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麼?」長公主道,「然我還有話同將軍講,不若留這兒宿一晚。我府上的那位老大夫是皇姐塞與我的,從太醫院退休的老太醫,能醫死人治白骨,將軍這小小的風寒自然不在話下。是吧皇姐?」

  她說著,施施然轉過頭,淡然撞上皇上的視線。

  兩人對視良久,終是皇上率先敗下陣來。

  皇上咬牙道「是」,大約是覺得眼不見為淨,一甩衣袖,一句旁的話也沒講,揚長而去。

  -

  沈知書於是真的在長公主府住下了——姜虞四平八穩地同她說若是明目張胆地歸家,便算欺君。

  蘭苕跑來跑去張羅著命人替她收拾房間,沈知書原想著學習畫眉飛檐走壁地偷偷一走了之,待看到收拾出來的房間後,忽然又想不出非走不可的理由了——

  被褥嶄新蓬鬆,牆角的玻璃繡球燈照得屋內亮亮堂堂。架子上放著紫檀觀音像、白玉彌勒佛以及黃楊根雕的各色刀劍擺件,西面牆上掛了一張南安國地圖,其中自己征戰八年間打下的地方都被圈了出來。

  蘭苕昂頭挺胸地站在一邊,臉上寫了兩個大字:問我。

  沈知書轉過頭:「冒昧地問一句……」

  蘭苕小嘴一張:「殿下親手制的。」

  「我不是問這個。」沈知書笑道,「我是想問,你們殿下一般什麼時辰睡覺?」

  蘭苕:……

  蘭苕精神氣漏了一些,但仍畢恭畢敬回答:「亥正歇息。」

  沈知書:「多謝。」

  蘭苕:「將軍客氣。」

  ……其實沈知書就是想問那地圖是哪兒來的。

  地圖實在用心,她看著一座座被標紅的城池,便能想到當日的場景。

  魏城,她帶五百人在七千敵軍的圍攻下苦撐六日,援軍到來之時,她提劍率先殺出城門;穗城,敵軍投降時夕陽西下,她聽著對面所有的兵器哐當落地,看著地面漫開的血色同晚霞相接;濱城,胸前正中三根箭,她面無表情地提著刀,手起刀落,敵軍首領人頭落地……

  以至於她忽然就生起了去見見長公主的衝動。

  侍子說姜虞亥正歇息,此刻不過戌正,還有一個時辰。

  沈知書對著黃楊木桌台上的銅鏡正了正衣領,一面問蘭苕:「你家殿下現居於何處?」

  「不知。」蘭苕道,「今兒非我值班兒,不過按照往日情形來看,約莫在涼亭里。」

  沈知書整著衣領的手一頓,不動聲色地蹙了一下眉:「這樣冷的天,大晚上跑涼亭杵著?受了風可如何是好呢?」

  「我們也勸呢。」蘭苕笑道,「然殿下每回都說她自有分寸,且手爐火盆一向是齊備的,讓我們大可放心,無論如何都勸不動的。」

  「她在涼亭里做甚?」

  「下棋。」

  「大晚上跑涼亭里下棋???」

  「是如此。」蘭苕撇撇嘴,「然殿下每回都不說因由,是故奴婢們並不知她為何如此。」

  沈知書撂下一句「我去瞅瞅」,撈起門口架子上掛著的外袍,利索披上,大步流星出了屋。

  第32章 「將軍來我房內吧,我告訴將軍。」

  四周的枯草叢堆著雪,湖面薄冰未解。

  沈知書大步流星行至亭邊,便看見姜虞在石桌邊獨身坐著。

  桌台旁的茶挑子上撂著煮沸的花茶,汩汩往外涌著蒸騰的半透明水霧。旁邊架著兩盞落地燈,燭火隨風晃著光。

  姜虞懷裡攏了白玉手爐,瘦白纖長的指尖正夾著一顆黑子,施施然往棋盤上擱。

  聽見身側響動,她並未轉頭。

  沈知書頓了一下,傾身上前,撩袍朝石凳上坐去。

  髮絲浸在氤氳的霧氣里,霧氣蒸得臉發燙。

  是真的不冷。

  棋子尚未觸碰到棋盤,又被收了回來。姜虞微微搖頭:「不可。」

  她撐著腦袋,兀自思忖半晌,像是終於想起了身邊尚有一個活人,徐徐將棋子擱下,淡聲問:「將軍前來,所為何事?」

  「我麼?」沈知書垂眸看她,「在房間裡坐得無聊,出來走走。」

  說著,她側頭輕輕咳了兩下,聲音帶著些許鼻音。

  再度將腦袋轉回來的時候,她聽見玉石相碰的清脆聲響,繼而發現自己面前的桌台上多了個手爐。

  正是姜虞方才用的那隻。

  「殿下這是何意?」沈知書笑道,「這兒熱,下官用不著。」

  姜虞重新執起棋子:「將軍比我更需要它。」

  離得近了,能聞見白玉手爐上浮著的與她主人如出一轍的淺淡雪松香。

  沈知書終究還是沒將其執起來。

  手爐紋絲不動地在桌台上杵著,姜虞也沒有把它收回去。

  她忽然將棋盤往旁邊輕輕推了推:「將軍也來一局麼?」

  沈知書搖搖頭:「不擾殿下安寧,我觀棋就好。」

  ……她在茶香與雪鬆氣里陡然犯了懶,一動也不想動。

  姜虞沒堅持。

  沈知書於是撐著腦袋,悶聲不吭地看著姜虞下了一黑子。

  目前的棋局裡,黑子白子都無破綻。

  ……也是,自己跟自己下,左右腦互搏,能下出缺漏來才怪。

  沈知書這麼想著,忽然出聲問:「殿下要下至何時?」

  白子「啪」地落上棋盤,姜虞收了手,淡聲說,「亥初,下半個時辰一刻鐘。」

  「半個時辰一刻鐘,這局棋便能結了?」

  「非也。」姜虞說,「其實這盤棋下了三日了。只是每日的半個時辰一刻鐘是定數。」

  半個時辰一刻鐘。

  好具體的時間。

  沈知書撐著腦袋,繼續慢悠悠問:「為何要在夜晚獨坐於涼亭下棋?於屋內不好麼?」

  「屋內?」姜虞搖搖頭,「屋內太暖了,也太亮了。」

  沈知書想了一想,笑道:「下官沒明白。」

  姜虞輕聲道:「太暖會讓人倦怠,太亮會讓人靜不下心。」

  她說著,又往棋盤上落下一子。

  碰撞聲清脆,像是自己府內檐下掛著的風鈴。

  那吊著的花茶沸騰得太久了,就好似只是一樁擺設。

  沈知書這麼想著,又問:「這是什麼茶?聞著倒香。」

  「桃梨一壺春。」姜虞說。

  「就這麼讓它沸著,也不飲麼?」

  「須得多煮會兒再喝。」

  「為何?」

  「這煮茶的水並非井水,原是北山松茸上的雪。春冬交融,多煮一煮,陰陽更為得宜。」

  沈知書笑道:「殿下講究,事事細緻入微。」

  「空講究罷了,究竟也無用。」姜虞挽了一下袖擺,將茶壺用挑子從架子上挑下來,擱在桌台上,「這些講究在將軍面前倒是顯得累贅。」

  「殿下說笑,不累贅。」

  「嗯?」

  沈知書半挑著眉,說:「牆上那張地圖也是殿下的講究,於我倒是觸景生情,感慨良多。多謝殿下費心。」

  「將軍客氣,該言謝的是我。」姜虞抬手親自替沈知書斟了一盞茶,「將軍於江山社稷有大功,攘外安內,救流離失所的百姓於水火。我不過行的是錦上添花、借花獻佛之舉,血不曾滴汗不曾落,何來『謝』字一說呢?」

  沈知書將茶盞端起來,輕輕抿了一小口。

  雪水潤澤卻不輕浮,包裹著淺淡的茶香,令她想起了秋日雨林。

  沈知書剛欲評價兩句,卻不想恰巧一陣風過。

  她避之不及,涼風入肺,又偏頭咳了兩聲。

  大約是因著甚少生病,她在這上頭感覺還挺新奇,悶坐了會兒,笑道:「風寒原是這種感受。頭有些沉。」

  姜虞清泠泠瞥她一眼。

  沈知書尚未琢磨明白這個眼神是什麼意思,下一瞬,卻見姜虞直接將手爐拎起來,放*到了她大腿上。

  腿間一沉,沈知書下意識把它攬住了。

  溫熱的氣息滲過裙擺與褲管,徑直鑽入大腿的皮膚里,暖意盎然。

  熱意源源不斷往四周涌,寒意一掃而空。

  腦子卻似乎更沉了,以至於她愣了好幾息,才反應過來要道謝。

  她剛張開口,姜虞先她一步出了聲:「將軍平日裡幾時休息?」

  「說不準。」沈知書想了一想,一五一十地說,「戰場變數大,常要連夜集會制定明日作戰計劃。」

  「那回京後呢?」

  「那便更說不準了。」沈知書笑道,「全看我娘何時從將軍府離開。我娘作息也不甚規律,常是深更半夜了還在屋裡同我閒話。」

  姜虞點了點頭,沒了話音。

  周遭星火闌珊,只有涼亭這一塊兒燃了幾盞尚為明亮的燈,於是一些難以言述的隱秘感就被勾勒出來。

  姜虞的眸底映著火舌,無端顯得那張面龐生動了一點。

  一時間沒人開口。沉寂輕輕蔓延著。

  與之俱來的,是不知來由的無所適從。硬要分析的話,可能是因為這兒實在太安靜了,對面那人自顧自下著棋,而自己的腦袋略為昏沉,似乎一不留神就能講出些胡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