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是。」趙學士躬身應是,轉頭示意一旁的侍官,不出片刻,就有人將東西呈到聖上面前。
除開剛提起的水泥,旁邊還有個木盒。
展開一看,裡面是一小捆稻穗,上面的稻穀顆顆金黃飽滿,沉甸甸地壓彎禾稈。
趙學士湊上前仔細查看,隨後驚奇說道:「陛下,這些稻穗似乎都是同株所出,且每個穗子上的穀粒多達百數。」
「當真?」皇帝聽聞,聲調不自覺拔高。
雖奏摺中也有提及夏收情況,但將上奏內容誇大其實者,不計其數,老皇帝向來不當真,對報上來的數字也會暗自在心中打個折扣。
未曾料,還真有人的匯報絲毫不摻水分。
輕撫著手中的稻穗,皇帝心情頗為激動,連聲贊道:「天佑我大曆,妙哉!妙哉!」
「全靠聖上雄才偉略,勵精圖治,我朝方能有此盛世。」趙學士十分有眼色,馬上跪地奉承道。
「嗯,」皇帝滿意撫須,但並不自大到全部居功於自己,他拿著江璟雲那份奏摺道,「應是裡面所提的稻田養魚之法,通知戶部,著人仔細研究此法,儘快將之傳播出去。」
「是。」趙學士躬身應下。
吩咐完正事,皇帝的視線才落在那個灰撲撲的麻袋上,問道:「這就是水泥?」他直接伸手在袋裡抓上一把,是呈灰色的粉末狀,有些像混合麥皮的麵粉。
如此想著,手不自覺地就想往嘴裡送,被眼疾手快的趙學士攔下:「陛下不可。」
趙學士出言解釋:「臣聽聞,此物乃由當地一種特殊的石頭燒制而成,可替代常用的糯米灰漿,遇水不溶,逢火不化,效果拔群。」
說完,揚手示意外面的侍官將早已準備好的東西抬進來,是前兩日令人按江璟雲信中寫的法子,匆忙制出來的水泥墩子。
趙學士指著那墩子道:「這是由水泥、沙石按一比例混合,加入適量水攪拌均勻後,倒入模具晾乾成型即可。」
水泥墩子看上去渾然一體,摸著也是石頭常見的冰冷觸感,只表面略有些粗糙,看得皇帝嘖嘖稱奇,問道:「從灌注至成型,需幾日時間?」
「此乃臣兩日前所制,」趙學士回道,「受氣候以及樣式大小影響,凝固需幾個時辰至幾日不等,後續還需覆蓋草蓆,澆水養護七到十日,用以加固其形。」
「也就是說,這還不算完全加固?」皇帝瞬間抓住其中關鍵。
趙學士點頭。
「如此,」皇帝瞭然,隨即喚來候在門外的侍衛,「用你手中的刀,竭盡全力砍一下試試。」
侍衛領命,抽出佩刀,往石墩上就是重重一砍。
鏗鏘一聲,金石交鳴。
長刀卷刃,石墩分毫未損。
「好東西啊,」 摩挲著滿是胡茬的下巴,皇帝若有所思,「若將之用在邊塞……」
匈奴、突厥多為騎兵,侵犯我國邊關如入無人之境,四處燒殺搶掠,殘民害物,卻在士兵追來時,騎馬轉身跑進茫茫草原,不見蹤跡。
二次三番,百姓不勝其擾,紛紛搬離邊塞。
若是能用水泥製成石蒺藜或拒馬槍,或更進一步,直接在邊塞築起一道高大堅固且連綿不絕的長恆……
「嘶……」皇帝倒吸一口氣,心潮澎湃地抓住趙學士的手問道,「愛卿,信中可有說此物造價幾何?可否量產?」
「並未提及,」趙學士搖頭,在皇帝略顯失望的目光下繼續說道,「但璟雲曾向臣詢問,關於海運通商及大型船隻問題。」
「臣猜測,產量應是極大的,故而想。」至於造價,趙學士沒有明說。
凡事總要留幾分餘地,免得自己的學生費盡心思,苦心籌劃,到頭來,卻白白替人做了嫁衣。
「海運?」聽見這詞,皇帝不禁皺眉。
邊塞雖亂,但沿海的倭寇也不容小覷。
且建國初期,沿海百姓曾協助當地海盜造反,朝廷數次與之交手,都不慎落敗,最終全面施以火攻,方才摧毀敵軍船隻,險勝一籌。
自此,皇帝便對沿海活動深惡痛絕,國土平定後,更是直接頒布「片板不許下海」的禁海政令,一直封禁至今。
如今再聽人提起,皇帝心中難免不快,剛剛興起的心思也淡了幾分,「此事容後再議。」
話說到這,若是旁人,興許就順勢退下,不再提起此話題。
但趙學士是誰?當朝頭鐵第一人。
只見他上前兩步,跪地進諫道:「聖上,堵不如疏,與其一再避讓,不如主動出擊。」
看著跪在下首的人,皇帝漫不經心地的動手上的扳指,臉上似笑非笑:「為一個學生,你倒是什麼都敢說,真不怕朕砍你腦袋?」
「望陛下明鑑,微臣絕非為一己之私而罔顧大局之人。」趙學士不慌不忙叩首,姿態從容,淡定為自己辯解,「臣只是覺得,大曆泱泱大國,又豈會怕這等宵小?」
皇帝冷眼看他:「那你倒說說,海寇來去飄忽不定,海岸連綿難守,又該如何出擊?」
對此,趙學士心中早有決策,見被問及,他緩聲娓娓道來:「臣以為,一則,可以利用水泥,在沿岸建立海防線,防備海寇入侵;二則,善用民眾,沿海百姓水性嫻熟,可作為前哨,及時獲取倭寇動向,且稍加訓練便可成兵;再則,商者重利,朝廷可聯合海商,共同抵禦外敵。」
「嗯……」皇帝思索片刻,才略微頷首,「此法尚可,但茲事體大……」
話未說完,趙學士聞弦而知雅意,接話道:「不如先尋一地試水,如若可行,再在沿海全線全面實施,聖上以為如何?」
皇帝點頭,「那地點呢,選何處?」
「此事由福縣而起,不若就先在那試行?」趙學士適時提議道。
眯眼看著面前摻雜小心思的臣子,半晌,皇帝才冷哼一聲:「准了。」
第80章
中秋,江家家宴。
難得從外地趕回來,與家人團圓的二哥忍不住跟江璟雲抱怨:「 五弟,這水泥生意真的賺錢麼?」
在周邊跑了快三個月,還沒以前出去跑幾日賺的多。
而且,錢少也就算了,貨物又多又重,費力不討好,每次出行都弄得下面的人叫苦連天。
「之前你說的那個海運,現在有眉目了嗎?」二哥追問。
「呃,我已經上報朝廷,只是至今還沒消息。」說起這個,江璟雲也十分不好意思。
當初一時腦熱,忽悠二哥將老婆本全投進去,結果現在別說賺大錢,回本都遙遙無期。
剛想說幾句寬慰一下二哥,還未張口,就被旁邊的江大伯打斷:「你在那嚷嚷什麼,你弟說能賺錢,那就肯定能,還能騙你不成!」
夏收後,江璟雲就差人回青縣,以需要人幫忙為由,把江家二老接過來長住。
此時,見小兒子在那蛐蛐自家最出息的侄兒,江大伯頓時不樂意了,吹鬍子瞪眼道:「拈輕怕重,一點小事就在那哭天喊地。再說了,那水泥能有多重,以前大糞都挑得,如今單運點貨物就不成了?」
「爹,這是兩回事……」江二哥小聲道。
「我看沒甚差別,」江大伯瞪他,「少在那嘰嘰歪歪,你照做就行。」
江二哥心裡委屈,但不想說話。
反正他爹的屁股一直都是歪的,反駁也沒用,沒準還會挨頓打。
兩父子之間氣氛冷冷的,眼看就要吵起來,江璟雲忙出來打圓場:「大伯,這事不怪二哥,原就是我考慮不周,才會導致如今這局面。」
說完,又轉頭跟江二哥保證道:「二哥你別急,我再想想法子,肯定將此事解決。」
「你看這樣如何,咱主要還是販賣以前那些貨物,然後帶上幾袋水泥作為樣品,若是有人想買,可先付一部分定金立下契約後,讓客人選擇自行上門取貨或是付費由我們配送,至於兩者的價格差別……」江璟雲不自覺地往三弟那邊瞟,眼裡的意思不言而喻。
在大哥炙熱的視線下,江璟風嘆氣,認命道:「明日我便將它算好,交給二堂哥。」
「不愧是我的好弟弟,來,用腦辛苦,吃個月餅補補。」
對於弟弟的乖覺,江璟雲十分滿意,笑呵呵地塞給江璟風一個月餅,隨即才將目光投向二哥,想聽聽他的意見。
雖是緩兵之計,但暫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江二哥只能點頭應下,「也只能這樣了。」
「欸,好。」江璟雲笑應,連連保證,「二哥你放心,就算水泥買賣做不成,肯定也能找到別的法子,反正絕對不會讓你做虧本買賣的。」
看著小心翼翼向自己保證的五弟,江二哥有些怔愣。
不怪爹惱他,之前自己似乎有些魔障,整個人都鑽進錢眼裡不出來,全然忘記初心。
想罷,他開玩笑道:「那我就指望你了,若是最後虧的本都不剩,就罰你以後給我養老。」
「沒問題。」江璟雲拍拍胸脯,一副萬事有我,無須擔心的模樣。
除開剛提起的水泥,旁邊還有個木盒。
展開一看,裡面是一小捆稻穗,上面的稻穀顆顆金黃飽滿,沉甸甸地壓彎禾稈。
趙學士湊上前仔細查看,隨後驚奇說道:「陛下,這些稻穗似乎都是同株所出,且每個穗子上的穀粒多達百數。」
「當真?」皇帝聽聞,聲調不自覺拔高。
雖奏摺中也有提及夏收情況,但將上奏內容誇大其實者,不計其數,老皇帝向來不當真,對報上來的數字也會暗自在心中打個折扣。
未曾料,還真有人的匯報絲毫不摻水分。
輕撫著手中的稻穗,皇帝心情頗為激動,連聲贊道:「天佑我大曆,妙哉!妙哉!」
「全靠聖上雄才偉略,勵精圖治,我朝方能有此盛世。」趙學士十分有眼色,馬上跪地奉承道。
「嗯,」皇帝滿意撫須,但並不自大到全部居功於自己,他拿著江璟雲那份奏摺道,「應是裡面所提的稻田養魚之法,通知戶部,著人仔細研究此法,儘快將之傳播出去。」
「是。」趙學士躬身應下。
吩咐完正事,皇帝的視線才落在那個灰撲撲的麻袋上,問道:「這就是水泥?」他直接伸手在袋裡抓上一把,是呈灰色的粉末狀,有些像混合麥皮的麵粉。
如此想著,手不自覺地就想往嘴裡送,被眼疾手快的趙學士攔下:「陛下不可。」
趙學士出言解釋:「臣聽聞,此物乃由當地一種特殊的石頭燒制而成,可替代常用的糯米灰漿,遇水不溶,逢火不化,效果拔群。」
說完,揚手示意外面的侍官將早已準備好的東西抬進來,是前兩日令人按江璟雲信中寫的法子,匆忙制出來的水泥墩子。
趙學士指著那墩子道:「這是由水泥、沙石按一比例混合,加入適量水攪拌均勻後,倒入模具晾乾成型即可。」
水泥墩子看上去渾然一體,摸著也是石頭常見的冰冷觸感,只表面略有些粗糙,看得皇帝嘖嘖稱奇,問道:「從灌注至成型,需幾日時間?」
「此乃臣兩日前所制,」趙學士回道,「受氣候以及樣式大小影響,凝固需幾個時辰至幾日不等,後續還需覆蓋草蓆,澆水養護七到十日,用以加固其形。」
「也就是說,這還不算完全加固?」皇帝瞬間抓住其中關鍵。
趙學士點頭。
「如此,」皇帝瞭然,隨即喚來候在門外的侍衛,「用你手中的刀,竭盡全力砍一下試試。」
侍衛領命,抽出佩刀,往石墩上就是重重一砍。
鏗鏘一聲,金石交鳴。
長刀卷刃,石墩分毫未損。
「好東西啊,」 摩挲著滿是胡茬的下巴,皇帝若有所思,「若將之用在邊塞……」
匈奴、突厥多為騎兵,侵犯我國邊關如入無人之境,四處燒殺搶掠,殘民害物,卻在士兵追來時,騎馬轉身跑進茫茫草原,不見蹤跡。
二次三番,百姓不勝其擾,紛紛搬離邊塞。
若是能用水泥製成石蒺藜或拒馬槍,或更進一步,直接在邊塞築起一道高大堅固且連綿不絕的長恆……
「嘶……」皇帝倒吸一口氣,心潮澎湃地抓住趙學士的手問道,「愛卿,信中可有說此物造價幾何?可否量產?」
「並未提及,」趙學士搖頭,在皇帝略顯失望的目光下繼續說道,「但璟雲曾向臣詢問,關於海運通商及大型船隻問題。」
「臣猜測,產量應是極大的,故而想。」至於造價,趙學士沒有明說。
凡事總要留幾分餘地,免得自己的學生費盡心思,苦心籌劃,到頭來,卻白白替人做了嫁衣。
「海運?」聽見這詞,皇帝不禁皺眉。
邊塞雖亂,但沿海的倭寇也不容小覷。
且建國初期,沿海百姓曾協助當地海盜造反,朝廷數次與之交手,都不慎落敗,最終全面施以火攻,方才摧毀敵軍船隻,險勝一籌。
自此,皇帝便對沿海活動深惡痛絕,國土平定後,更是直接頒布「片板不許下海」的禁海政令,一直封禁至今。
如今再聽人提起,皇帝心中難免不快,剛剛興起的心思也淡了幾分,「此事容後再議。」
話說到這,若是旁人,興許就順勢退下,不再提起此話題。
但趙學士是誰?當朝頭鐵第一人。
只見他上前兩步,跪地進諫道:「聖上,堵不如疏,與其一再避讓,不如主動出擊。」
看著跪在下首的人,皇帝漫不經心地的動手上的扳指,臉上似笑非笑:「為一個學生,你倒是什麼都敢說,真不怕朕砍你腦袋?」
「望陛下明鑑,微臣絕非為一己之私而罔顧大局之人。」趙學士不慌不忙叩首,姿態從容,淡定為自己辯解,「臣只是覺得,大曆泱泱大國,又豈會怕這等宵小?」
皇帝冷眼看他:「那你倒說說,海寇來去飄忽不定,海岸連綿難守,又該如何出擊?」
對此,趙學士心中早有決策,見被問及,他緩聲娓娓道來:「臣以為,一則,可以利用水泥,在沿岸建立海防線,防備海寇入侵;二則,善用民眾,沿海百姓水性嫻熟,可作為前哨,及時獲取倭寇動向,且稍加訓練便可成兵;再則,商者重利,朝廷可聯合海商,共同抵禦外敵。」
「嗯……」皇帝思索片刻,才略微頷首,「此法尚可,但茲事體大……」
話未說完,趙學士聞弦而知雅意,接話道:「不如先尋一地試水,如若可行,再在沿海全線全面實施,聖上以為如何?」
皇帝點頭,「那地點呢,選何處?」
「此事由福縣而起,不若就先在那試行?」趙學士適時提議道。
眯眼看著面前摻雜小心思的臣子,半晌,皇帝才冷哼一聲:「准了。」
第80章
中秋,江家家宴。
難得從外地趕回來,與家人團圓的二哥忍不住跟江璟雲抱怨:「 五弟,這水泥生意真的賺錢麼?」
在周邊跑了快三個月,還沒以前出去跑幾日賺的多。
而且,錢少也就算了,貨物又多又重,費力不討好,每次出行都弄得下面的人叫苦連天。
「之前你說的那個海運,現在有眉目了嗎?」二哥追問。
「呃,我已經上報朝廷,只是至今還沒消息。」說起這個,江璟雲也十分不好意思。
當初一時腦熱,忽悠二哥將老婆本全投進去,結果現在別說賺大錢,回本都遙遙無期。
剛想說幾句寬慰一下二哥,還未張口,就被旁邊的江大伯打斷:「你在那嚷嚷什麼,你弟說能賺錢,那就肯定能,還能騙你不成!」
夏收後,江璟雲就差人回青縣,以需要人幫忙為由,把江家二老接過來長住。
此時,見小兒子在那蛐蛐自家最出息的侄兒,江大伯頓時不樂意了,吹鬍子瞪眼道:「拈輕怕重,一點小事就在那哭天喊地。再說了,那水泥能有多重,以前大糞都挑得,如今單運點貨物就不成了?」
「爹,這是兩回事……」江二哥小聲道。
「我看沒甚差別,」江大伯瞪他,「少在那嘰嘰歪歪,你照做就行。」
江二哥心裡委屈,但不想說話。
反正他爹的屁股一直都是歪的,反駁也沒用,沒準還會挨頓打。
兩父子之間氣氛冷冷的,眼看就要吵起來,江璟雲忙出來打圓場:「大伯,這事不怪二哥,原就是我考慮不周,才會導致如今這局面。」
說完,又轉頭跟江二哥保證道:「二哥你別急,我再想想法子,肯定將此事解決。」
「你看這樣如何,咱主要還是販賣以前那些貨物,然後帶上幾袋水泥作為樣品,若是有人想買,可先付一部分定金立下契約後,讓客人選擇自行上門取貨或是付費由我們配送,至於兩者的價格差別……」江璟雲不自覺地往三弟那邊瞟,眼裡的意思不言而喻。
在大哥炙熱的視線下,江璟風嘆氣,認命道:「明日我便將它算好,交給二堂哥。」
「不愧是我的好弟弟,來,用腦辛苦,吃個月餅補補。」
對於弟弟的乖覺,江璟雲十分滿意,笑呵呵地塞給江璟風一個月餅,隨即才將目光投向二哥,想聽聽他的意見。
雖是緩兵之計,但暫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江二哥只能點頭應下,「也只能這樣了。」
「欸,好。」江璟雲笑應,連連保證,「二哥你放心,就算水泥買賣做不成,肯定也能找到別的法子,反正絕對不會讓你做虧本買賣的。」
看著小心翼翼向自己保證的五弟,江二哥有些怔愣。
不怪爹惱他,之前自己似乎有些魔障,整個人都鑽進錢眼裡不出來,全然忘記初心。
想罷,他開玩笑道:「那我就指望你了,若是最後虧的本都不剩,就罰你以後給我養老。」
「沒問題。」江璟雲拍拍胸脯,一副萬事有我,無須擔心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