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說這些年也不知道讀了多少後學末進的文章,羅彥的詩作和文章自然也沒有少讀。

  原本只覺得那些文章絕非一個年輕人能夠寫的出來,不想今日這一封簡單的書信,老先生先前不過是用吳儂軟語,讀到中途,情不自禁就用上了雅言。

  這是老先生的習慣,好文章就該用他認為最美好的聲音讀出來。

  讀完之後,猶覺意猶未盡。只是讀起第二遍又覺得壞了心中的感動,只能不住地讚嘆:“好,好,好。”

  陸敦義已經流下了淚水,因為羅彥的言辭,多是寫他與陸德明的事情。而宋好問雖然沒有這般激動,卻被老先生連續三個好字給驚呆了。

  能讓這位下榻的,自然是故交了。宋家乃是楊老先生的姻親,宋好問自幼就和老先生多有接觸,深知隨著年歲漸長,從這位口中說出一個好字有多困難。

  尤其是那個用雅言的怪癖,這幾年更是鮮見。

  不想今日居然一次性都見到了。

  不管兩人的表情,楊說很是激動地自言自語道:“三個月是嗎,我便在這吳縣等上三個月。如今這樣文采斐然的後輩不少,但這般情深意重的,卻是少見了。”

  隨後,看著剛將淚痕擦乾的陸敦義和藹地說道:“三個月後羅小友回來的時候,且記得通知老朽,讓我前去陸公墳前憑弔一番。”

  第408章 你們沒資格說他

  聽到楊說的話,6敦義人都傻了。

  當日6德明下葬,楊說早就前來憑弔過了。如今再次前往,還非要在羅彥要回來的那天,如果說不是刻意去看羅彥的,6敦義覺得不相信。

  但是這位話,加上也是一番好意,他如何能拒絕。

  只能是不住地點頭罷了。

  6敦義失魂落魄地回去了。今天的見聞委實讓他大半輩子修身養氣的功夫破功了。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今天的一切,那他一定會說,小的是奇葩,老的也奇葩。

  除此之外,似乎沒有什麼語言比這個更有力了。

  回到6府之後,一干6家小輩便圍了上來。今天6敦義一個人去見楊說,大家心裡都捏著一把汗呢。一個不好,不僅是羅彥,連同6家,在江南的地位都要收到衝擊。

  見6敦義這般魂不守舍,6家子弟心裡都有些慌了。

  看樣子,今天6敦義去宋家沒有撈到好啊。

  倒是6正明有些擔當,待跟著6敦義走到正堂的時候,鼓足了勇氣問道:“阿爺,今日前去……”

  話還沒說完,便看到6敦義一臉的欣喜。那個變臉的度,讓6正明狠狠地眨巴了幾下眼睛,這才繼續追問:“阿爺,今日你去,沒出什麼事情吧?”

  “放心,能出什麼事情。往後再有人前來投名帖,你一概告訴他們,一切等到三個月後再說。”

  忽然間變得理直氣壯的6敦義,給了6正明莫大的信心。看來,今天這趟,楊說老爺子並沒有生氣。既然這樣,那就自己阿爺怎麼說就怎麼做了。

  至於原因,沒看到楊公都沒有怪罪麼。

  點點頭,6正明便向著自己的父親一拜,隨後走出正堂,安撫那些心中惶恐的年輕人去了。

  6家的人心安定,同時門前逐漸開始冷落。不過城東的宋家卻開始了新一輪的熱鬧。

  不同於6家的拒絕,楊說並沒有拒絕年輕士子的拜訪。提攜後學的事情,這位老先生一直都很樂意。

  “楊公,據說前天你老人家的拜帖也被6府給拒絕了?”等一干士子和楊說都聊得熟悉了,一位年輕人便很是直接地問起了這個問題。

  畢竟是這段時間蘇州最大的熱門,問題甫一提出來,便場的所有人支棱起耳朵。只等著楊說一個回答,便會有很多人跟著口誅筆伐。

  “不錯,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沒有看到羅彥本人呢。”楊說也有些惋惜。那般的文采,他恨不得儘早漸漸這個後輩。奈何還需要等待三個月。

  無意中的一聲感慨,卻讓在場的不少士子覺得,這是楊說對於羅彥產生了不滿。

  “是啊,羅彥雖然身為國公,但他也畢竟是士林晚輩。這般拒絕楊公美意,著實有些驕狂的過分了。”

  口誅筆伐隨著這一聲議論,便徹底拉開了帷幕。

  “先前只覺得,能夠在長安舉薦不少文士,定然是個平易近人的。不想來到江南,這位就擺上了他國公的架子。這些天前前後後有接近兩百份名帖投到了6府,居然全都被拒絕了。”

  “正是,我看啊,這位是位高權重,也有些看不起我江南士子了。他還是我江南出去的人呢,不想這麼快就忘本了。”

  ……如此這般的議論,一面倒的全都是對羅彥的抨擊。

  沒辦法,所有人都被拒絕,誰能沒有一點火氣呢。文人大都自傲,能夠這般主動前來拜訪,都是衝著羅彥舉薦賢才的美名。可是如今好處沒有撈到,怎麼讓他們不抱怨。

  楊說一聲感慨之後,陷入了沉思,還沒注意到現場的話題已經逐漸被帶歪。等他回過神來的時候,赫然現這會兒都開始抨擊起羅彥來。

  經歷了昨天的書信,老先生對羅彥是萬分的好感。怎麼容得這些什麼都不知道,就會趨炎附勢的後輩這般詆毀。因此很是不快地說了一句:“你等知道什麼。一無所知,怎麼有資格說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