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本王知大將軍素不喜歡吵嚷,便未邀太多人,」謝靈瑜輕笑著說道,隨後看向身側的蕭晏行輕聲說:「只是辭安與旁人不同,他與我乃為一體。」
這句話別說讓李作安大驚,便是身側的蕭晏行也不由驚訝看向謝靈瑜。
這麼多天下來,他們從未避諱過旁人。
揚州城內官員和守衛軍,都知永寧王與蕭大人關係甚密。
只是顧忌兩人又加上當時日日要抵擋叛軍,因而並無太多人議論。
而這一次是謝靈瑜明目張胆的說出兩人的關係,還是當著李作安的面。
李作安不愧是經歷了大風浪的人,竟在驚訝之後,恭敬說道:「末將便在此,先行恭喜殿下和蕭大人了。」
謝靈瑜也到了選定王夫的年紀,她的婚事除了聖人之外,也就是她自個能做主了。
她若是真認定了,以聖人對她的寵愛,只怕也是會同意的。
況且蕭晏行這次在揚州保衛戰中,居功至偉。
他不過才入城一日,便已經將情況摸了個大概。
待三人入席之後,謝靈瑜便讓人上菜。
「這些都是揚州本地特色,既是來了這裡,也合該嘗嘗,」謝靈瑜招呼道。
李作安自然是客氣嘗了幾口。
不過兩人之間表現得這般尋常,如同一望無垠的平靜河面,只是河底下的暗流涌動,以及即將要到來的驚濤駭浪。
只是兩人都沒輕易開口,依舊客氣寒暄。
直到蕭晏行起身給李作安斟酒,原本李作安還是要客氣幾分,但是眼神落在蕭晏行腰間時,卻是渾身一震。
他這般身份的人早已經養成了泰山崩於眼前而面不改色。
可是這一刻,他卻被蕭晏行腰間的那枚玉佩真真實實震住了。
「你,」李作安猛地站了起來,先是看向蕭晏行,又隨後看向謝靈瑜。
謝靈瑜神色淡然,似乎並不知他因何震驚。
李作安卻神色一冷;「原來殿下給我擺的這宴,是鴻門宴。」
謝靈瑜露出無辜神情:「大將軍何出此言,本王乃是誠邀大將軍。」
李作安冷笑,卻不再說話。
但是此刻蕭晏行將腰間的那枚玉佩摘下,放在手心裡,他輕聲說:「大將軍是因為這枚玉佩?」
「這枚玉佩,乃是家父遺物。」
只聽蕭晏行一字一句說完了這句話。
這一刻李作安神色徹底變了,他仔仔細細望著蕭晏行的臉,許久竟連聲說道:「我該想到,我早該想到的。」
即便姓氏不同,即便籍貫不同,可這張臉與崔知節那般相似。
謝靈瑜見蕭晏行已經挑明了,便也不藏著掖著了:「大將軍,這次本王請您來,只想問您一件事。」
李作安就知,今日謝靈瑜突然派人來請他赴宴,定然有事。
只是他千算萬算,竟沒想到竟會在這裡,見到故人之子。
謝靈瑜直勾勾望著他:「我父王當年究竟因何而死。」
李作安愣住,竟是全然沒想到謝靈瑜會問這個問題。
但是即便他沒有想到,他卻還是當即回道:「殿下,先永寧王為救聖人而死,天下人皆知,殿下又為何如此問。」
「楚王勾結三千衛,意圖刺殺聖人,最終我父王替聖人擋下刺客一劍身死。對,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
謝靈瑜說到這裡,喉嚨間似有東西堵住,直到她咬牙再次開口。
「但我要知道的是真相。」
天下人所知的,不過是那個高高在上之人想要他們知道的。
「殿下,真相併不重要,」李作安沉聲回道。
謝靈瑜望著他,卻是冷笑了聲:「崔知節死在秦州,至今他當年究竟有沒有造反已成一筆糊塗帳,他成了人人避之不談的禁忌。」
「謝重潤死在長安,他的死被塑造成了一次偉大的犧牲,因為他的犧牲讓我成了至大周開朝以來,不,是開天闢地頭一個女親王。」
「可是我寧願不成為永寧王,我也要知道當年的真相。」
李作安沉默了下來。
也正是在此刻,原本藏與屏風之後的人緩緩走了出來,看向他說道:「青志,許久不見了。」
青志乃是李作安的字。
李作安看向徐顯,比方才看到蕭晏行腰間那枚玉佩還要震驚,他唇瓣幾乎在顫抖:「你還活著。」
「當年世子臨死在,將少主託付與我,我豈敢輕易赴死。」徐顯語氣平淡。
李作安心緒實難平靜下來,他有太多的話想要和徐顯說,卻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你也是想要知曉先永寧王之死的真相?」
李作安思慮半晌,開口問道。
徐顯這麼多年隱姓埋名,如今卻願意現身見他,自是有所圖謀。
但是李作安知曉自己是拒絕不了他的,一如年少時那般。
可是徐顯卻搖了搖頭,他說:「我只想知道一件事。」
「為何當年你明知三千衛是假意與楚王合作,可是你的聖人想要趁機將三千衛和楚王一黨一網打盡。你為何還要助紂為虐,將他們屠殺殆盡,」徐顯突然高聲問道,他似是激動至極。
徐顯神色越發激動,似乎要將這些年積攢的一切都宣洩出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即便是死也總該有個由頭,大將軍,你的好日子過的太久了,是不是忘記了三千衛兄弟們在奈何橋邊哀嚎的聲音。他們明明那般忠心,卻死後還要背負這樣罵名。」
眼見徐顯眼眶通紅,鬢邊白髮顯得尤其明顯。
他們都老了。
李作安在這一刻於心不忍說道:「事先我並不知這件事。」
「所以當年三千衛是被冤枉的,他們只是真的假意與楚王合作的,」徐顯情緒一下收斂了起來,聲音變得冷靜。
這時李作安才後知後覺,自己竟是被套話了。
第156章 他的阿瑜,本就是這世……
但是徐顯並不打算放過他,他繼續逼問道:「先永寧王呢,他也知曉這件事嗎?還是說他也跟皇帝一樣,將三千衛兄弟的骨血都吸乾殆盡,他利用三千衛讓楚王勢力盡數暴露,是不是也存著讓三千衛與楚王勢力一網打盡的心思。」
「倘若不是他下令,三千衛又豈會假意跟楚王合作。」
「在世子死後,他和聖人是不是都想要徹底讓三千衛在這個世間消失,只可惜他們計劃的很好,但是關鍵時刻三千衛兄弟拼死殺了先永寧王。這些高高在上的貴人們,在利用我們這些下賤之人時,是何等冠冕堂皇。可是在翻臉之後,卻又是何等無情。」
「殺得好,殺得好!」
徐顯連連兩聲殺得好,似是恨毒了,要將這些年都積攢著的怨恨憤怒,都傾瀉出來。
他這一番著實是石破天驚,不管是謝靈瑜還是蕭晏行都震驚的看向徐顯。
而此刻原本還因一時失言而沉寂的李作安,在聽到這番話之後,當即便呵斥道:「閉嘴,先永寧王之名豈是你能隨意污衊的。」
「難道我說錯了嗎?世子當年,一直在等他。」
徐顯怒吼道。
他這般儒雅穩重之人,在這一刻都失了態。
世子,先永寧王,當故人的名字,一再出現在耳畔的時候,便是李作安也不僅心神失守,只呆立在原地。
「況且世子之死,並非王爺之過,乃是我的大罪。」
李作安輕聲說道。
說著,他朝著蕭晏行看了一眼,他身上既有崔知節的信物,徐顯也在他身側,他的身份自是不言而喻。
如今謝重潤和崔知節的後人,都站
在了他的面前。
當年所隱藏的一切,似乎也應該得見天光。
「聖人派人將世子帶回長安,原本在殿下的斡旋之下,乃是由我親赴秦州,護送世子回長安。但是在我出發的前夕,我突然大病了一場,足足昏迷了數日。因而殿下便只能讓世子的親弟弟崔知仲前去秦州。」
「誰知待崔知仲回到長安,竟秉明聖人,世子確有謀反之心,但感懷聖恩,不敢回長安面聖,在秦州以死謝罪了。」
謝靈瑜看了一眼蕭晏行,見他神態依舊,便知道他對自己這個親叔叔在這場陰謀之中,充當了什麼不光彩的角色,早已是心知肚明的。
而李作安那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只怕也不是一場病。
「聖人這是千方百計要置崔世子於死地,我父王難道便沒察覺嗎?」謝靈瑜苦澀問道。
李作安沉默一瞬,輕聲說:「王爺自是察覺了,所以才想要千方百計為三千衛謀一條生路。」
所以方才徐顯將一切怪罪在謝重潤身上的時候,李作安才會反應那般大。
「王爺想要助聖人徹底剷除楚王一黨之後,便讓三千衛徹底解甲歸田,誰成想……」李作安陷入了痛苦神色:「王爺至死,都沒有背棄任何三千衛的兄弟。」
至此,謝靈瑜和蕭晏行都明白了,謝獻所說的都是真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句話別說讓李作安大驚,便是身側的蕭晏行也不由驚訝看向謝靈瑜。
這麼多天下來,他們從未避諱過旁人。
揚州城內官員和守衛軍,都知永寧王與蕭大人關係甚密。
只是顧忌兩人又加上當時日日要抵擋叛軍,因而並無太多人議論。
而這一次是謝靈瑜明目張胆的說出兩人的關係,還是當著李作安的面。
李作安不愧是經歷了大風浪的人,竟在驚訝之後,恭敬說道:「末將便在此,先行恭喜殿下和蕭大人了。」
謝靈瑜也到了選定王夫的年紀,她的婚事除了聖人之外,也就是她自個能做主了。
她若是真認定了,以聖人對她的寵愛,只怕也是會同意的。
況且蕭晏行這次在揚州保衛戰中,居功至偉。
他不過才入城一日,便已經將情況摸了個大概。
待三人入席之後,謝靈瑜便讓人上菜。
「這些都是揚州本地特色,既是來了這裡,也合該嘗嘗,」謝靈瑜招呼道。
李作安自然是客氣嘗了幾口。
不過兩人之間表現得這般尋常,如同一望無垠的平靜河面,只是河底下的暗流涌動,以及即將要到來的驚濤駭浪。
只是兩人都沒輕易開口,依舊客氣寒暄。
直到蕭晏行起身給李作安斟酒,原本李作安還是要客氣幾分,但是眼神落在蕭晏行腰間時,卻是渾身一震。
他這般身份的人早已經養成了泰山崩於眼前而面不改色。
可是這一刻,他卻被蕭晏行腰間的那枚玉佩真真實實震住了。
「你,」李作安猛地站了起來,先是看向蕭晏行,又隨後看向謝靈瑜。
謝靈瑜神色淡然,似乎並不知他因何震驚。
李作安卻神色一冷;「原來殿下給我擺的這宴,是鴻門宴。」
謝靈瑜露出無辜神情:「大將軍何出此言,本王乃是誠邀大將軍。」
李作安冷笑,卻不再說話。
但是此刻蕭晏行將腰間的那枚玉佩摘下,放在手心裡,他輕聲說:「大將軍是因為這枚玉佩?」
「這枚玉佩,乃是家父遺物。」
只聽蕭晏行一字一句說完了這句話。
這一刻李作安神色徹底變了,他仔仔細細望著蕭晏行的臉,許久竟連聲說道:「我該想到,我早該想到的。」
即便姓氏不同,即便籍貫不同,可這張臉與崔知節那般相似。
謝靈瑜見蕭晏行已經挑明了,便也不藏著掖著了:「大將軍,這次本王請您來,只想問您一件事。」
李作安就知,今日謝靈瑜突然派人來請他赴宴,定然有事。
只是他千算萬算,竟沒想到竟會在這裡,見到故人之子。
謝靈瑜直勾勾望著他:「我父王當年究竟因何而死。」
李作安愣住,竟是全然沒想到謝靈瑜會問這個問題。
但是即便他沒有想到,他卻還是當即回道:「殿下,先永寧王為救聖人而死,天下人皆知,殿下又為何如此問。」
「楚王勾結三千衛,意圖刺殺聖人,最終我父王替聖人擋下刺客一劍身死。對,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
謝靈瑜說到這裡,喉嚨間似有東西堵住,直到她咬牙再次開口。
「但我要知道的是真相。」
天下人所知的,不過是那個高高在上之人想要他們知道的。
「殿下,真相併不重要,」李作安沉聲回道。
謝靈瑜望著他,卻是冷笑了聲:「崔知節死在秦州,至今他當年究竟有沒有造反已成一筆糊塗帳,他成了人人避之不談的禁忌。」
「謝重潤死在長安,他的死被塑造成了一次偉大的犧牲,因為他的犧牲讓我成了至大周開朝以來,不,是開天闢地頭一個女親王。」
「可是我寧願不成為永寧王,我也要知道當年的真相。」
李作安沉默了下來。
也正是在此刻,原本藏與屏風之後的人緩緩走了出來,看向他說道:「青志,許久不見了。」
青志乃是李作安的字。
李作安看向徐顯,比方才看到蕭晏行腰間那枚玉佩還要震驚,他唇瓣幾乎在顫抖:「你還活著。」
「當年世子臨死在,將少主託付與我,我豈敢輕易赴死。」徐顯語氣平淡。
李作安心緒實難平靜下來,他有太多的話想要和徐顯說,卻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你也是想要知曉先永寧王之死的真相?」
李作安思慮半晌,開口問道。
徐顯這麼多年隱姓埋名,如今卻願意現身見他,自是有所圖謀。
但是李作安知曉自己是拒絕不了他的,一如年少時那般。
可是徐顯卻搖了搖頭,他說:「我只想知道一件事。」
「為何當年你明知三千衛是假意與楚王合作,可是你的聖人想要趁機將三千衛和楚王一黨一網打盡。你為何還要助紂為虐,將他們屠殺殆盡,」徐顯突然高聲問道,他似是激動至極。
徐顯神色越發激動,似乎要將這些年積攢的一切都宣洩出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即便是死也總該有個由頭,大將軍,你的好日子過的太久了,是不是忘記了三千衛兄弟們在奈何橋邊哀嚎的聲音。他們明明那般忠心,卻死後還要背負這樣罵名。」
眼見徐顯眼眶通紅,鬢邊白髮顯得尤其明顯。
他們都老了。
李作安在這一刻於心不忍說道:「事先我並不知這件事。」
「所以當年三千衛是被冤枉的,他們只是真的假意與楚王合作的,」徐顯情緒一下收斂了起來,聲音變得冷靜。
這時李作安才後知後覺,自己竟是被套話了。
第156章 他的阿瑜,本就是這世……
但是徐顯並不打算放過他,他繼續逼問道:「先永寧王呢,他也知曉這件事嗎?還是說他也跟皇帝一樣,將三千衛兄弟的骨血都吸乾殆盡,他利用三千衛讓楚王勢力盡數暴露,是不是也存著讓三千衛與楚王勢力一網打盡的心思。」
「倘若不是他下令,三千衛又豈會假意跟楚王合作。」
「在世子死後,他和聖人是不是都想要徹底讓三千衛在這個世間消失,只可惜他們計劃的很好,但是關鍵時刻三千衛兄弟拼死殺了先永寧王。這些高高在上的貴人們,在利用我們這些下賤之人時,是何等冠冕堂皇。可是在翻臉之後,卻又是何等無情。」
「殺得好,殺得好!」
徐顯連連兩聲殺得好,似是恨毒了,要將這些年都積攢著的怨恨憤怒,都傾瀉出來。
他這一番著實是石破天驚,不管是謝靈瑜還是蕭晏行都震驚的看向徐顯。
而此刻原本還因一時失言而沉寂的李作安,在聽到這番話之後,當即便呵斥道:「閉嘴,先永寧王之名豈是你能隨意污衊的。」
「難道我說錯了嗎?世子當年,一直在等他。」
徐顯怒吼道。
他這般儒雅穩重之人,在這一刻都失了態。
世子,先永寧王,當故人的名字,一再出現在耳畔的時候,便是李作安也不僅心神失守,只呆立在原地。
「況且世子之死,並非王爺之過,乃是我的大罪。」
李作安輕聲說道。
說著,他朝著蕭晏行看了一眼,他身上既有崔知節的信物,徐顯也在他身側,他的身份自是不言而喻。
如今謝重潤和崔知節的後人,都站
在了他的面前。
當年所隱藏的一切,似乎也應該得見天光。
「聖人派人將世子帶回長安,原本在殿下的斡旋之下,乃是由我親赴秦州,護送世子回長安。但是在我出發的前夕,我突然大病了一場,足足昏迷了數日。因而殿下便只能讓世子的親弟弟崔知仲前去秦州。」
「誰知待崔知仲回到長安,竟秉明聖人,世子確有謀反之心,但感懷聖恩,不敢回長安面聖,在秦州以死謝罪了。」
謝靈瑜看了一眼蕭晏行,見他神態依舊,便知道他對自己這個親叔叔在這場陰謀之中,充當了什麼不光彩的角色,早已是心知肚明的。
而李作安那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只怕也不是一場病。
「聖人這是千方百計要置崔世子於死地,我父王難道便沒察覺嗎?」謝靈瑜苦澀問道。
李作安沉默一瞬,輕聲說:「王爺自是察覺了,所以才想要千方百計為三千衛謀一條生路。」
所以方才徐顯將一切怪罪在謝重潤身上的時候,李作安才會反應那般大。
「王爺想要助聖人徹底剷除楚王一黨之後,便讓三千衛徹底解甲歸田,誰成想……」李作安陷入了痛苦神色:「王爺至死,都沒有背棄任何三千衛的兄弟。」
至此,謝靈瑜和蕭晏行都明白了,謝獻所說的都是真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