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定崖某些腦子轉不過彎的百姓低聲問旁邊的人道「嘶,有這回事嗎?」
「咋沒有,就前幾年,倆人穿那一身紅,怎麼不算拜堂了呢!」
「誒對,我們定崖就是開放,你也來呀,只要你想,你跟豬拜堂都行!」
「聖主咋啦,聖主就不是人啦?聖主不是爹生娘養的?」
「罵誰狐狸精呢!?再罵嘴給你撕爛信不信!?」
場面亂成那個樣子,明宗發令得靠嘶吼,這極其之損毀皇家威嚴形象。
刑是行不了了,好在兵部抗住了壓力,御衛撤離一干罪犯,同時押解聖主以及長老乃至在場道生。
刑部再次接到了逮捕聖主的光榮任務,激動的雙手顫抖。
京師百姓還在跟定崖百姓滔滔不絕對罵,定崖城出來的人口,牙口那是相當銳利,京師百姓即便人頭眾多,也很難占據上風。
很快,他們意識到跟這群不知信仰為何物的人群爭論沒有絲毫意義,於是轉而繼續唾罵聖主,企圖得到他的愧疚和後悔。
不得不說,聖主就是聖主。
他帶著枷鎖,形象狼狽,卻依然能夠維持著和風細雨,坦然面向京師瘋狂的民眾。
「既然你們那麼喜歡這個位置,聖主讓給你們好不好?」他的口吻輕鬆隨意,帶著愉悅般的漠然。
「我來跪你們,好不好?」
第105章
相國停職期間, 沒有老實巴交等待著命運高抬貴手。
他停了幾日職,離了朝政之爭,樂的沒有仇敵針對監視, 反而更能放開手腳橫插各地, 按照祈恆所獲音訊, 果然查出聖蓮道在各地打造幾座地下銀窖!
大別境內礦業,大多並不受王朝監管,當年王朝更迭, 百姓不服大別新政,聖蓮道收攏人心,礦產由聖人監察才得服理, 百年已過,竟養出這般龐雜財勢。
三城六郡, 林林總總一合計,共計八千六百多萬兩雪花銀!
太奢靡了,連窖牆都是白銀澆灌的!
幸而聖蓮道嚴憲兵權,乃至門生侍奉人數都受到嚴苛制約,否則, 朝代再來一次更迭也不是沒有可能。
眾所周知,金銀是消耗最大的流通貨幣, 哪個有錢人家不打造點銀器裝點門戶, 不知名的土財主進了棺材也愛帶點金銀珠寶隨葬,結親送禮孩子滿月, 兩樣必不可少。
國庫花出去的收不回來, 朝政日漸入不敷出,君憂臣愁,而聖蓮道便在這等局勢下, 推行銀票制度,開始回流真金白銀。
時至今日,銀票越印越多,國庫里的銀子增勢卻有點單薄。
原來癥結在此!
那日歌沉蓮要老杜轉交的信件,其中所書重要內容只寥寥幾筆,希望藉機與祈恆單獨會面。
會面還怕人聽牆角,書信自然不宜書寫要事。
沈門查封,明宗下令三堂會審,刑部尚書曾單獨審問聖主與刺客恩怨,聖主難改刺客死局,全權交付聖蓮道秘辛。
遭封鎖多年的善祭堂,抬出一名蓬頭垢面骨瘦嶙峋相貌古怪的異族,他興許沒見過太陽,一朝見光瞎了眼,還沒押到堂中審訊,半路皮囊仿被曬化了般剝落慘死。
蓮火宮曾是十月初宣稱的一雙新生幼兒,並沒有找到合適代替品,完全是蒙蔽世人,用以替換聖主的假象。
如今的聖蓮道,早已失去其根本道義,根本是在拿權威和信仰當做兒戲而已。
明宗或許沒興趣揭露時隔十七年陳年舊事,但他肯定稀罕八千六百多萬兩雪花銀。
於是,沉冤昭雪就成了順帶手的事。
過往卷宗全扒出來重新核查,反覆核對樓楓秀抄寫經書筆跡。
好字易仿,那拙劣的文字卻難偽造,同一個字能寫出八種寫法,查實物證的諸人直辨認的眼疼。
原本當鋪撰寫的抵押文書,倒成了佐證偽證的證據。
想來也是,凶山惡水之地,怎麼養出那篇好字。
確認他亡故多年的娘親籍貫姓名,連夜派人急速趕往西北大荒沿途挖掘,果真挖出了無數滿坑燒殘的枯骨,同時採取岩層黏土,證實泥虎原料出入。
不出半月,御宮宣旨,褫奪聖主封號,查封國教聖蓮道,擁有重蓮的道生,全部下入牢獄。
另,宣布沈門上下,定崖知縣,乃至樓楓秀一干人等,無罪釋放。
定崖民眾算是見識到大場面了,萬眾敬仰的聖主,不過是街頭代筆小生,高高在上的君王,也會被人蒙蔽戲耍。
京師的世面嘛,似乎不過如此。
上百號人鬧過一場,幸虧明宗不予追究責任,將諸人速速請離京師,就怕他們留在這裡,隨時會跟京師百姓打起來。
歸還不久,定崖便接到顧青民樓楓秀無罪釋放旨意,粉娘喜氣洋洋在東西樓擺起了慶功宴,把帳掛到了明月樓。
定崖的百姓,不大清楚何為信仰,卻確信了人定勝天。
作為失去被罪惡誣陷為罪人的補償,明宗特地接見樓楓秀,並私下,代先皇給他道了個歉。
君王的歉意價值黃金萬兩,自認能夠聊以慰藉受害者千瘡百孔之心。
此外,更是賞賜實打實的萬兩黃金,希望他往後多多沉迷奢靡,免得被仇恨剝奪喜樂。
樓楓秀對他的歉意無動於衷,還將黃金推辭回來,並提了一個問題「陛下,您會怎麼處置歌沉蓮?」
對於聖蓮道最終宣判還未有定論,但群體激憤著希望聖主趕緊去死。
明宗沒有明言,畢竟國庫充盈到需要再打造新國庫,萬兩黃金根本放不進眼裡。
他便敷衍道「日後候旨便是。」
明宗推諉回萬兩黃金,反問道「若孤賜他死罪,你會怎麼做?是再度糾集整個縣民來喊冤屈,還是去劫法場?孤看那群百姓對他那般維護,想必能再煽動一次,來逼孤撤消罪旨。」
「無論陛下如何定罪,必然是他罪有應得。」樓楓秀將黃金推了回去「倘若死罪難逃,希望陛下開恩,賜我二人合葬。」
「孤剛釋你無罪,你卻要求孤開恩賜死?」明宗心裡狂翻白眼。那天下人不得罵我是神經病?
「這件事有違人倫,孤不能答應,既然你視金錢如糞土,不知想要何種賞賜?」說罷,明宗貼心的封死了他唯一訴求「無關聖主。」
「那沒了。」樓楓秀乾脆利落道。
明宗不得不為自己英明感到驕傲,旋即道「聽聞你曾經立下壯舉,定崖知縣賞賜過你什麼?」
「牌匾。」
「哦,還有呢?」
「三個牌匾。」樓楓秀直言不諱道。
「......」明宗點頭道「你退下吧。」
「那合葬......」
「你這刁民,再喋喋不休便將你二人一同賜死,一個埋天南一個埋海北!」
「......」
樓楓秀含恨而去。
京師百姓可沒有閒著,整日沒事可干,專候著明宗下一道當街燒死玷污信仰,毀掉盛名的聖主的懿旨。
這一折騰數十日,遲遲等不來封殺旨意,城中挑起了三次暴動,兵部整日忙著鎮壓。
相國將將官復原職,率先出言要以聖主之命為祭,殺盡聖蓮道上下乃至門生,清盡一干邪祟,撫慰天下人心!
此前與聖蓮道交往甚密的文武百官,為脫離嫌疑,沒有一個不大力支持的,包括大理寺卿在內。
這是歷年來,面對一個是與非的問題,朝政從未有過的如此團結一致。
反倒是明宗,內心深深糾葛。
是啊。不殺很難收場。
要說之前除非謀反,沒有死刑,可現在也復通了。可要說沒有謀反之實,那比國庫還龐大的雪花銀直打的人臉疼。
滿朝在等君王下令,明宗卻始終猶疑不定。
他思忖再三,終於張開尊口。
「孤曾經信服聖主,是因為他有至高無上的品潔,為孤為民,從不是因為虛無縹緲的神威,無論他是聖是俗,卻從未蠱惑過孤。」
明宗開口,滿朝靜默,片刻後,繼續各抒己見,目標不改。
聖主得死。
最終,忍無可忍,明宗丟下一句「容後再議。」迅速抽身退朝。
沈門獲得脫解之後,沈懷一立刻就被他爹提溜回家面壁思過去了。
就沖刑遇案那一扛,足夠扛斷了沈懷一美好前途。
沈懷一繼續被他爹鎖在家中關起了禁閉,簡直哭訴無門。
似乎一切塵埃落定,又似乎還有餘波未平。
京師城外,江岸碼頭。
明宗派出一列護衛,專程護送一行人離開。
樓楓秀在京師,正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哪怕無罪釋放,沒有皇家護衛保駕護航,恐怕很難四肢俱全的登上離開的航船。
他目送顧青民與雀雀登了船,遙望江岸,他想他畢生難忘,定崖縣城,三十三條街,幾百號商戶,齊聚京師,為他鳴冤。
他何其榮幸,簡直死也甘心。
想到這裡,樓楓秀生出不舍的依戀,忍不住也想登上那艘船,再回定崖看一眼。
「咋沒有,就前幾年,倆人穿那一身紅,怎麼不算拜堂了呢!」
「誒對,我們定崖就是開放,你也來呀,只要你想,你跟豬拜堂都行!」
「聖主咋啦,聖主就不是人啦?聖主不是爹生娘養的?」
「罵誰狐狸精呢!?再罵嘴給你撕爛信不信!?」
場面亂成那個樣子,明宗發令得靠嘶吼,這極其之損毀皇家威嚴形象。
刑是行不了了,好在兵部抗住了壓力,御衛撤離一干罪犯,同時押解聖主以及長老乃至在場道生。
刑部再次接到了逮捕聖主的光榮任務,激動的雙手顫抖。
京師百姓還在跟定崖百姓滔滔不絕對罵,定崖城出來的人口,牙口那是相當銳利,京師百姓即便人頭眾多,也很難占據上風。
很快,他們意識到跟這群不知信仰為何物的人群爭論沒有絲毫意義,於是轉而繼續唾罵聖主,企圖得到他的愧疚和後悔。
不得不說,聖主就是聖主。
他帶著枷鎖,形象狼狽,卻依然能夠維持著和風細雨,坦然面向京師瘋狂的民眾。
「既然你們那麼喜歡這個位置,聖主讓給你們好不好?」他的口吻輕鬆隨意,帶著愉悅般的漠然。
「我來跪你們,好不好?」
第105章
相國停職期間, 沒有老實巴交等待著命運高抬貴手。
他停了幾日職,離了朝政之爭,樂的沒有仇敵針對監視, 反而更能放開手腳橫插各地, 按照祈恆所獲音訊, 果然查出聖蓮道在各地打造幾座地下銀窖!
大別境內礦業,大多並不受王朝監管,當年王朝更迭, 百姓不服大別新政,聖蓮道收攏人心,礦產由聖人監察才得服理, 百年已過,竟養出這般龐雜財勢。
三城六郡, 林林總總一合計,共計八千六百多萬兩雪花銀!
太奢靡了,連窖牆都是白銀澆灌的!
幸而聖蓮道嚴憲兵權,乃至門生侍奉人數都受到嚴苛制約,否則, 朝代再來一次更迭也不是沒有可能。
眾所周知,金銀是消耗最大的流通貨幣, 哪個有錢人家不打造點銀器裝點門戶, 不知名的土財主進了棺材也愛帶點金銀珠寶隨葬,結親送禮孩子滿月, 兩樣必不可少。
國庫花出去的收不回來, 朝政日漸入不敷出,君憂臣愁,而聖蓮道便在這等局勢下, 推行銀票制度,開始回流真金白銀。
時至今日,銀票越印越多,國庫里的銀子增勢卻有點單薄。
原來癥結在此!
那日歌沉蓮要老杜轉交的信件,其中所書重要內容只寥寥幾筆,希望藉機與祈恆單獨會面。
會面還怕人聽牆角,書信自然不宜書寫要事。
沈門查封,明宗下令三堂會審,刑部尚書曾單獨審問聖主與刺客恩怨,聖主難改刺客死局,全權交付聖蓮道秘辛。
遭封鎖多年的善祭堂,抬出一名蓬頭垢面骨瘦嶙峋相貌古怪的異族,他興許沒見過太陽,一朝見光瞎了眼,還沒押到堂中審訊,半路皮囊仿被曬化了般剝落慘死。
蓮火宮曾是十月初宣稱的一雙新生幼兒,並沒有找到合適代替品,完全是蒙蔽世人,用以替換聖主的假象。
如今的聖蓮道,早已失去其根本道義,根本是在拿權威和信仰當做兒戲而已。
明宗或許沒興趣揭露時隔十七年陳年舊事,但他肯定稀罕八千六百多萬兩雪花銀。
於是,沉冤昭雪就成了順帶手的事。
過往卷宗全扒出來重新核查,反覆核對樓楓秀抄寫經書筆跡。
好字易仿,那拙劣的文字卻難偽造,同一個字能寫出八種寫法,查實物證的諸人直辨認的眼疼。
原本當鋪撰寫的抵押文書,倒成了佐證偽證的證據。
想來也是,凶山惡水之地,怎麼養出那篇好字。
確認他亡故多年的娘親籍貫姓名,連夜派人急速趕往西北大荒沿途挖掘,果真挖出了無數滿坑燒殘的枯骨,同時採取岩層黏土,證實泥虎原料出入。
不出半月,御宮宣旨,褫奪聖主封號,查封國教聖蓮道,擁有重蓮的道生,全部下入牢獄。
另,宣布沈門上下,定崖知縣,乃至樓楓秀一干人等,無罪釋放。
定崖民眾算是見識到大場面了,萬眾敬仰的聖主,不過是街頭代筆小生,高高在上的君王,也會被人蒙蔽戲耍。
京師的世面嘛,似乎不過如此。
上百號人鬧過一場,幸虧明宗不予追究責任,將諸人速速請離京師,就怕他們留在這裡,隨時會跟京師百姓打起來。
歸還不久,定崖便接到顧青民樓楓秀無罪釋放旨意,粉娘喜氣洋洋在東西樓擺起了慶功宴,把帳掛到了明月樓。
定崖的百姓,不大清楚何為信仰,卻確信了人定勝天。
作為失去被罪惡誣陷為罪人的補償,明宗特地接見樓楓秀,並私下,代先皇給他道了個歉。
君王的歉意價值黃金萬兩,自認能夠聊以慰藉受害者千瘡百孔之心。
此外,更是賞賜實打實的萬兩黃金,希望他往後多多沉迷奢靡,免得被仇恨剝奪喜樂。
樓楓秀對他的歉意無動於衷,還將黃金推辭回來,並提了一個問題「陛下,您會怎麼處置歌沉蓮?」
對於聖蓮道最終宣判還未有定論,但群體激憤著希望聖主趕緊去死。
明宗沒有明言,畢竟國庫充盈到需要再打造新國庫,萬兩黃金根本放不進眼裡。
他便敷衍道「日後候旨便是。」
明宗推諉回萬兩黃金,反問道「若孤賜他死罪,你會怎麼做?是再度糾集整個縣民來喊冤屈,還是去劫法場?孤看那群百姓對他那般維護,想必能再煽動一次,來逼孤撤消罪旨。」
「無論陛下如何定罪,必然是他罪有應得。」樓楓秀將黃金推了回去「倘若死罪難逃,希望陛下開恩,賜我二人合葬。」
「孤剛釋你無罪,你卻要求孤開恩賜死?」明宗心裡狂翻白眼。那天下人不得罵我是神經病?
「這件事有違人倫,孤不能答應,既然你視金錢如糞土,不知想要何種賞賜?」說罷,明宗貼心的封死了他唯一訴求「無關聖主。」
「那沒了。」樓楓秀乾脆利落道。
明宗不得不為自己英明感到驕傲,旋即道「聽聞你曾經立下壯舉,定崖知縣賞賜過你什麼?」
「牌匾。」
「哦,還有呢?」
「三個牌匾。」樓楓秀直言不諱道。
「......」明宗點頭道「你退下吧。」
「那合葬......」
「你這刁民,再喋喋不休便將你二人一同賜死,一個埋天南一個埋海北!」
「......」
樓楓秀含恨而去。
京師百姓可沒有閒著,整日沒事可干,專候著明宗下一道當街燒死玷污信仰,毀掉盛名的聖主的懿旨。
這一折騰數十日,遲遲等不來封殺旨意,城中挑起了三次暴動,兵部整日忙著鎮壓。
相國將將官復原職,率先出言要以聖主之命為祭,殺盡聖蓮道上下乃至門生,清盡一干邪祟,撫慰天下人心!
此前與聖蓮道交往甚密的文武百官,為脫離嫌疑,沒有一個不大力支持的,包括大理寺卿在內。
這是歷年來,面對一個是與非的問題,朝政從未有過的如此團結一致。
反倒是明宗,內心深深糾葛。
是啊。不殺很難收場。
要說之前除非謀反,沒有死刑,可現在也復通了。可要說沒有謀反之實,那比國庫還龐大的雪花銀直打的人臉疼。
滿朝在等君王下令,明宗卻始終猶疑不定。
他思忖再三,終於張開尊口。
「孤曾經信服聖主,是因為他有至高無上的品潔,為孤為民,從不是因為虛無縹緲的神威,無論他是聖是俗,卻從未蠱惑過孤。」
明宗開口,滿朝靜默,片刻後,繼續各抒己見,目標不改。
聖主得死。
最終,忍無可忍,明宗丟下一句「容後再議。」迅速抽身退朝。
沈門獲得脫解之後,沈懷一立刻就被他爹提溜回家面壁思過去了。
就沖刑遇案那一扛,足夠扛斷了沈懷一美好前途。
沈懷一繼續被他爹鎖在家中關起了禁閉,簡直哭訴無門。
似乎一切塵埃落定,又似乎還有餘波未平。
京師城外,江岸碼頭。
明宗派出一列護衛,專程護送一行人離開。
樓楓秀在京師,正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哪怕無罪釋放,沒有皇家護衛保駕護航,恐怕很難四肢俱全的登上離開的航船。
他目送顧青民與雀雀登了船,遙望江岸,他想他畢生難忘,定崖縣城,三十三條街,幾百號商戶,齊聚京師,為他鳴冤。
他何其榮幸,簡直死也甘心。
想到這裡,樓楓秀生出不舍的依戀,忍不住也想登上那艘船,再回定崖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