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不知道旁人怎麼想,孫覽是真的滿意自己的成績,偌大幽州也就出了他與宋魏三個貢生,而且他們這些貢士只要在殿試時不作死, 到最後都會有一個進士出身,這已是祖墳冒青煙,光耀門楣的幸事了。雖說打小交好的魏承在數百人才中拔得頭籌,明晃晃的會元頭銜令人垂涎,他的擦線成績與之比較更是有些不能看,可他是見識過魏承過目不忘的逆天本領以及這人只要沒學死就往死里學的狠勁兒,有時他都在想幸虧小罐罐有能耐,是做大名鼎鼎的山參藥材生意的,家中常有珍貴藥材給魏承補養身體,不然就是大羅神仙也扛不住十年如一日每天只睡兩個時辰啊!
紅榜已揭,塵埃落定,幾人也不用再顧忌考後談論題目惹自己傷神,就纏著魏承給他們講講會試那幾道極難的策論。
也就是這麼一會兒功夫,門房一趟又一趟來報,說是有人到府賀喜。
官員為了避嫌自然不會明目張胆拉攏,多是一些知名的文人雅士和在京城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派來的官媒人。
魏承神色淡然:「禮不收,人也不見。」
張師兄噗嗤笑一聲:「魏承啊,我瞧著你也是要在京城久居,旁人也就算了,媒人可不能不見,你日後聘妻納妾可是都要經過媒人這一手,小心她們記恨你,給你聘個丑娘子壯夫郎!」
「話糙理不糙。」孫覽也笑道,「你現在已經推了她們,再把人叫回來也不像樣子,不如明兒你讓雲天備些好禮送去官媒聊表歉意?」
向來話少的宋子明也跟著附和兩句。
這些年,張師兄和孫覽就在老家娶了妻室,就連一板一眼的宋子明都娶了夫郎。
魏承卻搖頭:「不必。」
他垂眸輕翻一頁書:「我已心有所屬。」
「什麼!?」
「啊?!」
眾人大驚,孫覽險些摔了茶盞,滿目驚訝:「魏承,你再說一遍?!」
張師兄不可置信:「他說他已心有所屬!他怎麼會心有所屬呢!」
魏承挑眉他們一眼,無奈笑道:「我是人,我有三情六欲,如何不能心有所屬?」
「怪事,怪事。」
宋子明晃晃腦袋,懵懵道:「魏兄,我是真想不到你心裡除了讀書和弟弟,竟然還能裝下旁人。」
魏承掃他一眼,面不改色,悠悠起身:「你們慢坐,我要去給罐罐寫信報喜了。」
見著魏承走了,幾人湊在一處也沒怎麼論經。
「子明兄,你這兩年與魏承走得近,你可知曉他心上人是何模樣?」
「不知。」
宋子明搖頭,又道:「魏兄平日極度整潔,我猜這人會很貌美。」
張師兄嘖嘖兩聲,有點高興:「哎呀,咱們小罐罐要有嫂嫂咯!」
.
會試三月下旬出了成績,四月二十五日考入春闈的貢生便要前往皇城參與殿試。
兩次考試之間只隔著一個月,比任何一場考試的間隔都要短暫,所以許多學子這時候都會把自己關在書房裡更為刻苦的讀書練字,不再見客閒逛。
魏承倒是雷打不動早起練石鎖,再去墨齋練字,偶爾也會去永順書市看書,晌午就回府讀書。
自打魏承在萃雲園的題刻完工之後,墨齋里不少文官都想與他相交,甚至還有人旁敲側擊的問他是否願意做內閣大學士的門生,有門道替他引薦云云,魏承知曉其中利害,更不想輕易站隊,只用不諂媚也不高傲的態度回絕了這人。
如今他又中會元,府邸拜帖更是如雪花般襲來,他也只得以準備殿試為由一一推拒。
這一日,墨齋的人比往日多些。
魏承稍一打聽才知道今兒是官員休沐日。
他來到自己常待的靜室,就看到在墨齋里最為熟稔的慕子盛。
這個慕子盛是個不折不扣的書痴,單單一個「正」字就能不眠不休寫上幾天幾夜,而魏承也是精益求宮中浩羔楞陶陶精之人,不免對此人有些高看。
其實一開始他們誰也不搭理誰,可相處久了,難免會說上幾句話。之後魏承便知曉此人不僅極擅書法還擅長論經問道,而魏承自打啟蒙之後,先入徽林私塾又入幽州府學,很少有人能與他你來我往的辯論,他們有時會因著一問策題從早辯到傍晚。所以這時間一長二人便也成了互相點評書法,互贈墨寶的友人。
「慕兄。」
「照野。」
慕子盛比魏承年長,二人相熟之後他便喚了魏承的字以示親近。
慕子盛顯然已經來了好一會兒,他寬鬆青色的長袍下擺滿是墨汁,手裡握著粗獷毛筆:「照野,你來看看,這幾個字如何?」
魏承放下書箱走過去,就見著扁長書卷上寫著「寰中自有聖人出,九曲黃河水不濁」幾個大字。
他瞳孔微怔,很快斂眉道:「慕兄今日的字與往日相比有些不同。」
慕子盛哼笑一聲,好心情的攏攏寬大袖袍:「哪裡不同?」
「勢如利箭,鋒芒畢露。」
慕子盛大笑兩聲:「照野,那依你所見,寰中自有聖人出,九曲黃河水不濁,此句是正解還是誤解?」
魏承不正面回答,嚴謹道:「古諺也曾雲,聖人出,黃河清,賢人輔,泰階平。以此可見,慕兄所言是正解,可史書並未記載哪一年哪一日哪一時辰黃河水清,世人也從未見過黃河水清,如此也算作誤解。」
慕子盛聽後笑笑,抬手點了點他:「你今日與往日也有些不同,說起話來有些謹小慎微,明哲保身的意思了。」
魏承微微笑道:「慕兄,倒也不是我小心,只是自古黃河長江一論,沒有是非對錯,黑白之分,只有權衡之術。」
「權衡?」
慕子盛深深瞧他,笑道:「那你以為長江清,黃河濁,這高下立判,如何權衡呢?」
「長江清又如何?大康十五年八月,暴雨連綿數日,長江中下游以及太湖流域洪水泛濫,堤壩潰決,六省一百五十縣受災,哀鴻遍野,民不聊生,而黃河雖濁卻灌溉兩岸農田數千年。反之,縱觀史冊,先有大禹治水,後有黃河流域多現洪災。而長江亦是如此,雖有災禍,可它以身為界,灌溉養育兩岸農田,造福百姓不計其數。」
魏承目露堅毅,平靜道:「這世上不能只有黃河沒有長江,亦不能只有長江沒有黃河,所謂權衡,便是長江泛濫,就治理長江,黃河泛濫,就治理黃河。正如聖上之道,賢時用,不賢則黜。」
慕子盛沉默良久,忽然笑道:「魏照野,你生了一副慈悲君子相,卻是真有大才。」
「我聽說此次春闈你考取頭名?」
魏承邊低頭研磨墨水邊道:「不過是仰承天恩,僥倖而已。」
「不必謙虛,你我如此相熟,我還不知道你的才學?」
慕子盛見他開始磨墨,也提步來到案前,道:「今日有閒,我們便比賽摹寫鍾繇的《宣示表》,如何?」
魏承點頭應是,面上平淡如常,可心中隱約猜出了慕子盛的身份。
慕子盛。
慕形音木,子,為李。
盛,熾熱,為赫。
李赫,正是當朝太子是也。
三月轉瞬即逝,魏承照舊每日讀書練字想罐罐,在京城大林寺滿山桃花盛開的日子也迎來了殿試。
.
四月二十五日,於皇城太和殿舉行殿試。
此等大事,無一人敢懈怠疏忽。
像是魏宅遠在京郊,魏承考慮到今日官路定會車馬堵塞,故而早在二月上旬就預訂好離著皇城最近的客棧,等他昨日入住時便發現客棧人滿為患,擁擠不堪,還有不少學子擠在大堂打地鋪,甚至有些人沒尋到最近的客棧,竟妄想夜宿皇城外,皇城重地,連只蒼蠅都不可靠近,這些人在看到層層把守的官兵時嚇得兩股戰戰,逃也似的跑回偏遠客棧去了。
五更天,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五十名貢士身著淺紫氅衣規規矩矩站在宮門前。
兩邊皆是身披鐵鎧,面色嚴肅的羽林軍,眾人不敢放言亂語,只得埋頭苦站,任由時辰一刻一刻流走。
天邊朦朧夜色漸漸泛白,晨曦光輝照在每一個人身上時,他們耳邊終於響起渾重威嚴的開門聲。
「進!」
「進!」
「進!」
魏承是此次會試第一,他站在所有人前面,也率先看到朱紅莊嚴的宮門逐一破開的壯觀之景,他那雙清冽眼眸好似盛載不下這般震撼,胸中也盪起浩然之氣。
這是魏承第一次感受到何為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權力只向第一人揮手的真正意義!
朱牆黃瓦,漢白玉柱,巍峨肅穆的金鑾殿就在眼前。
眾人受著提調官指引在殿外三跪,來到殿內之後又跪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龍椅離著大殿有些距離,眾人瞧不見聖顏,只能聽到順真帝略有年邁,金聲玉振的嗓音。
「平身。」
提調官唱詞之後,眾學子便按照會試名次安安分分坐在考桌旁,他們對面還有八位神色凝重,不苟言笑的朝廷大官。
紅榜已揭,塵埃落定,幾人也不用再顧忌考後談論題目惹自己傷神,就纏著魏承給他們講講會試那幾道極難的策論。
也就是這麼一會兒功夫,門房一趟又一趟來報,說是有人到府賀喜。
官員為了避嫌自然不會明目張胆拉攏,多是一些知名的文人雅士和在京城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派來的官媒人。
魏承神色淡然:「禮不收,人也不見。」
張師兄噗嗤笑一聲:「魏承啊,我瞧著你也是要在京城久居,旁人也就算了,媒人可不能不見,你日後聘妻納妾可是都要經過媒人這一手,小心她們記恨你,給你聘個丑娘子壯夫郎!」
「話糙理不糙。」孫覽也笑道,「你現在已經推了她們,再把人叫回來也不像樣子,不如明兒你讓雲天備些好禮送去官媒聊表歉意?」
向來話少的宋子明也跟著附和兩句。
這些年,張師兄和孫覽就在老家娶了妻室,就連一板一眼的宋子明都娶了夫郎。
魏承卻搖頭:「不必。」
他垂眸輕翻一頁書:「我已心有所屬。」
「什麼!?」
「啊?!」
眾人大驚,孫覽險些摔了茶盞,滿目驚訝:「魏承,你再說一遍?!」
張師兄不可置信:「他說他已心有所屬!他怎麼會心有所屬呢!」
魏承挑眉他們一眼,無奈笑道:「我是人,我有三情六欲,如何不能心有所屬?」
「怪事,怪事。」
宋子明晃晃腦袋,懵懵道:「魏兄,我是真想不到你心裡除了讀書和弟弟,竟然還能裝下旁人。」
魏承掃他一眼,面不改色,悠悠起身:「你們慢坐,我要去給罐罐寫信報喜了。」
見著魏承走了,幾人湊在一處也沒怎麼論經。
「子明兄,你這兩年與魏承走得近,你可知曉他心上人是何模樣?」
「不知。」
宋子明搖頭,又道:「魏兄平日極度整潔,我猜這人會很貌美。」
張師兄嘖嘖兩聲,有點高興:「哎呀,咱們小罐罐要有嫂嫂咯!」
.
會試三月下旬出了成績,四月二十五日考入春闈的貢生便要前往皇城參與殿試。
兩次考試之間只隔著一個月,比任何一場考試的間隔都要短暫,所以許多學子這時候都會把自己關在書房裡更為刻苦的讀書練字,不再見客閒逛。
魏承倒是雷打不動早起練石鎖,再去墨齋練字,偶爾也會去永順書市看書,晌午就回府讀書。
自打魏承在萃雲園的題刻完工之後,墨齋里不少文官都想與他相交,甚至還有人旁敲側擊的問他是否願意做內閣大學士的門生,有門道替他引薦云云,魏承知曉其中利害,更不想輕易站隊,只用不諂媚也不高傲的態度回絕了這人。
如今他又中會元,府邸拜帖更是如雪花般襲來,他也只得以準備殿試為由一一推拒。
這一日,墨齋的人比往日多些。
魏承稍一打聽才知道今兒是官員休沐日。
他來到自己常待的靜室,就看到在墨齋里最為熟稔的慕子盛。
這個慕子盛是個不折不扣的書痴,單單一個「正」字就能不眠不休寫上幾天幾夜,而魏承也是精益求宮中浩羔楞陶陶精之人,不免對此人有些高看。
其實一開始他們誰也不搭理誰,可相處久了,難免會說上幾句話。之後魏承便知曉此人不僅極擅書法還擅長論經問道,而魏承自打啟蒙之後,先入徽林私塾又入幽州府學,很少有人能與他你來我往的辯論,他們有時會因著一問策題從早辯到傍晚。所以這時間一長二人便也成了互相點評書法,互贈墨寶的友人。
「慕兄。」
「照野。」
慕子盛比魏承年長,二人相熟之後他便喚了魏承的字以示親近。
慕子盛顯然已經來了好一會兒,他寬鬆青色的長袍下擺滿是墨汁,手裡握著粗獷毛筆:「照野,你來看看,這幾個字如何?」
魏承放下書箱走過去,就見著扁長書卷上寫著「寰中自有聖人出,九曲黃河水不濁」幾個大字。
他瞳孔微怔,很快斂眉道:「慕兄今日的字與往日相比有些不同。」
慕子盛哼笑一聲,好心情的攏攏寬大袖袍:「哪裡不同?」
「勢如利箭,鋒芒畢露。」
慕子盛大笑兩聲:「照野,那依你所見,寰中自有聖人出,九曲黃河水不濁,此句是正解還是誤解?」
魏承不正面回答,嚴謹道:「古諺也曾雲,聖人出,黃河清,賢人輔,泰階平。以此可見,慕兄所言是正解,可史書並未記載哪一年哪一日哪一時辰黃河水清,世人也從未見過黃河水清,如此也算作誤解。」
慕子盛聽後笑笑,抬手點了點他:「你今日與往日也有些不同,說起話來有些謹小慎微,明哲保身的意思了。」
魏承微微笑道:「慕兄,倒也不是我小心,只是自古黃河長江一論,沒有是非對錯,黑白之分,只有權衡之術。」
「權衡?」
慕子盛深深瞧他,笑道:「那你以為長江清,黃河濁,這高下立判,如何權衡呢?」
「長江清又如何?大康十五年八月,暴雨連綿數日,長江中下游以及太湖流域洪水泛濫,堤壩潰決,六省一百五十縣受災,哀鴻遍野,民不聊生,而黃河雖濁卻灌溉兩岸農田數千年。反之,縱觀史冊,先有大禹治水,後有黃河流域多現洪災。而長江亦是如此,雖有災禍,可它以身為界,灌溉養育兩岸農田,造福百姓不計其數。」
魏承目露堅毅,平靜道:「這世上不能只有黃河沒有長江,亦不能只有長江沒有黃河,所謂權衡,便是長江泛濫,就治理長江,黃河泛濫,就治理黃河。正如聖上之道,賢時用,不賢則黜。」
慕子盛沉默良久,忽然笑道:「魏照野,你生了一副慈悲君子相,卻是真有大才。」
「我聽說此次春闈你考取頭名?」
魏承邊低頭研磨墨水邊道:「不過是仰承天恩,僥倖而已。」
「不必謙虛,你我如此相熟,我還不知道你的才學?」
慕子盛見他開始磨墨,也提步來到案前,道:「今日有閒,我們便比賽摹寫鍾繇的《宣示表》,如何?」
魏承點頭應是,面上平淡如常,可心中隱約猜出了慕子盛的身份。
慕子盛。
慕形音木,子,為李。
盛,熾熱,為赫。
李赫,正是當朝太子是也。
三月轉瞬即逝,魏承照舊每日讀書練字想罐罐,在京城大林寺滿山桃花盛開的日子也迎來了殿試。
.
四月二十五日,於皇城太和殿舉行殿試。
此等大事,無一人敢懈怠疏忽。
像是魏宅遠在京郊,魏承考慮到今日官路定會車馬堵塞,故而早在二月上旬就預訂好離著皇城最近的客棧,等他昨日入住時便發現客棧人滿為患,擁擠不堪,還有不少學子擠在大堂打地鋪,甚至有些人沒尋到最近的客棧,竟妄想夜宿皇城外,皇城重地,連只蒼蠅都不可靠近,這些人在看到層層把守的官兵時嚇得兩股戰戰,逃也似的跑回偏遠客棧去了。
五更天,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五十名貢士身著淺紫氅衣規規矩矩站在宮門前。
兩邊皆是身披鐵鎧,面色嚴肅的羽林軍,眾人不敢放言亂語,只得埋頭苦站,任由時辰一刻一刻流走。
天邊朦朧夜色漸漸泛白,晨曦光輝照在每一個人身上時,他們耳邊終於響起渾重威嚴的開門聲。
「進!」
「進!」
「進!」
魏承是此次會試第一,他站在所有人前面,也率先看到朱紅莊嚴的宮門逐一破開的壯觀之景,他那雙清冽眼眸好似盛載不下這般震撼,胸中也盪起浩然之氣。
這是魏承第一次感受到何為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權力只向第一人揮手的真正意義!
朱牆黃瓦,漢白玉柱,巍峨肅穆的金鑾殿就在眼前。
眾人受著提調官指引在殿外三跪,來到殿內之後又跪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龍椅離著大殿有些距離,眾人瞧不見聖顏,只能聽到順真帝略有年邁,金聲玉振的嗓音。
「平身。」
提調官唱詞之後,眾學子便按照會試名次安安分分坐在考桌旁,他們對面還有八位神色凝重,不苟言笑的朝廷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