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這時三個小娃娃便齊聲道:「歡迎歡迎,客人慢用。」
等人出來,又道:「客人好走,下回再來。」
跟仨年畫娃娃似的,靠販賣可愛,也給食肆吸引了不少客流。
姜姀的鋪子開在後堂。
簽完轉租的契書,再等趙牙人那邊的准許開店手續辦完,她便尋人改了改後屋的裝潢。將原本的臥房改成了兩隔間,一間給孫叔夫妻倆,一間添兩張窄床,中間用葦簾隔開,給孫喜和孫樂兩姊妹睡。
這四位就是先前從趙牙人那處領回來的篾匠一家。
當初趙牙人領姜姀同他們相見時,這一家四口還不長這個樣呢。到牙行問過才知,孫叔一家子此前在北境陳州過活。靠著祖傳的手藝吃飯,日子也還算過得去。
後來夜半被人驚醒,竟是敵軍一夜之間連破三城,禍及自家所在的連州,趕緊收拾了家中細軟,帶老婆孩子往南邊趕。
可惜屋漏偏逢連夜雨,大批流民過境,圍堵他們所乘的驢車,哄搶了他們身上所有的乾糧銀錢。自此一家子身無分文,被迫和流民一起,徒步往南邊遷徙。
昏天黑地地走了兩月余,終於走到南面水鄉。女兒孫喜實在餓得不行,看見村子裡一戶人家院門大敞,院外牆邊有一隻肥雞,正高挺著脖頸走來走去。
一時間頭腦發昏,沒顧上家人的攔阻,沖了過去。
姜姀也是後來才知道。孫喜就是陳秀花摔倒致偏癱一事的始作俑者。宋衍從陳四郎那裡聽說這事時,孫喜他們已經在被送去官府的路上了。
因陳秀花大鬧山間一事,宋衍和陳四郎不打不相識。在這鄉野之地,一個善頌詩詞,一個善題畫作,都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反倒格外惺惺相惜。
所以當時宋衍提出,以四幅大瑨山水替孫叔一家子贖命時,陳四郎當場便答應了。也是這事兒鬧出來以後,陳二郎才被氣到急火攻心成了歪嘴。
許是覺得自家這弟弟書讀得不成,又考不上科舉,卻生得一副文人腦子,總覺得自個兒高人一等,滿嘴禮義孝悌,卻頻頻做出不忠不孝不義的荒唐事,幾次三番害了家裡。
姜姀顧不上旁人家的事,只在得知這件事的始末後,去陳四郎處,以在縣城開店不便為由,退了孩子們的學錢。
最後還是請宋老爺子幫忙,讓他以過來人的眼光,在縣城裡物色了一名人品、道德、性子、學識都穩定的夫子,將三個孩子轉到了他那裡。
至於宋衍和陳四郎的交情……
宋衍道:「用畫贖人一事,我本以為他不會答應,只是隨口說說罷了。那日我身上揣了不少銀錢,本打算先叫孫叔一家子道歉,再給銀錢賠償。為的是讓他們在官府少吃些苦頭,出來後無病無傷,還能做竹編就行。沒想到陳四郎竟不要我的銀錢,只要那四幅畫卷,還當場將人推給了我,顯得那叫一個深明大義。我便也看清了他的人品,日後少來往就是。」
但今日新店開張,陳四郎也來捧場了。姜姀便請李秀婉煮了一碗招牌爆魚鱔絲澆頭面給他,還幫他付了銀錢。該有的禮數得有,至於深交,還是算了吧。
除了改造臥房,姜姀還在院牆上開出一扇側門。因這間鋪子是邊間,東側有條巷子可通車馬。這樣到時竹子運進運出,做好的竹編搬進搬出,就不會和李秀婉店裡的人流打架了。
她還做了個小小的木牌子,刻上「姜記竹編鋪」的店名,掛在側邊門上。這樣日後有路熟不想吃飯的客人,就不用從前頭李秀婉的食肆穿了。
至於後宅的堂屋,也就是古時候的會客廳,姜姀在這裡,打了幾個與錢掌柜那邊差不多樣式的貨櫃。都是上半截開敞,用來當貨品的展台,下半截安了櫃門用以存貨。
除開臥房、灶房、茅房和被貨櫃占去的地方,其餘的都是姜
姀的「辦公空間」。不下雨時,她和蘭英嬸還有孫嬸、孫喜、孫樂,就坐在院子裡邊曬太陽邊做竹編。
不過她想在這方青磚石院子的上頭,做一個陽雨雙遮的棚子。很快就要到梅雨季,等雨季一過就是酷暑。等到時太陽毒起來,坐在戶外做竹編,怕是得熱得中暑。
與錢掌的「日後長期合作」也達成了。因著鋪子裡人手增多,姜姀這邊除了給錢掌柜定期供貨,還能餘下不少時間給自己的鋪子做展品。
半個月以來做的各色竹籃、竹包、竹扇、竹馬,都在這開業的頭一日被搶購一空。
孫樂看了,帶著笑地抱怨:「哎呀,咱們打好的存貨櫃,都用不上嘞。」
姜姀睨她一眼:「說話歸說話,手上別停下啊。手上的這個竹包沒做好,不許你吃午食了。」
孫樂當然知道這是玩笑。做一個竹包才用多久,哪能磨蹭到耽擱吃午食。不過是外頭秀婉阿姊他們太忙,把後宅私用的灶台也占去了燉湯。叫她們家姜娘子,沒地兒做飯就是。
她笑著吐了舌頭:「知道,我這就抓緊,絕不讓娘子操心。」
此刻姜姀真是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這一家四口都是極踏實的性子,孫喜搶雞一事,頂多算是餓極了以後的瘋癲行為,不能與她素日裡的人品相提並論。
實際上他們一家子幹活都極其勤快,而且各個兒性情溫良,十分好相處。做竹編時碰著不會不懂的地方,也都立馬來問了解決,絲毫不耍油不磨嘰。
尤其孫喜、孫樂這倆丫頭,一個年十四,一個年十二。姐姐沉靜,笑起來眉眼彎彎,格外好看。妹妹話多,說起話來跟嘴碎的八哥鳥似的,還帶一股大碴子味,別提有多討喜了。
因著與錢掌柜簽的契書規定得也自由。貨品隨意,不論大小精疏,只要每月供貨八百就成。所以大多時候姜姀都隨他們做去,並不強制他們每日做活兒的數目。
但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要做得快,更要做得好。即便姜姀一句都沒交代,每日都能做出至少八十個宮廷食盒來。
要知道那宮廷食盒可不好做。姜姀自己做時琢磨了一陣,教他們時又花了好一陣。
畢竟這食盒上下兩面蓋,圓身帶提把兒,通體條形紋,需得用極細的竹絲一點點縫緊壓實。考驗細心的同時,也需要十足的耐心和眼力,錯一道編腳都不成。
可見這一家子,由老及少,都是頂靠譜的人。
姜姀上輩子在山裡開民宿,當過小老闆,知道找員工這事兒也看天命。曾經就有一個打掃客房總不認真,偷奸耍滑還偷挖客人面霜的,屢教不改被她辭了去。
能碰上這種與她雙向奔赴的員工,還拖家帶口地來了四個,怎麼不算好運氣呢。
所以她也很放心地讓一家四口住下,夜裡還能幫著看鋪子。聽聞前幾日有個小賊想要翻牆進來,剛爬到院牆頂上,就被覺淺的孫叔拿擀麵杖打出去,摔得撲通響。
可惜追出去時人已經沒影,要不然可得要他好看。
一個時辰後,最繁忙的午食時分總算過去了。李秀婉解開圍裙,扶著累到直不起的腰杆走到後院,連連擺手:「不行了,得歇歇。」
李貴生忙跟著獻殷勤:「娘子往靠椅那兒坐坐,我給你揉揉腰,捶捶腿。」
姜姀在旁看得好生羨慕。要她和宋衍兩人,相處的日子久了,也能像他二人這般甜蜜就好了。
恰這會兒宋衍從側門進來。他剛幫客人搬好最後一車竹燈籠,累得大汗淋漓。
姜姀送上涼水,又拿帕巾給他擦額頭上的汗,卻被一雙雙熾熱的目光看得實在不自在,丟了帕巾與他,讓他自個兒擦去了。
見她扭身要走,宋衍追上去:「外頭我都安頓好了。不知今日進帳如何?」
姜姀白她一眼:「就只會問進帳如何?」
宋衍這會子的腦瓜比當初清醒多。此前頓悟過後,好似突然就開竅了,笑道:「是我糊塗。你忙著招待客人,肯定累壞了。哎喲,真是辛苦我們阿姀了。」
姜姀這才笑出聲來,勾了一下他衣襟的敞口處:「到堂屋裡說話吧,外頭一個個都看著吶。」
便在一個個捂嘴瞪眼的驚羨目光中,扭身走進屋去。
第122章 溫馨日常
暮春時節,油菜地里已是暖黃一片。有不少跑來授粉的蜜蜂、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姜姀用長杆和布兜,給孩子們做了網蝴蝶用的工具。此刻小果和與哥兒他們,就舉著長杆,在田間躡手躡腳地捉蝴蝶。
一來怕蝴蝶跑了,二來怕油菜傷著。
為此小果在菜畦邊摔了一跤,還被路過的蜜蜂趁機蟄了一口。不過這孩子也是越來越皮實了,不哭不鬧地從地上爬起來,到溪邊兀自洗了手,這才跑到姜姀跟前。
姜姀一看,老大一根蜂刺扎在她的手背上,腫起老大一塊,登時心疼得厲害:「疼嗎?」
小果搖頭:「夫子說了,『石以砥焉,化鈍為利』,這點疼不算什麼。」[注]
以為這孩子還在學一二三四五呢,沒想到這才上了一月學,就學到了這些。姜姀很是欣慰,同時又心疼這豆丁大的孩子,就已懂得了這樣成人化的道理。便幫她拔了刺,又拿肥皂給她洗了,放她回地里捉蝴蝶去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等人出來,又道:「客人好走,下回再來。」
跟仨年畫娃娃似的,靠販賣可愛,也給食肆吸引了不少客流。
姜姀的鋪子開在後堂。
簽完轉租的契書,再等趙牙人那邊的准許開店手續辦完,她便尋人改了改後屋的裝潢。將原本的臥房改成了兩隔間,一間給孫叔夫妻倆,一間添兩張窄床,中間用葦簾隔開,給孫喜和孫樂兩姊妹睡。
這四位就是先前從趙牙人那處領回來的篾匠一家。
當初趙牙人領姜姀同他們相見時,這一家四口還不長這個樣呢。到牙行問過才知,孫叔一家子此前在北境陳州過活。靠著祖傳的手藝吃飯,日子也還算過得去。
後來夜半被人驚醒,竟是敵軍一夜之間連破三城,禍及自家所在的連州,趕緊收拾了家中細軟,帶老婆孩子往南邊趕。
可惜屋漏偏逢連夜雨,大批流民過境,圍堵他們所乘的驢車,哄搶了他們身上所有的乾糧銀錢。自此一家子身無分文,被迫和流民一起,徒步往南邊遷徙。
昏天黑地地走了兩月余,終於走到南面水鄉。女兒孫喜實在餓得不行,看見村子裡一戶人家院門大敞,院外牆邊有一隻肥雞,正高挺著脖頸走來走去。
一時間頭腦發昏,沒顧上家人的攔阻,沖了過去。
姜姀也是後來才知道。孫喜就是陳秀花摔倒致偏癱一事的始作俑者。宋衍從陳四郎那裡聽說這事時,孫喜他們已經在被送去官府的路上了。
因陳秀花大鬧山間一事,宋衍和陳四郎不打不相識。在這鄉野之地,一個善頌詩詞,一個善題畫作,都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反倒格外惺惺相惜。
所以當時宋衍提出,以四幅大瑨山水替孫叔一家子贖命時,陳四郎當場便答應了。也是這事兒鬧出來以後,陳二郎才被氣到急火攻心成了歪嘴。
許是覺得自家這弟弟書讀得不成,又考不上科舉,卻生得一副文人腦子,總覺得自個兒高人一等,滿嘴禮義孝悌,卻頻頻做出不忠不孝不義的荒唐事,幾次三番害了家裡。
姜姀顧不上旁人家的事,只在得知這件事的始末後,去陳四郎處,以在縣城開店不便為由,退了孩子們的學錢。
最後還是請宋老爺子幫忙,讓他以過來人的眼光,在縣城裡物色了一名人品、道德、性子、學識都穩定的夫子,將三個孩子轉到了他那裡。
至於宋衍和陳四郎的交情……
宋衍道:「用畫贖人一事,我本以為他不會答應,只是隨口說說罷了。那日我身上揣了不少銀錢,本打算先叫孫叔一家子道歉,再給銀錢賠償。為的是讓他們在官府少吃些苦頭,出來後無病無傷,還能做竹編就行。沒想到陳四郎竟不要我的銀錢,只要那四幅畫卷,還當場將人推給了我,顯得那叫一個深明大義。我便也看清了他的人品,日後少來往就是。」
但今日新店開張,陳四郎也來捧場了。姜姀便請李秀婉煮了一碗招牌爆魚鱔絲澆頭面給他,還幫他付了銀錢。該有的禮數得有,至於深交,還是算了吧。
除了改造臥房,姜姀還在院牆上開出一扇側門。因這間鋪子是邊間,東側有條巷子可通車馬。這樣到時竹子運進運出,做好的竹編搬進搬出,就不會和李秀婉店裡的人流打架了。
她還做了個小小的木牌子,刻上「姜記竹編鋪」的店名,掛在側邊門上。這樣日後有路熟不想吃飯的客人,就不用從前頭李秀婉的食肆穿了。
至於後宅的堂屋,也就是古時候的會客廳,姜姀在這裡,打了幾個與錢掌柜那邊差不多樣式的貨櫃。都是上半截開敞,用來當貨品的展台,下半截安了櫃門用以存貨。
除開臥房、灶房、茅房和被貨櫃占去的地方,其餘的都是姜
姀的「辦公空間」。不下雨時,她和蘭英嬸還有孫嬸、孫喜、孫樂,就坐在院子裡邊曬太陽邊做竹編。
不過她想在這方青磚石院子的上頭,做一個陽雨雙遮的棚子。很快就要到梅雨季,等雨季一過就是酷暑。等到時太陽毒起來,坐在戶外做竹編,怕是得熱得中暑。
與錢掌的「日後長期合作」也達成了。因著鋪子裡人手增多,姜姀這邊除了給錢掌柜定期供貨,還能餘下不少時間給自己的鋪子做展品。
半個月以來做的各色竹籃、竹包、竹扇、竹馬,都在這開業的頭一日被搶購一空。
孫樂看了,帶著笑地抱怨:「哎呀,咱們打好的存貨櫃,都用不上嘞。」
姜姀睨她一眼:「說話歸說話,手上別停下啊。手上的這個竹包沒做好,不許你吃午食了。」
孫樂當然知道這是玩笑。做一個竹包才用多久,哪能磨蹭到耽擱吃午食。不過是外頭秀婉阿姊他們太忙,把後宅私用的灶台也占去了燉湯。叫她們家姜娘子,沒地兒做飯就是。
她笑著吐了舌頭:「知道,我這就抓緊,絕不讓娘子操心。」
此刻姜姀真是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這一家四口都是極踏實的性子,孫喜搶雞一事,頂多算是餓極了以後的瘋癲行為,不能與她素日裡的人品相提並論。
實際上他們一家子幹活都極其勤快,而且各個兒性情溫良,十分好相處。做竹編時碰著不會不懂的地方,也都立馬來問了解決,絲毫不耍油不磨嘰。
尤其孫喜、孫樂這倆丫頭,一個年十四,一個年十二。姐姐沉靜,笑起來眉眼彎彎,格外好看。妹妹話多,說起話來跟嘴碎的八哥鳥似的,還帶一股大碴子味,別提有多討喜了。
因著與錢掌柜簽的契書規定得也自由。貨品隨意,不論大小精疏,只要每月供貨八百就成。所以大多時候姜姀都隨他們做去,並不強制他們每日做活兒的數目。
但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要做得快,更要做得好。即便姜姀一句都沒交代,每日都能做出至少八十個宮廷食盒來。
要知道那宮廷食盒可不好做。姜姀自己做時琢磨了一陣,教他們時又花了好一陣。
畢竟這食盒上下兩面蓋,圓身帶提把兒,通體條形紋,需得用極細的竹絲一點點縫緊壓實。考驗細心的同時,也需要十足的耐心和眼力,錯一道編腳都不成。
可見這一家子,由老及少,都是頂靠譜的人。
姜姀上輩子在山裡開民宿,當過小老闆,知道找員工這事兒也看天命。曾經就有一個打掃客房總不認真,偷奸耍滑還偷挖客人面霜的,屢教不改被她辭了去。
能碰上這種與她雙向奔赴的員工,還拖家帶口地來了四個,怎麼不算好運氣呢。
所以她也很放心地讓一家四口住下,夜裡還能幫著看鋪子。聽聞前幾日有個小賊想要翻牆進來,剛爬到院牆頂上,就被覺淺的孫叔拿擀麵杖打出去,摔得撲通響。
可惜追出去時人已經沒影,要不然可得要他好看。
一個時辰後,最繁忙的午食時分總算過去了。李秀婉解開圍裙,扶著累到直不起的腰杆走到後院,連連擺手:「不行了,得歇歇。」
李貴生忙跟著獻殷勤:「娘子往靠椅那兒坐坐,我給你揉揉腰,捶捶腿。」
姜姀在旁看得好生羨慕。要她和宋衍兩人,相處的日子久了,也能像他二人這般甜蜜就好了。
恰這會兒宋衍從側門進來。他剛幫客人搬好最後一車竹燈籠,累得大汗淋漓。
姜姀送上涼水,又拿帕巾給他擦額頭上的汗,卻被一雙雙熾熱的目光看得實在不自在,丟了帕巾與他,讓他自個兒擦去了。
見她扭身要走,宋衍追上去:「外頭我都安頓好了。不知今日進帳如何?」
姜姀白她一眼:「就只會問進帳如何?」
宋衍這會子的腦瓜比當初清醒多。此前頓悟過後,好似突然就開竅了,笑道:「是我糊塗。你忙著招待客人,肯定累壞了。哎喲,真是辛苦我們阿姀了。」
姜姀這才笑出聲來,勾了一下他衣襟的敞口處:「到堂屋裡說話吧,外頭一個個都看著吶。」
便在一個個捂嘴瞪眼的驚羨目光中,扭身走進屋去。
第122章 溫馨日常
暮春時節,油菜地里已是暖黃一片。有不少跑來授粉的蜜蜂、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姜姀用長杆和布兜,給孩子們做了網蝴蝶用的工具。此刻小果和與哥兒他們,就舉著長杆,在田間躡手躡腳地捉蝴蝶。
一來怕蝴蝶跑了,二來怕油菜傷著。
為此小果在菜畦邊摔了一跤,還被路過的蜜蜂趁機蟄了一口。不過這孩子也是越來越皮實了,不哭不鬧地從地上爬起來,到溪邊兀自洗了手,這才跑到姜姀跟前。
姜姀一看,老大一根蜂刺扎在她的手背上,腫起老大一塊,登時心疼得厲害:「疼嗎?」
小果搖頭:「夫子說了,『石以砥焉,化鈍為利』,這點疼不算什麼。」[注]
以為這孩子還在學一二三四五呢,沒想到這才上了一月學,就學到了這些。姜姀很是欣慰,同時又心疼這豆丁大的孩子,就已懂得了這樣成人化的道理。便幫她拔了刺,又拿肥皂給她洗了,放她回地里捉蝴蝶去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