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總之,是十分的熱鬧,也是十分的乏善可陳。
沈里一手被聞時頌牢牢的牽著,一手暗暗以袖擋嘴,打著哈欠,覺得每個人都像是帶著一張精心設計過的面具,連笑容都看的人犯困。
直至衛老夫人和謝太傅聯袂而來,笑容滿面的在主座落座,眾人開始給老太太賀壽。
最先唱名的自然是老皇帝派人送來的壽禮,然後是太子和太子妃的,比較神奇的是,其他皇子公主,也就是聞時頌的那些居心叵測的手足,也有不少都派人送來了賀禮。以往是沒有的,今日為何如此特別,有可能是因為這是老太太的整壽,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謝老太傅的死期已經人盡皆知。
可以理解為是對衛老夫人的同情,也可以理解為是看太子熱鬧的奚落。
當然,等看他們都送了什麼壽禮,就明白這些人的惡毒了。
有掩飾的很好的,也有明晃晃送了一副前朝畫作的,畫是好畫,就是上面還多了一副礙眼的題字,那是一首詩,講的是家族傳承,血溶於水。
挑釁之意已經十分明顯了。
但對方甚至還能大言不慚的說上一句這都是為了衛謝兩家好。對方明顯是在找茬,想要給太子添堵,但舉的例子才是真正的殺人誅心,說的是衛家應該和沈家好好學學,說不定就能認回來又一個沈青起。
既攪和了衛家,又暗諷了沈家。
沈里當下就不幹了。
但不等沈里說什麼,衛老夫人已經笑著說:「就不牢殿下費心了。」她看了眾人一圈,把每個人的表情盡收眼底,心裡卻是前所未有的平靜。
就像今天早上。
天還沒有亮,她就醒了,也沒有著急坐起,就這麼靜靜的躺在床上,回想著聞時頌臨走前的最後一眼,平波無瀾,又好像在問,您真的甘心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嗎?
她當時想說,她甘心又怎麼樣,不甘心又怎麼樣呢?
她一輩子不都是這麼隨波逐流的過來的?
小時候她想覺醒,不想嫁人,可惜她沒那個天賦,人人都和她說,小娘子您的生活多好啊,等成了婚你就懂了。等按照父母的安排嫁給了前途無限的謝太傅,大家又說,您的生活可真好啊,雖然她也不明白她的生活好在哪裡。
母親告訴她,等你生了孩子就懂了,生了孩子之後又告訴她,等兒子生了孫子之後就懂了。
結果呢?
女兒先天病弱,兒子為愛痴狂,等丈夫去後,她好像還是什麼都沒有。甚至丈夫還沒有去呢,就已經能被人欺負上門了。
這樣的生活到底好在哪裡呢?
衛老夫人到老也沒想明白,但她也已經不打算想了,她對那些甚至還在暗暗期待著她能屈服於皇子公主的親戚說:「今天人比較全,老身正好有一件喜事要宣布。」
所有親戚都不由提起了心,渴望的看向她,期待著她能從自家選個繼承人。
謝太傅的血脈後遺症是個讓人十分痛心的意外,但他並不是個例,大啟對此一直都有相關的完善安排,雖然在沈里這個現代人聽來有些不講道理,好比謝太傅可以蒙蔭一個覺醒了血脈的繼承人繼承他的爵位,直接入朝為官。
這才是謝家的繼承人如此值錢,被眾人眼巴巴的盯著的原因。
大家想著,也只可能是這件事了,不是嗎?
不然還能是什麼呢?
當然,也可以是衛老夫人宣布自己覺醒了血脈啊。
全場震驚。
***
沈里:打賭最後還是我贏了!
聞時頌看了看兩人始終緊握的手,那怎麼辦?手已經牽完了,不然我讓你再牽回來?
沈里:?
第61章 入主東宮第六十一天:
衛老夫人一語驚四座。
不只是外人不知道她覺醒了,連她身邊的謝老太傅都是一臉不可思議,她那個幾乎不與外界互動,哪怕是遠遠的看見聞時頌這個當朝太子,也就僅僅是點個頭致意的大兒子,都不可置信的側目,看向了自己的阿娘。
「什麼時候的事?」幾乎每個人都想這麼問。
但只有當事人沈里能舉手回答,就在剛剛啊。
在衛老夫人被逼到絕路,既然所有人都不想讓她活,那就大家一起死的時候。好吧,老太太還是想活的,她不僅想活,還想更好、更體面的活下去。
其實衛老夫人也不知道沈里能不能看懂她的眼神,亦或者什麼時候可以幫她覺醒,但她還是站了起來,在眾目睽睽之下看向了沈里,大膽為自己賭了一個未來。
幸運的是,沈里看懂了,等沈里對她肯定的點了點頭之後,衛老夫人就向眾人宣布了這一喜訊。
衛老夫人的理解是,沈里看懂了她的眼神,肯定能讓她覺醒,那她就稍微提前貸款宣布一下,畢竟氣氛都烘托到這兒了。
但實際上,沈里的點頭就是代表著她已經覺醒成功了。
金手指出馬,就是這麼迅捷又高效。
至於沈里是如何做到的,他看向了身邊的聞時頌。聞時頌還在牽著沈里的手不放呢,他知道他倆的打賭是他輸了,但既然沈里沒提,那他就敢假裝自己也沒意識到這件事,能牽一會兒是一會兒!
他這個人臉皮就是這麼厚,畢竟臉皮不厚一點是追不到老婆的。
沈里是真的還沒想起來這件事,只是傾身上前,小聲在聞時頌的耳邊問:「姑姥姥知道你送給她的壽禮,都換成鐵器、銅錘以及鮮花了嗎?」
是的,這就是衛老夫人的覺醒條件了。
需要無堅不摧的鐵器,需要力拔萬鈞的銅錘,也需要一打開盒子便是撲鼻香氣的鮮花。一如沈里以前看過的一個GG片歌曲*,裡面唱女孩是由什麼構成的呢?是鮮花是戒指,是花邊是果醬?還是由鋼鐵,由毅力以及仁慈?
誰也不知道答案,就像人生沒有辦法被一兩個詞語簡簡單單的定義,遊戲的策劃大概是覺得女孩既可以由鋼鐵組成,也可以由鮮花。
隨便她想要成為什麼。
聞時頌也是蠻厲害的,在這個有宵禁的夜晚,讓人連夜東拼西湊齊了這些東西,並趕在今天壽宴開始之前,就以他和沈里的名義送到了衛老夫人的手上。
在老夫人接受唱名的那一刻起,她的覺醒條件就已經達成了。
沈里需要做的,僅僅只是在她點頭的那一刻,輕輕的按下屬於她的覺醒鍵,為她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一切都是那麼的及時與絲滑,就像命運最好的安排。
沈里低聲繼續問聞時頌:「阿兔,你是怎麼猜到姑姥姥會改變主意的?你真的太厲害了!」
聞時頌聳肩,實話實說:「我不知道。」
沈里一愣:「但你還是準備了。」
是的,但他還是準備了。聞時頌點了點頭,因為他覺得沈里會希望他這樣做,或者準確的說,他這樣做了沈里會感到十分開心。哪怕衛老夫人到最後也沒有選擇覺醒,聞時頌也會想辦法讓沈里知道他都在背後默默做了什麼的。
他這人一向是做好事必留名。
沈里也確實很開心,仿佛眼睛裡能裝下整片星空的那種開心。
被衛老夫人現場打臉、美夢破碎的其他人,大概就沒有那麼開心了。
好比衛家人。
如今的衛家家主是衛皇后的庶弟,衛老夫人的侄子,是個典型的耀祖。他當年是靠這麼一套封建思維得到的家主之位,如今的為人處世自然還是這麼一套封建思維,這些年一直在極力給衛老夫人推銷自己不爭氣的小兒子。
他以為他兒子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謝老太傅那邊的兄弟親戚,萬萬沒想到等到最後,等來了自己姑母覺醒的消息。
這個覺醒來的有多麼恰到好處你,他已經不願意多加贅述,總之,他轉了轉眼珠,心下想著,就這麼巧嗎?
***
聞時頌一看他小舅的模樣,就知道他在打什麼主意,十分嘲諷的撇了撇嘴。
「你不喜歡衛家?」沈里其實昨天就想問了,只是沒來得及,今天看聞時頌的樣子終於有想了起來,借著喝茶的動作問聞時頌。
聞時頌卻挑眉看向沈里,他真的很想問問自己的太子妃,你是不是發燒了?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直接就抬袖摸上了沈里的額頭,確定他沒有發燒後,才反問道:「說得好像你有多喜歡似的,你們過往的不痛快你都忘了?」
沈里:「……」我穿越的啊大哥,我哪裡知道我和他們有什麼仇?沈里真的很想知道,就試著問了一句,「不然你提示一下呢?」
聞時頌沉默了。
因為他也不知道。
衛家以前和東宮的關係還是很親密的,只不過當時東宮的主人還是聞時頌的大哥孝賢太子,衛家小舅的兩個兒子是正兒八經的太子表弟,都給孝賢太子當過伴讀。他們和孝賢太子的年歲也更加接近,如今都已入朝為官。
沈里當年雖然名義上也是太子伴讀,但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那只是為了給沈里一個在弘文館讀書的藉口。
沈里一手被聞時頌牢牢的牽著,一手暗暗以袖擋嘴,打著哈欠,覺得每個人都像是帶著一張精心設計過的面具,連笑容都看的人犯困。
直至衛老夫人和謝太傅聯袂而來,笑容滿面的在主座落座,眾人開始給老太太賀壽。
最先唱名的自然是老皇帝派人送來的壽禮,然後是太子和太子妃的,比較神奇的是,其他皇子公主,也就是聞時頌的那些居心叵測的手足,也有不少都派人送來了賀禮。以往是沒有的,今日為何如此特別,有可能是因為這是老太太的整壽,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謝老太傅的死期已經人盡皆知。
可以理解為是對衛老夫人的同情,也可以理解為是看太子熱鬧的奚落。
當然,等看他們都送了什麼壽禮,就明白這些人的惡毒了。
有掩飾的很好的,也有明晃晃送了一副前朝畫作的,畫是好畫,就是上面還多了一副礙眼的題字,那是一首詩,講的是家族傳承,血溶於水。
挑釁之意已經十分明顯了。
但對方甚至還能大言不慚的說上一句這都是為了衛謝兩家好。對方明顯是在找茬,想要給太子添堵,但舉的例子才是真正的殺人誅心,說的是衛家應該和沈家好好學學,說不定就能認回來又一個沈青起。
既攪和了衛家,又暗諷了沈家。
沈里當下就不幹了。
但不等沈里說什麼,衛老夫人已經笑著說:「就不牢殿下費心了。」她看了眾人一圈,把每個人的表情盡收眼底,心裡卻是前所未有的平靜。
就像今天早上。
天還沒有亮,她就醒了,也沒有著急坐起,就這麼靜靜的躺在床上,回想著聞時頌臨走前的最後一眼,平波無瀾,又好像在問,您真的甘心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嗎?
她當時想說,她甘心又怎麼樣,不甘心又怎麼樣呢?
她一輩子不都是這麼隨波逐流的過來的?
小時候她想覺醒,不想嫁人,可惜她沒那個天賦,人人都和她說,小娘子您的生活多好啊,等成了婚你就懂了。等按照父母的安排嫁給了前途無限的謝太傅,大家又說,您的生活可真好啊,雖然她也不明白她的生活好在哪裡。
母親告訴她,等你生了孩子就懂了,生了孩子之後又告訴她,等兒子生了孫子之後就懂了。
結果呢?
女兒先天病弱,兒子為愛痴狂,等丈夫去後,她好像還是什麼都沒有。甚至丈夫還沒有去呢,就已經能被人欺負上門了。
這樣的生活到底好在哪裡呢?
衛老夫人到老也沒想明白,但她也已經不打算想了,她對那些甚至還在暗暗期待著她能屈服於皇子公主的親戚說:「今天人比較全,老身正好有一件喜事要宣布。」
所有親戚都不由提起了心,渴望的看向她,期待著她能從自家選個繼承人。
謝太傅的血脈後遺症是個讓人十分痛心的意外,但他並不是個例,大啟對此一直都有相關的完善安排,雖然在沈里這個現代人聽來有些不講道理,好比謝太傅可以蒙蔭一個覺醒了血脈的繼承人繼承他的爵位,直接入朝為官。
這才是謝家的繼承人如此值錢,被眾人眼巴巴的盯著的原因。
大家想著,也只可能是這件事了,不是嗎?
不然還能是什麼呢?
當然,也可以是衛老夫人宣布自己覺醒了血脈啊。
全場震驚。
***
沈里:打賭最後還是我贏了!
聞時頌看了看兩人始終緊握的手,那怎麼辦?手已經牽完了,不然我讓你再牽回來?
沈里:?
第61章 入主東宮第六十一天:
衛老夫人一語驚四座。
不只是外人不知道她覺醒了,連她身邊的謝老太傅都是一臉不可思議,她那個幾乎不與外界互動,哪怕是遠遠的看見聞時頌這個當朝太子,也就僅僅是點個頭致意的大兒子,都不可置信的側目,看向了自己的阿娘。
「什麼時候的事?」幾乎每個人都想這麼問。
但只有當事人沈里能舉手回答,就在剛剛啊。
在衛老夫人被逼到絕路,既然所有人都不想讓她活,那就大家一起死的時候。好吧,老太太還是想活的,她不僅想活,還想更好、更體面的活下去。
其實衛老夫人也不知道沈里能不能看懂她的眼神,亦或者什麼時候可以幫她覺醒,但她還是站了起來,在眾目睽睽之下看向了沈里,大膽為自己賭了一個未來。
幸運的是,沈里看懂了,等沈里對她肯定的點了點頭之後,衛老夫人就向眾人宣布了這一喜訊。
衛老夫人的理解是,沈里看懂了她的眼神,肯定能讓她覺醒,那她就稍微提前貸款宣布一下,畢竟氣氛都烘托到這兒了。
但實際上,沈里的點頭就是代表著她已經覺醒成功了。
金手指出馬,就是這麼迅捷又高效。
至於沈里是如何做到的,他看向了身邊的聞時頌。聞時頌還在牽著沈里的手不放呢,他知道他倆的打賭是他輸了,但既然沈里沒提,那他就敢假裝自己也沒意識到這件事,能牽一會兒是一會兒!
他這個人臉皮就是這麼厚,畢竟臉皮不厚一點是追不到老婆的。
沈里是真的還沒想起來這件事,只是傾身上前,小聲在聞時頌的耳邊問:「姑姥姥知道你送給她的壽禮,都換成鐵器、銅錘以及鮮花了嗎?」
是的,這就是衛老夫人的覺醒條件了。
需要無堅不摧的鐵器,需要力拔萬鈞的銅錘,也需要一打開盒子便是撲鼻香氣的鮮花。一如沈里以前看過的一個GG片歌曲*,裡面唱女孩是由什麼構成的呢?是鮮花是戒指,是花邊是果醬?還是由鋼鐵,由毅力以及仁慈?
誰也不知道答案,就像人生沒有辦法被一兩個詞語簡簡單單的定義,遊戲的策劃大概是覺得女孩既可以由鋼鐵組成,也可以由鮮花。
隨便她想要成為什麼。
聞時頌也是蠻厲害的,在這個有宵禁的夜晚,讓人連夜東拼西湊齊了這些東西,並趕在今天壽宴開始之前,就以他和沈里的名義送到了衛老夫人的手上。
在老夫人接受唱名的那一刻起,她的覺醒條件就已經達成了。
沈里需要做的,僅僅只是在她點頭的那一刻,輕輕的按下屬於她的覺醒鍵,為她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一切都是那麼的及時與絲滑,就像命運最好的安排。
沈里低聲繼續問聞時頌:「阿兔,你是怎麼猜到姑姥姥會改變主意的?你真的太厲害了!」
聞時頌聳肩,實話實說:「我不知道。」
沈里一愣:「但你還是準備了。」
是的,但他還是準備了。聞時頌點了點頭,因為他覺得沈里會希望他這樣做,或者準確的說,他這樣做了沈里會感到十分開心。哪怕衛老夫人到最後也沒有選擇覺醒,聞時頌也會想辦法讓沈里知道他都在背後默默做了什麼的。
他這人一向是做好事必留名。
沈里也確實很開心,仿佛眼睛裡能裝下整片星空的那種開心。
被衛老夫人現場打臉、美夢破碎的其他人,大概就沒有那麼開心了。
好比衛家人。
如今的衛家家主是衛皇后的庶弟,衛老夫人的侄子,是個典型的耀祖。他當年是靠這麼一套封建思維得到的家主之位,如今的為人處世自然還是這麼一套封建思維,這些年一直在極力給衛老夫人推銷自己不爭氣的小兒子。
他以為他兒子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謝老太傅那邊的兄弟親戚,萬萬沒想到等到最後,等來了自己姑母覺醒的消息。
這個覺醒來的有多麼恰到好處你,他已經不願意多加贅述,總之,他轉了轉眼珠,心下想著,就這麼巧嗎?
***
聞時頌一看他小舅的模樣,就知道他在打什麼主意,十分嘲諷的撇了撇嘴。
「你不喜歡衛家?」沈里其實昨天就想問了,只是沒來得及,今天看聞時頌的樣子終於有想了起來,借著喝茶的動作問聞時頌。
聞時頌卻挑眉看向沈里,他真的很想問問自己的太子妃,你是不是發燒了?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直接就抬袖摸上了沈里的額頭,確定他沒有發燒後,才反問道:「說得好像你有多喜歡似的,你們過往的不痛快你都忘了?」
沈里:「……」我穿越的啊大哥,我哪裡知道我和他們有什麼仇?沈里真的很想知道,就試著問了一句,「不然你提示一下呢?」
聞時頌沉默了。
因為他也不知道。
衛家以前和東宮的關係還是很親密的,只不過當時東宮的主人還是聞時頌的大哥孝賢太子,衛家小舅的兩個兒子是正兒八經的太子表弟,都給孝賢太子當過伴讀。他們和孝賢太子的年歲也更加接近,如今都已入朝為官。
沈里當年雖然名義上也是太子伴讀,但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那只是為了給沈里一個在弘文館讀書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