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路上猛然遭遇了蒙古軍,賈似道長嘆一聲:“死矣,惜不光明俊偉爾。”他一點都不怕死,只是覺得死得默默無聞,死得沒有價值。

  孫虎臣很硬氣,立即領兵沖了上去,想給賈似道爭取些時間逃跑。殺過去才發現,對面是一大群被俘虜的江南百姓,押解的是南宋降將儲再興,手下只有幾十個蒙古的老弱殘兵。孫虎臣衝上去,很快把這一伙人殺散。

  賈似道安全進入黃州。

  顯然這是在惡搞。鄂州方面危在旦夕,主事者居然置身事外。賈似道通過關係,撤銷了那條混帳命令,重新回到軍隊裡,向鄂州進軍。

  他到晚了。忽必烈的軍隊已經在攻城中,他必須衝破重圍,才能進去。他做到了。進去之後在一夜之間就把蒙古軍已經打破的兩處城牆補全,並用大木柵環繞城牆一周。這種效率前所未見,把城外的蒙古軍嚇了一跳,忽必烈不由自主地感嘆,為什麼他的手下沒有賈似道這樣的能人呢?

  忽必烈的感嘆是發自內心的,他的軍隊輪番強攻多日也攻不進鄂州,急切中,他命令留守雲南的兀良哈台以最快速趕來支援。兀良哈台立即行動,可是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城下被向士壁攔住。至此形成僵局,蒙古無法得手,而鄂州日漸吃緊。

  忽必烈非常苦惱,北方的消息不妙。往常要籌備很長時間的選舉大會不知怎麼回事,很快就要召開了。他的妻子天天派人催他北歸,甚至把話挑明到明說的地步:“大魚的頭沒有了,在剩下的小魚中,除了你和阿里不可,還能有誰呢?你快回來好不好?”

  他的幕僚也警告他,哪怕攻下了整個南宋,阿里不可如果當上蒙古大汗的話,你也只是個臣子。孰輕孰重一目了然,為什麼還要猶豫不決?

  忽必烈再也沉不住氣,正準備撤軍,突然間鄂州城派出了使者。

  賈似道要求和談。

  很多史書很多人鄙視賈似道在這種關頭搶先和談,給蒙古人搭橋,主動喪失利益。這讓人說什麼好呢?白痴才會這麼想!

  賈似道知道蒙古內情嗎?不知道;他有沒有守住鄂州?守住了;堅強抵抗之後提議和平,在長江天險喪失之後,這難道不是一個很適宜的決策嗎?

  忽必烈派人進鄂州,裝腔作勢要巨款歲幣,賈似道只答應每年二十萬兩白銀,這比當年澶淵之盟時還要少三分之一。蒙古使者當時就鬱悶了,我們現在過了長江好吧,就這個價兒?可是一扭頭,正看見蒙古軍中豎起了帥旗,他急忙下城回去。

  忽必烈告訴過他,帥旗一舉,馬上回營,全軍要北歸了。這次的和談,只有蒙古使者匆忙間扔下的一句活話:“他日複議。”

  蒙古軍急吼吼奔喪似的撤軍,讓賈似道聞出了些怪味。他派人追擊,殺了殿後的烏蘭哈達部蒙軍一百七十人。賈似道把這一戰功誇大,報了上去。

  不管怎樣,空前的危機在他的主持下被化解了。南宋上下一片慶幸之聲,進而對賈似道本人充滿了感激。宋理宗趙昀本人親筆寫了一份詔書,進行官方感激:“……似道為吾股肱之臣,隱然殄敵,奮不顧身,吾民賴之而更生,王室有同於再造。”

  這至高無上的讚譽給賈似道帶來了巨大美好的前程,他成了南宋一顆急劇攀升的政治明星。從這時起,賈似道以及南宋有八年的時光在悠遊快樂之中度過。

  回望漠北。

  忽必烈在北返的同時稱汗,建年號“中統”。這是開蒙古之先河的創舉。在這之前,蒙古的紀年一律是“成吉思汗元年”、“窩闊台汗十年”、“貴由汗二年”或者“海迷失後稱制元年”之類,只有名稱加時間,從來沒有過年號。

  可見忽必烈是如何嚮往漢學,在蒙古人的眼中,他又是多麼的另類。沒過多久,漠北深處的和林,阿里不可也隨之稱汗。

  兩汗對峙,各自指責,開戰在所難免。

  要說一下他們雙方各自的實力。阿里不可作為拖雷系的灶主,繼承了幾乎全部的遺產,手裡握有六十多個蒙古千戶,擁有渾都海六盤山的四萬鐵騎,擁有散處在川陝區域內原蒙哥的一部分軍隊;忽必烈的軍隊要少得多,但長年出征,戰力強盛,個人威名遠超阿里不可。

  最重要的是忽必烈的地盤。他擁有的是漠南、遼右、樂浪、朝鮮、燕雲、西夏、秦隴、貴滇以及吐蕃。兩相對照,他簡直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阿里不可在這方面輸得一敗塗地,他的地盤“地窮荒蕪,陰寒少水,糙薄土瘠,大抵皆沙石也。”這樣的破地方,能有多少物資出產,去供養龐大的戰場消耗?

  最開始時阿里不可沒發愁,他覺得兵強馬壯就足夠了。可是蒙古的先輩們從來沒有憑財富打仗的,從來都是越富越膽怯。

  四年之後,阿里不可投降。蒙古帝國重新統一,有了新的共主。忽必烈成為世間最大帝國的新主人。空前的猛獸出籠了,不知南宋為之做了些什麼準備。

  也就在這一年,南宋改天換地,宋理宗趙昀死了。這個人的一生被理學家們歌功頌德,基於中國人的最大民性——崇拜權威、服從權威,所以歷史對他評價也非常高。說他這樣了不起,那樣不得了,站在理學家們開天闢地唯一真理的肩膀上,他也神聖無比。

  其實他就是命好。

  孟珙、余玠、杜杲、王堅、張鈺、向士壁都在他的時期內出現,再加上賈似道、呂文德、劉整、夏貴等人的鼎力相助。

  有了他們,想亡國也難。

  看功績,比如說滅金。他的運氣更是好到沒道理,等於是蒙古人把肉包子遞到了他嘴裡,只要上下牙合攏就成功。

  好名譽、大功績,加上他幾十年如一日的享受,那麼多那麼多那麼多的美女啊,還有極其一般的身世,卻登上了人間帝皇的寶座。這麼多的古怪加在一起,讓人不禁懷疑,他是個穿越人士吧,帶著外掛的人生?!

  趙昀死了,他選的繼承人是個白痴。

  一點假都沒有,這白痴是胎里養成的。宋度宗趙禥的媽媽,不知出於什麼樣的心理,懷他的時候吃了過量的墮胎藥,生生地把他搞得大腦發育遲緩,七歲時才會說話,手腳都是軟的。

  趙昀非常看好他,逢人就說:“這孩子資質內慧,聰明著呢。”

  為什麼要選個白痴當皇帝?也實在是迫不得已。趙禥是趙昀弟弟趙與芮的唯一兒子,也就是說,趙昀兩兄弟只有這一根苗。只有這根苗當了皇帝,才不會追究當年的宮廷政變,趙昀的帝位合法性才能萬古長存。

  看到了吧,滿嘴仁義道德天地人心的理宗陛下,置萬民於何地,置國家於何地。從始至終,他考慮的都是他自己。

  理學,呸!

  趙禥當上了皇帝,在政治上很有自知之明,徹底撒手,什麼也不管,一門心思躲在後宮做他最重要的工作。

  傳宗接代。

  他創造了一個紀錄。宋朝宮制,嬪妃侍寢,第二天清晨要去合門謝恩,由宦官記錄年月日以備日後懷孕有據可查。某一天早晨,人們驚愕地發現,去謝恩的女人居然有三十多個,這是很辛勤的,導致他在別的方面,如政治生活上全盤推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