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出於一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華夏並未對研究結果藏私,白牙倖存者基地的一切理論和實驗結果都對外公開。很快,受到侵蝕比較嚴重的奧斯特里亞沿海城市和南亞美利加諸國居民都開始「仿製」這種抵禦亞空間的石像。

  洛書也密切關注了他們的實驗結果,奇詭的是,在全球範圍內,「玻里尼西亞石像陣」呈現出一種「時靈時不靈」的狀態。

  「難道說在克學中,薛丁格無處不在?」洛書百思不得其解,「比如這起案例——奧斯特里亞雕刻師自製了一套十二尊石像,種在自家庭院裡,多次在她家庭院出現的『大腳怪』的腳印便不再出現了。」

  「但南亞美利加有人做了同樣的事情,符文雕刻也正確無誤,卻沒能如願趕走或殺死『狼人』,依然遇害了。」

  黎鳴霄:「是不是擺放有問題?」

  「要說這個,兩人擺放都有問題,」程玖放大照片,比對二者的石像陣:「奧斯特里亞雕刻師的石像陣,細節要豐富得多,雖然不是等身復刻,但幾乎一比一還原了石像的細節。相比之下,南亞美利加案件中使用的石像就太粗糙了。」

  「那人不是雕刻師,粗糙也是正常的,」黎鳴霄不解:「難道最重要的不是符文嗎?」

  程玖:「我認為這兩起案例恰恰說明,光有符文是不夠的。」她默了一會兒,又接著道:「事實上,任何連山學傳承,都會強調儀式和獻祭,即『同神交易是有代價的』——我們為什麼會認為只要有符文就可以呢?」

  黎鳴霄和洛書都呆了呆——因為他們的祈禱無論如何草台,都從來沒有失敗過,因此就形成了「儀式沒有毛用,符文正確就可以」的刻板印象。

  但洛書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因為他們從頭到尾只向兩個神祈禱過:不是洛書自己,就是爛柯。

  神力真的沒有代價嗎?

  洛書想起她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關注過的,沙漏里的「時間之砂」。

  最開始她只能回溯十幾分鐘,但隨著她介入了越來越多的事情,牽一髮動全身地改變了數以萬計的人的命運,她能夠回溯的時間早就已經超過自己生命的長度——這就是她不再關注的原因,因為不確定後果的情況下,她肯定不會嘗試倒回自己出生以前。

  但很顯然,回溯時間是有代價的。

  誰是這個「代價」?

  洛書記起最開始的時候,她還曾經算過「救一個人值多少時間」,劉旺年只值5分鐘,黎鳴霄要值錢一點,能換一個小時,她當時還感嘆時間真貴……

  只是隨著「收人頭」越來越容易,她已經漸漸忘記這件事情。

  「我是這麼想的,」當程玖提起這個問題時,她其實已經想了很久了:「能量不會憑空產生,只能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而神的權柄,就是這種『轉換』。其實我們引以為傲的科學,先進的生產力,也是這種『轉換』。」

  「暗能量,同樣是一種形式。神可以在物質、能量與暗能量之間來迴轉化,而我們一直不理解暗能量的存在形式,所以才會以為神力是憑空產生的。」程玖:「當我們祈禱時,本質是給出一份能量,請求神轉化為另外的東西——給出和獲得,必須是對等的。這就是為什麼沒有儀式和獻祭,祈禱便無法成功。」

  「猶格索羅斯和格赫羅斯,祂們跟其他神的不同,在於祂們有時間權柄,所以你的『給出』可以不發生於現在,而發生在過去或者未來,於是看起來不需要任何儀式和獻祭——但我們在祈禱的時候,一定獻祭了一些東西,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第217章 海嘯(五)

  如果從這個角度解釋,那麼「玻里尼西亞石像陣」為什麼時靈時不靈也就不難理解了:石像巨大的身軀、深邃的眼眶、珊瑚和貝殼製作的眼睛,還有使用從地層深處挖出石料製作的帽子,都不是無用的裝飾,而是儀式的一部分。

  「玻里尼西亞人『給出』的能量是什麼?」洛書:「採集石料、雕刻石像,還有搬運和『種在地里』,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人往往是學得越多,越發覺自己的無知。洛書此刻的感覺也是如此:原本以為已經「初窺門徑」的連山學,忽然又變成了一片迷霧。

  如果儀式和獻祭的背後都是能量的交換,那麼「能量」究竟是什麼?

  黎鳴霄關心的問題則更直接和現實:「如果是這樣,我們的石像陣還能夠起效嗎?」

  雖然布置在實驗田周圍的石像陣能延緩作物的基因改變,但如果希望像復活節島那樣抵禦海嘯,需要的能量就不是一個量級了。

  「我不認為神在乎雕刻是手工的還是機械化的,」程玖不信「心誠則靈」那一套:「從『逆熵』的角度,石料變成了石像,既然是『等身復刻』,那麼結果應該是一樣的。」但她接著又無情地指出,「不過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不知道有沒有發生過獻祭。」

  石像是儀式,但如果復活節島上「石像陣」的威力,是玻里尼西亞人通過獻祭達到的,那麼白牙島將無法復刻。

  獻祭是不可能獻祭的——倒也不能說死,如果供奉豬頭可以達成目的,也不是不能搞一搞……

  但獻祭的本質是什麼?

  「關鍵不是獻祭——關鍵是『能量』。」洛書反應過來:「兩千多年前,生命是最珍貴的能量,所以我們的先祖沉迷活祭。但今時不同往日了,現在我們能夠掌握的能量,比兩千年前高何止幾個數量級?」

  她繼而提出:「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能量能不能獻祭?電能可不可以獻祭?」

  黎鳴霄震撼了一下,覺得有點道理,但又有哪裡奇怪:「……什麼科學獻祭?」

  經過連山委員會批准,洛書和程玖火速撰稿,起草了一篇名為《論連山儀式和獻祭中的物質和能量轉換》的觀點文章,發布在連山論壇以及和《生存指南》一起內置在「喪屍Go」中(也可以作為電子書下載)的《連山觀點》雜誌。

  因為事態緊急,《連山觀點》已經成為當前發表論文最草率的雜誌,審稿極其寬鬆,基本上只要自圓其說就能發表,如果後續發現錯誤再撤稿,因此封面和扉頁都一再強調:「僅為撰稿人觀點,切勿輕信」。

  至於連山論壇,那就更不用說了,僅僅幾個月前,論壇還有大量網友分不清連山學和連山文學。

  作為公認「不甚靠譜」的期刊,《連山觀點》的全球關注度卻一時超過《自然》《科學》,加上「混沌七竅」「朝聞道夕發瘋」都是連山論壇神級,《論連山儀式和獻祭中的物質和能量轉換》頓時引爆了連山學界和克學界。

  神的權柄是對能量的轉換,這一觀點並非沒有人提出過。實際上,連山學界猜測,《連山》《歸藏》中就有大量關於物質和能量相互轉換的論述,表述為「意識和物質的相互化生」。

  用的雖然是連山學的「舊瓶」,但這篇文章裝的「新酒」,是極其接地氣的表述,譬如從太陽金烏的權柄猜測,祂或許能將光能、熱能轉化為某種空間能量,因此絕大部分對玄鳥的祭祀都與「火」有關;在關於巴虺的怪談中,祂的力量似乎跟月相有所關聯,其背後應該是潮汐能……

  再看供奉青銅神樹的儀式往往充斥著血腥的活祭,在大乘活動的地方總不會缺少大規模的洗腦,以至於成為唯一被封建時代君主明文討伐的邪神,而混沌的信徒則熱衷於把世界拖入亞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神戰,就會發現諸神的信徒那看似癲狂混亂的行為,其實並非無的放矢:他們都在試圖把更多的物質和能量,轉化為自己的主更容易利用的形式。

  至於爛柯與河圖洛書為什麼沒有參與這場持續數千年的混戰,大約是祂們的高維權柄已經超出了人類的理解範疇,因而玩不轉了。

  《論連山儀式和獻祭中的物質和能量轉換》還提供了大量的實驗設計思路,來驗證筆者的觀點。

  最簡單易行的就是升級「玻里尼西亞石像」:升級雕工,刻畫更多細節,凝聚更多的「勞動時間」;把石像做成蠟燭徹夜燃燒,或者內嵌燈管讓石像發光,由此增強石像供給的能量,那麼依據物質和能量守恆,「陣法」的效果也應當上升。

  於是一時間「玻里尼西亞蠟燭」和「玻里尼西亞夜燈」又成為了華夏人的新迷信,並且遠銷海外。

  考慮到等「尼莫海嘯」蔓延到北半球,可能會阻斷華夏的海外貿易航路,屆時便蹭不到工業克蘇魯的產能,諸國都開始瘋狂囤貨,導致華夏的外貿一度爆發出兩位數的增長,大量產線機器都在冒煙,可謂是「賺錢賺到末日前一分鐘」。

  根據「祭神的能量守恆定律」,玻里尼西亞人留下的石像,不可能永遠阻擋海嘯——凝聚在石像上的「勞動」是有限的,而在這座已經沒有玻里尼西亞人的島嶼上,不會再有新的獻祭補充能量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