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林長洲見妹妹無意阻攔,與他們放行,而後上前關心一句:「還好嗎?」
「二哥,無事。」
林苒輕輕嘆一口氣,「只不曾想,最後是這個樣子。」
她知道皇后娘娘不會逃。
當真要逃,在他們趕過來之前便離開了。
只方才聽皇后娘娘與王懷仁之間那一番對話,她有種不祥預感。但已沒有阻攔的必要……或許,尊重皇后娘娘的選擇,亦是給了彼此最後的體面。
幾名太醫被請至蓬萊殿時,蓬萊殿外的廝殺已經結束。
來來去去的將士正在清理殘酷廝殺過後的痕跡,地上躺著的一具具屍首被搬走,遍地血痕來不及沖刷,空氣里氤氳撲鼻的濃重血腥味道。
被請來的太醫背著藥箱穿過滿地狼藉,入得蓬萊殿,甫一瞧見床榻上躺著的延興帝俱是臉一白。
他們互相看得兩眼,齊齊跪下哀泣道:「陛下,微臣來遲了!」
皇帝陛下的情況一看便知不對。
身體僵硬、口不能言,又已然進氣多、出氣少……只怕半日都撐不過去。
「盡力救治便是。」林苒將他們的反應看在眼裡,曉得皇后娘娘那話不是虛言,也無意為難這幾個太醫,但總歸不能放任皇帝陛下不管。這話讓幾名太醫心安兩分,紛紛領命,放下藥箱開始救治皇帝。
蓬萊殿的廝殺結束了,另一邊,太極殿的大臣也被林長庚率兵救下。
皇宮連帶皇城各處風波逐漸被平定。
消息接連來報,意味著這一場宮變騷亂即將被平息。
可這場騷亂帶來的後果、對朝局的影響,卻遠遠不止這麼簡單。
皇帝陛下不知能撐多久,皇后娘娘以及王家與此事牽扯巨大,永寧公主似也參與其中,太子傷重未醒,沈妃腹中的龍嗣更不可能挑得起大梁……若太子有個三長兩短,朝堂風波不會真正消停。
太子,難道不知嗎?
林苒想起蕭照,越是被迫面對眼下局面,越無從真正理解他的行徑。
太子不會想不到今日局面,因而他安排得極為妥當。
可最終將一切交付於她……他為何不怕?
只因為若她出事連累他出事是更糟糕的情況?
林苒很想問一問,有多想問,也不得不等到他熬過這一關,醒來再說了。
得救的朝臣們關心延興帝和太子的情況。得知皇帝正在蓬萊殿便要入宮求見,皇帝已口不能言,而大臣們無詔不得入宮,這件事被擺到林苒面前。
聽過稟報,林苒收起思緒,直接應允幾位重臣來蓬萊殿見皇帝。
倘若皇帝陛下撐不了多少時間,合該有大臣在場,也可免去許多的麻煩。
大臣們不多時便到了。
入得蓬萊殿,見到躺在床榻上的延興帝,紛紛下拜,泣聲告罪。
朝堂內外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他們未能有所防範,險些不知落得個什麼下場,這會兒自然又心虛又後怕。見到皇帝陛下,瞧著陛下模樣,思及太子情況,更多幾分慌亂……往後,可如何是好?
眾人心思各異,哀哭片刻,詢問起太醫皇帝陛下如何。
太醫支支吾吾說不出個囫圇話,恰在此時,外間驀地傳來王懷仁的聲音:「太醫!太醫!」
林苒往外走得幾步,撞見奔進裡間的王懷仁。他髮鬢凌亂,衣裳不整,臉也花了,懷裡則橫抱著一個人,那人雙眼緊閉,半邊臉血肉模糊,是火燒的痕跡。
蕭嬋?!
意識到被王懷仁抱過來的人是誰,林苒大吃一驚,連忙喊太醫:「快!為永寧公主醫治!」
王懷仁把蕭嬋小心翼翼放在小榻上。
他看向林苒,沒有多言,又急忙轉身往外走。
大臣們看著毀容的永寧公主瞠目結舌,幾名太醫回過神,圍上來看診,林苒低聲同自己二哥林長洲說得一句,林長洲隨即追著王懷仁背影出去了。
奄奄一息的皇帝陛下、重傷的永寧公主使得蓬萊殿內一陣忙亂。
但延興帝與蕭嬋的情況一個賽一個不妙。
大臣們心中惴惴之際,林長洲去而復返,他走到林苒身邊,用不高不低的聲音說:「皇后娘娘為救永寧公主,親自闖進火場,不小心被墜落的橫樑砸傷,未來得及救治,皇后娘娘已經……薨了。」
「你說什麼?皇后娘娘怎麼了?」
林長洲的話清楚落在大臣耳中,其中一人下意識不可置信發問。
「皇后娘娘……薨了……」林長洲語氣沉痛。
眾人譁然,尚未來得及消化這件事,又聽得正在床榻旁忙著救治皇帝陛下的太醫連聲驚呼。
幾名大臣趕緊圍上去。
但見皇帝急促的兩聲呼吸過後,如同被扼住脖頸般呼吸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微弱,唯有充血的一雙眼睛幾乎從眼眶裡瞪出來,眼底似乎滿是不甘。幾息時間,他忽然四肢抽搐,接著兩眼一翻,嘴巴大張,在他們的面前氣絕而亡。
眾人冷汗涔涔,跪倒在地。
一時之間,蓬萊殿內哭聲此起彼伏。
皇帝駕崩、皇后薨逝、太子昏迷,而永寧公主傷重……
面對這般局面,林苒比任何時候都希望太子醒來,她想回東宮看一看了。
第52章 第52章他等到了。(正文……
傷心歸傷心。
傷心過後,一干大臣皆憂心起善後事宜。
太子若不曾傷重昏迷,本有儲君,一切自然好說,現下卻是無人做主,叫所有人難辦。到頭來,他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林苒這位太子妃。
「太子不日便會醒來主持大局,眼下我們自然是做好該做的事情。」林苒語氣堅定,順便提醒他們一句,「諸位大人皆是大齊棟樑,想來定然十分清楚,倘若之後再生亂子,誰也不會好過。」
已經是異常糟糕的局面了。
覆巢之下無完卵,這麼淺顯的道理他們不會不懂,該怎麼做便不必多言。
蓬萊殿的幾位大臣個個精明老練。
一看太子妃如此態度,又曉得她手裡有兵,他們心下稍定,當即著手準備帝後的喪葬事宜。
林苒沒有回東宮。
即便諸事自有朝臣與底下的人去辦,但她也只能先留在宮裡,穩住人心。
蕭嬋最後被太醫救回來了。林苒對她與皇后娘娘之間的事暫未了解透徹,便先命人將她送回明心殿去看顧起來,其他的事留待日後再說。
王溪月在宮變之前被皇后娘娘命人保護起來。
她被困住,平安無虞,卻也驟然要面對失去疼愛她的姑母、失去「阿嬋姐姐」的痛苦現實。
林苒無從安慰,同樣沒有阻攔她為王皇后守靈、沒有勸她別哭。
也幸而還有她的三哥王懷仁在。
直至夜深,林苒尚未休息,王懷仁主動找來。
於是,她從王懷仁口中聽說關於蕭嬋與皇后娘娘之間的事,是在王懷仁眼裡的某一種「真相」。
林苒便第一次知曉蕭嬋幼時的經歷。
亦在聽王懷仁說出王溪月落水為蕭嬋所害時詫異一回。
那日是她偶然救下人,因此與王溪月慢慢熟識,卻未曾想竟與蕭嬋有關。
更未想,蕭嬋那樣一個看起來溫和沉靜的人這樣瘋狂。
林苒便也懂得王懷仁的心思了。
一邊是自己的姑母,一邊是在他眼中因自己姑母而被耽誤的小娘子,另一邊,又是自己的妹妹。這樣許多事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憑他一個人根本斬不斷這場糾葛,而明知前方無路,偏偏無能為力、救不得誰時最痛苦。
王懷仁
被這種痛苦折磨。
他左右不了姑母,愛護不了妹妹,勸不住在他眼中本無辜的小娘子。
「同太子妃說這些,是希望日後太子殿下和太子妃能憐惜她一回,再給她一次機會。」王懷仁道,「經此一遭,活著於她也非幸事了。」但,還是要活著才好。
林苒默一默問:「那公子呢?」
「吾亦是王家人,今後聽憑朝廷處置。」王懷仁微怔過後平靜回答。
王溪月自得知姑母薨逝、阿嬋姐姐毀容之事便未停止過流淚,連睡夢中也在哭泣,醒來眼角滿是濕意。她不知自己幾時睡著的,只曉得自己哭了很久很久,哭得頭疼欲裂。短暫淺眠過後,醒來無意懵然聽見自己三哥的一句「聽憑處置」,頭疼的感覺愈發強烈。
「三哥……」
她張一張嘴,嗓子裡艱難擠出微弱的兩個字,依舊引得正交談的林苒和王懷仁朝她望過來。
林苒轉過臉看一看雙眼紅腫、淚花閃爍的王溪月,沒有多言,只遞過去一塊帕子,便留王溪月和王懷仁單獨說話。皇后娘娘對於王溪月的安排及徐明盛願意求娶王溪月一事,王懷仁悉數知曉,這些事他們兄妹細細商談更為合適。
王懷仁明白林苒心思。
在林苒離開之後,他對自己妹妹把後續諸事一一說明。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二哥,無事。」
林苒輕輕嘆一口氣,「只不曾想,最後是這個樣子。」
她知道皇后娘娘不會逃。
當真要逃,在他們趕過來之前便離開了。
只方才聽皇后娘娘與王懷仁之間那一番對話,她有種不祥預感。但已沒有阻攔的必要……或許,尊重皇后娘娘的選擇,亦是給了彼此最後的體面。
幾名太醫被請至蓬萊殿時,蓬萊殿外的廝殺已經結束。
來來去去的將士正在清理殘酷廝殺過後的痕跡,地上躺著的一具具屍首被搬走,遍地血痕來不及沖刷,空氣里氤氳撲鼻的濃重血腥味道。
被請來的太醫背著藥箱穿過滿地狼藉,入得蓬萊殿,甫一瞧見床榻上躺著的延興帝俱是臉一白。
他們互相看得兩眼,齊齊跪下哀泣道:「陛下,微臣來遲了!」
皇帝陛下的情況一看便知不對。
身體僵硬、口不能言,又已然進氣多、出氣少……只怕半日都撐不過去。
「盡力救治便是。」林苒將他們的反應看在眼裡,曉得皇后娘娘那話不是虛言,也無意為難這幾個太醫,但總歸不能放任皇帝陛下不管。這話讓幾名太醫心安兩分,紛紛領命,放下藥箱開始救治皇帝。
蓬萊殿的廝殺結束了,另一邊,太極殿的大臣也被林長庚率兵救下。
皇宮連帶皇城各處風波逐漸被平定。
消息接連來報,意味著這一場宮變騷亂即將被平息。
可這場騷亂帶來的後果、對朝局的影響,卻遠遠不止這麼簡單。
皇帝陛下不知能撐多久,皇后娘娘以及王家與此事牽扯巨大,永寧公主似也參與其中,太子傷重未醒,沈妃腹中的龍嗣更不可能挑得起大梁……若太子有個三長兩短,朝堂風波不會真正消停。
太子,難道不知嗎?
林苒想起蕭照,越是被迫面對眼下局面,越無從真正理解他的行徑。
太子不會想不到今日局面,因而他安排得極為妥當。
可最終將一切交付於她……他為何不怕?
只因為若她出事連累他出事是更糟糕的情況?
林苒很想問一問,有多想問,也不得不等到他熬過這一關,醒來再說了。
得救的朝臣們關心延興帝和太子的情況。得知皇帝正在蓬萊殿便要入宮求見,皇帝已口不能言,而大臣們無詔不得入宮,這件事被擺到林苒面前。
聽過稟報,林苒收起思緒,直接應允幾位重臣來蓬萊殿見皇帝。
倘若皇帝陛下撐不了多少時間,合該有大臣在場,也可免去許多的麻煩。
大臣們不多時便到了。
入得蓬萊殿,見到躺在床榻上的延興帝,紛紛下拜,泣聲告罪。
朝堂內外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他們未能有所防範,險些不知落得個什麼下場,這會兒自然又心虛又後怕。見到皇帝陛下,瞧著陛下模樣,思及太子情況,更多幾分慌亂……往後,可如何是好?
眾人心思各異,哀哭片刻,詢問起太醫皇帝陛下如何。
太醫支支吾吾說不出個囫圇話,恰在此時,外間驀地傳來王懷仁的聲音:「太醫!太醫!」
林苒往外走得幾步,撞見奔進裡間的王懷仁。他髮鬢凌亂,衣裳不整,臉也花了,懷裡則橫抱著一個人,那人雙眼緊閉,半邊臉血肉模糊,是火燒的痕跡。
蕭嬋?!
意識到被王懷仁抱過來的人是誰,林苒大吃一驚,連忙喊太醫:「快!為永寧公主醫治!」
王懷仁把蕭嬋小心翼翼放在小榻上。
他看向林苒,沒有多言,又急忙轉身往外走。
大臣們看著毀容的永寧公主瞠目結舌,幾名太醫回過神,圍上來看診,林苒低聲同自己二哥林長洲說得一句,林長洲隨即追著王懷仁背影出去了。
奄奄一息的皇帝陛下、重傷的永寧公主使得蓬萊殿內一陣忙亂。
但延興帝與蕭嬋的情況一個賽一個不妙。
大臣們心中惴惴之際,林長洲去而復返,他走到林苒身邊,用不高不低的聲音說:「皇后娘娘為救永寧公主,親自闖進火場,不小心被墜落的橫樑砸傷,未來得及救治,皇后娘娘已經……薨了。」
「你說什麼?皇后娘娘怎麼了?」
林長洲的話清楚落在大臣耳中,其中一人下意識不可置信發問。
「皇后娘娘……薨了……」林長洲語氣沉痛。
眾人譁然,尚未來得及消化這件事,又聽得正在床榻旁忙著救治皇帝陛下的太醫連聲驚呼。
幾名大臣趕緊圍上去。
但見皇帝急促的兩聲呼吸過後,如同被扼住脖頸般呼吸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微弱,唯有充血的一雙眼睛幾乎從眼眶裡瞪出來,眼底似乎滿是不甘。幾息時間,他忽然四肢抽搐,接著兩眼一翻,嘴巴大張,在他們的面前氣絕而亡。
眾人冷汗涔涔,跪倒在地。
一時之間,蓬萊殿內哭聲此起彼伏。
皇帝駕崩、皇后薨逝、太子昏迷,而永寧公主傷重……
面對這般局面,林苒比任何時候都希望太子醒來,她想回東宮看一看了。
第52章 第52章他等到了。(正文……
傷心歸傷心。
傷心過後,一干大臣皆憂心起善後事宜。
太子若不曾傷重昏迷,本有儲君,一切自然好說,現下卻是無人做主,叫所有人難辦。到頭來,他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林苒這位太子妃。
「太子不日便會醒來主持大局,眼下我們自然是做好該做的事情。」林苒語氣堅定,順便提醒他們一句,「諸位大人皆是大齊棟樑,想來定然十分清楚,倘若之後再生亂子,誰也不會好過。」
已經是異常糟糕的局面了。
覆巢之下無完卵,這麼淺顯的道理他們不會不懂,該怎麼做便不必多言。
蓬萊殿的幾位大臣個個精明老練。
一看太子妃如此態度,又曉得她手裡有兵,他們心下稍定,當即著手準備帝後的喪葬事宜。
林苒沒有回東宮。
即便諸事自有朝臣與底下的人去辦,但她也只能先留在宮裡,穩住人心。
蕭嬋最後被太醫救回來了。林苒對她與皇后娘娘之間的事暫未了解透徹,便先命人將她送回明心殿去看顧起來,其他的事留待日後再說。
王溪月在宮變之前被皇后娘娘命人保護起來。
她被困住,平安無虞,卻也驟然要面對失去疼愛她的姑母、失去「阿嬋姐姐」的痛苦現實。
林苒無從安慰,同樣沒有阻攔她為王皇后守靈、沒有勸她別哭。
也幸而還有她的三哥王懷仁在。
直至夜深,林苒尚未休息,王懷仁主動找來。
於是,她從王懷仁口中聽說關於蕭嬋與皇后娘娘之間的事,是在王懷仁眼裡的某一種「真相」。
林苒便第一次知曉蕭嬋幼時的經歷。
亦在聽王懷仁說出王溪月落水為蕭嬋所害時詫異一回。
那日是她偶然救下人,因此與王溪月慢慢熟識,卻未曾想竟與蕭嬋有關。
更未想,蕭嬋那樣一個看起來溫和沉靜的人這樣瘋狂。
林苒便也懂得王懷仁的心思了。
一邊是自己的姑母,一邊是在他眼中因自己姑母而被耽誤的小娘子,另一邊,又是自己的妹妹。這樣許多事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憑他一個人根本斬不斷這場糾葛,而明知前方無路,偏偏無能為力、救不得誰時最痛苦。
王懷仁
被這種痛苦折磨。
他左右不了姑母,愛護不了妹妹,勸不住在他眼中本無辜的小娘子。
「同太子妃說這些,是希望日後太子殿下和太子妃能憐惜她一回,再給她一次機會。」王懷仁道,「經此一遭,活著於她也非幸事了。」但,還是要活著才好。
林苒默一默問:「那公子呢?」
「吾亦是王家人,今後聽憑朝廷處置。」王懷仁微怔過後平靜回答。
王溪月自得知姑母薨逝、阿嬋姐姐毀容之事便未停止過流淚,連睡夢中也在哭泣,醒來眼角滿是濕意。她不知自己幾時睡著的,只曉得自己哭了很久很久,哭得頭疼欲裂。短暫淺眠過後,醒來無意懵然聽見自己三哥的一句「聽憑處置」,頭疼的感覺愈發強烈。
「三哥……」
她張一張嘴,嗓子裡艱難擠出微弱的兩個字,依舊引得正交談的林苒和王懷仁朝她望過來。
林苒轉過臉看一看雙眼紅腫、淚花閃爍的王溪月,沒有多言,只遞過去一塊帕子,便留王溪月和王懷仁單獨說話。皇后娘娘對於王溪月的安排及徐明盛願意求娶王溪月一事,王懷仁悉數知曉,這些事他們兄妹細細商談更為合適。
王懷仁明白林苒心思。
在林苒離開之後,他對自己妹妹把後續諸事一一說明。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