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別的不說,那麼多蘆葦盪淺灘,戰艦開不進去。

  水匪打不贏,往蘆葦盪里一躲,誰能找得到?

  竇榮聽出他的疑惑,擠擠眼:「沒關係,我讓那群新兵天天在河湖巡邏,他們要是敢冒頭就剿了。他們總要吃飯的。可惜現在不是秋冬,不然一把火直接就把他們燒出來了。」

  不過火攻雖然奏效,但能不用還是儘量不用。

  蘆葦是當地人非常重要的資源。

  蘆葦杆可以用來製作各種物品,比較常見的是蓆子、籬笆,瓜果棚架等等;蘆葦葉可以用來包粽子;蘆花更是用於冬季保暖的好材料。

  現在棉花種植雖然已經推廣,但總有一些窮人買不起棉花。

  使用蘆花絮衣服,在天氣並不是特別冷的江南地區,已經能凍不死人了。

  蘆葦盪更是庇護了許多野生鳥類,要是運氣好的話,能夠撿到一些野鴨蛋,獵到一些大個的野鳥。

  更何況很多蘆葦盪的占地面積極大,火勢一旦起來很難控制。

  趙淩問:「那他們要是假裝普通漁民呢?」

  「那就讓他們當漁民。」真正要做到掃蕩得一乾二淨是不可能的,除非寧可錯抓一百不能放過一個,但這麼一來就容易造成不太好的影響。

  現在是盛世,又不是亂世,這種手段不合適。

  現階段對於一些漏網之魚,只要他們能真正改邪歸正,也就只能放過了。

  趙淩覺得可以搞搞「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一套,不過他暫時沒那麼多人手。

  他忙市舶司的事情還來不及呢。

  市舶司的衙門原本又破又小,附近還沒有可以擴建的地。

  趙淩來了之後,前任市舶使開心極了,立刻跟他交接了就走。

  趙淩只能勉強湊合著用老衙門開展工作,另外著手把市舶司搬遷到靠近港口的位置。

  顧朻這兩年把一個港口建造得有模有樣,幾乎在象州新建了一個新城。

  當然,象州牽扯多,也沒有現成的煤炭資源,建造速度沒有鐵脊關和鐵脊縣那麼快,但好歹已經有了個框架。

  市舶司在海外三星島上的衙門反倒是現成的,原先顧朻就在那邊設立了一個辦事點。

  有一處當初建造碼頭時候的工房,簡單改一改就能作為面對海外船隻的第一站,主要負責貨物的檢驗檢疫、人員信息登記和疾病檢疫等等。

  趙淩又做了一些擴建。

  幾個上手快的官員,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

  原本比較凌亂的三星上島,已經有了一個小集鎮的模樣。

  主要是外來的夷人的檢疫,目前主要還是採用隔離七天的辦法。

  夷人對此倒是沒有多大意見,主要是中島的大量大虞海船看上去特別有威懾力,而且大虞人竟然還讓大夫給他們把脈看病!

  至於隔離期間要求的剃頭刮鬍子洗澡洗衣服,甚至於燒衣服完全不值一提。

  虱子長在身上,難道他們自己不知道癢嗎?

  能夠乾乾淨淨地洗個熱水澡,難道他們自己不知道舒服嗎?

  而且長時間航行多少會有一些病,經過大夫的調理,能夠讓身體更加健康,付出的代價又在他們的能力承受範圍內,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這樣的全套待遇通常只有船長等少數人,普通船員只能待在船上。

  未經隔離確認沒有傳染病的夷人,是不被允許進入大虞陸地的。

  趙淩這些天島上、碼頭、衙門來回跑,感覺自己才回到家,竇榮一個出去清剿水匪的都回來了,速度有億點快:「你怎麼剿匪跟遛彎似的,讓那些幹了那麼多年,養出那麼多匪患的人情何以堪?」

  竇榮挑眉:「去梁州堪、去西州、海州堪。現在的地方既然他們的能力不行,那就去簡單一些的能夠做出功績的地方去嘛。」

  這些地方官也不能夠說能力不行,無非是想不想做的問題。

  能夠在沿途這些相對富庶的州縣當官的,都有背景。

  朝廷知道,當地的水匪、漕幫也知道。

  水匪和漕幫想要做大做強,自然明白什麼叫「民」不與官斗。

  這些官員到了當地,「鄉紳」、「富戶」自然會來拜會,搞好關係。

  若是有人求到官員那裡,水匪和漕幫也願意給官員一個面子。

  官員要是有些不方便自己出面的事情,水匪和漕幫也會幫忙搭把手。

  這些地方官為什麼是肥缺?

  主要收益來自於這裡。

  互利互惠的事情,他們怎麼會主動去做清剿水匪和漕幫的事情呢?

  按竇榮的想法,這群人非但沒有做到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反倒還挖牆角,沒有一點大局觀,只想著中飽私囊,直接殺了也不冤。

  當然因為這些人背景深厚,往往來自於實權大官、士族門閥等等,牽一髮而動全身,最多只能做到小懲大誡。

  至於空出來的位置怎麼辦?

  當官還怕沒人嗎?

  也不看看趙淩招市舶司的小官,都有兩百多人報名考試。

  多少歷屆一甲前三的官員,都是從八品九品開始做起呢。

  讓有能力的人,該升官的升官;讓擁有官員資格的進士、舉人去加入到官員隊伍中去;讓沒有背景的官員,從基層開始爭奪朝中一些大樹的養分。

  這些事情竇榮都懂,只是覺得坐起來太麻煩,現在也就是配合趙淩才幹得精細。

  市舶司衙門現在還沒造好,舊衙門實在太小了,趙淩不願意住過去,簡單修繕了一下,只給輪值的官員們安排幾間值房,剩下的官員們趙淩統一租了房子安置,只等港口那邊的房子造好之後統一搬過去。

  趙淩現在基本住在自己的院子裡。

  聽他這麼一說,趙淩就笑:「這不是貶官嘛。你說得對,管不好就閃一邊去,西州那邊其實不錯來著。上次我姐夫說外放的地方,我本來想提議到西州去。祝陽在那邊挖河,等把西川的河道修好貫通,黑龍澤就能變成良田。在西州種杜仲也可行,只是短時間內看不出多大成效。」

  竇榮把自己的外衣脫了,又去脫趙淩的外衣。

  這會兒已經是夏季,衣服單薄。

  趙淩現在不是幾歲的小孩兒了,哪怕氣溫超過三十度,白天出門見人依舊得穿上兩三層衣服,一天下來感覺熱得整個人都發臭,嘴上說著:「現在洗了,一會兒睡前還得再洗。」動作倒是一點都不猶豫,進浴池的速度比竇榮還快。

  由於這段時間要常住,小院重新收拾了一遍。

  浴缸是用水泥砌的,還貼了瓷磚。

  美觀是其次,主要是夠大夠牢固。

  竇榮心不在焉地繼續話題:「那你怎麼沒推薦姐夫去西州?」

  「這不是我姐和外甥們還小。西州那邊畢竟艱苦一點,無論是水利還是杜仲,雖說容易出成績,但一個三年不夠,起碼得兩三個三年。姐夫還是在神都多待幾年的好……嗯。」趙淩突然悶哼一聲,「好好搓背就搓背,干……」

  「我離開了半個月,你都不想?」總不能在外面找野豆豆了?

  趙淩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到晚膳的時候倒是神清氣爽了,被竇榮又問了一遍,才回答:「忙得腳打後腦勺的,哪有空想這些?」

  再說現在什麼季節?

  外面只有臭男人,哪裡來的野豆豆?

  金豆豆怎麼可能野生?

  他也算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

  有了金豆豆,啥豆豆都入不了眼。

  竇榮不滿意,哄著趙淩非得要說些好聽話,晚上又洗了一遍澡才算完。

  水匪和漕幫的事情,竇榮到年底才把整條大運河沿線給整肅完成,並初步完成了對一支水軍部隊的訓練,人數比他以往帶過的騎兵要多,達到了三千人。配套的人員超過兩萬。

  竇榮對這點人數並不是很滿意:「起碼得有三千的精兵,現在這三千只能算是備選,還得再挑,能夠剩下一千就不錯了。現在還是內河航道,要是去了海上,說不定只能剩下五百。」

  這時候市舶司的新衙門已經造好。

  原來的舊衙門變成了一個城內處理夷人相關事務的辦事處。

  趙淩和一眾下屬官員們統統搬入新居。

  竇榮指揮著下人們搬家,一邊跟趙淩說話,沒聽見他的回應,扭頭去看他:「是不是又嫌我花錢多?我練兵沒你造船花錢多啊。」

  趙淩抱著抹布,都不願意搭理他,被他戳了一下,才抬臉說道:「我造船還不是給你用?你個敗家豆豆還好意思跟我比花錢?」

  「那也不是所有的船都是給水軍的,不是有貨船和客船?」竇榮感覺身後有人靠近,回頭看到余琪和趙文敏拽著余飛跑開,叮囑,「別亂跑!」

  三個孩子應了一聲:「哦!」然後繼續跑。

  「沒有貨船和客船拿出去賺錢,哪裡來的錢造軍艦?」掏空顧潥的內庫都不行。

  工部那邊還在不斷手搓工具機,並且通過工具機加工更加精密的工具機,循環滾動提高精密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