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毓兒,你該知道倭患不是幾個蕞爾小夷作亂的事情,」常敏行手撫蒼須,他其實才三十有七的年紀,卻在欽安城破的那晚一夜白頭,「人心如爛葛,曾有天真之輩試圖拆解,結果卻被拖進了萬劫不復的爛泥沼。為父如今架明火焚之,是為了給宏願廓清障礙,你怎麼就不明白?」
常毓忿然難平:「所以祖父,還有常家的列祖列宗,都是你眼中的阻礙嗎?火引被點燃,他們也要跟著灰飛煙滅,爹,你怎麼,你怎麼敢!」
須臾的沉默後,常敏行十指交握,置於身前,抬眼問道:「火引之事,你是從何知曉?」
常七情知不好,趕在常敏行揭穿自己之前,直挺挺地跪倒在門外,攔住了他的去路:「老爺,倭人已經起了疑心,要對您和公子下手。常七自知罪該萬死,您要殺要剮,也等過了今晚再說啊——」
常敏行沒有給他繼續懺悔的機會,當胸一劍,常七即刻痛得昏死過去。
本該據守在丙炎樓的大半影衛,都被常七調往了內宅衛戍。常敏行帶著人殺回祠堂時,屋內已是肉薄骨並,殘屍枕藉。
遼無極從普覺寺失手後,雙眼俱盲,武功半廢,通身所憑唯有一支笛,和馭蠱的本領。殺到現在,銜枚影衛多因沒有防備,誤中了蠱蟲爪牙,待其迴轉神思,冷刃所指,招招剔骨剜肉。
常敏行瞧著他懷中的螭龍紋青銅鼎爐,本該拈珠的手轉了個空,倏爾捏緊骨節,「此刻抬手,我饒你一遭。這苦海,你肯回頭就是岸。」
遼無極後心連挨數下,手中提著砍傷自己的劍,聞聲略偏了視線,卻沒有看常敏行,而是掠過他,轉向了屋外常老爺子的青銅雕塑。
「苦海無涯,能那般輕易登上的,還叫岸麼。」
分外刺耳的一聲響,常敏行暗中繃緊的心弦倏地被劃斷,那割肉般的痛感絲絲入扣,蠶食盡他修行多年的理智。常敏行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斥袖無情地飛擲出一盞長明燈,直朝著遼無極的面門砸去。
遼無極揮劍招架,但曾經斬動四方的手再也挽不出利落的劍花。劍鋒偏了方寸,燈台撞得他倒仰,身側的影衛伺機挑刀,鯊魚皮甲被生生劈開,一尺長的傷口冒出大股鮮血。
影衛還待再上,聞得四周異動,盲眼俠客艱難摸索到那支竹笛,丹田聚氣。早前一場劫數,令他內力折損泰半,過去的兩年裡,玉非柔千金散盡,只為替他尋得恢復功力之法,雖有小成,但與當年叱吒蓬萊的騎鯨少主相比,決然不可同日而語。
銜枚無聲,疾飛如風,但遼無極後躍之勢更快。他立穩了身形,那行至窮途的一縱牽動了傷口,前心後背痛得麻痹,只剩下半臂的餘力。抬眸,原本空洞洞的眼底風霜如磐,槊血盪袖震開一室青光。
陡地,笛音激越揚出,聲遏佛光煞氣,神好魔也好,皆在原地倉皇掩耳。擒賊先擒王!遼無極傾盡最後一點精氣,力貫劍身,他撲過去,潛蛟破水似的將常敏行狠狠一擊。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常毓無暇躊躇,幾乎立時跌進屋內,赤紅著雙眼張臂擋在常敏行面前:「爹——」
許是這一聲,讓遼無極分辨出了來人,也挑動了那點敝帚自珍的竊喜和情腸。
想到也許就在不久後,這世間也會有人這樣喚自己,遼無極劍隨意遲,眼底的風霜悄然褪去,漫上一股溫流。僅僅彈指間,數柄薄刃劈頭斬下。
他的劍被震飛,竹笛在手中碎裂成數片,藏身不出的蠱蟲嗅到了死亡的氣息,紛紛棄暗他投,半途卻被常敏行掀燈燃油,一把火燒得乾淨。
遼無極伏地奄奄,肩上皮肉翻卷著,傷及了頸間動脈,青衫染血變成駭人的緇色。
恍然間,他聽見了封璘的聲音,說的似乎是「雙嶼暴動,私商競相檢舉,常家罪行大白天下」,云云。
遼無極終於鬆快下來,隨即遺憾起自己未能出師雙捷,見到兗王也沒法敲成倍的竹槓。
外部的緹騎列隊疾行,很快堵住了所有的大門,封璘帶著一隊人馬衝進來,被眼前肝髓塗地的慘相懾住。
「遼無極......」封璘低低地喊。
遼無極動一動薄唇,發不出聲音,看口型說的是「阿柔」。他微微翕張的眼睛似又聚起了一點光,如星子沉海,映亮了瞳仁深處的那個影。
殘枝篩遍霜晨月,轉而又是東方初白。
可遼無極閉上了眼,光已逝去,他也不會再醒來。
第75章
滄浪到門外時,想提袍進去,腳步彳亍了下,才發現這屋子沒有門檻。
堂屋內陳設清簡,沒什麼重器擺件。滄浪記得幾年前醉仙居還在那會,玉老闆連置杯盞都要鑲金嵌銀,遠不是今日這副做派。
他進出不拿自己當外人,玉非柔則越性當作沒他這個人,自顧自地對燭忙碌。一竿翠竹在她手裡掐頭去尾,骨節中空的那段很快被磨得水滑鋥亮,佩在身邊不像拐杖,倒更似點綴風流的一柄劍。
知夫莫若妻,滄浪感慨地說:「少主好福氣。」
「他自然是有福的,」玉非柔頭也不抬,身孕讓她瘦削的輪廓稍顯豐實,最初明銳的驚艷在昏光里融化成了潺溪,光是這樣一個側影,便讓人無端聯想到了天荒地老,「就憑我這麼稀罕他。」
斯夜的風波未知究竟,兩家人,一處院,都在等水師府的消息。
屋裡實在暗,滄浪取了火摺子將紗燈點亮,還秉著一支燭挪到玉非柔面前的小案上,怕她傷了眼睛,又忍不住對她膝邊挨著的十來根竹杖大驚小怪。
「做這麼多,便是一年一換,也夠那花孔雀用到知天命的年紀了。」
玉非柔回道:「這才到哪兒,騎鯨幫少主!過去是講究,現在是窮講究。拐上沾了手汗都嫌髒,我能如何,只好有備無患了。」
這話聽來無奈,可瞧著那副笑模樣,分明只有甘之如飴。
滄浪拾起一根竹杖,指腹沿那凹凸描摹出個團紋的形狀,寓意團圓。他微微地有些走神,便聽玉非柔平靜地扯開了話題。
「遼無極拔除火引之後呢,常敏行心地險惡至此,難不成就這麼輕縱了他?」
滄浪放下竹杖,心神歸了竅,正色說:「封賞常家的謠言傳得沸沸揚揚,大名領主便是再心痴,也不可能不犯嘀咕。何況他離貞節牌坊本就差得遠,一見那封密信,肺都要氣炸了,做出釜底抽薪的事也不稀奇。」
「什麼密信,什麼釜底抽薪?」玉非柔滿臉狐疑。
滄浪輕抿唇:「說起來,這都是阿璘的綢繆。」
謠言是把尖刀,揳進常敏行與倭人的信任當中,劈開了一道裂縫,但封璘顯然覺得不夠,他還欲將那把刀捅得更深,直切肯綮。
「知道常敏行放心不下火引,勢必要登島查看。水師府的人打了個時間差,故意讓招安常家的密信落在倭寇手上,誤使大名領主認為,常敏行登島是為了掩人耳目。至於釜底抽薪麼。」
海關晨鐘恰在此時撞響,滄浪也就沒有繼續說下去,他起身看窗外的天色,淡淡地,似意有所指:「差不多,快亮了吧。」
窗紗漸漸透出點光,巷頭巷尾響起灑掃聲,窸窸窣窣,零零落落。
卯時三刻,庭院終於傳來動靜。
滄浪隱約望見個人影正朝裡屋奔來,前腳打後腳似的慌亂,跑近了才看清是南洋水師里的一員偏將。
「太傅大人——」唰,偏將為尋滄浪而來,進屋瞥見伏案做雕工的玉非柔,猛不丁咬著了自個的舌頭。
倒是玉非柔摸索了幾下,重新攥著刻刀在手裡,垂低眼,仿佛漠不關心。
滄浪胸中升起一股不妙的預感,他令偏將屋外回話,卻被玉非柔叫住:「就在這兒答。」
陡地,偏將肩頭一松,聲若蚊吶:「咱們成了。」
不出意外,封璘的離間計果然奏了效。
昨日入夜時分,曾以雙嶼走私港為據點的海商突然爆發異動,各自整飭船隊,清倉離港。常家安插在港灣附近的銜枚影衛聞訊前往探聽究竟,可還未等近身,就被那些裝備了火銃利炮的商舶船一股腦打成了篩子。
原本,雙嶼之所以成其為海氛淵藪,除了常家祠堂令官中投鼠忌器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港中私商皆有強武力傍身。若要硬碰硬地打,南洋水師未必能落著好處。
私商譁變,雙嶼繼而失事,很快淪為一座門戶大敞的空島。在外圍枕戈待旦的晏軍收到消息,立時換甲,以快船數艘蔽海而去,清繳殘勇,招撫百姓。
不多時便有前哨來回,官兵在水寨內搜出了大量加蓋常家私印的質契。
所謂質契,亦即牙儈居間介紹的重要憑證。常敏行為走私貿易保纖多年,開出的質契不勝其數,私商離開時既沒有帶走,也沒有銷毀,就這麼堂而皇之地散落在島上各處。官兵信手一搜,都是無從辯駁的鐵證。
偏將在陳述里逐漸鎮靜些許,只是他側著身,仍舊不敢看玉非柔:「常氏包庇私商的罪證被發現,王爺帶兵直搗常家祠堂,生擒魁首常氏父子二人,已經投入了雲間獄。」
常毓忿然難平:「所以祖父,還有常家的列祖列宗,都是你眼中的阻礙嗎?火引被點燃,他們也要跟著灰飛煙滅,爹,你怎麼,你怎麼敢!」
須臾的沉默後,常敏行十指交握,置於身前,抬眼問道:「火引之事,你是從何知曉?」
常七情知不好,趕在常敏行揭穿自己之前,直挺挺地跪倒在門外,攔住了他的去路:「老爺,倭人已經起了疑心,要對您和公子下手。常七自知罪該萬死,您要殺要剮,也等過了今晚再說啊——」
常敏行沒有給他繼續懺悔的機會,當胸一劍,常七即刻痛得昏死過去。
本該據守在丙炎樓的大半影衛,都被常七調往了內宅衛戍。常敏行帶著人殺回祠堂時,屋內已是肉薄骨並,殘屍枕藉。
遼無極從普覺寺失手後,雙眼俱盲,武功半廢,通身所憑唯有一支笛,和馭蠱的本領。殺到現在,銜枚影衛多因沒有防備,誤中了蠱蟲爪牙,待其迴轉神思,冷刃所指,招招剔骨剜肉。
常敏行瞧著他懷中的螭龍紋青銅鼎爐,本該拈珠的手轉了個空,倏爾捏緊骨節,「此刻抬手,我饒你一遭。這苦海,你肯回頭就是岸。」
遼無極後心連挨數下,手中提著砍傷自己的劍,聞聲略偏了視線,卻沒有看常敏行,而是掠過他,轉向了屋外常老爺子的青銅雕塑。
「苦海無涯,能那般輕易登上的,還叫岸麼。」
分外刺耳的一聲響,常敏行暗中繃緊的心弦倏地被劃斷,那割肉般的痛感絲絲入扣,蠶食盡他修行多年的理智。常敏行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斥袖無情地飛擲出一盞長明燈,直朝著遼無極的面門砸去。
遼無極揮劍招架,但曾經斬動四方的手再也挽不出利落的劍花。劍鋒偏了方寸,燈台撞得他倒仰,身側的影衛伺機挑刀,鯊魚皮甲被生生劈開,一尺長的傷口冒出大股鮮血。
影衛還待再上,聞得四周異動,盲眼俠客艱難摸索到那支竹笛,丹田聚氣。早前一場劫數,令他內力折損泰半,過去的兩年裡,玉非柔千金散盡,只為替他尋得恢復功力之法,雖有小成,但與當年叱吒蓬萊的騎鯨少主相比,決然不可同日而語。
銜枚無聲,疾飛如風,但遼無極後躍之勢更快。他立穩了身形,那行至窮途的一縱牽動了傷口,前心後背痛得麻痹,只剩下半臂的餘力。抬眸,原本空洞洞的眼底風霜如磐,槊血盪袖震開一室青光。
陡地,笛音激越揚出,聲遏佛光煞氣,神好魔也好,皆在原地倉皇掩耳。擒賊先擒王!遼無極傾盡最後一點精氣,力貫劍身,他撲過去,潛蛟破水似的將常敏行狠狠一擊。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常毓無暇躊躇,幾乎立時跌進屋內,赤紅著雙眼張臂擋在常敏行面前:「爹——」
許是這一聲,讓遼無極分辨出了來人,也挑動了那點敝帚自珍的竊喜和情腸。
想到也許就在不久後,這世間也會有人這樣喚自己,遼無極劍隨意遲,眼底的風霜悄然褪去,漫上一股溫流。僅僅彈指間,數柄薄刃劈頭斬下。
他的劍被震飛,竹笛在手中碎裂成數片,藏身不出的蠱蟲嗅到了死亡的氣息,紛紛棄暗他投,半途卻被常敏行掀燈燃油,一把火燒得乾淨。
遼無極伏地奄奄,肩上皮肉翻卷著,傷及了頸間動脈,青衫染血變成駭人的緇色。
恍然間,他聽見了封璘的聲音,說的似乎是「雙嶼暴動,私商競相檢舉,常家罪行大白天下」,云云。
遼無極終於鬆快下來,隨即遺憾起自己未能出師雙捷,見到兗王也沒法敲成倍的竹槓。
外部的緹騎列隊疾行,很快堵住了所有的大門,封璘帶著一隊人馬衝進來,被眼前肝髓塗地的慘相懾住。
「遼無極......」封璘低低地喊。
遼無極動一動薄唇,發不出聲音,看口型說的是「阿柔」。他微微翕張的眼睛似又聚起了一點光,如星子沉海,映亮了瞳仁深處的那個影。
殘枝篩遍霜晨月,轉而又是東方初白。
可遼無極閉上了眼,光已逝去,他也不會再醒來。
第75章
滄浪到門外時,想提袍進去,腳步彳亍了下,才發現這屋子沒有門檻。
堂屋內陳設清簡,沒什麼重器擺件。滄浪記得幾年前醉仙居還在那會,玉老闆連置杯盞都要鑲金嵌銀,遠不是今日這副做派。
他進出不拿自己當外人,玉非柔則越性當作沒他這個人,自顧自地對燭忙碌。一竿翠竹在她手裡掐頭去尾,骨節中空的那段很快被磨得水滑鋥亮,佩在身邊不像拐杖,倒更似點綴風流的一柄劍。
知夫莫若妻,滄浪感慨地說:「少主好福氣。」
「他自然是有福的,」玉非柔頭也不抬,身孕讓她瘦削的輪廓稍顯豐實,最初明銳的驚艷在昏光里融化成了潺溪,光是這樣一個側影,便讓人無端聯想到了天荒地老,「就憑我這麼稀罕他。」
斯夜的風波未知究竟,兩家人,一處院,都在等水師府的消息。
屋裡實在暗,滄浪取了火摺子將紗燈點亮,還秉著一支燭挪到玉非柔面前的小案上,怕她傷了眼睛,又忍不住對她膝邊挨著的十來根竹杖大驚小怪。
「做這麼多,便是一年一換,也夠那花孔雀用到知天命的年紀了。」
玉非柔回道:「這才到哪兒,騎鯨幫少主!過去是講究,現在是窮講究。拐上沾了手汗都嫌髒,我能如何,只好有備無患了。」
這話聽來無奈,可瞧著那副笑模樣,分明只有甘之如飴。
滄浪拾起一根竹杖,指腹沿那凹凸描摹出個團紋的形狀,寓意團圓。他微微地有些走神,便聽玉非柔平靜地扯開了話題。
「遼無極拔除火引之後呢,常敏行心地險惡至此,難不成就這麼輕縱了他?」
滄浪放下竹杖,心神歸了竅,正色說:「封賞常家的謠言傳得沸沸揚揚,大名領主便是再心痴,也不可能不犯嘀咕。何況他離貞節牌坊本就差得遠,一見那封密信,肺都要氣炸了,做出釜底抽薪的事也不稀奇。」
「什麼密信,什麼釜底抽薪?」玉非柔滿臉狐疑。
滄浪輕抿唇:「說起來,這都是阿璘的綢繆。」
謠言是把尖刀,揳進常敏行與倭人的信任當中,劈開了一道裂縫,但封璘顯然覺得不夠,他還欲將那把刀捅得更深,直切肯綮。
「知道常敏行放心不下火引,勢必要登島查看。水師府的人打了個時間差,故意讓招安常家的密信落在倭寇手上,誤使大名領主認為,常敏行登島是為了掩人耳目。至於釜底抽薪麼。」
海關晨鐘恰在此時撞響,滄浪也就沒有繼續說下去,他起身看窗外的天色,淡淡地,似意有所指:「差不多,快亮了吧。」
窗紗漸漸透出點光,巷頭巷尾響起灑掃聲,窸窸窣窣,零零落落。
卯時三刻,庭院終於傳來動靜。
滄浪隱約望見個人影正朝裡屋奔來,前腳打後腳似的慌亂,跑近了才看清是南洋水師里的一員偏將。
「太傅大人——」唰,偏將為尋滄浪而來,進屋瞥見伏案做雕工的玉非柔,猛不丁咬著了自個的舌頭。
倒是玉非柔摸索了幾下,重新攥著刻刀在手裡,垂低眼,仿佛漠不關心。
滄浪胸中升起一股不妙的預感,他令偏將屋外回話,卻被玉非柔叫住:「就在這兒答。」
陡地,偏將肩頭一松,聲若蚊吶:「咱們成了。」
不出意外,封璘的離間計果然奏了效。
昨日入夜時分,曾以雙嶼走私港為據點的海商突然爆發異動,各自整飭船隊,清倉離港。常家安插在港灣附近的銜枚影衛聞訊前往探聽究竟,可還未等近身,就被那些裝備了火銃利炮的商舶船一股腦打成了篩子。
原本,雙嶼之所以成其為海氛淵藪,除了常家祠堂令官中投鼠忌器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港中私商皆有強武力傍身。若要硬碰硬地打,南洋水師未必能落著好處。
私商譁變,雙嶼繼而失事,很快淪為一座門戶大敞的空島。在外圍枕戈待旦的晏軍收到消息,立時換甲,以快船數艘蔽海而去,清繳殘勇,招撫百姓。
不多時便有前哨來回,官兵在水寨內搜出了大量加蓋常家私印的質契。
所謂質契,亦即牙儈居間介紹的重要憑證。常敏行為走私貿易保纖多年,開出的質契不勝其數,私商離開時既沒有帶走,也沒有銷毀,就這麼堂而皇之地散落在島上各處。官兵信手一搜,都是無從辯駁的鐵證。
偏將在陳述里逐漸鎮靜些許,只是他側著身,仍舊不敢看玉非柔:「常氏包庇私商的罪證被發現,王爺帶兵直搗常家祠堂,生擒魁首常氏父子二人,已經投入了雲間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