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京口原就是北方逃亡的流民聚集之所,都是些驍勇無匹的亡命之徒,如今被有組織的訓練起來,其戰力之強勁,自然遠超大將軍麾下那些酒囊飯袋。

  北府兵於此戰首度現世,震撼叛軍,一戰成名。

  於此同時,豫州、兗州、臨淮、廣陵等邊軍鎮將,也紛紛斬殺王大將軍所任命的官吏,陸續平定當地動亂,率部前來支援皇帝。

  義軍從四面八方湧現,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對叛軍形成合圍包抄之勢。

  皇帝長期示弱,以消除大將軍警惕之心,故意養成其傲慢驕矜之大惡,這張在多年前就已布下的軍事大網,才能順利在決戰時刻展開,終於將大將軍黨羽引入早已布置好的陷阱,一網打盡!

  原本勢單力薄的皇帝,在各路勤王大軍的支持下,逆風翻盤,連連擊退叛軍。

  王公也趁著我方士氣高漲,敵將意志消沉之際,命將士在戰場上到處高呼大將軍已死,諸君為何還要做賊?以此瓦解叛軍作戰意志。

  叛軍眾將的確的很久不見大將軍之面了,每次求見大將軍時,都被王玄朗以大將軍身體不適為由拒絕,他們本就心中有惑。

  今見大軍頻頻敗退,大將軍卻始終不曾露面,眾將也不得不信了大將軍已死的事實,愈發士氣低落,不願再效忠王玄朗,為他出生入死。

  叛軍鬥志潰散,節節敗退,王師在江寧大捷!

  王玄朗在江寧大敗後,退回姑孰軍府,強行帶走蘇靈均母子,燒營逃走,準備率領殘部退守武昌,保存實力。

  江寧大捷後,蕭湛返回大營,命何彥之和傅熙率部追擊剩下的叛軍。

  此時,將士們因打了勝仗,情緒激動,歡呼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大將軍挾震主之威,將移神器。天子隱忍周旋,潛心謀劃,養成其惡後,以弱制強,肅清大凶,撥亂反正。這是晉室半壁江山淪陷胡人之手後,少有的振奮人心時刻!

  蕭湛心中仍在掛念喚春母子,即便打了勝仗,面上也並沒有太多獲勝的喜悅神色。

  與此同時,周必昌也抵達了江寧,得知江寧大捷後,一時歡喜激動不已,又向皇帝匯報了另一個天大的喜訊。

  「陛下,夫人與小皇子已順利轉移至金城避難,母子平安。」

  蕭湛聽聞此訊,腦中轟然一聲,緊繃的情緒乍然鬆弛,整個人好像泄了氣般,以劍拄地,一下跪倒在了地上,激動地叩拜皇天后土。

  軍中將士也紛紛在其身後下拜叩首。

  還好,他贏了,她也活著,一切都還來得及,老天終究待他不薄。

  有水珠從蕭湛面上一顆一顆滾落,在塵土裡翻滾。這位年近中年的帝王,這位剛剛還領著將士在戰場大殺四方的君主,此刻卻因為妻兒平安的消息,落下了喜極而泣的淚水。

  蕭湛胡亂抹了一把臉,很快恢復了平日裡冷靜沉穩的模樣,淡然吩咐著——

  「傳令,班師回朝。」

  第107章 窮途末路金陵城的傾覆成全了他們

  細雨綿綿。

  王玄朗率領殘部,一路狼狽逃亡武昌,陰雨後的道路泥濘難行,眾人為了隱蔽,在叢林間艱難跋涉著。

  此時,還忠心跟在他身邊的將士不過只剩下了百餘人,其他的士兵在潰敗時就已經丟盔棄甲,各自逃命了。

  畢竟都是普通人,當兵不過為了混口飯,眼看兵敗如山,誰還會真去謀反跟皇帝拼命?

  蘇靈均累的精疲力盡,已經不願跟他走了,這一戰已經打散了他的全部身家,就算回去武昌又如何?他身邊連效忠的人都沒幾個,還指望有翻盤的機會嗎?

  「你還要執迷不悟的什麼時候?你現在放了我們,我們母子還有條活路,你就算不可憐我,也可憐可憐孩子吧。」

  王玄朗看著面前聲淚俱下的女子,道:「曾經你攀附我,是因為我的身份,如今我一無所有了,你就要離開我,不是說過我們一家人永遠在一起,生死不分離嗎?」

  蘇靈均搖搖頭,哽咽道:「你要不甘心的話,我陪你死,你放了小寶,我們就近找戶農家把他送人好不好?他才只有幾個月,讓他活下去。」

  王玄朗無動於衷,「說了一家人在一起,就一個都不能少。皇帝出征時,薛夫人母子都能抱著必死之心留駐京師,你們母子為什麼不能跟我同生共死?」

  蘇靈均覺得他簡直不可理喻,薛夫人愛皇帝才願意殉情,她明明已經逃脫,是又被他抓回來的,她為什麼要跟他陪葬?

  王玄朗看著她那神色,他雖然不甘心,依舊絕望的承認,「我有時候也覺得自己賤,可我愛你,你越跑,我就越愛你。我愛你,與你何干?所以就算你不答應,我也要跟你死在一起!」

  蘇靈均睜大了眼,覺得他瘋了,或者說,她是瘋了才會信他的鬼話!

  眾人連夜趕路,天亮前終於抵達了雷池,過了雷池就能一路策馬抵達武昌了。

  河面灰濛濛的一片,周圍霧氣蒸騰,草木繁茂,將士尋來船,正欲渡河之際,忽聞水面上傳來幽幽笛聲。

  哀傷淒婉的調子,穿透層層水面,直擊人心。

  將士們聽著那笛聲,只覺四面楚歌,心裡一陣荒涼,竟不由都起了思鄉之情,以至淚落紛紛。

  王玄朗心中愈發不安,水面煙霧消散後,一道清雋的白衣身影,站在竹筏上,緩緩靠近岸邊。

  「這雷池,你是過不去了。」

  王玄朗看著眼前之人,心裡涼了半截,「七叔……」

  身後傳來簌簌之聲,隱匿在樹林和水岸的士兵隨即現身,黑壓壓一片湧來,將王玄朗層層圍困,插翅難飛。

  ……

  時間回到一個月前,卻說王肅在武昌脫身後,便快馬前往梁州勸說刺史高廣發兵攻打武昌。

  高廣起先畏懼大將軍,不敢出兵,見王肅平安自武昌脫身後,這才信了大將軍大限將至的謠言,卻依舊有些猶豫,遲遲不肯發兵。

  王肅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苦勸道:「朝廷待使君不薄,使君若坐視大將軍侵陵天子,豈不辜負了君臣道義?生為逆臣,死為愚鬼,永世都是宗族鄉黨的恥辱。何不若派兵襲擊武昌,攻克荊州,斷絕大將軍後路,使君便是不世之功。」

  高廣被說動,終於下定決心,同意發兵攻打武昌,又以王肅名高當世,文武兼備,願推他為盟主,將梁州軍的指揮權交給他,由王肅領兵,攻打武昌。

  王肅當仁不讓,遂帶領梁州軍大破武昌,誅殺了大將軍的司馬李易後,順利控制了武昌。又沿著武昌進軍,一路平定荊州,江州諸多州郡。

  眼見官軍勢如破竹,豫章梁氏宗族也在梁老夫人的倡議下,組織宗族,配合義軍打擊江州叛軍,還將王玄朗安排在江州府的蘇靈均之弟蘇應活捉,交由王肅處置。

  王肅料定王玄朗兵敗後,一定會返回武昌,早已在他回程的路上布下了天羅地網,只待他自投羅網了。

  王玄朗見到是王肅後,一時心如死灰,雖是骨肉至親,可王肅向來端正,公事公辦,是很難做出什麼出格事情的。

  就在他以為自己會被王肅下令就地格殺時,卻聽他道:「押他上船,送還金陵,由皇帝發落。」

  *

  夜色如水。

  船底的牢房潮濕昏暗,王玄朗像一頭鬥敗的獅子,滿身疲憊,獨自舔舐傷口。

  關在另一處的蘇靈均亦是膽戰心驚,抱著兒子不停安哄。

  月光從窄小的窗格湧入,同一片月光,灑落在各懷心思的二人身上。

  這時,地牢的木階上傳來腳步聲,王玄朗抬眼望去,眼光微動,「七叔。」

  王肅沉默著走向他,腳步十分壓抑沉重,提醒他道:「我不會徇私的。」

  王玄朗一滯,隨即自嘲一笑,「別讓我污了七叔的清名,那樣我就更加罪無可恕了。」

  「你還是不知悔改。」王肅蹙了蹙眉,「大將軍終究是害了你,你若早些投降收手,何至於此?」

  王玄朗冷笑,「他蕭湛能做皇帝,無非是憑著皇室後裔的身份,可這江左的基業,一大半都是我們王氏奠定的,我何錯之有?」

  王肅搖了搖頭,正色道:「說出這話,你就大錯特錯了,以暴力征服,則人心不服。若不講規矩,單憑誰的武力強,誰的戰功多就能得天下、做皇帝,那南方也早就分裂成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了。」

  自衣冠南渡以來,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摩擦不斷,矛盾重重,猶如一盤散沙,南北世家需要一個共同的領袖,將他們團結在一起,共抗胡人南下。

  晉室雖失了半壁江山,依舊是天下漢民心中的正朔,作為皇嗣後裔的蕭湛,無異於是最合適的盟主人選,士族擁護蕭湛登基稱帝,從來不是因為他有多少戰功,而是因為士族需要藉助皇室的聲望團結在一起,才能保全自己,不被胡人逐個擊破。

  王肅看著他,哀其不幸,怒氣無知。

  「若真讓大將軍開了這個頭,今日王氏反,明日周氏反,後日李氏反,天下豈不徹底亂了套?天天內亂打仗換皇帝,你方唱罷我登場,百姓還要不要過日子?朝廷還要不要收復北方?難道要把江左也變成北方五胡十六國的亂局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