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姜虞思忖片刻,搖搖頭:「還是不去了,料想若是我在一旁,尚書同夫人約莫皆放不太開。」
沈知書笑道:「不會,你小瞧了她倆。沈寒潭且不論,何娘最是不同人客氣。我便這麼說罷,倘或聖上請她坐龍椅,她怕是真一屁股往上坐。」
姜虞還是拒絕了。
沈知書沒堅持,只是隨意撥了一下旁邊的枯樹枝,又拽了一根下來,在空中畫了一個圈:「那……先祝殿下除夕快樂。」
姜虞的視線順著木枝的尾端轉了一道弧:「這個圓是何意?」
「圓圓滿滿,團團圓圓。」沈知書俏皮地眨了眨眼,雙手合十拜了拜,「願殿下安康和睦,新年萬事順遂。」
姜虞不置可否,安安靜靜將視線上移,對上沈知書的眸光後,抿了一下唇,卻說:「我不知送將軍什麼祝福。」
「嗯?」
「大約是……想說的太多,一口氣順不下來。」
……太多麼?
若是別人同自己這麼說,自己定然會認為那人是在客套。但換作姜虞……
大約世間本就有純粹而熱烈的感情,即便相識一月,仍情深至此。
沈知書眉眼稍抬,同姜虞相顧幾息,忽然從喉嚨里悶出一聲極為含糊的輕笑。
「無事,那便不說出口。」她丟掉枯枝,低低地說,「在心裡說便已足夠,我能聽著。」
「果真麼?」
「果真。」
姜虞點點頭:「看來我與將軍情意相通。」
沈知書垂在身側的手指無意識蜷了一下。
她覺著這話有些怪,具體哪兒怪又說不上來,於是直到姜虞承諾送一抬炮仗過來並告辭離開後,沈知書才登時反應過來——
「情意相通」通常是愛人之間說的話。
她一面心道姜虞說話一向隨心所欲,喜歡口出狂言,是故應當沒那意思,一面又有些臉熱。
「這人……」她嘀咕道,「下回定得同她好好說說,再不許如此行事了。」
紅梨在旁邊探頭探腦,將沈知書的嘟囔聽進了耳朵里,遂接話道:「誰?誰行事不端,惹將軍不開心了?」
「沒誰。」沈知書轉過身,大步流星地往廊上走,「一個朋友。哦對了,沈宅那邊有消息麼?可有說讓我什麼時辰回家?」
「我正是為這事來找將軍呢。」紅梨笑道,「何夫人方才遞信兒來,說將軍無需急著過去,她們決定晚飯來將軍府吃,給新宅添點人氣。」
第82章 卻聽另一聲「新春嘉福」在那頭響了起來
沈知書在府內瞎轉悠的時候,姜虞的炮仗已經送到了。
那炮仗足有半人高,沈知書圍著轉了半圈,點點頭,囑咐道:「晚上放。」
「上頭好像貼了張字條呢。」紅梨探著腦袋看了會兒,將貼紙揭下來,遞給沈知書,「將軍看看?」
沈知書饒有興致地接過字條,定睛一看——紙上什麼都沒有。
沈知書:?
這是要她自己悟的意思麼?
她福如心至,又翻至背面,這才看見了姜虞寫與她的話——
平安喜樂。
後頭還有一行小字:不知從何說起,望將軍莫嫌話薄。炮仗有一千六百六十六響,能放半刻鐘。
沈知書有一搭沒一搭地摩挲著字條,靜靜看了會兒,唇角不自覺向上揚去,彎出了一個輕巧的弧。
她繼而素手一翻,將它收到了衣襟里。
紅梨在一旁沖另一個侍子擠眉弄眼,剛想悄悄評價幾句她家主子的行徑,忽聽外頭人報——
「夫人們至。」
沈知書不知為何有些心虛,跟私相授受被抓包了似的。
她胡亂在原地轉了幾圈,終於撇掉了這股子莫名其妙的心虛勁兒,大步流星往前迎,便見沈娘與何娘攜手而至,後頭烏泱泱跟著一群人和……一群動物。
沈知書:?不是,怎麼連兩貓一狗十匹馬都牽來了?
人群魚貫而入,光是進門便花了足有半刻鐘。九個姨娘眼睛發光,礙著沈寒潭與何夫人的面沒往上撲,而是邁著小碎步交頭接耳。
大姨娘道:「幾天不見,書兒又好看了。」
「可不是?」二姨娘接話,「面色紅潤,身姿挺拔,看來這幾日休息得好。」
三姨娘探頭探腦地將沈知書上下打量了一圈兒,點點頭:「書兒自回京之後,眼見得氣色一日勝似一日。大約是早睡早起的緣故。」
「可不是?」四姨娘笑道,「我聽將軍府的人悄悄說,多虧了淮安殿下關心將軍身子,日日親臨府上,督促將軍早睡。」
「多謝淮安殿下。」
「多謝淮安殿下。」
「多謝淮安殿下。」
沈知書:……
悄悄話就悄悄說,喊那麼響是生怕我聽不到?
她憋著一口氣,沒分眼神給姨娘們。
沈寒潭睨她一眼:「怎麼不叫人?越來越沒規矩了。」
沈知書瞪大了眸子:「她們編排我在先,倒成我沒規矩了?」
「姨娘們也是愛重你。再者,她們說的不都是實話,哪裡便算得上編排了?」沈寒潭甩了一下袖擺,從鼻腔里哼出一股氣,「你再如此沒大沒小,當心我去淮安殿下面前告你的狀!」
沈知書:……
沈知書於是老老實實從大姨娘起一個個打了招呼,每打一個就得到一聲歡悅的「欸」,結果待打到第九個的時候……
九姨娘後頭還站了一個。
沈知書:???
沈知書瞥向沈寒潭,臉上大剌剌掛著三個字:咋回事。
沈寒潭抬頭望天佯裝不知,倒是何夫人笑盈盈接話:「是了,又新進了一位姨娘,沒來得及跟你說。」
沈知書:……
那姨娘看著倒挺靦腆,紅著臉跟沈知書打了聲招呼,沈知書心道這難能可貴的文靜性子不知能保留到幾時,面上仍恭恭敬敬問了好。
「這便是了。」沈寒潭滿意地點點頭,「這幾日溫文有禮了許多,看來淮安殿下監督得不錯。殿下現如今並不在府上,容我說句冒犯的話,淮安這孩子一看便是個知書達理的,你跟她來往,為娘放心。」
沈知書登時邁開步子,繞著沈寒潭轉了一圈,口內嘖嘖稱奇:「娘,您先時不是勸我同她莫要有私交麼?為何如今態度直接翻了個面?」
「原是我先時想岔了,前幾日上朝時,聖上對淮安殿下不吝褒揚,想來淮安殿下應當是聖上一派,不會輕易下場參與帝姬紛爭。」沈寒潭道,「所以你與她來往並沒有壞處,只是須把握好分寸,切莫玩笑過度,萬不可像同謝瑾般如此肆意打鬧。」
沈知書揚聲道「必不可能」,看著紅霞漸漸從天邊攀過來,料想已快至晚膳時分,遂笑著說:「不知您幾位要過來,小廚房沒備飯菜呢,兩刻鐘前才匆匆忙忙開始做,只恐過於簡薄。」
「無礙,大菜我們已經做好帶來了,只要你想,現如今便能開飯。」
「那便開飯罷。」沈知書嚎道,「我餓得不行了!」
沈寒潭大手一揮:「那成,今兒沒有主僕之分,所有人都一同上桌!」
-
長公主府。
蘭苕她們四個正在小廚房忙碌。
廚娘們皆被遣散回家吃團圓飯了,姜虞還要趕她們幾個回去,她們執意不從。
一個說「家人都死絕了」,一個說「跟著殿下有銀子拿」,再一個說「原是家裡賣了我的,不想回去見她們」,還有一個說「回家回哪兒?長公主府更像我家」。
於是四人齊齊整整在小廚房搗鼓了一個時辰,最終做出了八個熱菜、六個冷盤和一鍋烏雞紅棗八角湯。*
蘭苕還將庫房裡收著的秋露白搬了出來。
蓉菊撇撇嘴:「這酒怪醉人的,誰喝那個?我們五個人又喝不了一罈子,過會兒還要守歲呢,喝完直接昏過了怎麼辦?」
蘭苕不由分說地將它擱上了桌:「就你酒量小,我和月桂斑竹都是能喝的。再不濟,殿下酒量定然不差,往日裡從沒見她醉過。」
蓉菊笑道:「你指著殿下給你擦屁股?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我可沒說,是你自個兒說的。」蘭苕聳聳肩,「你若是不想殿下多喝,那你自己多灌些。」
月桂是個瘦長臉的小姑娘,正兢兢業業端盤子。經過蘭苕她倆身邊時,她輕輕撞了蓉菊一下,笑道:「就數你不會喝,往日裡只肯沾一筷子。今夜我必灌你好幾盞。」
蓉菊愁眉苦臉地說:「那完了,今夜必醉。我倒不是怕醉酒,只是……我酒風不太好,一上臉便顧頭不顧腚了。」
蘭苕對這句話不以為意,結果一兩個時辰後,蓉菊一屁股坐到了她懷裡,一邊唱山歌一邊抱著她啃。
尚且清醒的蘭苕:……
要死了。
誰來管管。
月桂咬著筷子笑得花枝亂顫:「叫你方才死命灌她,你這是自作自受!」
沈知書笑道:「不會,你小瞧了她倆。沈寒潭且不論,何娘最是不同人客氣。我便這麼說罷,倘或聖上請她坐龍椅,她怕是真一屁股往上坐。」
姜虞還是拒絕了。
沈知書沒堅持,只是隨意撥了一下旁邊的枯樹枝,又拽了一根下來,在空中畫了一個圈:「那……先祝殿下除夕快樂。」
姜虞的視線順著木枝的尾端轉了一道弧:「這個圓是何意?」
「圓圓滿滿,團團圓圓。」沈知書俏皮地眨了眨眼,雙手合十拜了拜,「願殿下安康和睦,新年萬事順遂。」
姜虞不置可否,安安靜靜將視線上移,對上沈知書的眸光後,抿了一下唇,卻說:「我不知送將軍什麼祝福。」
「嗯?」
「大約是……想說的太多,一口氣順不下來。」
……太多麼?
若是別人同自己這麼說,自己定然會認為那人是在客套。但換作姜虞……
大約世間本就有純粹而熱烈的感情,即便相識一月,仍情深至此。
沈知書眉眼稍抬,同姜虞相顧幾息,忽然從喉嚨里悶出一聲極為含糊的輕笑。
「無事,那便不說出口。」她丟掉枯枝,低低地說,「在心裡說便已足夠,我能聽著。」
「果真麼?」
「果真。」
姜虞點點頭:「看來我與將軍情意相通。」
沈知書垂在身側的手指無意識蜷了一下。
她覺著這話有些怪,具體哪兒怪又說不上來,於是直到姜虞承諾送一抬炮仗過來並告辭離開後,沈知書才登時反應過來——
「情意相通」通常是愛人之間說的話。
她一面心道姜虞說話一向隨心所欲,喜歡口出狂言,是故應當沒那意思,一面又有些臉熱。
「這人……」她嘀咕道,「下回定得同她好好說說,再不許如此行事了。」
紅梨在旁邊探頭探腦,將沈知書的嘟囔聽進了耳朵里,遂接話道:「誰?誰行事不端,惹將軍不開心了?」
「沒誰。」沈知書轉過身,大步流星地往廊上走,「一個朋友。哦對了,沈宅那邊有消息麼?可有說讓我什麼時辰回家?」
「我正是為這事來找將軍呢。」紅梨笑道,「何夫人方才遞信兒來,說將軍無需急著過去,她們決定晚飯來將軍府吃,給新宅添點人氣。」
第82章 卻聽另一聲「新春嘉福」在那頭響了起來
沈知書在府內瞎轉悠的時候,姜虞的炮仗已經送到了。
那炮仗足有半人高,沈知書圍著轉了半圈,點點頭,囑咐道:「晚上放。」
「上頭好像貼了張字條呢。」紅梨探著腦袋看了會兒,將貼紙揭下來,遞給沈知書,「將軍看看?」
沈知書饒有興致地接過字條,定睛一看——紙上什麼都沒有。
沈知書:?
這是要她自己悟的意思麼?
她福如心至,又翻至背面,這才看見了姜虞寫與她的話——
平安喜樂。
後頭還有一行小字:不知從何說起,望將軍莫嫌話薄。炮仗有一千六百六十六響,能放半刻鐘。
沈知書有一搭沒一搭地摩挲著字條,靜靜看了會兒,唇角不自覺向上揚去,彎出了一個輕巧的弧。
她繼而素手一翻,將它收到了衣襟里。
紅梨在一旁沖另一個侍子擠眉弄眼,剛想悄悄評價幾句她家主子的行徑,忽聽外頭人報——
「夫人們至。」
沈知書不知為何有些心虛,跟私相授受被抓包了似的。
她胡亂在原地轉了幾圈,終於撇掉了這股子莫名其妙的心虛勁兒,大步流星往前迎,便見沈娘與何娘攜手而至,後頭烏泱泱跟著一群人和……一群動物。
沈知書:?不是,怎麼連兩貓一狗十匹馬都牽來了?
人群魚貫而入,光是進門便花了足有半刻鐘。九個姨娘眼睛發光,礙著沈寒潭與何夫人的面沒往上撲,而是邁著小碎步交頭接耳。
大姨娘道:「幾天不見,書兒又好看了。」
「可不是?」二姨娘接話,「面色紅潤,身姿挺拔,看來這幾日休息得好。」
三姨娘探頭探腦地將沈知書上下打量了一圈兒,點點頭:「書兒自回京之後,眼見得氣色一日勝似一日。大約是早睡早起的緣故。」
「可不是?」四姨娘笑道,「我聽將軍府的人悄悄說,多虧了淮安殿下關心將軍身子,日日親臨府上,督促將軍早睡。」
「多謝淮安殿下。」
「多謝淮安殿下。」
「多謝淮安殿下。」
沈知書:……
悄悄話就悄悄說,喊那麼響是生怕我聽不到?
她憋著一口氣,沒分眼神給姨娘們。
沈寒潭睨她一眼:「怎麼不叫人?越來越沒規矩了。」
沈知書瞪大了眸子:「她們編排我在先,倒成我沒規矩了?」
「姨娘們也是愛重你。再者,她們說的不都是實話,哪裡便算得上編排了?」沈寒潭甩了一下袖擺,從鼻腔里哼出一股氣,「你再如此沒大沒小,當心我去淮安殿下面前告你的狀!」
沈知書:……
沈知書於是老老實實從大姨娘起一個個打了招呼,每打一個就得到一聲歡悅的「欸」,結果待打到第九個的時候……
九姨娘後頭還站了一個。
沈知書:???
沈知書瞥向沈寒潭,臉上大剌剌掛著三個字:咋回事。
沈寒潭抬頭望天佯裝不知,倒是何夫人笑盈盈接話:「是了,又新進了一位姨娘,沒來得及跟你說。」
沈知書:……
那姨娘看著倒挺靦腆,紅著臉跟沈知書打了聲招呼,沈知書心道這難能可貴的文靜性子不知能保留到幾時,面上仍恭恭敬敬問了好。
「這便是了。」沈寒潭滿意地點點頭,「這幾日溫文有禮了許多,看來淮安殿下監督得不錯。殿下現如今並不在府上,容我說句冒犯的話,淮安這孩子一看便是個知書達理的,你跟她來往,為娘放心。」
沈知書登時邁開步子,繞著沈寒潭轉了一圈,口內嘖嘖稱奇:「娘,您先時不是勸我同她莫要有私交麼?為何如今態度直接翻了個面?」
「原是我先時想岔了,前幾日上朝時,聖上對淮安殿下不吝褒揚,想來淮安殿下應當是聖上一派,不會輕易下場參與帝姬紛爭。」沈寒潭道,「所以你與她來往並沒有壞處,只是須把握好分寸,切莫玩笑過度,萬不可像同謝瑾般如此肆意打鬧。」
沈知書揚聲道「必不可能」,看著紅霞漸漸從天邊攀過來,料想已快至晚膳時分,遂笑著說:「不知您幾位要過來,小廚房沒備飯菜呢,兩刻鐘前才匆匆忙忙開始做,只恐過於簡薄。」
「無礙,大菜我們已經做好帶來了,只要你想,現如今便能開飯。」
「那便開飯罷。」沈知書嚎道,「我餓得不行了!」
沈寒潭大手一揮:「那成,今兒沒有主僕之分,所有人都一同上桌!」
-
長公主府。
蘭苕她們四個正在小廚房忙碌。
廚娘們皆被遣散回家吃團圓飯了,姜虞還要趕她們幾個回去,她們執意不從。
一個說「家人都死絕了」,一個說「跟著殿下有銀子拿」,再一個說「原是家裡賣了我的,不想回去見她們」,還有一個說「回家回哪兒?長公主府更像我家」。
於是四人齊齊整整在小廚房搗鼓了一個時辰,最終做出了八個熱菜、六個冷盤和一鍋烏雞紅棗八角湯。*
蘭苕還將庫房裡收著的秋露白搬了出來。
蓉菊撇撇嘴:「這酒怪醉人的,誰喝那個?我們五個人又喝不了一罈子,過會兒還要守歲呢,喝完直接昏過了怎麼辦?」
蘭苕不由分說地將它擱上了桌:「就你酒量小,我和月桂斑竹都是能喝的。再不濟,殿下酒量定然不差,往日裡從沒見她醉過。」
蓉菊笑道:「你指著殿下給你擦屁股?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我可沒說,是你自個兒說的。」蘭苕聳聳肩,「你若是不想殿下多喝,那你自己多灌些。」
月桂是個瘦長臉的小姑娘,正兢兢業業端盤子。經過蘭苕她倆身邊時,她輕輕撞了蓉菊一下,笑道:「就數你不會喝,往日裡只肯沾一筷子。今夜我必灌你好幾盞。」
蓉菊愁眉苦臉地說:「那完了,今夜必醉。我倒不是怕醉酒,只是……我酒風不太好,一上臉便顧頭不顧腚了。」
蘭苕對這句話不以為意,結果一兩個時辰後,蓉菊一屁股坐到了她懷裡,一邊唱山歌一邊抱著她啃。
尚且清醒的蘭苕:……
要死了。
誰來管管。
月桂咬著筷子笑得花枝亂顫:「叫你方才死命灌她,你這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