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詹定雲,由於他出生的時間和成長的年月問題,這個天生的藝術家必然受到了一些來自環境的影響。為了自保,他不得不壓抑著自己的天賦和本性,所以性格當然要內向很多。

  後來的詹孝怡的「自卑」又有得說。余尋光理解為:「是年長者在年輕人面前的自慚形穢。」

  詹孝怡就像日益沒落的製片廠,他不停的努力想要創新,想要改變,卻跟不上時代。

  就像編劇的潛台詞:時代是屬於年輕人的。

  把劇本捋順之後,便開始定妝。

  先是爺爺詹惟勤。余尋光也不是第一次演民國劇了,這回他有一套貝雷帽和背帶褲的搭配特別像黎耀川的電影初登場裝扮,只是布料的材質和顏色不一。同樣,還有後來的西裝,仍舊是他代言的品牌手工定製。

  爸爸詹定雲採用了那個時期特色的條紋短袖和藍色「的確良」外衣。這種面料的衣服余尋光也不是第一次穿,再等化妝師給他換上一副黑色寬框圓形眼鏡,一個「書呆」的模樣躍然人前。

  詹孝怡倒是正常的短袖和工裝褲,造型上參考了王宗倫的打扮。第一次被當做「素材庫」取材,王導還挺羞澀。

  三位女主角當然也是符合時代特徵的裝扮。

  在拍完定妝照,開機前,李中桓還給余尋光講述了一下自己對電影的想法。按照他的設想,影片在最後剪輯、修片時會採取線性敘事的結構,也就是說影片不會把這三代人的故事用直接敘述的方式展示給觀眾。

  李中桓說:「電影會先顯示現代的詹孝怡方面,展現完他枯涸的情感生活後,返回去講祖輩和父輩的戀愛故事,再返回來說電影廠建立之初遇到的困難,再返回去一點點的展現三個不同的時代的製片廠遇到的困難是如何克服的。」

  余尋光在腦海中模擬了一下大致場景,點頭,「感覺不錯呀。」

  這種手法如今已是一些電影常用的剪輯手法了。

  李中桓摸腦袋,憨笑中帶著篤定,「我感覺《禮物》的故事線會比《泥點子》還要嚴謹。」

  余尋光說:「那是因為中桓導演這些年有很多進步嘛。」

  「得感謝凌導,」他說,「這幾年每到電影節,凌導都會帶和我老王出去,我們通過交流與溝通見了不少世面。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最圓,但外國也有圓月亮。我們幾個人的意思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嘛。」

  余尋光笑:「是這個意思。而且電影節本身就是給電影人用來溝通交流的。」

  李中桓點頭,說:「《漫長的孤獨》已經被凌爽導演拿去坎城送選了,不知道今年會是什麼結果。」

  余尋光摸了摸脖子,也挺期待即將到來的11月份。

  話不多說,萬事就緒後,劇組開拍。

  李中桓趕著天氣先在「秋老虎」手裡拍夏景,再在秋天拍秋景,部分春景也可以通過地域實現。他們按照劇本設置的去了桂省,後來再找雪景時,有特意去了一趟東北,在雪沒下大之前,拍了一些冬景。

  李中桓和王宗倫從靈鹿帶來的人以特別專業的能力,向電影製片廠的人展示了什麼叫「工業電影」的速度。

  這一點剛好和電影中的故事重合了。

  用的是自己人,導演和攝影配合默契又心有成算,演員還優秀,不到10月底,60天之內,電影《禮物》殺青。

  剛參加完殺青宴會,余尋光還沒回酒店呢,就接到了凌爽打來的跨過電話。

  他的聲音帶著一種壓抑的激動,「余尋光,麻溜的,來一趟坎城。」

  同樣是在剛才,《漫長的孤獨》入圍主競賽單元了。

  凌爽好像有些著急,但余尋光認為,你先別急。

  他還得好好地跟詹家祖孫三代聚一聚呢。

  《禮物》是余尋光第一回飾演這種橫跨祖孫三代的劇情。三位主角都不在一個時空,系統該如何運作?

  想著,余尋光便點開了系統。

  「恭喜宿主與角色達到[說書人]狀態,屬性點獲得相應提升。」

  姓名:余尋光

  年齡:30

  智力:8.8(你逐漸擁有了更多生活的智慧)

  情感:8.5(對於情感的體悟讓你更能看透世情)

  外貌:9.3(祖孫三代見證了一整個世紀的歷史)

  演技:9.0(演時亦演,或許又沒演)

  台詞:8.9(不僅僅是抑揚頓挫,一切角色給到你,自有方寸)

  體態:8.7(隨性才是最好)

  參演作品:21(你是近年最高產的演員)

  責任感:9(熱愛生活,熱愛自己)

  可體驗角色:20/21

  余尋光緊盯著狀態欄上的「說書人」三字,突然感覺自己明白了什麼。

  是啊,他演繹故事,如何又不是在講述故事?

  你願意聽我講一段故事嗎?

  朦朦朧朧的,余尋光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條長河,河上泛著青色的霧。

  他望著腳下,踏上了青石板築成的石橋。

  水聲蕩漾。余尋光抬頭,望見不遠處有條烏篷船在水波中搖晃,緩緩靠近。

  他還能聽到有誰在唱歌。

  咿咿呀呀地,像是吳語。

  余尋光聽得出神,又緊緊盯著那艘越來越近的船。近了。靠岸了。藍色花布被人攬起,一個穿著長衫的年輕人從船艙里走出。

  他腋下夾著一把油紙傘。開口時,聲音像極了青團。

  「要上船吃杯酒伐?」

  余尋光一笑,搭上了他遞過來的,讓他借力的油紙傘。

  第192章 坎城電影節

  這是余尋光第二回出國。

  事關電影節, 他當然不是一個人出行。先說星宇工作室那邊,一聽說有拿獎的可能,康純也跟著易崇加入了旅法小隊。葉興瑜要坐鎮國內, 並未像上回那樣陪同。

  一路上, 康純特別激動地暢想:「拋開提名,以往歐洲三大的男女主獎就算給國內的演員,也只有新人得獎的先例。如果今年的獎能落到余尋光手裡,可以說是打破慣例。」

  余尋光好似一直在創造歷史——陡然在心裡冒出這個想法,康純轉頭望向余尋光, 一雙眼睛都要眨成星星了。

  眼前的可是娛樂圈文大男主!必須崇拜。

  女主角覃敏和康純一同過來。她和凌爽不對付, 翁想想並未把人生拉硬拽進自家公司。《漫長的孤獨》殺青後,翁想想徵求了覃敏的同意, 把她推薦給了葉興瑜。這邊,覃敏剛跟星宇簽了三年的合同, 現在已經是自己人。

  再說靈鹿。翁想想因上個月才生產,這會兒正在坐月子,沒辦法過來。李中桓和王宗倫把剛拍完的《禮物》暫時放下,帶著自己的「徒弟」遵循慣例,來坎城「寫生」。

  一群人在上飛機時就陣勢浩蕩,別說一直蹲守余尋光的狗仔,光那些代拍、粉絲都感覺到了不對勁。再一對航班, 好傢夥,去坎城的。

  「余尋光疑似前往坎城參加金棕櫚電影節」的消息就這麼突然冒出來衝上熱搜。不僅是薇博,還有其他網際網路帳號,網友們根據關鍵詞點進去,一翻全是各種人員拍的多角度機場視頻。

  官方消息晚了兩個小時傳回國內。等網上還在憑航班猜測時,由凌爽導演, 余尋光主演的電影《漫長的孤獨》入圍今年坎城主競賽單元的新聞便由央視電影頻道特別報導。

  電影進了主競賽單元,最佳男主和最佳導演的提名鐵定有哇!

  一時間網上說什麼的都有。余尋光的大粉們一邊想著能拿獎固然是好,要是拿不了獎這麼大的陣仗鬧起來怕是會讓不好看的結果更難看。眼瞅著網上那些愛湊熱鬧的人妄圖拉著余尋光「造神」,她們趕緊聯繫經紀公司的工作人員,希望公司能出面控制,不要讓輿論發酵。員工們收到消息,盡力反饋,葉興瑜也囑咐公關們加以重視,有序下場控評。

  營銷號們能夠接觸到的訊息有限,有些自媒體帳號為了能拿到一手消息,臨時安排了前往坎城的行程。

  今年的電影節里有餘尋光這個大流量在,註定不會平靜。只要一手消息傳的快,光是閱讀量和點讚率都能補回高成本。

  所有的媒體都有對訊息的追求。余尋光的飛機剛落地時,電影頻道的老熟人主持人就來聯繫,希望能給演員和導演專訪。凌爽等接到余尋光之後跟他商量,再和覃敏確認,三人給出了一個具體的時間。

  這一回來了那麼多人,每個人都有相關的工作。除了有「作業」需要的李中桓和王宗倫,康純過來是替余尋光和覃敏公關和聯繫造型團隊的。易崇和覃敏的經紀人勤勤懇懇地處理後務,小陳還是從生活照顧起,妥帖到位。

  導演和演員們當然也有自己的工作。除了國內媒體,他們還需要接受國外媒體的採訪,還得跟著這邊的公關去參加坎城主辦方,甚至一些評委舉辦的酒會之類。

  酒會上有特別多的導演,不分國內國外,一概眼生。余尋光不認識他們,他們卻認識余尋光。他握著香檳酒杯站在角落還沒一會兒,就有接二連三的導演過來遞名片。國外導演因語言不通需要翻譯,面子和行為上還算克制,只有一位來自日本的導演對余尋光用誇張的語氣極盡讚揚,那話密得一度讓旁邊的覃敏揣測他到底是在對余尋光表達喜愛,還是在陰陽怪氣地內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