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良久沉默,蕭照喉結上下滾動幾下,艱難從嗓子裡擠出這樣一個字。
未能說出口的話深埋於心。
事到如今已不必再說,白白叫兩個人都尷尬。
「登基大典過後,你我和離的旨意會傳出,從此你恢復自由身,只是林家小娘子。」蕭照又說。
林苒得他允諾,又點了下頭:「謝謝。」
蕭照沒有應。
他偏頭望向黑漆漆的窗外,無星無月的夜晚比往日更黯淡一些。
天總歸是會亮的。
時辰到了,天會亮、太陽會照常升起,或許他們也是。
……
延興十九年。
九月,宮變橫生,帝後崩逝,太子登基,牽扯宮變者紛紛下獄聽候審問。
但令朝野內外震驚的是一封和離書。
新帝繼承大統,下的第一道旨意卻是與潛邸時的太子妃和離,准太子妃歸家,恢復女兒身。
君無戲言。
旨意既下再無更改的可能。
大臣們縱然深感荒唐亦不願輕易觸新帝逆鱗。何況,如此一來,後位空懸……定遠侯府為平定叛亂本便立下大功,再得後位撐腰,往後必將愈發不可小覷。於是幾乎所有人詭異地默許了這道和離旨意。
最不能接受的人當屬王溪月了。
一場秋狩之行過後,於她而言可謂一夕之間天翻地覆,如今林苒也要走,她如何接受得了?
王溪月尋過來,見林苒正在命宮人收拾一應物什,頓時哭成個淚人。林苒拉著她的手寬慰:「好啦,馬上要出嫁的人,這樣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離罷了,我也不會消失不見,往後我們照常可以見面的呀。你來尋我,或者我尋你,不見面也可以寫信,若你不願意找我,那便另當別論。」
「你說得輕巧!」
林苒輕飄飄的態度讓王溪月又氣又惱,一張嘴便哇哇大哭,「當真能有這麼簡單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麼複雜。」林苒笑著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淚,命宜雪將當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賀禮取來,「你送我的賀禮,我是要帶走的,你大婚,我也備下賀禮,既來了,索性今日先給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牽扯進謀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賜婚旨意,她與徐明盛這樁婚事亦只能一切從簡、低調操辦。
和離在先,林苒在京城便當不了那個低調人。
他們的婚禮她不準備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覺。
她立時聽出林苒話裡有話,抓住重點:「要去哪兒?」
林苒聞言一笑,沒有故意隱瞞:「近來風頭太盛,避一避為好,大約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時日。」遠離京城,自然也遠離是非,遠離流言,便讓新帝獨自承受罷。
「一些時日是多久?」
王溪月臉頰尚且掛著兩顆豆大的淚,嘟一嘟嘴,「當真會回來嗎?」
林苒但笑,沒有給出承諾。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棄追問,只說:「無論去何處,安頓好以後記得給我來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應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點了點頭。
送走王溪月後,春鳶和宜雪也帶著宮人將行禮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東宮的東西談不上太多。
嫁妝之外,無外乎一些衣裙首飾與賞賜。
那些賞賜她沒有全部帶走,挑了些自己喜歡的,塞滿一輛馬車便罷。
大哥林長庚和二哥林長洲一道來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遠侯府的馬車,林苒沒有回頭,心情鬆快跟著兄長歸家。
「陛下,太子妃……」陳安悄聲入御書房,行至龍案前,低聲與蕭照稟報時意識到失言,立即改口說,「林小娘子已經平安回侯府了。」
蕭照動作一頓,頷首示意自己已經知曉。
林苒今日走,他確實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並未相送。
林小娘子沒有留下任何話、任何書信,陳安再無其他可稟報的。
見蕭照全無詢問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龍體。」
多少擔憂,陳安臨走前多嘴一句。
蕭照身體尚未痊癒,不宜太過操勞,他在御書房多待得半個時辰便歇息了。一覺醒來不過亥時附近,亦不記得自己做了個什麼夢,只記得夢裡有林苒,但看見的全是她的背影,連背影也離他越來越遠。
他忽然心緒煩悶。
無處排解,蕭照把陳安喊來,吩咐備輦。
沒有林苒在的承鸞殿徒留消沉。
蕭照命人點燈,殿內一應陳設尚未更改,與從前無異。
陳安陪他入得正殿,將他從過去到如今對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裡,此時此刻難免怕他觸景生情、傷懷傷身,但不知如何規勸開解,不由暗自嘆氣。
蕭照只讓陳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個人待在這裡靜一靜。
環顧熟悉的一切,往昔回憶輕易被勾起。
從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從大婚之夜闖進前院尋他到齜牙咧嘴為他作畫。
蕭照想起林苒答應過會給他而他卻未收到的畫,心下幾分悵然。行至梳妝檯前,瞧見擺放得整整齊齊的妝奩,又記起七夕那日為她買下的簪子,他抬手將妝奩打開,裡面的首飾簪子依舊滿滿當當。
他注意到那支鴛鴦海棠紋白玉簪。
也記起往前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處的。
蕭照未在這些首飾簪子裡尋見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麼,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隨即再坐不住,把陳安喊進來,要他確
認林苒從東宮帶走了哪些東西。
陳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帶走的東西不多,沒有太過費勁,蕭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銀珠寶外,七夕那日,他給林苒買的簪子,她都帶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帶走他為她買的木簪子。
念頭閃過腦海,蕭照心跳如鼓,隱約感覺自己終於抓住一點重要的東西。
至少。
至少願意帶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對他不會只有滿心的怨恨不滿。
這比什麼都要緊。
……
和離歸家翌日。
林苒晨早從京城出發,在二哥林長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過幾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與徐明盛的婚事籌辦倉促、一切從簡,亦不曾宴請賓客,低調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頓飯。
王溪月也不是以樂安縣主的身份出嫁的。從前那些因姑母而來的榮華富貴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蕭照送她一座三進宅子作為嫁妝,又有賜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於刻意刁難欺辱。
宮變風波帶來的影響日漸消散。
蕭照的身體一日較一日好轉,他初登大寶,也同樣變得越來越忙碌。
林苒遠在林家祖宅,他沒有派人去盯著她一舉一動,便不會時常得知與她有關的消息。但他與林苒之間那一層性命相連的關係沒有消失。
於是,哪怕隔著千山萬水,他依舊會在不經意時驀地感知與她有關的事。
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曉她過得不錯,無須多加打聽。
辰光在林苒的逍遙與蕭照的忙碌里一晃而過。
又是一年春好處。
懶怠散漫過近一個冬天的林苒決定替自己尋點兒開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說起想擺擂台,比試招親。
林家本是大戶,備受矚目。
擂台一擺,林家小娘子有意招親的消息定然迅速傳開,毫無疑問可以吸引許多人來湊熱鬧。
林長洲向來溺愛妹妹。他不認為妹妹會拿這樣的事開玩笑,卻也擔心太過火,且拿不準妹妹到底什麼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側擊問上一問。
「先前和離之事,妹妹隻字不肯透露緣由,如今又想要打著招親的旗號擺起擂台……我瞧著不像當真想招親,畢竟來的是什麼人全無定數,那些歪瓜裂棗,難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著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於懷,才想折騰這一出罷?」
林苒好笑:「二哥這是什麼話?我為何要耿耿於懷?」
「難道不是嗎?」林長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麼也當得上是玉樹臨風、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裡當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輕易越不過他去。我怕妹妹在賭氣,白白賠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長洲一眼:「我為何要賭氣?還有,二哥怎麼胳膊肘往外拐?」
林長洲但笑:「說幾句實話罷了。」
林苒無心爭辯那位「前夫」究竟怎麼樣,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兒戲,自當慢慢挑選。要慢慢挑選便須得時間,想來越早開始越好,免得耽誤。二哥若覺得此舉太招搖,那費些心思幫我物色些好兒郎,我日後一一相看便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未能說出口的話深埋於心。
事到如今已不必再說,白白叫兩個人都尷尬。
「登基大典過後,你我和離的旨意會傳出,從此你恢復自由身,只是林家小娘子。」蕭照又說。
林苒得他允諾,又點了下頭:「謝謝。」
蕭照沒有應。
他偏頭望向黑漆漆的窗外,無星無月的夜晚比往日更黯淡一些。
天總歸是會亮的。
時辰到了,天會亮、太陽會照常升起,或許他們也是。
……
延興十九年。
九月,宮變橫生,帝後崩逝,太子登基,牽扯宮變者紛紛下獄聽候審問。
但令朝野內外震驚的是一封和離書。
新帝繼承大統,下的第一道旨意卻是與潛邸時的太子妃和離,准太子妃歸家,恢復女兒身。
君無戲言。
旨意既下再無更改的可能。
大臣們縱然深感荒唐亦不願輕易觸新帝逆鱗。何況,如此一來,後位空懸……定遠侯府為平定叛亂本便立下大功,再得後位撐腰,往後必將愈發不可小覷。於是幾乎所有人詭異地默許了這道和離旨意。
最不能接受的人當屬王溪月了。
一場秋狩之行過後,於她而言可謂一夕之間天翻地覆,如今林苒也要走,她如何接受得了?
王溪月尋過來,見林苒正在命宮人收拾一應物什,頓時哭成個淚人。林苒拉著她的手寬慰:「好啦,馬上要出嫁的人,這樣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離罷了,我也不會消失不見,往後我們照常可以見面的呀。你來尋我,或者我尋你,不見面也可以寫信,若你不願意找我,那便另當別論。」
「你說得輕巧!」
林苒輕飄飄的態度讓王溪月又氣又惱,一張嘴便哇哇大哭,「當真能有這麼簡單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麼複雜。」林苒笑著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淚,命宜雪將當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賀禮取來,「你送我的賀禮,我是要帶走的,你大婚,我也備下賀禮,既來了,索性今日先給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牽扯進謀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賜婚旨意,她與徐明盛這樁婚事亦只能一切從簡、低調操辦。
和離在先,林苒在京城便當不了那個低調人。
他們的婚禮她不準備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覺。
她立時聽出林苒話裡有話,抓住重點:「要去哪兒?」
林苒聞言一笑,沒有故意隱瞞:「近來風頭太盛,避一避為好,大約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時日。」遠離京城,自然也遠離是非,遠離流言,便讓新帝獨自承受罷。
「一些時日是多久?」
王溪月臉頰尚且掛著兩顆豆大的淚,嘟一嘟嘴,「當真會回來嗎?」
林苒但笑,沒有給出承諾。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棄追問,只說:「無論去何處,安頓好以後記得給我來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應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點了點頭。
送走王溪月後,春鳶和宜雪也帶著宮人將行禮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東宮的東西談不上太多。
嫁妝之外,無外乎一些衣裙首飾與賞賜。
那些賞賜她沒有全部帶走,挑了些自己喜歡的,塞滿一輛馬車便罷。
大哥林長庚和二哥林長洲一道來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遠侯府的馬車,林苒沒有回頭,心情鬆快跟著兄長歸家。
「陛下,太子妃……」陳安悄聲入御書房,行至龍案前,低聲與蕭照稟報時意識到失言,立即改口說,「林小娘子已經平安回侯府了。」
蕭照動作一頓,頷首示意自己已經知曉。
林苒今日走,他確實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並未相送。
林小娘子沒有留下任何話、任何書信,陳安再無其他可稟報的。
見蕭照全無詢問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龍體。」
多少擔憂,陳安臨走前多嘴一句。
蕭照身體尚未痊癒,不宜太過操勞,他在御書房多待得半個時辰便歇息了。一覺醒來不過亥時附近,亦不記得自己做了個什麼夢,只記得夢裡有林苒,但看見的全是她的背影,連背影也離他越來越遠。
他忽然心緒煩悶。
無處排解,蕭照把陳安喊來,吩咐備輦。
沒有林苒在的承鸞殿徒留消沉。
蕭照命人點燈,殿內一應陳設尚未更改,與從前無異。
陳安陪他入得正殿,將他從過去到如今對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裡,此時此刻難免怕他觸景生情、傷懷傷身,但不知如何規勸開解,不由暗自嘆氣。
蕭照只讓陳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個人待在這裡靜一靜。
環顧熟悉的一切,往昔回憶輕易被勾起。
從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從大婚之夜闖進前院尋他到齜牙咧嘴為他作畫。
蕭照想起林苒答應過會給他而他卻未收到的畫,心下幾分悵然。行至梳妝檯前,瞧見擺放得整整齊齊的妝奩,又記起七夕那日為她買下的簪子,他抬手將妝奩打開,裡面的首飾簪子依舊滿滿當當。
他注意到那支鴛鴦海棠紋白玉簪。
也記起往前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處的。
蕭照未在這些首飾簪子裡尋見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麼,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隨即再坐不住,把陳安喊進來,要他確
認林苒從東宮帶走了哪些東西。
陳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帶走的東西不多,沒有太過費勁,蕭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銀珠寶外,七夕那日,他給林苒買的簪子,她都帶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帶走他為她買的木簪子。
念頭閃過腦海,蕭照心跳如鼓,隱約感覺自己終於抓住一點重要的東西。
至少。
至少願意帶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對他不會只有滿心的怨恨不滿。
這比什麼都要緊。
……
和離歸家翌日。
林苒晨早從京城出發,在二哥林長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過幾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與徐明盛的婚事籌辦倉促、一切從簡,亦不曾宴請賓客,低調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頓飯。
王溪月也不是以樂安縣主的身份出嫁的。從前那些因姑母而來的榮華富貴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蕭照送她一座三進宅子作為嫁妝,又有賜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於刻意刁難欺辱。
宮變風波帶來的影響日漸消散。
蕭照的身體一日較一日好轉,他初登大寶,也同樣變得越來越忙碌。
林苒遠在林家祖宅,他沒有派人去盯著她一舉一動,便不會時常得知與她有關的消息。但他與林苒之間那一層性命相連的關係沒有消失。
於是,哪怕隔著千山萬水,他依舊會在不經意時驀地感知與她有關的事。
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曉她過得不錯,無須多加打聽。
辰光在林苒的逍遙與蕭照的忙碌里一晃而過。
又是一年春好處。
懶怠散漫過近一個冬天的林苒決定替自己尋點兒開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說起想擺擂台,比試招親。
林家本是大戶,備受矚目。
擂台一擺,林家小娘子有意招親的消息定然迅速傳開,毫無疑問可以吸引許多人來湊熱鬧。
林長洲向來溺愛妹妹。他不認為妹妹會拿這樣的事開玩笑,卻也擔心太過火,且拿不準妹妹到底什麼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側擊問上一問。
「先前和離之事,妹妹隻字不肯透露緣由,如今又想要打著招親的旗號擺起擂台……我瞧著不像當真想招親,畢竟來的是什麼人全無定數,那些歪瓜裂棗,難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著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於懷,才想折騰這一出罷?」
林苒好笑:「二哥這是什麼話?我為何要耿耿於懷?」
「難道不是嗎?」林長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麼也當得上是玉樹臨風、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裡當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輕易越不過他去。我怕妹妹在賭氣,白白賠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長洲一眼:「我為何要賭氣?還有,二哥怎麼胳膊肘往外拐?」
林長洲但笑:「說幾句實話罷了。」
林苒無心爭辯那位「前夫」究竟怎麼樣,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兒戲,自當慢慢挑選。要慢慢挑選便須得時間,想來越早開始越好,免得耽誤。二哥若覺得此舉太招搖,那費些心思幫我物色些好兒郎,我日後一一相看便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