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然我覺得長公主是言而有信之人。」沈知書躍躍欲試,「她定能體諒你的難處,會替咱們保守秘密的。」
……快些說開吧。沈知書想。
她實在受不了長公主那一聲長一聲短的、不知是揶揄還是認真的「朋友」了。
「不行不行。」謝瑾蹙著眉,還是堅持道,「長公主說到底還是跟蕭三小姐更親一些,再說騙人終歸不好,長公主憑什麼幫我們瞞著呢?」
沈知書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好說歹說,謝瑾卻無論如何也不聽。
沈知書心道你既然不肯答應,那提出來做甚,讓我白高興一場麼?
她遂沒了說笑的心情,沖謝瑾擺擺手,撂下一句「明兒見」,便轉身歸府,沒了話音。
-
長公主與二帝姬施粥處在城西靠近城郊之處,那兒相較於城東而言更為荒涼一些,百姓生活條件並不富足。
沈知書今晨賴了會兒床,匆匆忙忙梳洗一番,抵達同謝瑾約定之處時,已然日上三竿。
約定之處並不在施粥處——那也過於刻意——而是在二里之外的一家粥鋪。
謝瑾正碰著粥碗喝得稀里嘩啦,見沈知書遙遙過來,連忙替她也點上一碗,笑著說:「我阿娘說這兒的梅花粥新鮮又好喝,你嘗嘗。」
沈知書摘了口巾,身側立即傳來了一聲又驚又喜的「是小沈大人」。
她微笑著同那人點點頭,重新把口巾帶上,沖謝瑾聳聳肩,意思是:看吧,不是我不願喝,實在是怕麻煩。
謝瑾挑了一下眉:「那你就餓著罷。」
「早膳在家用過了。」沈知書著人將謝瑾替自己點的那份打包好,外邊包了一層錫箔紙,笑道,「這點便等到施粥處一同贈人罷,謝謝將軍款待。」
而待到施粥處時,她終於可以將口巾摘下來——有二帝姬與長公主在前頭壓著,她倒顯得不那麼顯眼了。
施粥處扎了一里的棚子,前頭聚著一堆官員。侍子在現場忙忙碌碌地熬著粥,許多叫得上名兒叫不上名兒的文官武將都在搭把手。
有人在人堆里大老遠便瞧見了沈知書,「嘿喲」一聲:「沈將軍同謝將軍也來了。」
沈知書禮貌回應,謝瑾則大步流星走過去,擼起袖子就往灶里填了一把柴火。
旁邊的侍子忙道:「謝將軍歇著罷,這活我們干便是。」
「什麼你們我們的。」謝瑾活動了兩下肩膀,「身為父母官理應替百姓做事。我在軍營里經常親自劈柴生火呢,不信你問沈將軍。」
沈知書正要接話,卻陡然感覺自己身上多出了一道存在感極強的視線。
她眯起眼,壓下聲兒,眯眼往旁看去——
風雪又起,紛紛揚揚落在棚外。
長公主隔著人群,背靠風雪,正清清淺淺往她們這邊看來。
第15章 有人鬧事
她們之間相隔無數人群,但沈知書只看見了那雙眼。
與眼尾那被脂粉蓋得幾乎看不見的小痣。
沈知書陡然有些倉惶,卻不知自己在倉皇個什麼勁兒。許是風雪與對峙勾勒出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氛圍感,能讓人想起不久前的那個雪夜;又許是才下定決心要對長公主以尋常心看待,卻在對視上時發現自己並不能做到完全坦然……
以致她驀地挪開了視線,而後頓覺這一舉動實在太過刻意——
分明是長公主先看的她。
沈知書於是又把目光懟了回去,繼而虛張聲勢地沖長公主抱了抱拳。
長公主淡然頷首。
往灶里塞柴火的謝瑾亦注意到了那頭飄來的淡漠視線,摸了一把額頭上莫須有的灰,也沖長公主行了一禮。
長公主頓了一下,也點了點頭。
繼而行禮之舉在周遭官員里水波紋似的一環接一環地蔓延開來。
長公主:……
沈知書看著長公主僵著臉被迫頷首的樣子,心情登時好了許多。
謝瑾往灶里塞了最後一根柴,拍拍大腿站起來。她接過侍子遞來的帕子擦了兩下手,而後一把攥住了沈知書的肩:「去前頭看看可好?順便問問長公主刺客那事是否有進展。」
沈知書點頭應允。
前來領粥的人絡繹不絕,捧著搪瓷白碗,大多穿著樸素甚至落魄,看著都是窮苦之家。沈知書順手把此前在粥鋪包起來的梅花粥遞與一個小姑娘,摸摸她的腦袋,說了句「趁熱喝」。
內官與侍衛在一旁兢兢業業維持秩序,同沈知書簡單打了個招呼。沈知書吩咐下屬好好看著現場,轉頭問領班:「今兒來了多少人了?」
「約兩三千人。」領班回稟說,「共五支隊伍,每支隊伍每刻鐘約能送出五六十碗,目前扎了一個時辰的棚子。」
另一內官聽聞搖搖頭:「有些人領了數次,排了足有四五回的隊了,我看按人頭算大約也就一兩千人。」
「一人可以領多次麼?」沈知書問。
「是如此。」領班說,「二位殿下吩咐的,若有領完一碗還想領第二碗的,需得去隊伍末端從頭排。能在這寒風中撐著排上數次隊的,大約也並非貪心,而是確有苦衷,故此倒不必約束。」
沈知書正想順著話音禮節性地夸一誇她們的主子,還未來得及開口,排頭的粥架處忽然傳來一陣騷動。
她循聲看去,見一灰頭土臉的小姑娘穿著打了好幾個補丁的襖子,手足無措地站在那兒,烏黑的眼睛慌張地滴溜溜轉,頭頂的小辮兒隨著她不甚平穩的呼吸一下一下地晃著。
姑娘身側站著一繃著臉的內官,正抓了她的手,厲聲問:「說好了一次只能打一碗,你為何喝乾了一碗後還想著要第二碗?」
小姑娘大約從沒經歷過這種場面,眼淚鼻涕一塊兒被嚇出來了。她打了幾個哭嗝兒,語無倫次地說:「我,我沒有,我不是,我……」
另一個內官嘆了口氣,上前替小姑娘擦了擦臉,牽起她的手:「沒事,你慢慢說。」
小姑娘被她帶離現場,走到了人煙稀少的角落。
沈知書和謝瑾對視一眼,也不聲不響地跟了上去。
頭頂樹枝錯落,小姑娘在白梅的清氣下一點點平復下來,訥訥道:「我,我太急了,我外祖母躺在病床上兩天,下不了地,水米一日不曾沾牙了。我想著,宮裡送來的粥必是好的,給我外祖母喝上一點,她的病許是就能好了。」
內官搖搖頭,溫聲道:「非不許你領,只是一人一次只領一碗的規矩不能破。你若是想替你外祖母再打一碗,需得從頭排過,明白了麼?」
小姑娘小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諾諾地說「明白了」。
沈知書在旁邊靜靜看著,忽然問:「你外祖母得的是什麼病?」
「風寒。」
「可有抓藥?」
小姑娘搖搖頭:「外祖母說抓藥要銀子,風寒不是大病,清清靜靜餓幾頓也就好了的,不許我亂花錢。」
謝瑾的眉毛深深蹙了起來:「你外祖母就是胡鬧,風寒雖不是大症狀,然她年歲已高,若不小心應對,怕是要糟糕。」
她說著,喚來了自己的隨從:「你跟著這孩子回家一趟,再去請個大夫,替她外祖母相看相看。這天寒地凍的,光靠餓幾頓怎麼撐得下去呢?」
話音剛落,那隨從答應著正要走時,遠處忽然疾走來了一個侍子,伸著胳膊將那隨從一攔。
謝瑾有些不痛快,蹙眉問:「為何不讓她走?」
那內官沖沈知書和謝瑾行了個禮,笑著解釋說:「二位殿下都在這兒鎮著,此事不勞煩將軍。長公主殿下注意到此處的動靜,特命我來瞧瞧。」
「到底是長公主殿下心細。」謝瑾點點頭,朝那小姑娘努了努嘴,「這孩子家人病倒,無人照料,替她請個大夫可好?」
粥架那處似是又有了動靜,但謝瑾心心念念眼前的孩童,並未怎麼留意。
「這孩子可憐見的。」那侍子點點頭,睜著美目將小姑娘上下打量好幾眼,忽然嗤笑一聲,隨即厲聲喚來一個侍衛,「帶走,好生看著,著人細細審問!」
變故橫生,謝瑾錯愕萬分。她看著侍衛捂住了嚎哭起來的小姑娘的嘴,剛想伸手攔人,沈知書卻扯住了她的袖子,搖搖腦袋。
「這不是欺負人麼?」謝瑾瞪著眼問,「你扯我做什麼?!」
沈知書笑著拍上了她的肩:「我說你白長那麼大,竟被個小姑娘耍得團團轉。」
「怎麼,那孩子有何問題?」
「你先看看這些百姓。」
謝瑾睜著眼往那邊瞧,沈知書清朗的聲音在她耳畔響起來:「看見她們的衣服了麼?即便是沒有補丁、看著尚且較為體面的那些,襖子也笨重而凹凸不平。笨重是因為用的不是上好的棉花,為了禦寒只得以量抵質,甚至往裡塞上樹葉枯草。凹凸不平是因為棉花洗太多次便結了塊,變得這兒一團那兒一團,且一動便跑棉。」
「可是你看那孩子的襖兒,乍一看灰撲扑打了五六個補丁,可表面平整,鬆軟輕盈,是一個滿口『祖母病了卻請不起大夫』能穿得上的麼。」
……快些說開吧。沈知書想。
她實在受不了長公主那一聲長一聲短的、不知是揶揄還是認真的「朋友」了。
「不行不行。」謝瑾蹙著眉,還是堅持道,「長公主說到底還是跟蕭三小姐更親一些,再說騙人終歸不好,長公主憑什麼幫我們瞞著呢?」
沈知書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好說歹說,謝瑾卻無論如何也不聽。
沈知書心道你既然不肯答應,那提出來做甚,讓我白高興一場麼?
她遂沒了說笑的心情,沖謝瑾擺擺手,撂下一句「明兒見」,便轉身歸府,沒了話音。
-
長公主與二帝姬施粥處在城西靠近城郊之處,那兒相較於城東而言更為荒涼一些,百姓生活條件並不富足。
沈知書今晨賴了會兒床,匆匆忙忙梳洗一番,抵達同謝瑾約定之處時,已然日上三竿。
約定之處並不在施粥處——那也過於刻意——而是在二里之外的一家粥鋪。
謝瑾正碰著粥碗喝得稀里嘩啦,見沈知書遙遙過來,連忙替她也點上一碗,笑著說:「我阿娘說這兒的梅花粥新鮮又好喝,你嘗嘗。」
沈知書摘了口巾,身側立即傳來了一聲又驚又喜的「是小沈大人」。
她微笑著同那人點點頭,重新把口巾帶上,沖謝瑾聳聳肩,意思是:看吧,不是我不願喝,實在是怕麻煩。
謝瑾挑了一下眉:「那你就餓著罷。」
「早膳在家用過了。」沈知書著人將謝瑾替自己點的那份打包好,外邊包了一層錫箔紙,笑道,「這點便等到施粥處一同贈人罷,謝謝將軍款待。」
而待到施粥處時,她終於可以將口巾摘下來——有二帝姬與長公主在前頭壓著,她倒顯得不那麼顯眼了。
施粥處扎了一里的棚子,前頭聚著一堆官員。侍子在現場忙忙碌碌地熬著粥,許多叫得上名兒叫不上名兒的文官武將都在搭把手。
有人在人堆里大老遠便瞧見了沈知書,「嘿喲」一聲:「沈將軍同謝將軍也來了。」
沈知書禮貌回應,謝瑾則大步流星走過去,擼起袖子就往灶里填了一把柴火。
旁邊的侍子忙道:「謝將軍歇著罷,這活我們干便是。」
「什麼你們我們的。」謝瑾活動了兩下肩膀,「身為父母官理應替百姓做事。我在軍營里經常親自劈柴生火呢,不信你問沈將軍。」
沈知書正要接話,卻陡然感覺自己身上多出了一道存在感極強的視線。
她眯起眼,壓下聲兒,眯眼往旁看去——
風雪又起,紛紛揚揚落在棚外。
長公主隔著人群,背靠風雪,正清清淺淺往她們這邊看來。
第15章 有人鬧事
她們之間相隔無數人群,但沈知書只看見了那雙眼。
與眼尾那被脂粉蓋得幾乎看不見的小痣。
沈知書陡然有些倉惶,卻不知自己在倉皇個什麼勁兒。許是風雪與對峙勾勒出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氛圍感,能讓人想起不久前的那個雪夜;又許是才下定決心要對長公主以尋常心看待,卻在對視上時發現自己並不能做到完全坦然……
以致她驀地挪開了視線,而後頓覺這一舉動實在太過刻意——
分明是長公主先看的她。
沈知書於是又把目光懟了回去,繼而虛張聲勢地沖長公主抱了抱拳。
長公主淡然頷首。
往灶里塞柴火的謝瑾亦注意到了那頭飄來的淡漠視線,摸了一把額頭上莫須有的灰,也沖長公主行了一禮。
長公主頓了一下,也點了點頭。
繼而行禮之舉在周遭官員里水波紋似的一環接一環地蔓延開來。
長公主:……
沈知書看著長公主僵著臉被迫頷首的樣子,心情登時好了許多。
謝瑾往灶里塞了最後一根柴,拍拍大腿站起來。她接過侍子遞來的帕子擦了兩下手,而後一把攥住了沈知書的肩:「去前頭看看可好?順便問問長公主刺客那事是否有進展。」
沈知書點頭應允。
前來領粥的人絡繹不絕,捧著搪瓷白碗,大多穿著樸素甚至落魄,看著都是窮苦之家。沈知書順手把此前在粥鋪包起來的梅花粥遞與一個小姑娘,摸摸她的腦袋,說了句「趁熱喝」。
內官與侍衛在一旁兢兢業業維持秩序,同沈知書簡單打了個招呼。沈知書吩咐下屬好好看著現場,轉頭問領班:「今兒來了多少人了?」
「約兩三千人。」領班回稟說,「共五支隊伍,每支隊伍每刻鐘約能送出五六十碗,目前扎了一個時辰的棚子。」
另一內官聽聞搖搖頭:「有些人領了數次,排了足有四五回的隊了,我看按人頭算大約也就一兩千人。」
「一人可以領多次麼?」沈知書問。
「是如此。」領班說,「二位殿下吩咐的,若有領完一碗還想領第二碗的,需得去隊伍末端從頭排。能在這寒風中撐著排上數次隊的,大約也並非貪心,而是確有苦衷,故此倒不必約束。」
沈知書正想順著話音禮節性地夸一誇她們的主子,還未來得及開口,排頭的粥架處忽然傳來一陣騷動。
她循聲看去,見一灰頭土臉的小姑娘穿著打了好幾個補丁的襖子,手足無措地站在那兒,烏黑的眼睛慌張地滴溜溜轉,頭頂的小辮兒隨著她不甚平穩的呼吸一下一下地晃著。
姑娘身側站著一繃著臉的內官,正抓了她的手,厲聲問:「說好了一次只能打一碗,你為何喝乾了一碗後還想著要第二碗?」
小姑娘大約從沒經歷過這種場面,眼淚鼻涕一塊兒被嚇出來了。她打了幾個哭嗝兒,語無倫次地說:「我,我沒有,我不是,我……」
另一個內官嘆了口氣,上前替小姑娘擦了擦臉,牽起她的手:「沒事,你慢慢說。」
小姑娘被她帶離現場,走到了人煙稀少的角落。
沈知書和謝瑾對視一眼,也不聲不響地跟了上去。
頭頂樹枝錯落,小姑娘在白梅的清氣下一點點平復下來,訥訥道:「我,我太急了,我外祖母躺在病床上兩天,下不了地,水米一日不曾沾牙了。我想著,宮裡送來的粥必是好的,給我外祖母喝上一點,她的病許是就能好了。」
內官搖搖頭,溫聲道:「非不許你領,只是一人一次只領一碗的規矩不能破。你若是想替你外祖母再打一碗,需得從頭排過,明白了麼?」
小姑娘小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諾諾地說「明白了」。
沈知書在旁邊靜靜看著,忽然問:「你外祖母得的是什麼病?」
「風寒。」
「可有抓藥?」
小姑娘搖搖頭:「外祖母說抓藥要銀子,風寒不是大病,清清靜靜餓幾頓也就好了的,不許我亂花錢。」
謝瑾的眉毛深深蹙了起來:「你外祖母就是胡鬧,風寒雖不是大症狀,然她年歲已高,若不小心應對,怕是要糟糕。」
她說著,喚來了自己的隨從:「你跟著這孩子回家一趟,再去請個大夫,替她外祖母相看相看。這天寒地凍的,光靠餓幾頓怎麼撐得下去呢?」
話音剛落,那隨從答應著正要走時,遠處忽然疾走來了一個侍子,伸著胳膊將那隨從一攔。
謝瑾有些不痛快,蹙眉問:「為何不讓她走?」
那內官沖沈知書和謝瑾行了個禮,笑著解釋說:「二位殿下都在這兒鎮著,此事不勞煩將軍。長公主殿下注意到此處的動靜,特命我來瞧瞧。」
「到底是長公主殿下心細。」謝瑾點點頭,朝那小姑娘努了努嘴,「這孩子家人病倒,無人照料,替她請個大夫可好?」
粥架那處似是又有了動靜,但謝瑾心心念念眼前的孩童,並未怎麼留意。
「這孩子可憐見的。」那侍子點點頭,睜著美目將小姑娘上下打量好幾眼,忽然嗤笑一聲,隨即厲聲喚來一個侍衛,「帶走,好生看著,著人細細審問!」
變故橫生,謝瑾錯愕萬分。她看著侍衛捂住了嚎哭起來的小姑娘的嘴,剛想伸手攔人,沈知書卻扯住了她的袖子,搖搖腦袋。
「這不是欺負人麼?」謝瑾瞪著眼問,「你扯我做什麼?!」
沈知書笑著拍上了她的肩:「我說你白長那麼大,竟被個小姑娘耍得團團轉。」
「怎麼,那孩子有何問題?」
「你先看看這些百姓。」
謝瑾睜著眼往那邊瞧,沈知書清朗的聲音在她耳畔響起來:「看見她們的衣服了麼?即便是沒有補丁、看著尚且較為體面的那些,襖子也笨重而凹凸不平。笨重是因為用的不是上好的棉花,為了禦寒只得以量抵質,甚至往裡塞上樹葉枯草。凹凸不平是因為棉花洗太多次便結了塊,變得這兒一團那兒一團,且一動便跑棉。」
「可是你看那孩子的襖兒,乍一看灰撲扑打了五六個補丁,可表面平整,鬆軟輕盈,是一個滿口『祖母病了卻請不起大夫』能穿得上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