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蘇靈均見他要走,連忙把兒子交給母親照顧,就緊跟著追了出去,「將軍。」
王肅腳步一頓,回頭看著她道:「還有什麼事嗎?」
蘇靈均撲通跪在了地上,對他重重磕了一個頭,感激道:「我感謝將軍幾番對我出手相助,王玄朗喪心病狂,想拉我們母子陪葬,若非將軍周旋,我們母子恐怕早就死了。」
王肅怔了怔,他猶豫了片刻,或許也是眼睜睜看著侄兒死在自己面前的愧疚,他不想讓她再繼續誤解下去了,於是搖了搖頭,對她道:「不是我,是玄朗,那一夜,他求我救你們母子一命。」
蘇靈均愕然,他不是不甘心,想拉他們母子陪葬嗎?
王肅嘆了口氣,「我不清楚你們的恩怨糾葛,可你既然選擇以命守護你們的孩子,心裡對他應該也不止有恨,這是他在世上唯一的血脈了,希望你以後可以用心教養這個孩子,教他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為國建功,以雪父親謀逆之恥。」
蘇靈均默默聽著,她的面上很平靜,眼中卻有微光閃動。
王肅沒有再說什麼,對她微一頷首,轉身離去了。
蘇靈均眼淚奪眶而出。
……
蘇靈均的事情也傳回了吳郡,朱太公雖依舊不肯原諒蘇姨母的淫奔之行,可聽聞外孫女事跡後,卻也認可蘇姨母生了個好女兒,不墜家門忠貞之風。
朱太公終於鬆口同意讓他們回來吳郡老家定居,給他們一家不至於流離失所。
此時蘇靈均也不想留在金陵這傷心地了,於是便勸說母親與外公握手言和,一家人前往吳郡定居。
蘇姨母心中雖還有些慚愧,可在女兒的勸說下,也勉強答應了。離家幾十年,她也的確是想家了。
得知她們一家要前往吳郡後,喚春便命人給她們送了一些金銀財帛作為賞賜,還特地囑咐內監,一定要講清楚,這不是對亂党家屬的賞賜,只是感謝蘇女救她兒子之恩。
王公之妻鍾夫人和裴靜女也暗中悄悄給她送了些財物,讓她能獨立養活兒子。縱然這孩子不姓王,王氏之人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不至於虧待了自家血脈。
前往吳郡前,蘇靈均帶著兒子來了王玄朗墓前祭拜。
此時,王大將軍和王玄朗已經被重新安葬了,這也得益於喚春對皇帝的勸諫。
那一日,喚春得知王大將軍被懸首朱雀桁示眾,被百姓唾罵侮辱遺體後。不由想起當年在東府重陽宴時,王大將軍擊鼓縱劍的情景,何等意氣風發。也是那時,她第一次對權力有了嚮往。
斯人已逝,音形猶在,今見大將軍落得這般下場,喚春不免唏噓感慨,便對皇帝進諫道:「前朝誅殺逆黨,皆先極官刑,後聽私殯。《春秋》許齊襄之葬紀侯,魏武義王修之哭袁譚。國法加於上,私義行於下,大將軍也是一時磊砢人物,何至死後受辱?讓王家人好好收斂了吧。」
蕭湛深以為然,遂私下吩咐王公為王大將軍父子收屍下葬,入土為安。
大將軍被重新安葬的同時,王玄朗的屍骨也被收斂,父子二人最終葬在了一處。
蘇靈均帶了一壺酒,傾倒在他的墓前。
她跪坐他的墓前,恍然想起姑孰的某個夜裡,王玄朗半夜忽醒,把她拉了起來。
那一夜,清風和暢,明月高懸。
他飲了酒,半醉半醒地在月下舞著劍,當時兩邊戰事一觸即發,勝負莫測,隨時都有敗亡之憂,他一時也有了前途未卜的茫然。
後來,他把劍一丟,似醉非醉的對她說,他太壞了,他用卑劣的手段得到了她,她應該恨他,現在的他不配說愛她,或許有一日他們都死了,她才會相信他的真心。
那是她第一次聽到他說愛她,卻是如遭雷劈,說他是不是傻了?
他不語,只是一昧苦笑,不想一語成讖。
蘇靈均手上的酒倒完了,有些話他已經聽不見了,可她還是想說給他——每逢清風明月夜,憶君音容如故。
她抱著兒子,最後給他和王大將軍磕了磕頭,起身離開時,卻在山道上忽然望見一道久違的熟悉身影,二人撞了個對面,同時一怔。
荀妙女一身素服,平靜站在她的對面,先開了口,「你來祭拜他嗎?」
蘇靈均有些心虛,無顏面對她,便低下了頭,「夫人。」
「我和他已經沒有關係了。」荀妙女已經釋然了,不以為意道:「我和他不再是夫妻,你我也不再是妻與妾的關係,你不必這般卑微。」
蘇靈均搖搖頭,「我一直還沒來得及親口跟夫人道個歉。」
「你沒什麼可抱歉的,我反倒要謝謝你,讓我早日擺脫了這個浪蕩子,可以追求新的美好人生。」荀妙女故作坦然道:「我要改嫁給侍中劉溫了。」
蘇靈均愕然睜大了眼,她前夫才剛死,連熱孝還沒過,她就急著嫁人,就不怕遭人非議嗎?不過轉念一想,王玄朗這樣的亂臣賊子,人人都巴不得趕緊跟他劃清界限,誰會給他守孝呢?她不免自嘲。
「恭喜夫人了。」
荀妙女嘴上這樣說著,其實心裡也沒有多大的歡喜。她終於如願以償做了寡婦,再也不用嫉妒,不用爭風吃醋,那個害她痛苦的男人已經得到了應有的報應。她大仇得報,終於解脫,可她卻一點兒都高興不起來。
她不免自嘲道:「我是逆黨的前妻,需要跟皇帝信任的臣子聯姻來洗白我過去的身份,而劉溫是孤家寡人南渡,需要跟一個高門貴女聯姻,來幫他在江左士族站穩跟腳,我們算是各取所需。」
蘇靈均眼神複雜地望著她,心裡一時說不出的滋味。
二人一時陷入了沉默。
這時,荀妙女勉強露出個笑臉,看著她抱在懷裡的孩子,突然開口打破了沉默,「能讓我抱抱他嗎?」
蘇靈均呆了一呆,然後點點頭,主動把孩子遞到了她的懷裡,教兒子道:「來,小寶,叫大娘。」
荀妙女鼻子一酸,不由眨了眨眼,她抱著那可愛的孩子,愛不釋手,小寶口中咿咿呀呀的,還不會說話,卻也不排斥她的懷抱。
這個孩子的眉眼神態都像極了他的父親,很像王玄朗小時候的模樣,她看著看著,不由紅了眼眶,一時百感交集。
「多好的孩子,像他父親。」說完後,似是覺得不妥,便又添了一句,「不要像他父親。」
第110章 秦淮重遊第一眼,他便已經……
大將軍之亂平定後,於是大赦天下,朝廷論功行賞,文武百官各有賞賜。
王公以征討大都督居首功,進爵為郡公,王肅與傅熙戰功最大,皆加封縣公。
周大舅為國捐軀,皇帝嘉其忠行,特令其長子周必行襲父爵,並進爵為縣侯,代其父鎮守石頭城。周二舅和周必昌也因護駕有功被封侯,周氏一門三侯,顯貴莫匹。
往南方士族在朝廷常受到排擠壓制,周氏的顯貴,也很好平衡了這個矛盾,與吳郡陸氏同為朝堂上的南方士族代表。
除此之外,荀謙、徐伯允、蔡雍、劉溫、陸循等其他平亂有功的大臣也都各有賞賜,依次不等,不消多言……
此番亂平後,皇帝撥亂反正,正式親掌大權,為免過往士族專兵,侵陵皇室,架空皇帝的情況再度出現。蕭湛肅清朝堂,提拔了一部分自己認可的官員,黜免了一部分王氏相關官員,抑制了士族門閥專政的隱患,並且在江左各州郡的軍事布局,也進行了極大的調整。
由謝雲瑾領吳郡太守,傅熙還朝擔任尚書令,由晉陵太守太守朱裕接任徐州刺史,以嘉獎會稽謝氏、吳郡朱氏勤王之功。
蕭湛原想讓王肅出任荊州刺史,王肅卻在大將軍之亂平後,感慨世事無常,有沖退之心,不願前往荊州赴任,遂改授會稽太守,都督三吳諸軍事,經營三吳作為拱衛京師的重要軍事力量,由劉溫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
劉溫是孤家寡人,只能依附皇帝,不必擔心他有了兵權後,會像大將軍一樣生了異心,加之如今與荀氏聯姻,也讓他有了足夠的背景穩定長江中上游局勢。之後,劉溫夫婦便前往荊州上任了。
重整各州形勢後,蕭湛才算徹底解決了以琅琊王氏為代表的士族專兵,隨時可以凌弱皇室的不利情形。
……
朝廷的動亂算是徹底解決了,這之後,周氏其他幾個女孩子的人生,也因此天翻地覆,各有不同。
傅熙的兒子傅文遠和徽華定了親事,那一日在石頭城,少年出手相救,徽華如見救星,對他也頗有好感,遂答應了婚事。
傅熙雖是流民帥出身,家世在江左算不上多顯赫,可他是皇帝心腹,軍功卓著,又掌握尚書台實權,前途正好,也算一門好親事。
加之動亂之後,徽華也有了幾分生死無常之慨,心氣高有什麼用?像響雲一樣嫁得好又如何?最後不還是守了寡,孤獨一生?不過因周大舅新喪,徽華要為父守孝,暫不能嫁人,不想傅氏竟也願意等她父孝除後再成婚。<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王肅腳步一頓,回頭看著她道:「還有什麼事嗎?」
蘇靈均撲通跪在了地上,對他重重磕了一個頭,感激道:「我感謝將軍幾番對我出手相助,王玄朗喪心病狂,想拉我們母子陪葬,若非將軍周旋,我們母子恐怕早就死了。」
王肅怔了怔,他猶豫了片刻,或許也是眼睜睜看著侄兒死在自己面前的愧疚,他不想讓她再繼續誤解下去了,於是搖了搖頭,對她道:「不是我,是玄朗,那一夜,他求我救你們母子一命。」
蘇靈均愕然,他不是不甘心,想拉他們母子陪葬嗎?
王肅嘆了口氣,「我不清楚你們的恩怨糾葛,可你既然選擇以命守護你們的孩子,心裡對他應該也不止有恨,這是他在世上唯一的血脈了,希望你以後可以用心教養這個孩子,教他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為國建功,以雪父親謀逆之恥。」
蘇靈均默默聽著,她的面上很平靜,眼中卻有微光閃動。
王肅沒有再說什麼,對她微一頷首,轉身離去了。
蘇靈均眼淚奪眶而出。
……
蘇靈均的事情也傳回了吳郡,朱太公雖依舊不肯原諒蘇姨母的淫奔之行,可聽聞外孫女事跡後,卻也認可蘇姨母生了個好女兒,不墜家門忠貞之風。
朱太公終於鬆口同意讓他們回來吳郡老家定居,給他們一家不至於流離失所。
此時蘇靈均也不想留在金陵這傷心地了,於是便勸說母親與外公握手言和,一家人前往吳郡定居。
蘇姨母心中雖還有些慚愧,可在女兒的勸說下,也勉強答應了。離家幾十年,她也的確是想家了。
得知她們一家要前往吳郡後,喚春便命人給她們送了一些金銀財帛作為賞賜,還特地囑咐內監,一定要講清楚,這不是對亂党家屬的賞賜,只是感謝蘇女救她兒子之恩。
王公之妻鍾夫人和裴靜女也暗中悄悄給她送了些財物,讓她能獨立養活兒子。縱然這孩子不姓王,王氏之人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不至於虧待了自家血脈。
前往吳郡前,蘇靈均帶著兒子來了王玄朗墓前祭拜。
此時,王大將軍和王玄朗已經被重新安葬了,這也得益於喚春對皇帝的勸諫。
那一日,喚春得知王大將軍被懸首朱雀桁示眾,被百姓唾罵侮辱遺體後。不由想起當年在東府重陽宴時,王大將軍擊鼓縱劍的情景,何等意氣風發。也是那時,她第一次對權力有了嚮往。
斯人已逝,音形猶在,今見大將軍落得這般下場,喚春不免唏噓感慨,便對皇帝進諫道:「前朝誅殺逆黨,皆先極官刑,後聽私殯。《春秋》許齊襄之葬紀侯,魏武義王修之哭袁譚。國法加於上,私義行於下,大將軍也是一時磊砢人物,何至死後受辱?讓王家人好好收斂了吧。」
蕭湛深以為然,遂私下吩咐王公為王大將軍父子收屍下葬,入土為安。
大將軍被重新安葬的同時,王玄朗的屍骨也被收斂,父子二人最終葬在了一處。
蘇靈均帶了一壺酒,傾倒在他的墓前。
她跪坐他的墓前,恍然想起姑孰的某個夜裡,王玄朗半夜忽醒,把她拉了起來。
那一夜,清風和暢,明月高懸。
他飲了酒,半醉半醒地在月下舞著劍,當時兩邊戰事一觸即發,勝負莫測,隨時都有敗亡之憂,他一時也有了前途未卜的茫然。
後來,他把劍一丟,似醉非醉的對她說,他太壞了,他用卑劣的手段得到了她,她應該恨他,現在的他不配說愛她,或許有一日他們都死了,她才會相信他的真心。
那是她第一次聽到他說愛她,卻是如遭雷劈,說他是不是傻了?
他不語,只是一昧苦笑,不想一語成讖。
蘇靈均手上的酒倒完了,有些話他已經聽不見了,可她還是想說給他——每逢清風明月夜,憶君音容如故。
她抱著兒子,最後給他和王大將軍磕了磕頭,起身離開時,卻在山道上忽然望見一道久違的熟悉身影,二人撞了個對面,同時一怔。
荀妙女一身素服,平靜站在她的對面,先開了口,「你來祭拜他嗎?」
蘇靈均有些心虛,無顏面對她,便低下了頭,「夫人。」
「我和他已經沒有關係了。」荀妙女已經釋然了,不以為意道:「我和他不再是夫妻,你我也不再是妻與妾的關係,你不必這般卑微。」
蘇靈均搖搖頭,「我一直還沒來得及親口跟夫人道個歉。」
「你沒什麼可抱歉的,我反倒要謝謝你,讓我早日擺脫了這個浪蕩子,可以追求新的美好人生。」荀妙女故作坦然道:「我要改嫁給侍中劉溫了。」
蘇靈均愕然睜大了眼,她前夫才剛死,連熱孝還沒過,她就急著嫁人,就不怕遭人非議嗎?不過轉念一想,王玄朗這樣的亂臣賊子,人人都巴不得趕緊跟他劃清界限,誰會給他守孝呢?她不免自嘲。
「恭喜夫人了。」
荀妙女嘴上這樣說著,其實心裡也沒有多大的歡喜。她終於如願以償做了寡婦,再也不用嫉妒,不用爭風吃醋,那個害她痛苦的男人已經得到了應有的報應。她大仇得報,終於解脫,可她卻一點兒都高興不起來。
她不免自嘲道:「我是逆黨的前妻,需要跟皇帝信任的臣子聯姻來洗白我過去的身份,而劉溫是孤家寡人南渡,需要跟一個高門貴女聯姻,來幫他在江左士族站穩跟腳,我們算是各取所需。」
蘇靈均眼神複雜地望著她,心裡一時說不出的滋味。
二人一時陷入了沉默。
這時,荀妙女勉強露出個笑臉,看著她抱在懷裡的孩子,突然開口打破了沉默,「能讓我抱抱他嗎?」
蘇靈均呆了一呆,然後點點頭,主動把孩子遞到了她的懷裡,教兒子道:「來,小寶,叫大娘。」
荀妙女鼻子一酸,不由眨了眨眼,她抱著那可愛的孩子,愛不釋手,小寶口中咿咿呀呀的,還不會說話,卻也不排斥她的懷抱。
這個孩子的眉眼神態都像極了他的父親,很像王玄朗小時候的模樣,她看著看著,不由紅了眼眶,一時百感交集。
「多好的孩子,像他父親。」說完後,似是覺得不妥,便又添了一句,「不要像他父親。」
第110章 秦淮重遊第一眼,他便已經……
大將軍之亂平定後,於是大赦天下,朝廷論功行賞,文武百官各有賞賜。
王公以征討大都督居首功,進爵為郡公,王肅與傅熙戰功最大,皆加封縣公。
周大舅為國捐軀,皇帝嘉其忠行,特令其長子周必行襲父爵,並進爵為縣侯,代其父鎮守石頭城。周二舅和周必昌也因護駕有功被封侯,周氏一門三侯,顯貴莫匹。
往南方士族在朝廷常受到排擠壓制,周氏的顯貴,也很好平衡了這個矛盾,與吳郡陸氏同為朝堂上的南方士族代表。
除此之外,荀謙、徐伯允、蔡雍、劉溫、陸循等其他平亂有功的大臣也都各有賞賜,依次不等,不消多言……
此番亂平後,皇帝撥亂反正,正式親掌大權,為免過往士族專兵,侵陵皇室,架空皇帝的情況再度出現。蕭湛肅清朝堂,提拔了一部分自己認可的官員,黜免了一部分王氏相關官員,抑制了士族門閥專政的隱患,並且在江左各州郡的軍事布局,也進行了極大的調整。
由謝雲瑾領吳郡太守,傅熙還朝擔任尚書令,由晉陵太守太守朱裕接任徐州刺史,以嘉獎會稽謝氏、吳郡朱氏勤王之功。
蕭湛原想讓王肅出任荊州刺史,王肅卻在大將軍之亂平後,感慨世事無常,有沖退之心,不願前往荊州赴任,遂改授會稽太守,都督三吳諸軍事,經營三吳作為拱衛京師的重要軍事力量,由劉溫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
劉溫是孤家寡人,只能依附皇帝,不必擔心他有了兵權後,會像大將軍一樣生了異心,加之如今與荀氏聯姻,也讓他有了足夠的背景穩定長江中上游局勢。之後,劉溫夫婦便前往荊州上任了。
重整各州形勢後,蕭湛才算徹底解決了以琅琊王氏為代表的士族專兵,隨時可以凌弱皇室的不利情形。
……
朝廷的動亂算是徹底解決了,這之後,周氏其他幾個女孩子的人生,也因此天翻地覆,各有不同。
傅熙的兒子傅文遠和徽華定了親事,那一日在石頭城,少年出手相救,徽華如見救星,對他也頗有好感,遂答應了婚事。
傅熙雖是流民帥出身,家世在江左算不上多顯赫,可他是皇帝心腹,軍功卓著,又掌握尚書台實權,前途正好,也算一門好親事。
加之動亂之後,徽華也有了幾分生死無常之慨,心氣高有什麼用?像響雲一樣嫁得好又如何?最後不還是守了寡,孤獨一生?不過因周大舅新喪,徽華要為父守孝,暫不能嫁人,不想傅氏竟也願意等她父孝除後再成婚。<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