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姜虞安安靜靜聽著,時不時端起茶盞抿上一口,這會兒突然出了聲:「我有一事想問……為何國師此前一直願意幫大帝姬,此時卻又忽然告訴我們這些?」
國師拂掌道:「我並非站在誰那邊,一意孤行地幫誰。大殿下此前求我,言辭懇切,細說她對謝將軍情意之深,我聽了無比動容,便應了她之所求——嗐,其實主要是她答應幫我尋一人。」
「何人?」姜虞問。
……應是阿楚。沈知書心道。
然她想著約莫在姜虞面前裝作不知道會更好,於是也問:「何人?」
「……」國師瞥她一眼,說,「沈將軍不知?」
沈知書:……不是,你咋拆我台???
沈知書瘋狂沖國師眨眼暗示,國師終於接收到她的信號,「啊」了一聲,道:「開個玩笑,沈將軍應當是不知曉的。話說回來,不知殿下可曾聽聞有關我的傳聞,雲,我活了三百餘年,命煞孤星?」
姜虞點點頭。
國師繼續道:「其實並非活了三百餘年,而是比這久得多,只不過此前一直昏迷不醒,直到三百餘年前堪堪醒過來。我並非南安國的人,行至南安國只為尋人,那人長相與當今聖上極為相似,是我此前的一個玩伴,死於萬萬年前,想來眼下應當轉世。」
姜虞點點頭,神色平淡的臉看不出情緒,似乎對於國師所述之事一點也不驚訝。
沈知書卻反應很大:「竟是如此!那國師大約是天神一類的人物了,此前多有不敬,望多海涵。」
國師配合著搖搖頭:「將軍不必拘禮,天神一事已是前塵過往,如今我既為南安的國師,理應為萬民分憂。不過既然將此話說與殿下與將軍聽了,我便斗膽煩請二位也幫著尋上一尋。」
沈知書抱了抱拳:「這是自然!與皇上長相極為類似之人是罷?我等翻破天也會與國師尋來!」
她誇張地演完,暗道自己毫無破綻,姜虞應當不會懷疑自己與國師有更深的聯繫。
卻見姜虞轉向自己,神色複雜。
沈知書腦內警鈴大作,心說難不成還是被懷疑了麼,下一瞬,便見姜虞施施然開了口。
「將軍。」她淡聲道,「將軍似乎與國師極為投緣,如此熱情,倒是見所未見。既然您倆一見如故,我便不在此處多叨擾,先行歸府,您二位慢慢聊。」
沈知書:……
……所以姜虞這不是懷疑,是看自己與『新交的朋友』聊太多,吃味了。
嘶,好像演過頭了,咋辦?
第91章 大帝姬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大帝姬今兒不知為何眼皮狂跳。
她在府內轉來轉去,煎熬得受不了。貼身侍子小心翼翼湊上前,問:「殿下可要請御醫?」
大帝姬唉聲嘆氣:「罷了罷了,右眼跳可不是什麼好兆頭,不該請御醫,倒是該請術士。」
「那奴婢去請術士?」
「你未免也太聽說。」大帝姬心情不佳,遂挑起了侍子的錯,板著臉道,「難不成你忘了我不喜那些尼姑道士麼?這個月月銀沒了。」
侍子垂頭喪氣地「欸」了一聲,心道你自個兒說的你又不認帳,片刻後忽然想起什麼來,遂道:「誒,莫若請國師來瞧瞧?許是邪祟上身,又或是有什麼禍事,國師大約都能瞧出來。」
大帝姬猛地一拍大腿:「正是了,我怎麼就沒想到呢?你去請國師來!這個月月銀翻倍!」
侍子大喜過望,興沖衝去了半日,卻垂頭耷腦地回來了,身後空空如也。
「國師不在府里麼?」大帝姬蹙眉問。
侍子嘆了口氣:「在府里,但正與沈將軍與淮安殿下相談甚歡,奴婢沒請動。」
「與她倆在一塊兒?!」大帝姬的嗓門高了兩倍不止,「她們如何湊到一塊兒了?你可聽見她們說了什麼沒有?」
「不曾聽得。」侍子苦著臉道,「我一去她們便將話題扯開了,偏生那兒的人嘴都緊得很,我什麼也沒問出來。」
大帝姬大馬金刀坐上了石凳,撐著腦袋道:「怕是要糟。」
「殿下切莫自己嚇自己——」
「嗐,你不知曉——」大帝姬的下半句話即將脫口而出,又被她堪堪往回咽。
她揮揮手道:「你自去罷,讓我一人在這兒清淨坐著想一想。」
其實沒什麼好想的——國師定是「叛變」了。大帝姬心道。
……國師這人本就隨性而為。既然她此前能答應幫自己,現如今定也能答應著幫沈知書她們,畢竟國師除卻皇上,似乎誰也不在意。
自己能幫著國師尋人,長公主定也能,且說不準尋得更快、更准。
大帝姬揉著眉心,暗道國師應當是指望不上了,「稽元」一事大約也已中道崩殂,若是想要得到謝瑾,只能另想其他法子——
忽見那小侍子又「噠噠噠」跑過來,手內舉著一封信,看樣子頗有些興高采烈。
大帝姬嘆了口氣:「不是說莫打擾我麼?這個月連同下個月的月錢都沒了。」
「不是不是,是有要事!」侍子的小臉紅撲撲,「國師來信啦!」
大帝姬訝異道:「她不是正與沈將軍她們暢談麼?還有閒工夫寫信?」
「許是之前寫下的也為可定……」侍子的嗓音低了下去,「殿下是否要先拆開看看?」
大帝姬有一搭沒一搭地揉著太陽穴,懶洋洋道:「既如此,你拆了,讀給我聽。」
侍子忙應「是」,三兩下撕開信封,清了清嗓子,抑揚頓挫道:「殿下是否志在雲中,有成龍之心……」
大帝姬:?不是吧,一上來就這麼勁爆???
她趕忙劈手奪過信紙,而後揮手令侍子自便。侍子吐著舌頭退了下去,忽又被大帝姬連名帶姓叫住。
侍子屁股一緊,硬著頭皮轉過身,便見大帝姬徐徐抬起頭,語氣漫不經心:「方才看著了什麼?」
「奴婢什麼也沒看著!」
「是麼?」
「千真萬確!」
大帝姬盯著她看了會兒,忽然笑起來了:「既沒看著,如此緊張作甚?」
侍子臉上的汗「唰」地涔下來了。
大帝姬嘆了口氣,溫聲道:「好了,不必驚懼,捂好嘴巴,不該說的別說。」
侍子點頭如搗蒜,自覺躲過一劫,卻不知在她走後,大帝姬垂眸打了個響指。
即有暗衛從樹上跳下來,單膝跪地:「主有何事?」
大帝姬沒即刻張口,而是揉了好一會兒眉心。
她一瞬不瞬地瞅著通往院外的、那侍子剛剛踏足的小徑,須臾,忽然抬起手,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
沈知書同姜虞從國師府出來的時候,日頭已西斜,天邊漸漸有了紅意,祥雲從頭頂延綿至遠山。
沈知書伸了個懶腰,笑道:「在國師府內吃了一個下午,倒是一點不餓,晚膳盡可免了。」
姜虞同她肩並肩在長道上走著,看著侍子將馬車牽過來。
她任由晚風拂過額間碎發,片刻後淡聲說:「將軍倒對國師一點戒備之心也無。倘或她下毒了呢?」
沈知書挑眉道:「她貴為國師,定不屑於行此齷齪之事。再者說,殿下何等心細如髮,卻也用了不少吃食,說明這飯菜定然沒有貓膩。」
「將軍便如此相信國師?」
沈知書老神在在地搖搖頭:「非也非也,我是相信殿下。」
二人正說著,馬車已至近前。沈知書忽然想起什麼來,遂笑問牽著馬繩的蘭苕:「這隻有一輛馬車,卻有長公主府與將軍府兩個目的地,偏又不順路。你是先送你家主子回去,還是先送我?其實不必麻煩,我讓紅梨再叫一輛,也不費事。」
蘭苕回頭去瞅她家主子的臉色,卻見她家主子扭頭佯裝不知,心下登時會意,遂小嘴一張:「自然是先去將軍府!至於多叫一輛倒是不必。」
「為何?」
「因為殿下也去將軍府!」
沈知書:……?
大約是看沈知書的神色有些呆,姜虞主動開口解釋:「將軍此前不是應了我放炮仗麼?這便忘了?」
沈知書恍然大悟,笑道:「沒忘,是該去將軍府。只是我家並無多餘炮仗,可要沿街買一個?」
蘭苕忙自告奮勇道:「這個不難,我另回長公主府取一遭兒便是。」
於是小半個時辰後,沈知書與姜虞在院內排排站,面前擺了一個足有一層樓高的炮竹。
另有蘭苕昂首挺胸地在旁邊站著,一副引以為豪的模樣。
沈知書笑起來了:「這炮竹是真高。」
「那可不。」蘭苕驕傲地說,「這是殿下今歲得的最大的炮仗呢,是聞侍郎昨兒送來的。」
「聞侍郎?」沈知書歪著腦袋問,「她送炮仗做甚?」
「聞大人昨兒登長公主府恭賀新春,特特帶了這隻炮仗來,說是也不知送什麼好,若是送些珍寶,一則放庫房積灰,二則我家主子什麼沒有?略次一等的大約也瞧不上。思來想去倒是這炮仗合適,寓意也好,且即刻就能用上的。」
國師拂掌道:「我並非站在誰那邊,一意孤行地幫誰。大殿下此前求我,言辭懇切,細說她對謝將軍情意之深,我聽了無比動容,便應了她之所求——嗐,其實主要是她答應幫我尋一人。」
「何人?」姜虞問。
……應是阿楚。沈知書心道。
然她想著約莫在姜虞面前裝作不知道會更好,於是也問:「何人?」
「……」國師瞥她一眼,說,「沈將軍不知?」
沈知書:……不是,你咋拆我台???
沈知書瘋狂沖國師眨眼暗示,國師終於接收到她的信號,「啊」了一聲,道:「開個玩笑,沈將軍應當是不知曉的。話說回來,不知殿下可曾聽聞有關我的傳聞,雲,我活了三百餘年,命煞孤星?」
姜虞點點頭。
國師繼續道:「其實並非活了三百餘年,而是比這久得多,只不過此前一直昏迷不醒,直到三百餘年前堪堪醒過來。我並非南安國的人,行至南安國只為尋人,那人長相與當今聖上極為相似,是我此前的一個玩伴,死於萬萬年前,想來眼下應當轉世。」
姜虞點點頭,神色平淡的臉看不出情緒,似乎對於國師所述之事一點也不驚訝。
沈知書卻反應很大:「竟是如此!那國師大約是天神一類的人物了,此前多有不敬,望多海涵。」
國師配合著搖搖頭:「將軍不必拘禮,天神一事已是前塵過往,如今我既為南安的國師,理應為萬民分憂。不過既然將此話說與殿下與將軍聽了,我便斗膽煩請二位也幫著尋上一尋。」
沈知書抱了抱拳:「這是自然!與皇上長相極為類似之人是罷?我等翻破天也會與國師尋來!」
她誇張地演完,暗道自己毫無破綻,姜虞應當不會懷疑自己與國師有更深的聯繫。
卻見姜虞轉向自己,神色複雜。
沈知書腦內警鈴大作,心說難不成還是被懷疑了麼,下一瞬,便見姜虞施施然開了口。
「將軍。」她淡聲道,「將軍似乎與國師極為投緣,如此熱情,倒是見所未見。既然您倆一見如故,我便不在此處多叨擾,先行歸府,您二位慢慢聊。」
沈知書:……
……所以姜虞這不是懷疑,是看自己與『新交的朋友』聊太多,吃味了。
嘶,好像演過頭了,咋辦?
第91章 大帝姬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大帝姬今兒不知為何眼皮狂跳。
她在府內轉來轉去,煎熬得受不了。貼身侍子小心翼翼湊上前,問:「殿下可要請御醫?」
大帝姬唉聲嘆氣:「罷了罷了,右眼跳可不是什麼好兆頭,不該請御醫,倒是該請術士。」
「那奴婢去請術士?」
「你未免也太聽說。」大帝姬心情不佳,遂挑起了侍子的錯,板著臉道,「難不成你忘了我不喜那些尼姑道士麼?這個月月銀沒了。」
侍子垂頭喪氣地「欸」了一聲,心道你自個兒說的你又不認帳,片刻後忽然想起什麼來,遂道:「誒,莫若請國師來瞧瞧?許是邪祟上身,又或是有什麼禍事,國師大約都能瞧出來。」
大帝姬猛地一拍大腿:「正是了,我怎麼就沒想到呢?你去請國師來!這個月月銀翻倍!」
侍子大喜過望,興沖衝去了半日,卻垂頭耷腦地回來了,身後空空如也。
「國師不在府里麼?」大帝姬蹙眉問。
侍子嘆了口氣:「在府里,但正與沈將軍與淮安殿下相談甚歡,奴婢沒請動。」
「與她倆在一塊兒?!」大帝姬的嗓門高了兩倍不止,「她們如何湊到一塊兒了?你可聽見她們說了什麼沒有?」
「不曾聽得。」侍子苦著臉道,「我一去她們便將話題扯開了,偏生那兒的人嘴都緊得很,我什麼也沒問出來。」
大帝姬大馬金刀坐上了石凳,撐著腦袋道:「怕是要糟。」
「殿下切莫自己嚇自己——」
「嗐,你不知曉——」大帝姬的下半句話即將脫口而出,又被她堪堪往回咽。
她揮揮手道:「你自去罷,讓我一人在這兒清淨坐著想一想。」
其實沒什麼好想的——國師定是「叛變」了。大帝姬心道。
……國師這人本就隨性而為。既然她此前能答應幫自己,現如今定也能答應著幫沈知書她們,畢竟國師除卻皇上,似乎誰也不在意。
自己能幫著國師尋人,長公主定也能,且說不準尋得更快、更准。
大帝姬揉著眉心,暗道國師應當是指望不上了,「稽元」一事大約也已中道崩殂,若是想要得到謝瑾,只能另想其他法子——
忽見那小侍子又「噠噠噠」跑過來,手內舉著一封信,看樣子頗有些興高采烈。
大帝姬嘆了口氣:「不是說莫打擾我麼?這個月連同下個月的月錢都沒了。」
「不是不是,是有要事!」侍子的小臉紅撲撲,「國師來信啦!」
大帝姬訝異道:「她不是正與沈將軍她們暢談麼?還有閒工夫寫信?」
「許是之前寫下的也為可定……」侍子的嗓音低了下去,「殿下是否要先拆開看看?」
大帝姬有一搭沒一搭地揉著太陽穴,懶洋洋道:「既如此,你拆了,讀給我聽。」
侍子忙應「是」,三兩下撕開信封,清了清嗓子,抑揚頓挫道:「殿下是否志在雲中,有成龍之心……」
大帝姬:?不是吧,一上來就這麼勁爆???
她趕忙劈手奪過信紙,而後揮手令侍子自便。侍子吐著舌頭退了下去,忽又被大帝姬連名帶姓叫住。
侍子屁股一緊,硬著頭皮轉過身,便見大帝姬徐徐抬起頭,語氣漫不經心:「方才看著了什麼?」
「奴婢什麼也沒看著!」
「是麼?」
「千真萬確!」
大帝姬盯著她看了會兒,忽然笑起來了:「既沒看著,如此緊張作甚?」
侍子臉上的汗「唰」地涔下來了。
大帝姬嘆了口氣,溫聲道:「好了,不必驚懼,捂好嘴巴,不該說的別說。」
侍子點頭如搗蒜,自覺躲過一劫,卻不知在她走後,大帝姬垂眸打了個響指。
即有暗衛從樹上跳下來,單膝跪地:「主有何事?」
大帝姬沒即刻張口,而是揉了好一會兒眉心。
她一瞬不瞬地瞅著通往院外的、那侍子剛剛踏足的小徑,須臾,忽然抬起手,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
沈知書同姜虞從國師府出來的時候,日頭已西斜,天邊漸漸有了紅意,祥雲從頭頂延綿至遠山。
沈知書伸了個懶腰,笑道:「在國師府內吃了一個下午,倒是一點不餓,晚膳盡可免了。」
姜虞同她肩並肩在長道上走著,看著侍子將馬車牽過來。
她任由晚風拂過額間碎發,片刻後淡聲說:「將軍倒對國師一點戒備之心也無。倘或她下毒了呢?」
沈知書挑眉道:「她貴為國師,定不屑於行此齷齪之事。再者說,殿下何等心細如髮,卻也用了不少吃食,說明這飯菜定然沒有貓膩。」
「將軍便如此相信國師?」
沈知書老神在在地搖搖頭:「非也非也,我是相信殿下。」
二人正說著,馬車已至近前。沈知書忽然想起什麼來,遂笑問牽著馬繩的蘭苕:「這隻有一輛馬車,卻有長公主府與將軍府兩個目的地,偏又不順路。你是先送你家主子回去,還是先送我?其實不必麻煩,我讓紅梨再叫一輛,也不費事。」
蘭苕回頭去瞅她家主子的臉色,卻見她家主子扭頭佯裝不知,心下登時會意,遂小嘴一張:「自然是先去將軍府!至於多叫一輛倒是不必。」
「為何?」
「因為殿下也去將軍府!」
沈知書:……?
大約是看沈知書的神色有些呆,姜虞主動開口解釋:「將軍此前不是應了我放炮仗麼?這便忘了?」
沈知書恍然大悟,笑道:「沒忘,是該去將軍府。只是我家並無多餘炮仗,可要沿街買一個?」
蘭苕忙自告奮勇道:「這個不難,我另回長公主府取一遭兒便是。」
於是小半個時辰後,沈知書與姜虞在院內排排站,面前擺了一個足有一層樓高的炮竹。
另有蘭苕昂首挺胸地在旁邊站著,一副引以為豪的模樣。
沈知書笑起來了:「這炮竹是真高。」
「那可不。」蘭苕驕傲地說,「這是殿下今歲得的最大的炮仗呢,是聞侍郎昨兒送來的。」
「聞侍郎?」沈知書歪著腦袋問,「她送炮仗做甚?」
「聞大人昨兒登長公主府恭賀新春,特特帶了這隻炮仗來,說是也不知送什麼好,若是送些珍寶,一則放庫房積灰,二則我家主子什麼沒有?略次一等的大約也瞧不上。思來想去倒是這炮仗合適,寓意也好,且即刻就能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