。放心,肯定天黑前把你們送回家裡。我們兩邊的路用水泥鋪了,現在一點都不顛簸,走得還快。」
嗯?這麼豪橫的嗎?
田學仁看趙淩的眼神就笑:「婉瑜表妹自己弄了個水泥作坊。我看過,質量比官府的稍微差一點,但是給我們村里舖鋪路夠用了。」他突然奇怪地看了一眼趙淩,「錢不是你給的嗎?」
趙淩給幾個小孩兒發小紅包,下意識說道:「沒啊。」
趙淩封侯且食邑瀘陽縣,工部會派遣人員在瀘陽縣修建一座侯府。
只不過兩人到象州將近一年時間,忙得也就回去過三次,路過縣城都不停,直接去的趙家村,每次也都來去匆匆。
「花那麼多錢造侯府做什麼?還不如省下來造船。」造在瀘陽縣裡,他這輩子也未必能住上一個月,完全浪費。
「……」看來錢真的很緊張,他明年得算著花錢了。
第149章
趙淩嘴上說著錢緊張不夠花, 發起年禮來是一點都不手軟。
市舶司的官吏一個個雞鴨魚肉糧食布匹,手裡提不下,得用小車來拉。
這一年表現好的優秀官吏, 還有額外的獎勵, 小車拉了好幾回。
這些目前官職只有從九品的官吏, 一個月到手的俸祿不到兩貫, 另外有相當於三百公斤的米, 職田的收入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去島上輪值的有點額外的津貼, 能稍微多一點收入,但真的就是稍微多一點。
家中人口要是多的, 這點錢過得非常緊巴。
要是人口少的,有一些別的開銷, 每個月還得賣掉一些米,才能換到足夠生活的錢。
當然, 苦日子只有剛開始的兩個月, 趙淩市舶司地事務理順之後,市舶司的日子就很滋潤了。
趙淩對整個海外貿易的進出口設置了規範的關稅,稅收比例很少,還有一部分免稅和退稅政策。
夷人商船需要繳納的稅費總體是很低的。
稅費其中的一部分還包含了隔離檢疫的費用等等。
這些走遠洋貿易的大商人心裏面也有一桿秤, 雖說現在看著雜七雜八的繳費項目多了不少, 但算下來比他們每年賄賂象州官員的少多了,交錢非常痛快。
市舶司還給他們安排了統一售賣的商行,甚至允許留下幾個人長期在象州停留負責經營銷售。
像雷奧那多, 如今已經正式帶著妻子兒女開起了洋貨行,在象州府內置辦起了宅院,連孩子都送去了私塾上課, 就跟普通的大虞商人一樣。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這些大商人誰差錢?
要是能夠在大虞這樣繁榮的國家長期生活,誰願意回到那個街道污水橫流、頭上爬滿虱子、看病更是比等死還難受的地方?
他希望自己子女們穿上華美的絲綢做的衣服,用上比少女皮膚還細膩的瓷器做的餐具,吃著花樣繁多美味可口的食物,晚上可以點燃白蠟燭,用上最細膩的胭脂水粉……
或許他的兒子也可以成為大虞市舶司里這樣剛正不阿的官員,他們辦事認真仔細,精通多國語言,耐心溫和,從不額外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故意刁難他們,就像一個真正的貴族的樣子。
趙淩大概能知道這些大商人心裏面的盤算。
人才引進、投資移民嘛,有什麼不可以的?
進行規範化管理,還省得他們鬧出各種事情來。
他還把帳目放到明面上,看著收的不多,但養活他們市舶司的這些人綽綽有餘了。
哪怕今年花錢造了衙門、員工宿舍、家屬院等設施,全都回本之餘,還有些結餘。
結餘的部分,象徵性上繳了一些,另外「按照慣例」留下來自己花。
海港有人開辦起了商貿行,主要負責給洋人商船聯繫對應的官員和商人。
還有開辦旅行社的,其實就是購物團,帶領洋人在象州府城內遊玩/購物。
這些商行有的是市舶司的家眷開的,有的是腦子快的商人開的,不管是什麼來頭,都少不了市舶司的好處。
趙淩倒是不搞什麼灰色收入。
如今整個海港都是他的一言堂,他完全可以通過堂堂正正的收稅來完成搶……增加收入。
總的來說,市舶司的這些官員,日子都過得比在神都要好,且收入來源都正當,不用擔心收了一點黑心銀錢就提心弔膽。
起碼有趙淩盯著的時候,沒人敢這麼做。
王家二舅舅在海港蓋了個私塾,專門教外國語——教大虞人外國話,也教外國人大虞話;同時也教導外國人一些大虞的禮儀,也了解外國的一些禮儀和社會情況。
賺錢的同時,還非常體面。
那是真賺錢啊。
外國人對一位真正的飽學之士、世家大族子弟傳授禮儀,可太願意花錢了,還是非得要送,不能拒絕的那種。
趙淩看得都羨慕。
伴隨著商貿往來增加,洋人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改善,以及語言溝通的逐漸通暢,在象州府城已經越來越少使用夷人這樣帶有貶義的詞語,取而代之的是洋人、外國人這樣的中性詞語。
市舶司的年禮豐厚,水軍和船廠的年禮也不差。
水軍這一年來清剿了多少水匪,匪寨里的錢多錢少還不是一支筆的事情?
船廠除了對外賣船之外,還給外國商船提供維修保養(偷師)服務,雖說由於不賺錢的軍艦建造和研發業務,導致還談不上賺錢,至少有了不錯的收入。
這些年禮讓對應的商戶農民,賺了個盆滿缽滿,都能過個肥年。
周彥紅、陸鳳羽夫妻帶著一雙兒女過來的時候,站在碼頭髮了好一會兒的呆。
「這也是渡口?怎麼跟寧羅渡差那麼多?」寧羅渡也算是個不小的渡口,但……算了,什麼地方都不能跟這兒比。
水泥地平整開闊,道路兩邊種著大量的花草樹木,行人和車流分開。
中間道路上車馬川流不息。
常禾引著一家人上了自家馬車,指著來往的人流說道:「最近過年,不少城裡人過來洋貨行買些新鮮玩意兒。咱們不用看那些,家裡有好的。」
家裡果然有好的,趙淩直接送了周彥紅一筐石頭。
這些石頭可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顏料的原材料。
趙淩繪畫雖然還可以,但懶得花大量時間去調製顏色。
周彥紅作為趙英娘和周毅兩位繪畫大佬的長女,在這方面的天賦不低,只是日常瑣事加上家庭開支如今更加側重在兩個孩子身上,讓她平時更多的只能畫畫水墨,對於這些昂貴的顏料已經很久沒碰過了。
兩個孩子還不知道這筐石頭到底是什麼,竇榮看了看天色就說道:「趕緊喝口水就回去了。」
東西是早就準備好的,一些人很快上了車,前往附近一個內河渡口換了船,往瀘陽縣去。
周彥紅很是吃驚:「怎麼坐船?」
竇榮輕描淡寫地說道:「哦,我把瀘江挖深了一點,現在能夠行船,不過吃水不能太深,明年還得繼續把航道加深一點。」
當然不是挖的,是用火藥炸的。
瀘陽縣所在的位置,原來是瀘江的主河道,只是淤積後,瀘江改了河道,現在變成了一條支流。
夏季豐水期的時候,倒是能夠行船,但也只能走走小船,大船根本不用想。
整個瀘江河道工程,預計需要三年時間。
周彥紅頭一回從這個角度看自己的家鄉,更讓她意外的是船竟然能夠直接到……
「這是外婆家?怎麼感覺有點不太一樣?」她下船看向碼頭邊上的山,感覺山是對的,但村子感覺怎麼不太對,又有點熟悉?
這邊的碼頭很小,鋪了一些石板,裝了圍欄。
趙淩剛才睡著了,這會兒走在後面,聞言說道:「不是,這是田家村,二姑姑家。趙家村的河太小了。」
拓寬加深河道花費太大。
反正田家村就在趙家村隔壁,趙淩就不費這個功夫了。
「淩兒!是不是淩兒回來了?」
他們正說著,山上突然傳來叫喊聲。
趙淩抬頭,循聲望去,只看到一個男人正站在山坡上沖他們揮手。
他趕緊揮手:「四叔!我們回來了!」
田家村的人也聽到了動靜,紛紛跑來。
一時間熱鬧非凡。
田學仁來得最快:「好傢夥,到這麼早?還以為你們要晚上才到呢。我都在碼頭準備好了燈,怕你們看不清路。」
一群人順著他的手指看去,果然看到碼頭上掛著一串燈籠,還沒點起來。
田學仁又跟竇榮打招呼,又招呼周彥紅和陸鳳羽一家,熱熱鬧鬧把他們請進自己家裡:「先坐一會兒喝口茶,裝貨卸貨要一會兒呢。放心,肯定天黑前把你們送回家裡。我們兩邊的路用水泥鋪了,現在一點都不顛簸,走得還快。」
嗯?這麼豪橫的嗎?
田學仁看趙淩的眼神就笑:「婉瑜表妹自己弄了個水泥作坊。我看過,質量比官府的稍微差一點,但是給我們村里舖鋪路夠用了。」他突然奇怪地看了一眼趙淩,「錢不是你給的嗎?」
趙淩給幾個小孩兒發小紅包,下意識說道:「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