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於是人群散盡後,沈知書隨著人流走在宮道上,忽然聽見後邊傳來一聲溫潤的「沈將軍」。
是國師。
國師邀沈知書去偏殿一敘。
沈寒潭不放心,被沈知書連哄帶騙地趕回了家。
故人雖算不得舊友,但歷經萬事之後,曾經的那點子經歷便顯得彌足珍貴。
沈知書迫不及待地想問清自己死後發生過什麼,這麼些年國師是怎麼過來的,國師看起來也有一兜子話想同自己說。
倆人沒寒暄多久,直接切入了正題。
「不知多少年未見了。」國師感慨道,又問,「現如今你全然想起來了?」
「是。」沈知書笑道,「實在不成想會有今日。話說曾經的十二仙轉世的有幾位?我只知我與姜無涯。」
國師搖搖頭:「我也只碰見了你們倆。」
沈知書好奇道:「你當日是不曾死麼?」
「嗯。」國師道,「不知為何,直接昏過去了,大約氣息未被天道發現,於是躲過一劫。幾百年前我復又醒來,走山走水行至南安國,在這兒扎了根。」
「那你現如今可還能使仙法?」
「難。」國師一五一十道,「現如今靈氣稀薄,只能使些簡單的、無傷大雅的手段。」
「我猜亦是如此。」沈知書嘆了口氣,「我也使不得仙術,不知是靈氣不足,還是這具身體不行。」
她說著,復又有些感慨:「曾經我們話都說不上幾句,不成想現如今倒是坐一塊兒把酒言歡。」
國師垂下腦袋,端起茶盞道:「沒有酒,只有茶。」
「打個比方罷了。」沈知書笑道,「可惜姜無涯不在這兒。」
國師點點頭,問:「她現如今是什麼一個情形?」
沈知書垂眼盯著杯盞里的水波紋瞧,靜了會兒,道:「她大約還不知前世。」
「你沒同她講?」
「未曾。」沈知書搖搖頭,「不太想……打草驚蛇?」
「是不想『打草驚蛇』,還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國師笑了一下,「她知道你喜歡她麼?」
「不是。」沈知書把杯盞往桌台上一摜,「阿璃你怎麼亂說話?哪隻眼睛看出來的?」
「兩隻眼睛都看出來了。」國師挑眉道,「也就你以為你藏得很好。哪有正常朋友除夕夜一聲不吭跑別人府上的?」
沈知書瞪著眼問:「這你也知道?」
國師將手一攤:「皇城內的事我都知曉,只是平日裡懶得管罷了。」
沈知書忽然想起什麼來:「所以……大帝姬對這些大大小小的事都知曉一二,也是你透露的?」
「這與我何干?」國師的眉毛挑了起來,「我雖與她有些往來,但並非嚼舌根之人。你是知曉的,她在各府內都有眼線,這怎能賴到我頭上?」
沈知書嘆了一口氣:「罷了罷了,我也不知你說的是不是實話。」
「這還能有假?」國師道,「我知曉孰近孰遠,總不能放著故人不管,去偏幫一個外人罷。」
「誰知道呢。」沈知書聳聳肩,「她是皇上的長女,你又與當今聖上要好。話說起來,你絕非無緣無故與人親近之人。我曾聽聞你此前在山門裡養了個小仙,莫非……聖上是那小仙轉世?」
國師搖搖頭。
沈知書詫異地問:「那為何?」
「雖非轉世,但長得實在相像。」國師長嘆一聲,「聊以慰藉罷了。」
「聊以慰藉……」沈知書將這四個字翻來覆去在口裡炒了一遍。
國師問:「怎麼?」
「沒怎麼。」沈知書恍然回神,「只是忽然想到,阿璃實在是用情至深之人。」
「嗐,情不情的,說到底還是飄渺了些。」
「非也。」沈知書道,「就只說友情,譬如我與你曾經關係疏離,再活一世,反倒一見如故。感情受環境影響太深,故而從一而終的倒是稀罕。所以我很欽佩阿璃,對那小仙的情誼歷經萬萬年仍不改。」
「光說我,不說你麼?」國師挑眉道,「阿書不也是如此?即便重活一世,對阿虞的情義卻不改分毫。」
沈知書抿了一口茶。
茶清清淡淡的,顏色不濃,也沒有絲毫酒氣,她卻像是醉了。
以至於她頓了一下,開口說:「我們不同。」
國師問:「有何處不同?」
「我對無涯,乃是些荒唐的非分之想,此情沾上了風月,是故最難變。」沈知書沉沉地說,「阿璃對那小仙卻大約不是這等想法。」
國師挑眉問:「你怎知我不是?」
「我只以為你情緣淡漠……」
國師笑了一下:「成仙之前,我也是人,是人就避不開七情六慾。況且我修的並非無情道,在這方面沒什麼可避諱的。我便實話與阿書說了罷,我此來南安國便是尋阿楚的轉世。」
「那小仙名阿楚?」
「正是。」
「尚未尋著麼?」
「未曾。」
沈知書心下瞭然,端起茶盞道:「我以茶代酒,先祝阿璃得償所願。」
國師點點頭,也端起茶盞與沈知書碰了杯,想了一想,卻笑著說:「我倒不知祝你什麼。阿書的願望似乎並非與阿虞白頭偕老。」
「能以朋友身份與她相伴一生,我便心滿意足。」沈知書道,「橫豎今生就這麼些年歲,我不願再橫生枝節了。」
「所以你也不願令她知曉前世之事麼?」
「隨緣罷。」沈知書嘆了一口氣,「她若是真自己知曉了,我究竟也無法。」
二人又感慨一番前世,國師最後道:「明兒來我府上一敘如何?我也給阿虞遞個帖子。」
沈知書點點頭,忽然又想起什麼來:「我且問你,謝瑾夢到『稽元』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事說來複雜。」國師道,「明兒再細說罷,原是大帝姬求我幫她的。」
沈知書蹙眉道:「謝瑾是我至交,你莫要害她。」
「知曉,此夢於她無害。」國師說,「至於大帝姬計策能不能成,全看她造化,我不過淺淺推了一把。不過既然你們已猜到那『稽元』是我的手筆,想來大帝姬大約是不能成事的了。」
沈知書放了心,與國師道了別,晃悠悠出了宮。
外頭陽光甚好,四處喜氣洋洋。紅燈籠從大道綿延至群山,不分晝夜地點著。
心腹跟在沈知書後頭,瞥見不遠處架了一個一人高的炮仗,遂興致勃勃道:「主子,那鞭炮如此之大,屬下倒是見所未見。可要去瞧瞧?」
沈知書應允,抬腳往那處走去,不成想半路卻忽然有人擋道,沈知書往左她便往左,沈知書往右她便往右。
沈知書在原地晃悠了一盞茶也沒能走過去,有些煩躁,拽了一下心腹的袖擺:「罷了,這處人多,眼見的是過不去了,打道回府得了。」
心腹只得道「好罷」,同沈知書一齊轉身,剛往前邁了幾步,驀地聽見後頭有人喊「佑之」。
是謝瑾的聲音。
謝瑾三兩下撥開人群,躥到沈知書身邊,笑道:「還真是你。你今兒怎的來這兒了?」
「剛從宮裡出來,看見這兒有人放炮仗,便來瞧上一瞧。你呢?」
「你猜這炮仗是誰放的?」謝瑾道,「是七殿下呢。她還叫上了二殿下與淮安殿下,也問我來不來。我原是要去你府上找你的,卻沒找著人。你既來了,也是緣分使然,何不進前去呢?」
不等沈知書應下,謝瑾便拽上了沈知書*的胳膊,一把將她往前拖去。
於是幾息之後,沈知書便站到了那一人高的炮仗前,與三位殿下面面相覷。
七帝姬最先蹦起來:「小沈大人來啦!新春嘉福!」
二帝姬則點頭致意。
沈知書恭敬與她倆問了安,最後轉向姜虞。
某人神色清淺,一如既往地面無表情,只撩了一下被風揉亂的碎發,而後道:「你來了。」
沈知書的心卻陡然漏了一拍。
這三個字與除夕夜那晚別無二致。沈知書想。
姜虞總是這樣,就好像她早早地猜到了自己會來,於是行止從容,將自己的一舉一動瞭然於心,泰然自若,不問北風。
沈知書狀若無事地「嗯」了一下,忽然道:「殿下外袍的扣子開了。」
姜虞垂頭看了一眼,「呀」了一聲:「還真是,想來是出門時有些急,沒扣好。多謝將軍提醒。」
沈知書已經將手伸出了袖子,看見一旁的侍子上前替姜虞整理,頓了頓,還是不動聲色地把手收了回去。
她道:「舉手之勞,當不起一句謝。」
姜虞卻認真地說:「將軍細心周全,若非將軍提醒,外袍說不準何時便掉地上了,染上髒污。」
沈知書笑了一下,忽然不知道怎麼答了。
若一直客套下去,似乎會沒有盡頭。她心道。
對於自己有意無意的幫助,姜虞好像從未有過「理所當然」的態度,總是禮貌地謝這謝那。
是國師。
國師邀沈知書去偏殿一敘。
沈寒潭不放心,被沈知書連哄帶騙地趕回了家。
故人雖算不得舊友,但歷經萬事之後,曾經的那點子經歷便顯得彌足珍貴。
沈知書迫不及待地想問清自己死後發生過什麼,這麼些年國師是怎麼過來的,國師看起來也有一兜子話想同自己說。
倆人沒寒暄多久,直接切入了正題。
「不知多少年未見了。」國師感慨道,又問,「現如今你全然想起來了?」
「是。」沈知書笑道,「實在不成想會有今日。話說曾經的十二仙轉世的有幾位?我只知我與姜無涯。」
國師搖搖頭:「我也只碰見了你們倆。」
沈知書好奇道:「你當日是不曾死麼?」
「嗯。」國師道,「不知為何,直接昏過去了,大約氣息未被天道發現,於是躲過一劫。幾百年前我復又醒來,走山走水行至南安國,在這兒扎了根。」
「那你現如今可還能使仙法?」
「難。」國師一五一十道,「現如今靈氣稀薄,只能使些簡單的、無傷大雅的手段。」
「我猜亦是如此。」沈知書嘆了口氣,「我也使不得仙術,不知是靈氣不足,還是這具身體不行。」
她說著,復又有些感慨:「曾經我們話都說不上幾句,不成想現如今倒是坐一塊兒把酒言歡。」
國師垂下腦袋,端起茶盞道:「沒有酒,只有茶。」
「打個比方罷了。」沈知書笑道,「可惜姜無涯不在這兒。」
國師點點頭,問:「她現如今是什麼一個情形?」
沈知書垂眼盯著杯盞里的水波紋瞧,靜了會兒,道:「她大約還不知前世。」
「你沒同她講?」
「未曾。」沈知書搖搖頭,「不太想……打草驚蛇?」
「是不想『打草驚蛇』,還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國師笑了一下,「她知道你喜歡她麼?」
「不是。」沈知書把杯盞往桌台上一摜,「阿璃你怎麼亂說話?哪隻眼睛看出來的?」
「兩隻眼睛都看出來了。」國師挑眉道,「也就你以為你藏得很好。哪有正常朋友除夕夜一聲不吭跑別人府上的?」
沈知書瞪著眼問:「這你也知道?」
國師將手一攤:「皇城內的事我都知曉,只是平日裡懶得管罷了。」
沈知書忽然想起什麼來:「所以……大帝姬對這些大大小小的事都知曉一二,也是你透露的?」
「這與我何干?」國師的眉毛挑了起來,「我雖與她有些往來,但並非嚼舌根之人。你是知曉的,她在各府內都有眼線,這怎能賴到我頭上?」
沈知書嘆了一口氣:「罷了罷了,我也不知你說的是不是實話。」
「這還能有假?」國師道,「我知曉孰近孰遠,總不能放著故人不管,去偏幫一個外人罷。」
「誰知道呢。」沈知書聳聳肩,「她是皇上的長女,你又與當今聖上要好。話說起來,你絕非無緣無故與人親近之人。我曾聽聞你此前在山門裡養了個小仙,莫非……聖上是那小仙轉世?」
國師搖搖頭。
沈知書詫異地問:「那為何?」
「雖非轉世,但長得實在相像。」國師長嘆一聲,「聊以慰藉罷了。」
「聊以慰藉……」沈知書將這四個字翻來覆去在口裡炒了一遍。
國師問:「怎麼?」
「沒怎麼。」沈知書恍然回神,「只是忽然想到,阿璃實在是用情至深之人。」
「嗐,情不情的,說到底還是飄渺了些。」
「非也。」沈知書道,「就只說友情,譬如我與你曾經關係疏離,再活一世,反倒一見如故。感情受環境影響太深,故而從一而終的倒是稀罕。所以我很欽佩阿璃,對那小仙的情誼歷經萬萬年仍不改。」
「光說我,不說你麼?」國師挑眉道,「阿書不也是如此?即便重活一世,對阿虞的情義卻不改分毫。」
沈知書抿了一口茶。
茶清清淡淡的,顏色不濃,也沒有絲毫酒氣,她卻像是醉了。
以至於她頓了一下,開口說:「我們不同。」
國師問:「有何處不同?」
「我對無涯,乃是些荒唐的非分之想,此情沾上了風月,是故最難變。」沈知書沉沉地說,「阿璃對那小仙卻大約不是這等想法。」
國師挑眉問:「你怎知我不是?」
「我只以為你情緣淡漠……」
國師笑了一下:「成仙之前,我也是人,是人就避不開七情六慾。況且我修的並非無情道,在這方面沒什麼可避諱的。我便實話與阿書說了罷,我此來南安國便是尋阿楚的轉世。」
「那小仙名阿楚?」
「正是。」
「尚未尋著麼?」
「未曾。」
沈知書心下瞭然,端起茶盞道:「我以茶代酒,先祝阿璃得償所願。」
國師點點頭,也端起茶盞與沈知書碰了杯,想了一想,卻笑著說:「我倒不知祝你什麼。阿書的願望似乎並非與阿虞白頭偕老。」
「能以朋友身份與她相伴一生,我便心滿意足。」沈知書道,「橫豎今生就這麼些年歲,我不願再橫生枝節了。」
「所以你也不願令她知曉前世之事麼?」
「隨緣罷。」沈知書嘆了一口氣,「她若是真自己知曉了,我究竟也無法。」
二人又感慨一番前世,國師最後道:「明兒來我府上一敘如何?我也給阿虞遞個帖子。」
沈知書點點頭,忽然又想起什麼來:「我且問你,謝瑾夢到『稽元』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事說來複雜。」國師道,「明兒再細說罷,原是大帝姬求我幫她的。」
沈知書蹙眉道:「謝瑾是我至交,你莫要害她。」
「知曉,此夢於她無害。」國師說,「至於大帝姬計策能不能成,全看她造化,我不過淺淺推了一把。不過既然你們已猜到那『稽元』是我的手筆,想來大帝姬大約是不能成事的了。」
沈知書放了心,與國師道了別,晃悠悠出了宮。
外頭陽光甚好,四處喜氣洋洋。紅燈籠從大道綿延至群山,不分晝夜地點著。
心腹跟在沈知書後頭,瞥見不遠處架了一個一人高的炮仗,遂興致勃勃道:「主子,那鞭炮如此之大,屬下倒是見所未見。可要去瞧瞧?」
沈知書應允,抬腳往那處走去,不成想半路卻忽然有人擋道,沈知書往左她便往左,沈知書往右她便往右。
沈知書在原地晃悠了一盞茶也沒能走過去,有些煩躁,拽了一下心腹的袖擺:「罷了,這處人多,眼見的是過不去了,打道回府得了。」
心腹只得道「好罷」,同沈知書一齊轉身,剛往前邁了幾步,驀地聽見後頭有人喊「佑之」。
是謝瑾的聲音。
謝瑾三兩下撥開人群,躥到沈知書身邊,笑道:「還真是你。你今兒怎的來這兒了?」
「剛從宮裡出來,看見這兒有人放炮仗,便來瞧上一瞧。你呢?」
「你猜這炮仗是誰放的?」謝瑾道,「是七殿下呢。她還叫上了二殿下與淮安殿下,也問我來不來。我原是要去你府上找你的,卻沒找著人。你既來了,也是緣分使然,何不進前去呢?」
不等沈知書應下,謝瑾便拽上了沈知書*的胳膊,一把將她往前拖去。
於是幾息之後,沈知書便站到了那一人高的炮仗前,與三位殿下面面相覷。
七帝姬最先蹦起來:「小沈大人來啦!新春嘉福!」
二帝姬則點頭致意。
沈知書恭敬與她倆問了安,最後轉向姜虞。
某人神色清淺,一如既往地面無表情,只撩了一下被風揉亂的碎發,而後道:「你來了。」
沈知書的心卻陡然漏了一拍。
這三個字與除夕夜那晚別無二致。沈知書想。
姜虞總是這樣,就好像她早早地猜到了自己會來,於是行止從容,將自己的一舉一動瞭然於心,泰然自若,不問北風。
沈知書狀若無事地「嗯」了一下,忽然道:「殿下外袍的扣子開了。」
姜虞垂頭看了一眼,「呀」了一聲:「還真是,想來是出門時有些急,沒扣好。多謝將軍提醒。」
沈知書已經將手伸出了袖子,看見一旁的侍子上前替姜虞整理,頓了頓,還是不動聲色地把手收了回去。
她道:「舉手之勞,當不起一句謝。」
姜虞卻認真地說:「將軍細心周全,若非將軍提醒,外袍說不準何時便掉地上了,染上髒污。」
沈知書笑了一下,忽然不知道怎麼答了。
若一直客套下去,似乎會沒有盡頭。她心道。
對於自己有意無意的幫助,姜虞好像從未有過「理所當然」的態度,總是禮貌地謝這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