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轉頭再看馨蘭,臉上仍舊是未見淚水,但卻慘白無比,尤其是那雙迷惘的大眼睛,空洞的如同拖離了這個世界,一聲尖吼之後,她的身子緩緩的墜了下去。

  碩海急忙接住馨蘭搖搖欲墜的身子,一把將她抱起,送回了房間,碩海知道,馨蘭的悲傷,都藏在了心底,欲哭無淚、欲訴無聲的痛,是無法言喻的絕望和悲傷。

  半年多,公主是馨蘭唯一的夥伴、朋友,景陽宮裡多少個孤獨無助的日夜,都是公主陪伴著她,她都已習慣了公主每日早早的跑來玩耍,偶爾嘮叨幾句心中的煩惱,或是肆無忌憚的開著玩笑。

  這景陽宮平日裡雖然冷清,但卻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格格和馨蘭一對姐妹天真的笑聲,充滿了兩個小女孩兒的浪漫幻想。

  後宮之中誰人不知,這景陽宮成了閨閣,甚至還有人悄悄背後取笑,說,有朝一日咱們皇上是要準備兩份嫁妝,迎兩位額駙的,雖然,這話是對皇上的諷刺。

  皇上來了,太皇太后來了。沒一會兒功夫,連安親王岳樂也來了,這個夜晚,景陽宮完全沉浸在了悲傷之中,有自責的,有怨懟的,有不舍的,有無奈的……。

  碩海獨自坐在院中,呆呆的望著滿天繁星,似乎是在尋找著,也似乎是在傾訴著,淚,順著他的眼角悄悄的滑落……。

  【……【下冊 宮闈沉浮】 第六十一章 紅顏薄命……】@!!

  第120-180章 【下冊 宮闈沉浮】 第六十二章 機不可失

  第六十二章機不可失

  和碩柔嘉公主連一封遺書都未留下。無片語只言,就那麼走了。

  不說,是想要說的話太多,而無從說起?還是本就再也無話可說了呢?不說,是否代表著一切盡在不言中了呢?

  碩海心裡遺憾的很,早知公主如此絕望,他還不如在事發當天,先將自己的主意告知公主呢,讓公主曉得有人在為她擔憂,有人在為她犯險,那樣,她的心裡就會感覺到一絲溫暖,對生,就能不會那樣的絕望了。

  可惜,一切都遲了,公主的一縷香魂,已化為了塵土,孤單的飄蕩在這空間,都說天際划過的流星,是離去的人靈魂,又說天空中的每一顆星星。都代表著地上每一個人,這漫天閃爍的繁星,哪一顆才是公主呢?她的魂魄,飄到哪裡去了呢?

  太皇太后和皇上也是悲痛不已,悔不當初,特下令為和碩柔嘉公主找個風景秀麗、風水極佳之處修墳,且規制比同級別的公主墳要高,就算是對和碩柔嘉公主的彌補吧。

  馨蘭病了,在碩海的印象中,馨蘭是個很堅強的女孩兒,記得相識之初,二人生活在窮鄉僻壤的那段日子,苦的真是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的,可馨蘭那嬌小的身子都未倒下,可此次,馨蘭是徹底的病倒了。

  碩海親自給馨蘭瞧過,可無論如何都未查出個所以然來,碩海知道,馨蘭這是心病,是因公主的離去而悲傷,更是因見到在這皇宮之中,貴為公主都不能如願以償,而對他二人之間的未來而擔憂,甚至,她已逐漸的失去了信心。

  公主的離去,碩海已是甚感悲傷、追悔莫及,馨蘭可不能再出任何狀況了。碩海情急之下,將馨蘭的病情如實的跟康熙講了,並且一再的央求皇上,馨蘭病了,他哪兒都不想去,只希望皇上恩准,讓他儘早帶馨蘭出宮。

  康熙再三保證,待收復台灣之戰完結,定會給他二人周詳的安排個好去處,而且康熙做的很通情理,不但允許碩海每日前去景陽宮探望馨蘭,還特地吩咐內務府,給景陽宮添置了一些生活用品,他自己也是隔三差五的拿些小物件來寬慰一下馨蘭。

  這得歸功於梁九功,若不是梁九功對康熙講了景陽宮裡的下人們,是如何伺候蘭嬪的,日理萬機的皇上,怎會有閒情逸緻關照一塊吃不著的肉呢。

  當然,康熙如此做,也是為了讓碩海安心,他與碩海常出入景陽宮。至少給各宮看來,皇上沒忽略景陽宮的蘭嬪。

  這也好在他出征期間,馨蘭的日子好過些,碩海曉得了也就少些擔憂,能夠安心的與他同上戰場,那種危險的地方,他需要這個神醫,更需要這個唯一能讓他推心置腹的摯友。

  出征之日並未因宮中有喪殯而延期或是停止,偌大的皇宮,人口眾多,死個八個人,本就不足為奇,家國天下,雖薨之人是後宮的親眷,可也抵不過國家一統重要,那是國君的第一要務。

  自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六歲擒鰲拜,隨後又平定三藩,他已磨練的更加英明睿智、堅定無比,如今,在他親政十六年,愈加成熟的而立之年,領土統一之大業,他再也不能等了。

  台灣自鄭成功收復至今,已有整整二十年,可鄭成功卻在收復台灣五個月後病死,那年,是康熙繼位元年。

  “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這是當年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與西方侵略者奮戰時的聲言,康熙那時雖剛登基,可如今仍舊是記憶猶新卻記得一清二楚。

  隨後鄭成功之子鄭經嗣位,為南明延平郡王,繼位之後,繼續割據台灣,並占據廈門、金門等東南沿海的重要島嶼,奉南明正朔,與清廷對抗,從此,雙方開始交鋒,已持續了整整二十年。

  這二十年,康熙對台灣的政策一貫是以撫為主,征撫兼施,光是雙方談判先後就有十二次,為的就是謀求統一,可鄭經卻提出,台灣遠在海外,不屬於中國版圖,照朝鮮例,不剃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