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她親眼目睹了整件事情經過,當時他冷眼旁觀的眼神叫她印象頗深。
他待自己親妹妹尚且如此,更別提待旁人,她惹不起躲得起。
自打結婚以後,付迎昌回文化公館的次數開始增多,每次回來都會帶著妻子。
法國人不過中秋節這類的節日,但付家會過,即便有血緣關係的父子三人看起來貌合神離,也會把闔家團圓的戲碼演繹得淋漓盡致。
過節那天,葉禧陪著付迦宜去主院吃晚飯。
付迎昌被父親喊到樓上書房說話,客廳只剩下周依寧和打掃房間的保潔。
她們進門時,周依寧熱絡地笑笑,同付迦宜聊起家常——無論他們兄妹如何相處,她這個新晉大嫂的確盡職盡責。
不到二十分鐘,付迎昌先下來了,臂彎處掛一件薄風衣外套,面色很淡,看起來有些疲累。
周依寧站起身,很自然地接過他的外套,溫聲關切兩句。
葉禧那時沒經歷過情愛,但不是沒有最基本的感知力——無論他們的開始是不是源於被逼無奈的父母之命,起碼周依寧是愛這個丈夫的。
至於付迎昌愛或不愛,葉禧段位不高,看不太透。
初中升到高中那幾年,葉禧見證了這段婚姻有盛到衰的走向,再反應過來時,付迎昌和妻子已經秘密分居。
至於關係破裂的真正原因,連付迦宜都不知情,更別提她一個外人。
那時候葉禧不過十六七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關注點不在這上面,只在籃球場上哪個法國帥哥比較帥,以及學業和一日三餐。
不同於國內,這邊普遍比較開放,身邊好多同學從初中開始談戀愛,高中已經和好幾個男生上過床,甚至可以公然在班級聊不同床伴的尺寸和技術。
葉禧表面大大咧咧,偶爾和付迦宜講一講不正經的葷話,但骨子裡其實是個很傳統的人。
真正開始嘗試去談戀愛,是高三快畢業。
有次去巴黎市區的圖書館,葉禧對一個比她大幾歲的韓國留學生一見鍾情。
兩人迅速開展了戀愛關係,像成人一樣品嘗各種禁果,不斷試錯,沒等做到最後一步,她新鮮感很快過了,主動跟對方提起分手。
可能是因為沒到愛的程度,她沒怎麼經歷失戀帶來的苦楚,快節奏地掰回原來的步調。
那是葉禧第一次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長情,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喜歡的時候恨不得時刻跟對方黏在一起,勁頭一過瞬間清醒。
懷揣著這種求知欲,她依然憧憬愛情,上大學後跟同校不同屆的盧卡斯確認了戀愛關係。
她的兩段戀愛持續時間都不是特別久,也談不上有多刻骨銘心,每次都是她主動向他們拋去橄欖枝,熱忱由漲到消,最後狠狠澆上一盆冷水。
用盧卡斯吵架時氣急敗壞的話來形容,就是條死魚,也比她有激情。
葉禧這才意識到,自己或許真的不適合談戀愛。
她前面十幾年的人生平淡又艱苦,每天要做的無非是拼了命學習和到處搞錢,以求改變現狀。
愛情不過是最微不足道的一個調味劑,苦中作樂而已。
表面開朗樂觀只是一層保護色,撕開血淋淋的內里,葉禧始終沒有安全感,又或者說,她根本不相信任何人,比起愛人其實更想愛自己。
究竟是怎麼堅定不移地喜歡上付迎昌的,起初葉禧自己也想不通,甚至百思不得其解。
付迦宜被發配到馬賽那幾個月,葉禧一個人住在偌大的別院。
自從阿伊莎離世後,她把時間排得很滿,除了上學就是不斷兼職賺生活費,沒一刻閒暇下來,回文化公館的次數越來越少。
好不容易得空回去一次,是在付迦宜從馬賽回巴黎敬香的時候。
葉禧再次遇到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付迎昌,正打算像往常一樣繞路走,突然被他叫住名字。
因為太緊張,手一抖,不小心打翻了拎著的裝香水的盒子。
即便在付家住了多年,兩人的交集還是少得可憐,葉禧私心覺得付迎昌一向拿她當透明人,這還是他第一次連名帶姓地喊她。
她不慌亂才怪。
氣氛一陣比一陣尷尬,葉禧始終沒開口,垂首等他先說。
付迎昌像婚禮那晚一樣,問她是不是很怕他。
他氣場一如既往強大,葉禧生生頓了下,以為他早就忘了自己已經問過一次這問題,便昧著良心照舊否認,搖頭說沒有,話鋒一轉,禮貌問他是有什麼事嗎。
付迎昌叫住她的確有事,這事還跟付迦宜有直接關係。
這是葉禧對付迎昌有所改觀的開始,因為感受到了一個兄長對待妹妹最含蓄的關心。
她忍不住試想,或許內斂到極致、冷情到不懂得表達才是他的本質。
之後的幾次交集接連驗證了她的想法。
付迦宜不在的日子裡,葉禧一個人行事,遇到困難全靠自己解決,偏偏湊巧,付迎昌一次又一次現身,出面幫她處理各種疑難雜症。
譬如,聯誼結束後,她和心儀男生壓馬路,遇到突發狀況對方先一步跑路,留她一人在風中凌亂,是付迎昌幫她解圍,送她回學校;
她想搬出去住,回文化公館取行李那天,因為整日連軸轉,身體受不住發起高燒,暈倒在門口,他抱她去醫院輸液,親自照顧她;
她在咖啡廳兼職,被鹹豬手占了便宜,用熱咖啡潑對方遭到報復,不得已向付迎昌尋求幫助,他似乎不覺被打擾,護著她的人身安全。
在葉禧意識不到的時間裡,他們之間像陷入了某種奇怪的循環,他不斷幫她,她不斷給他添各式各樣的麻煩。
人總是很容易向現實妥協,她一方面不想這樣,一方面為了自保,又不得不試圖依附於他。
也是後來葉禧才明白,她於付迎昌而言實際並不算一樁麻煩。
他的生活十年如一日,一潭死水一樣,她的出現正好填補了他生活中一部分空白,幫她解決問題何嘗不是一種另闢蹊徑的打發時間的方式。
處在他這位置,多數人客氣以待,她一邊懼怕一邊招惹,矛盾的情緒影響下,反而更加真實。
小姑娘暗藏心機,卻透明到一覽無餘,相處起來相對舒服些。
趁著假期,葉禧兼完職,去馬賽找付迦宜玩了幾天。
分別當日,聽說付迎昌也來了馬賽,她被司機帶過去找他。
付迎昌來這邊是為公事,時常忙得腳不著地,她被安排在分館附近的星級酒店,每天定時定點陪他吃一日三餐,戰戰兢兢守在他身邊。
付迎昌的話依舊不是很多,可相處久了,她也就不覺得彼此無話的時候有多難捱,甚至學會了主動找稀奇古怪的話題和他閒聊,即便十次有六七次他都不怎麼搭腔。
有時她會忍不住吐槽,在他眼裡,自己或許更像一個開胃的飯搭子。
可無論如何,葉禧心裡再清楚不過,能無牽無掛地陪著他,其實是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
她知道自己暫時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且心滿意足。
有天她意外喝了帶酒精的飲料,有點上頭,不管不顧地跟他抱怨起,付迦宜因為他這些年過得究竟有多辛苦。
他沒太多計較,叫人送上來一盒解酒藥,照顧耍酒瘋的她。
後半夜醒酒了,她腸子差點沒悔青,等天亮敲開他房間的門,過去負荊請罪。
他對她的失禮止口不提,只問她,於付迦宜而言自己的態度是否真有問題。
坦白講,她第一次在付迎昌眼裡捕捉到很明顯的情緒,沉靜中帶幾分困惑,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之間更近了一步。
他性格寡漠,冷心冷肺,沾了些許刻板,通常平靜得無波無瀾。
只有她見過他為數不多的另一面。
葉禧終於意識到,早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居然喜歡上了這個比她大不止一輪的男人,且單方面越陷越深。
這幾個月以來,他幫她助她,包容性強,如父如兄,亦師亦友。
拋開莫須有的宿命論,她覺得自己喜歡上他是必然。
可能是因為在馬賽期間他給了她極特殊的對待,讓葉禧積攢出一些底氣。
回巴黎當晚,下車前,她抱著以後不會再見的決絕心理,卯足了勇氣,跟他說明自己的好感。
司機早就被遣走,車廂里逼仄安靜,只剩下他們兩個人。
漫長一段時間過去,誰都沒講話,葉禧低頭摳著手指,始終不敢抬頭看他,一顆心臟砰砰亂跳,自行做好了被冷眼相待的準備,盼著懸在頭頂那把刀快點落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待自己親妹妹尚且如此,更別提待旁人,她惹不起躲得起。
自打結婚以後,付迎昌回文化公館的次數開始增多,每次回來都會帶著妻子。
法國人不過中秋節這類的節日,但付家會過,即便有血緣關係的父子三人看起來貌合神離,也會把闔家團圓的戲碼演繹得淋漓盡致。
過節那天,葉禧陪著付迦宜去主院吃晚飯。
付迎昌被父親喊到樓上書房說話,客廳只剩下周依寧和打掃房間的保潔。
她們進門時,周依寧熱絡地笑笑,同付迦宜聊起家常——無論他們兄妹如何相處,她這個新晉大嫂的確盡職盡責。
不到二十分鐘,付迎昌先下來了,臂彎處掛一件薄風衣外套,面色很淡,看起來有些疲累。
周依寧站起身,很自然地接過他的外套,溫聲關切兩句。
葉禧那時沒經歷過情愛,但不是沒有最基本的感知力——無論他們的開始是不是源於被逼無奈的父母之命,起碼周依寧是愛這個丈夫的。
至於付迎昌愛或不愛,葉禧段位不高,看不太透。
初中升到高中那幾年,葉禧見證了這段婚姻有盛到衰的走向,再反應過來時,付迎昌和妻子已經秘密分居。
至於關係破裂的真正原因,連付迦宜都不知情,更別提她一個外人。
那時候葉禧不過十六七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關注點不在這上面,只在籃球場上哪個法國帥哥比較帥,以及學業和一日三餐。
不同於國內,這邊普遍比較開放,身邊好多同學從初中開始談戀愛,高中已經和好幾個男生上過床,甚至可以公然在班級聊不同床伴的尺寸和技術。
葉禧表面大大咧咧,偶爾和付迦宜講一講不正經的葷話,但骨子裡其實是個很傳統的人。
真正開始嘗試去談戀愛,是高三快畢業。
有次去巴黎市區的圖書館,葉禧對一個比她大幾歲的韓國留學生一見鍾情。
兩人迅速開展了戀愛關係,像成人一樣品嘗各種禁果,不斷試錯,沒等做到最後一步,她新鮮感很快過了,主動跟對方提起分手。
可能是因為沒到愛的程度,她沒怎麼經歷失戀帶來的苦楚,快節奏地掰回原來的步調。
那是葉禧第一次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長情,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喜歡的時候恨不得時刻跟對方黏在一起,勁頭一過瞬間清醒。
懷揣著這種求知欲,她依然憧憬愛情,上大學後跟同校不同屆的盧卡斯確認了戀愛關係。
她的兩段戀愛持續時間都不是特別久,也談不上有多刻骨銘心,每次都是她主動向他們拋去橄欖枝,熱忱由漲到消,最後狠狠澆上一盆冷水。
用盧卡斯吵架時氣急敗壞的話來形容,就是條死魚,也比她有激情。
葉禧這才意識到,自己或許真的不適合談戀愛。
她前面十幾年的人生平淡又艱苦,每天要做的無非是拼了命學習和到處搞錢,以求改變現狀。
愛情不過是最微不足道的一個調味劑,苦中作樂而已。
表面開朗樂觀只是一層保護色,撕開血淋淋的內里,葉禧始終沒有安全感,又或者說,她根本不相信任何人,比起愛人其實更想愛自己。
究竟是怎麼堅定不移地喜歡上付迎昌的,起初葉禧自己也想不通,甚至百思不得其解。
付迦宜被發配到馬賽那幾個月,葉禧一個人住在偌大的別院。
自從阿伊莎離世後,她把時間排得很滿,除了上學就是不斷兼職賺生活費,沒一刻閒暇下來,回文化公館的次數越來越少。
好不容易得空回去一次,是在付迦宜從馬賽回巴黎敬香的時候。
葉禧再次遇到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付迎昌,正打算像往常一樣繞路走,突然被他叫住名字。
因為太緊張,手一抖,不小心打翻了拎著的裝香水的盒子。
即便在付家住了多年,兩人的交集還是少得可憐,葉禧私心覺得付迎昌一向拿她當透明人,這還是他第一次連名帶姓地喊她。
她不慌亂才怪。
氣氛一陣比一陣尷尬,葉禧始終沒開口,垂首等他先說。
付迎昌像婚禮那晚一樣,問她是不是很怕他。
他氣場一如既往強大,葉禧生生頓了下,以為他早就忘了自己已經問過一次這問題,便昧著良心照舊否認,搖頭說沒有,話鋒一轉,禮貌問他是有什麼事嗎。
付迎昌叫住她的確有事,這事還跟付迦宜有直接關係。
這是葉禧對付迎昌有所改觀的開始,因為感受到了一個兄長對待妹妹最含蓄的關心。
她忍不住試想,或許內斂到極致、冷情到不懂得表達才是他的本質。
之後的幾次交集接連驗證了她的想法。
付迦宜不在的日子裡,葉禧一個人行事,遇到困難全靠自己解決,偏偏湊巧,付迎昌一次又一次現身,出面幫她處理各種疑難雜症。
譬如,聯誼結束後,她和心儀男生壓馬路,遇到突發狀況對方先一步跑路,留她一人在風中凌亂,是付迎昌幫她解圍,送她回學校;
她想搬出去住,回文化公館取行李那天,因為整日連軸轉,身體受不住發起高燒,暈倒在門口,他抱她去醫院輸液,親自照顧她;
她在咖啡廳兼職,被鹹豬手占了便宜,用熱咖啡潑對方遭到報復,不得已向付迎昌尋求幫助,他似乎不覺被打擾,護著她的人身安全。
在葉禧意識不到的時間裡,他們之間像陷入了某種奇怪的循環,他不斷幫她,她不斷給他添各式各樣的麻煩。
人總是很容易向現實妥協,她一方面不想這樣,一方面為了自保,又不得不試圖依附於他。
也是後來葉禧才明白,她於付迎昌而言實際並不算一樁麻煩。
他的生活十年如一日,一潭死水一樣,她的出現正好填補了他生活中一部分空白,幫她解決問題何嘗不是一種另闢蹊徑的打發時間的方式。
處在他這位置,多數人客氣以待,她一邊懼怕一邊招惹,矛盾的情緒影響下,反而更加真實。
小姑娘暗藏心機,卻透明到一覽無餘,相處起來相對舒服些。
趁著假期,葉禧兼完職,去馬賽找付迦宜玩了幾天。
分別當日,聽說付迎昌也來了馬賽,她被司機帶過去找他。
付迎昌來這邊是為公事,時常忙得腳不著地,她被安排在分館附近的星級酒店,每天定時定點陪他吃一日三餐,戰戰兢兢守在他身邊。
付迎昌的話依舊不是很多,可相處久了,她也就不覺得彼此無話的時候有多難捱,甚至學會了主動找稀奇古怪的話題和他閒聊,即便十次有六七次他都不怎麼搭腔。
有時她會忍不住吐槽,在他眼裡,自己或許更像一個開胃的飯搭子。
可無論如何,葉禧心裡再清楚不過,能無牽無掛地陪著他,其實是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
她知道自己暫時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且心滿意足。
有天她意外喝了帶酒精的飲料,有點上頭,不管不顧地跟他抱怨起,付迦宜因為他這些年過得究竟有多辛苦。
他沒太多計較,叫人送上來一盒解酒藥,照顧耍酒瘋的她。
後半夜醒酒了,她腸子差點沒悔青,等天亮敲開他房間的門,過去負荊請罪。
他對她的失禮止口不提,只問她,於付迦宜而言自己的態度是否真有問題。
坦白講,她第一次在付迎昌眼裡捕捉到很明顯的情緒,沉靜中帶幾分困惑,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之間更近了一步。
他性格寡漠,冷心冷肺,沾了些許刻板,通常平靜得無波無瀾。
只有她見過他為數不多的另一面。
葉禧終於意識到,早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居然喜歡上了這個比她大不止一輪的男人,且單方面越陷越深。
這幾個月以來,他幫她助她,包容性強,如父如兄,亦師亦友。
拋開莫須有的宿命論,她覺得自己喜歡上他是必然。
可能是因為在馬賽期間他給了她極特殊的對待,讓葉禧積攢出一些底氣。
回巴黎當晚,下車前,她抱著以後不會再見的決絕心理,卯足了勇氣,跟他說明自己的好感。
司機早就被遣走,車廂里逼仄安靜,只剩下他們兩個人。
漫長一段時間過去,誰都沒講話,葉禧低頭摳著手指,始終不敢抬頭看他,一顆心臟砰砰亂跳,自行做好了被冷眼相待的準備,盼著懸在頭頂那把刀快點落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