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還不是怕被視為謀反嗎!
「回稟陛下,草民,草民......」
明宗被他小雞掐脖子的嗓子消磨最後一點耐心,不由高聲道「大聲回話!」
沈懷一被那氣勢壓的不敢抬頭,只覺得身旁擁擠,呼吸不夠,強撐著清了清喉嚨,話未開口,只聽耳旁傳來刑遇案低沉悅耳的聲音「找到你了。」
腰身忽然被一雙手牢牢攬住,只消一個用力,高高舉起,將他穩穩送上肩頭!
從被俯視到脫穎人群,沈懷一眼前一派光明。
他頭一回以平視視角,毫無遺漏將高位君王看的清清楚楚,那時心頭忽然乍起一個念頭。
什麼嘛,不過是與我年歲相當的少年。
明宗腦門青筋一抽,耐著性子沉聲道「你剛剛說,聖蓮道,還有什麼罪?」
刑場上,沈老爺子恨不得當場昏厥。
不知他兒子哪來的底氣十足,騎在人肩上不嫌丟人,毫不自知前途盡毀,面向明宗,那叫一個口若懸河!
待沈懷一清清晰晰再度陳情罪行,話音落畢,明宗抬手,正想告訴他可以從肩頭下去了。
但祈為良突然丟棄拐杖,俯跪痛呼道「稟告陛下!聖蓮道還有一罪!」
明宗手抬到一半,只好轉換方向,示意他道「說。」
「十七年前,西北大荒樓西縣,旱災反覆,祈雨不得,聖蓮道為造神跡,將一十六萬百姓全部困死旱地!」
長老席位一派肅然,他們代表至善至聖,閱盡天下,心不染塵,向來氣定神閒,從不發火,從不焦躁。
唯獨此刻,幾位長老終於一改慈悲,厲聲道「祈為良,我等念你年長几歲,頭腦不清,行事荒誕,遂不曾動怒,不成想你為私心之故,竟敢欺君罔上!」
「我有私心?哈哈哈,爾等口中說出此話,簡直是天大笑話。我簡直為我當年,一心敬仰聖蓮道,甘以官身屈做爾等門生而恥辱!」
當年,祈為良任職刑部侍郎,與大多數人一樣,正是聖蓮道中其一門生。他們有同樣為民請願之心,他堅定不移的相信,聖蓮道洞悉塵世,為民所想,所做所為,都利國利民絕無私心。
直到,西北大荒樓西縣,饑荒一案。
那時,祈為良認為此事存疑,因為當地縣令,最後一封信,仍在懇切祈求君王開倉放糧。
他希望遣巡撫證實,卻發現君王根本不在乎此事真相。
原因很簡單,那裡地處蠻荒,住民稀少,本就窮途末路,何必一再浪費國庫存糧。
於是,他喪盡信念,退辭官場。
臨別前,他將苦楚與盡訴與殿閣,也就是當今相國所處之位,方罷手而去。
祈恆不肯放下權勢,又拗不過老爹,不消幾日,就被殿閣親點,直接坐上他爹的位置。
聖蓮道以為他其心有異,立刻選定其它棋子,壓他一頭,插入刑部。
祈恆只能轉投殿閣門下,直至他任歷相國,終於能與聖蓮道所謂門生群體,持衡權政。
現在,終可底氣十足,揭露真相!
明宗眉頭一凝「你身為朝中舊臣,曾任刑部侍郎,此番言論卻歪曲國教品行,更有意推翻先皇決策,你若敢有半句虛言,可敢承擔造成的後果!?」
「老臣不怕,臣敢拿項上人頭擔保!」
「孤要你人頭何用,孤要證據!」
祈為良神色堅毅,旋即呈出證物,揚聲喝道「這隻泥虎便是罪證!它產自樓西縣,土是樓西縣特有的岩層土,因為地質乾旱,取土需岩層內深土,那裡人跡渺茫,數年前人口絕跡,或許陛下以為,當地人是忍受不了荒蕪才選擇離開。但不然,生之地難,走出去更難,那裡人口絕跡,實則是聖蓮道為偽造神跡,甘霖淬毒,兵不血刃的將一十六萬人□□活困死!而此物主人,正是行刑台上罪犯,樓楓秀!只有此人,唯一活著走出了樓西縣!」
明宗垂眼瞧去,看上頭色彩和乾裂的裂紋,的確起碼是十幾年前的物件。
接著,又看了一眼罪犯。
罪犯仿佛不再這場鬧劇中,他神情遲鈍,隔著萬人,仰望那陷在旋渦中的聖主。
這次樓楓秀不再逃脫目光,可歌沉蓮卻沒有分給他一絲餘光。
其中一名長老怒斥道「你讓一名罪犯,來做證人?置國法權威何在!」
「清雲寺住持寬釋,見過陛下。」住持行了個禮,開口道「老衲也算人證,當年阿月施主,曾為我佛重塑蓮座,見泥虎與佛像同宗,便詢問老衲出處,我清雲寺佛身與蓮座塑成已久,石料黏土來自西北高荒,當地大多土質沙干,只有深邃岩石層里存在一種特殊黏土,土色微紅而發青,可保百年不會紋裂。只可惜後來,那裡再也沒有產出過此種黏土,重塑佛身價格高昂,我佛只好利用普通土料代補......」
「你叨叨點重點行不行啊,你沒看皇帝都快聽睡著了嗎?」
明宗心說,我那是頭疼。
「阿彌陀佛,關乎樓施主身世,老衲所知不多,倒是樓施主曾在六餘年前,於我佛前抄寫經書,曾提筆寫過母親姓名籍貫,收錄供奉在經室堂。老衲認為,它或許能夠證實,樓施主的確來自樓西縣。此番經書便與佛像隨船入京,佛身與泥虎同料,五年前重刷了漆色,至今仍舊完好,陛下可派人取經文以及佛像前來查驗,再遣人到樓西縣出產此山岩的山頭,取來岩層土質,就能確定是否出自同山脈。」
話音落地,長老席上立即傳出質疑聲「誰能保證,這樣泥虎不是當年自樓西縣流通出的?祈大人方才說,樓西縣一十六萬人口死絕了,僅憑几卷經文作證,誰又來保證,罪犯樓楓秀,就是來自樓西縣!」
定崖縣民眾本來還在懵圈,前因後果還沒理明白,忽聽那幾個長老氣昏了頭開始狡辯,頓時叫罵道「他媽的,你聽聽你那混帳話,人都死絕了,你說咋流通的,泥巴成精自己跑出來的是吧?」
「那樓楓秀的樓,你們聽見都不害怕的嗎?你他媽真是壞事做絕,一點不往心裡去啊!」
長老們臉色又青又白,煞是好看,一時沒能反駁,破罐子破摔「清者自清,休要與這群庸民多費口舌!」
「哎呀,還真把自己當神仙了,你們聖蓮道都是聖人,我們都是庸民,你有能耐咋不立刻降雷給我們全劈死!」
「當真是下賤之地長成的庸眾,稍有煽動,便不講青紅皂白。」長老席間輕蔑道。
「喲喲喲,倆人親個嘴,你大京師立馬就煽動暴動了,你們高貴地界長成的又講了什麼青紅皂白?」
「爾等根本不知何謂禮義廉恥!」
「不不不,比起你們,我們起碼不會為了狗屁信仰逼人□□!」
「你!」長老們努力平心靜氣,只見淨水長老還算保留神智,暗暗想道,果然不該與愚蠢的庸民爭論。
還算清明的淨水,旋即起身向明宗躬身一禮道「陛下,老夫畢生為國為民,一生無所錯漏,如今陳年舊事被有心之人利用,罪犯自然是為脫罪,天下皆知,聖蓮道盡得人心,致使佛門寥落。二位證人皆不可信,還望陛下交由三堂徹查。」
「若二者皆不可信,那麼,我的證詞呢?」
那聲音溫潤從容,瞬間引去所有人目光。
歌沉蓮身處御衛之中,與京師百姓隔著三疊人牆,幸而身量夠高,眾人望去,透過人牆,看的清模樣,絲毫不覺得勉強。
「陛下,蓮可作證,聖蓮道此番行徑,只為收攏天下信仰,擁立新的聖主,穩固聖蓮道不可動搖的地位。」
明宗此時異常的處變不驚。
現在哪怕來個人告訴他,先皇復生了,都不會讓他更驚訝了。
京師子民被這雜亂沖的發蒙,忽而反應過來,他們似乎,徹底,永遠,失去賴以生存的崇高信仰。
一聲哀嚎傳出人群,集體再度陷入瘋狂!
在場的百姓,有一個算一個,集體認為聖主邪祟入體,根本沒人願意去聽什麼陳年舊事,更不想理解罪徒如何身世悽慘。
在他們眼裡,聖主已經遭到玷污,他與罪徒苟且,所言所行皆為骯髒私情,令人聞之絕望。
於是眾人聲嘶力竭的嘶吼,掏心掏肺的瘋狂,有甚者以頭戧地,悲慘痛哭著懇求明宗,立即將聖主和那罪徒一齊燒死!重還國教貞潔!
三教九流見多了的定崖民眾,都被這等瘋狂嚇懵了片刻。
愣了沒一會,他們便從那些言辭詳細分辨出辱罵詆毀的主角,正是聖主與定崖英雄樓楓秀。
雖說人在他鄉,不得不忍辱負重,可現在同聚一堂,還能被欺辱?
當即開啟對罵!
「親個嘴怎麼了,倆男的怎麼了?」
「都說京師民風開放,連親嘴都接受不了,燒燒燒,你們怎麼不先去燒你爹媽去!」
「什麼?你爹媽拜過堂?服了,你咋知道他們倆就沒拜過天地了!」
「就是,我做證!我親自掛的燈籠鋪的紅毯呢!」
「回稟陛下,草民,草民......」
明宗被他小雞掐脖子的嗓子消磨最後一點耐心,不由高聲道「大聲回話!」
沈懷一被那氣勢壓的不敢抬頭,只覺得身旁擁擠,呼吸不夠,強撐著清了清喉嚨,話未開口,只聽耳旁傳來刑遇案低沉悅耳的聲音「找到你了。」
腰身忽然被一雙手牢牢攬住,只消一個用力,高高舉起,將他穩穩送上肩頭!
從被俯視到脫穎人群,沈懷一眼前一派光明。
他頭一回以平視視角,毫無遺漏將高位君王看的清清楚楚,那時心頭忽然乍起一個念頭。
什麼嘛,不過是與我年歲相當的少年。
明宗腦門青筋一抽,耐著性子沉聲道「你剛剛說,聖蓮道,還有什麼罪?」
刑場上,沈老爺子恨不得當場昏厥。
不知他兒子哪來的底氣十足,騎在人肩上不嫌丟人,毫不自知前途盡毀,面向明宗,那叫一個口若懸河!
待沈懷一清清晰晰再度陳情罪行,話音落畢,明宗抬手,正想告訴他可以從肩頭下去了。
但祈為良突然丟棄拐杖,俯跪痛呼道「稟告陛下!聖蓮道還有一罪!」
明宗手抬到一半,只好轉換方向,示意他道「說。」
「十七年前,西北大荒樓西縣,旱災反覆,祈雨不得,聖蓮道為造神跡,將一十六萬百姓全部困死旱地!」
長老席位一派肅然,他們代表至善至聖,閱盡天下,心不染塵,向來氣定神閒,從不發火,從不焦躁。
唯獨此刻,幾位長老終於一改慈悲,厲聲道「祈為良,我等念你年長几歲,頭腦不清,行事荒誕,遂不曾動怒,不成想你為私心之故,竟敢欺君罔上!」
「我有私心?哈哈哈,爾等口中說出此話,簡直是天大笑話。我簡直為我當年,一心敬仰聖蓮道,甘以官身屈做爾等門生而恥辱!」
當年,祈為良任職刑部侍郎,與大多數人一樣,正是聖蓮道中其一門生。他們有同樣為民請願之心,他堅定不移的相信,聖蓮道洞悉塵世,為民所想,所做所為,都利國利民絕無私心。
直到,西北大荒樓西縣,饑荒一案。
那時,祈為良認為此事存疑,因為當地縣令,最後一封信,仍在懇切祈求君王開倉放糧。
他希望遣巡撫證實,卻發現君王根本不在乎此事真相。
原因很簡單,那裡地處蠻荒,住民稀少,本就窮途末路,何必一再浪費國庫存糧。
於是,他喪盡信念,退辭官場。
臨別前,他將苦楚與盡訴與殿閣,也就是當今相國所處之位,方罷手而去。
祈恆不肯放下權勢,又拗不過老爹,不消幾日,就被殿閣親點,直接坐上他爹的位置。
聖蓮道以為他其心有異,立刻選定其它棋子,壓他一頭,插入刑部。
祈恆只能轉投殿閣門下,直至他任歷相國,終於能與聖蓮道所謂門生群體,持衡權政。
現在,終可底氣十足,揭露真相!
明宗眉頭一凝「你身為朝中舊臣,曾任刑部侍郎,此番言論卻歪曲國教品行,更有意推翻先皇決策,你若敢有半句虛言,可敢承擔造成的後果!?」
「老臣不怕,臣敢拿項上人頭擔保!」
「孤要你人頭何用,孤要證據!」
祈為良神色堅毅,旋即呈出證物,揚聲喝道「這隻泥虎便是罪證!它產自樓西縣,土是樓西縣特有的岩層土,因為地質乾旱,取土需岩層內深土,那裡人跡渺茫,數年前人口絕跡,或許陛下以為,當地人是忍受不了荒蕪才選擇離開。但不然,生之地難,走出去更難,那裡人口絕跡,實則是聖蓮道為偽造神跡,甘霖淬毒,兵不血刃的將一十六萬人□□活困死!而此物主人,正是行刑台上罪犯,樓楓秀!只有此人,唯一活著走出了樓西縣!」
明宗垂眼瞧去,看上頭色彩和乾裂的裂紋,的確起碼是十幾年前的物件。
接著,又看了一眼罪犯。
罪犯仿佛不再這場鬧劇中,他神情遲鈍,隔著萬人,仰望那陷在旋渦中的聖主。
這次樓楓秀不再逃脫目光,可歌沉蓮卻沒有分給他一絲餘光。
其中一名長老怒斥道「你讓一名罪犯,來做證人?置國法權威何在!」
「清雲寺住持寬釋,見過陛下。」住持行了個禮,開口道「老衲也算人證,當年阿月施主,曾為我佛重塑蓮座,見泥虎與佛像同宗,便詢問老衲出處,我清雲寺佛身與蓮座塑成已久,石料黏土來自西北高荒,當地大多土質沙干,只有深邃岩石層里存在一種特殊黏土,土色微紅而發青,可保百年不會紋裂。只可惜後來,那裡再也沒有產出過此種黏土,重塑佛身價格高昂,我佛只好利用普通土料代補......」
「你叨叨點重點行不行啊,你沒看皇帝都快聽睡著了嗎?」
明宗心說,我那是頭疼。
「阿彌陀佛,關乎樓施主身世,老衲所知不多,倒是樓施主曾在六餘年前,於我佛前抄寫經書,曾提筆寫過母親姓名籍貫,收錄供奉在經室堂。老衲認為,它或許能夠證實,樓施主的確來自樓西縣。此番經書便與佛像隨船入京,佛身與泥虎同料,五年前重刷了漆色,至今仍舊完好,陛下可派人取經文以及佛像前來查驗,再遣人到樓西縣出產此山岩的山頭,取來岩層土質,就能確定是否出自同山脈。」
話音落地,長老席上立即傳出質疑聲「誰能保證,這樣泥虎不是當年自樓西縣流通出的?祈大人方才說,樓西縣一十六萬人口死絕了,僅憑几卷經文作證,誰又來保證,罪犯樓楓秀,就是來自樓西縣!」
定崖縣民眾本來還在懵圈,前因後果還沒理明白,忽聽那幾個長老氣昏了頭開始狡辯,頓時叫罵道「他媽的,你聽聽你那混帳話,人都死絕了,你說咋流通的,泥巴成精自己跑出來的是吧?」
「那樓楓秀的樓,你們聽見都不害怕的嗎?你他媽真是壞事做絕,一點不往心裡去啊!」
長老們臉色又青又白,煞是好看,一時沒能反駁,破罐子破摔「清者自清,休要與這群庸民多費口舌!」
「哎呀,還真把自己當神仙了,你們聖蓮道都是聖人,我們都是庸民,你有能耐咋不立刻降雷給我們全劈死!」
「當真是下賤之地長成的庸眾,稍有煽動,便不講青紅皂白。」長老席間輕蔑道。
「喲喲喲,倆人親個嘴,你大京師立馬就煽動暴動了,你們高貴地界長成的又講了什麼青紅皂白?」
「爾等根本不知何謂禮義廉恥!」
「不不不,比起你們,我們起碼不會為了狗屁信仰逼人□□!」
「你!」長老們努力平心靜氣,只見淨水長老還算保留神智,暗暗想道,果然不該與愚蠢的庸民爭論。
還算清明的淨水,旋即起身向明宗躬身一禮道「陛下,老夫畢生為國為民,一生無所錯漏,如今陳年舊事被有心之人利用,罪犯自然是為脫罪,天下皆知,聖蓮道盡得人心,致使佛門寥落。二位證人皆不可信,還望陛下交由三堂徹查。」
「若二者皆不可信,那麼,我的證詞呢?」
那聲音溫潤從容,瞬間引去所有人目光。
歌沉蓮身處御衛之中,與京師百姓隔著三疊人牆,幸而身量夠高,眾人望去,透過人牆,看的清模樣,絲毫不覺得勉強。
「陛下,蓮可作證,聖蓮道此番行徑,只為收攏天下信仰,擁立新的聖主,穩固聖蓮道不可動搖的地位。」
明宗此時異常的處變不驚。
現在哪怕來個人告訴他,先皇復生了,都不會讓他更驚訝了。
京師子民被這雜亂沖的發蒙,忽而反應過來,他們似乎,徹底,永遠,失去賴以生存的崇高信仰。
一聲哀嚎傳出人群,集體再度陷入瘋狂!
在場的百姓,有一個算一個,集體認為聖主邪祟入體,根本沒人願意去聽什麼陳年舊事,更不想理解罪徒如何身世悽慘。
在他們眼裡,聖主已經遭到玷污,他與罪徒苟且,所言所行皆為骯髒私情,令人聞之絕望。
於是眾人聲嘶力竭的嘶吼,掏心掏肺的瘋狂,有甚者以頭戧地,悲慘痛哭著懇求明宗,立即將聖主和那罪徒一齊燒死!重還國教貞潔!
三教九流見多了的定崖民眾,都被這等瘋狂嚇懵了片刻。
愣了沒一會,他們便從那些言辭詳細分辨出辱罵詆毀的主角,正是聖主與定崖英雄樓楓秀。
雖說人在他鄉,不得不忍辱負重,可現在同聚一堂,還能被欺辱?
當即開啟對罵!
「親個嘴怎麼了,倆男的怎麼了?」
「都說京師民風開放,連親嘴都接受不了,燒燒燒,你們怎麼不先去燒你爹媽去!」
「什麼?你爹媽拜過堂?服了,你咋知道他們倆就沒拜過天地了!」
「就是,我做證!我親自掛的燈籠鋪的紅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