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很明顯,鄭經對清廷是毫無誠意可言,並且在三藩之亂期間。鄭經強烈支持福建的耿精忠判清,並趁亂發兵進攻大陸。
康熙無奈,只好在東南沿海實行海禁政策,以此限制和打擊鄭經和他自詡的東寧小王國,但海禁同樣不利於大陸的沿海居民,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統一兩岸。
為了抓住個適合的機會統一台灣,康熙已經整整的等了二十年,如今,時機終於成熟了,鄭經在台灣病故,台灣政局發生變動。諸子相爭,官員內訌,文武解體,這對康熙來說,是統一台灣之良機,他終於要完成心中期盼已久的統一大業了。
乾清宮內,康熙穩坐於龍椅之上,堅定的目光直視著群臣,沉穩的道:“台灣之戰在際,諸位愛卿準備的如何了?”
索額圖始終不贊成康熙耗費那麼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去爭取個不毛之地,可如今,他見聖意已決,知道再諫言也是無用,便也不再堅持,但仍舊遲疑的問了一句:“皇上,真的決定了嗎?”
康熙聞言十分不悅,正色道:“君無戲言,萬事俱備,為何不戰?自三藩平定後,我大清中原大地統一,將士們修養生息的時日也不短了,有足夠的力量重回戰場,一展英姿;
更何況,自鄭經死後,台灣政局動盪不安;且近來台灣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百姓餓死甚多,民眾已對台灣鄭氏政權及其不滿;再看荷蘭等殖民者,勢力衰弱,已是無力干預;
種種環境都對我朝有利,正是我軍趁虛而入之良機,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可……可海洋險遠,風濤莫測,長驅致勝,計難萬全啊。”索額圖仍舊忍不住的多話了一句。
康熙聞言滿不在乎的“呵呵”冷笑道:“不怕,朕有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做主帥。又有姚啟聖做後勤儲備,台灣方面也有劉國軒負責戰事,朕又御駕親征,此戰,必勝!”
康熙所言極是,台灣之戰,最重要的就是選帥。
施琅長期轉戰於東南沿海,熟悉海上作戰,實戰經驗豐富,而且他熟悉兵發、精通陣法、尤善水師,乃是一名有勇有謀之帥才,有這樣一名主帥,還有何可擔憂的呢?
真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出征!
【……【下冊 宮闈沉浮】 第六十二章 機不可失……】@!!
第120-180章 【下冊 宮闈沉浮】 第六十三章 將士出征
第六十三章將士出征
初九日。卯時,京城南郊校場內。
夏日晝長夜短,卯時剛到,天空已泛起魚肚白,清早這一刻,溫度涼爽宜人,南郊大校場內,旌旗招展,鑼鼓喧天,八旗將士全副武裝,整齊列隊。
“啪啪啪”三聲鞭響,校場內頓時除了戰馬輕嘶和馬蹄嘚嘚之聲外,再無人語,所有將士鴉雀無聲,莊嚴肅穆的注視著點兵台。
忽然,一隻美麗的白色巨隼,“嘎嘎”幾聲啼鳴,“呼啦啦”的一抖翅膀,如閃電般的扶搖直上,轉瞬之間便鑽入了萬米雲霄之中。
眨眼功夫,只見這隻美麗的大鳥。口中銜著一隻從南邊飛過的天鵝,穩穩的落在了康熙的手臂上。
康熙身著金盔鐵甲,威武的屹立在點兵台上,見此情景,頓時龍顏大悅,爽朗的笑道:“哈哈哈,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性秉金靈含火德,異材上映瑤光墾。出征之際,巨隼擒南鵝,好兆頭,好兆頭!”
“我軍必勝!我軍必勝!我軍必勝!”校場內五千禁旅八旗軍,手中揮舞著亮閃閃的刀槍,如雷般的齊聲高呼著。
康熙將矛隼交予身旁侍衛,高聲激勵著眾將士道:“願我清軍如海東青一般剛毅、勇猛,為我大清的統一與安定,一舉將被荷蘭人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灣收復!”
“還我國土!還我河山!”慷慨激昂的口號聲,在這個寧靜的清晨,一次次的劃破天空,響徹八方,原本就生長在馬背上的將士們,各個士氣高漲,殺氣騰騰,毫不畏懼將要遠赴的戰場上,是性命攸關的生死考驗。
康熙並未制止將士們如潮般的吼叫,而是莊嚴的目視前方,望著校場四周晨風中飄蕩的八色旗幟。信心十足的行著注目禮,心中暗暗發誓:“列祖列宗,朕定不負眾望,完成一統大業!”
碩海一身官服,立於康熙身側,放眼望向台下黑壓壓的人群,耳邊響著鼓舞人心的口號,很快便被這陣勢所感染,收復台灣,國人之責任,誰能不振奮?
“眾將士聽令!出征!”
康熙一聲令下,頓時金鼓隆隆,號角齊鳴,禁旅八旗們在康熙的親率之下,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浩浩蕩蕩的踏上了征伐之路。
費揚古、于成龍、納蘭性德、曹寅等人全部駐守京師,校場外,文武百官以禮相送,皇上親征,那是何等重大之事,就連小皇太子胤礽都來送別了。
回頭望去。五千禁旅八旗軍,一水的騎兵,隊伍綿延數里,那雄糾糾氣昂昂的磅礴陣勢,再加上他們的作戰裝備,令碩海吃驚不小。
弓、箭、刀、矛等等,這些冷兵器倒不足為奇,吸引碩海眼球的是,神機營士兵們的那些火炮、火槍、火銃、火筒等等的火器。
此外還有健銳營飛虎將們的雲梯隊,還有藤牌軍的藤牌隊等等,也不曉得到時都能否用的上這些,反正是戰備一應俱全。
康熙無奈,只好在東南沿海實行海禁政策,以此限制和打擊鄭經和他自詡的東寧小王國,但海禁同樣不利於大陸的沿海居民,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統一兩岸。
為了抓住個適合的機會統一台灣,康熙已經整整的等了二十年,如今,時機終於成熟了,鄭經在台灣病故,台灣政局發生變動。諸子相爭,官員內訌,文武解體,這對康熙來說,是統一台灣之良機,他終於要完成心中期盼已久的統一大業了。
乾清宮內,康熙穩坐於龍椅之上,堅定的目光直視著群臣,沉穩的道:“台灣之戰在際,諸位愛卿準備的如何了?”
索額圖始終不贊成康熙耗費那麼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去爭取個不毛之地,可如今,他見聖意已決,知道再諫言也是無用,便也不再堅持,但仍舊遲疑的問了一句:“皇上,真的決定了嗎?”
康熙聞言十分不悅,正色道:“君無戲言,萬事俱備,為何不戰?自三藩平定後,我大清中原大地統一,將士們修養生息的時日也不短了,有足夠的力量重回戰場,一展英姿;
更何況,自鄭經死後,台灣政局動盪不安;且近來台灣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百姓餓死甚多,民眾已對台灣鄭氏政權及其不滿;再看荷蘭等殖民者,勢力衰弱,已是無力干預;
種種環境都對我朝有利,正是我軍趁虛而入之良機,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可……可海洋險遠,風濤莫測,長驅致勝,計難萬全啊。”索額圖仍舊忍不住的多話了一句。
康熙聞言滿不在乎的“呵呵”冷笑道:“不怕,朕有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做主帥。又有姚啟聖做後勤儲備,台灣方面也有劉國軒負責戰事,朕又御駕親征,此戰,必勝!”
康熙所言極是,台灣之戰,最重要的就是選帥。
施琅長期轉戰於東南沿海,熟悉海上作戰,實戰經驗豐富,而且他熟悉兵發、精通陣法、尤善水師,乃是一名有勇有謀之帥才,有這樣一名主帥,還有何可擔憂的呢?
真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出征!
【……【下冊 宮闈沉浮】 第六十二章 機不可失……】@!!
第120-180章 【下冊 宮闈沉浮】 第六十三章 將士出征
第六十三章將士出征
初九日。卯時,京城南郊校場內。
夏日晝長夜短,卯時剛到,天空已泛起魚肚白,清早這一刻,溫度涼爽宜人,南郊大校場內,旌旗招展,鑼鼓喧天,八旗將士全副武裝,整齊列隊。
“啪啪啪”三聲鞭響,校場內頓時除了戰馬輕嘶和馬蹄嘚嘚之聲外,再無人語,所有將士鴉雀無聲,莊嚴肅穆的注視著點兵台。
忽然,一隻美麗的白色巨隼,“嘎嘎”幾聲啼鳴,“呼啦啦”的一抖翅膀,如閃電般的扶搖直上,轉瞬之間便鑽入了萬米雲霄之中。
眨眼功夫,只見這隻美麗的大鳥。口中銜著一隻從南邊飛過的天鵝,穩穩的落在了康熙的手臂上。
康熙身著金盔鐵甲,威武的屹立在點兵台上,見此情景,頓時龍顏大悅,爽朗的笑道:“哈哈哈,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性秉金靈含火德,異材上映瑤光墾。出征之際,巨隼擒南鵝,好兆頭,好兆頭!”
“我軍必勝!我軍必勝!我軍必勝!”校場內五千禁旅八旗軍,手中揮舞著亮閃閃的刀槍,如雷般的齊聲高呼著。
康熙將矛隼交予身旁侍衛,高聲激勵著眾將士道:“願我清軍如海東青一般剛毅、勇猛,為我大清的統一與安定,一舉將被荷蘭人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灣收復!”
“還我國土!還我河山!”慷慨激昂的口號聲,在這個寧靜的清晨,一次次的劃破天空,響徹八方,原本就生長在馬背上的將士們,各個士氣高漲,殺氣騰騰,毫不畏懼將要遠赴的戰場上,是性命攸關的生死考驗。
康熙並未制止將士們如潮般的吼叫,而是莊嚴的目視前方,望著校場四周晨風中飄蕩的八色旗幟。信心十足的行著注目禮,心中暗暗發誓:“列祖列宗,朕定不負眾望,完成一統大業!”
碩海一身官服,立於康熙身側,放眼望向台下黑壓壓的人群,耳邊響著鼓舞人心的口號,很快便被這陣勢所感染,收復台灣,國人之責任,誰能不振奮?
“眾將士聽令!出征!”
康熙一聲令下,頓時金鼓隆隆,號角齊鳴,禁旅八旗們在康熙的親率之下,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浩浩蕩蕩的踏上了征伐之路。
費揚古、于成龍、納蘭性德、曹寅等人全部駐守京師,校場外,文武百官以禮相送,皇上親征,那是何等重大之事,就連小皇太子胤礽都來送別了。
回頭望去。五千禁旅八旗軍,一水的騎兵,隊伍綿延數里,那雄糾糾氣昂昂的磅礴陣勢,再加上他們的作戰裝備,令碩海吃驚不小。
弓、箭、刀、矛等等,這些冷兵器倒不足為奇,吸引碩海眼球的是,神機營士兵們的那些火炮、火槍、火銃、火筒等等的火器。
此外還有健銳營飛虎將們的雲梯隊,還有藤牌軍的藤牌隊等等,也不曉得到時都能否用的上這些,反正是戰備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