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不應該啊,怎麼可能呢……」
歸亭:「爹,來之前我就說了,您還不信,說我是學藝不精,您現在明白了吧!」
殷祝聽得一頭霧水:「明白什麼了?有話就直說,朕又不是聽不得壞話。」
「陛下!」
宗策的語氣急促,神情中帶著幾分無從排解的焦躁,宛如是一頭被圈禁在籠子裡的雄獅。
殷祝覺得他乾爹這方面的心態著實不太行,至少比他行軍打仗差遠了。
在宗策的催促下,歸仁終於開口了:「草民行醫幾十載,從沒見過這麼奇怪的脈象。」
「怎麼說?」宗策立刻追問道。
「只有那些病入膏肓、行將就木之人,才會有如此輕飄遊移、應手即去的脈象,」歸仁嚴肅道,「如風吹毛,真氣耗盡,此乃五肝死髒,肺絕維,命脈危在旦夕之象。」*
宗策聽完,身體竟一時站穩不住,下意識扶了一下桌案。
殷祝趕緊捏了一下他乾爹的手,又皺眉對歸仁道:「可朕還好好的坐在這兒呢。」
「正是因為如此,草民才會困惑,」歸仁難以理解地搖了搖頭,「換做是旁人有此等脈象,恐怕早就臥床難起,水米難進了,但陛下坐臥交談都如常人,難不成,是有神仙庇佑?」
宗策下意識看向殷祝,殷祝撓了撓臉頰,也覺得有點兒納悶。
別人不知道,他自己還不清楚嗎?什麼神仙,不過是個夢中的白鬍子老頭,還見了他就嫌棄,怎麼可能這麼好心地保佑他。
「那該怎麼治?」想不明白乾脆就不想了,殷祝直截了當地問道,「脈象不重要,朕只要保持現在這樣,不繼續發展下去就挺好了。」
歸仁卻沒有那麼樂觀:「沖陽、太溪二脈未衰,上工可醫。但陛下這情況實屬罕見,草民也只能斗膽一試。」
「行,那你開藥吧。」
殷祝坦然起身,招呼他乾爹:「走,咱們去吃羊肉火鍋去。」
歸仁大驚:「羊肉乃發物,萬萬不可食用啊!」
殷祝心道朕都吃了快一頭了,你現在才來說這種話,但看著他乾爹凝重的表情,他也只好改口道:「那就吃滑牛肉好了。」
「牛肉也不行!」
殷祝怒道:「那朕還能吃什麼?你該不會說,只要是肉都不能吃吧?」
「重疾者不得沾葷腥,飲食以清淡為主。」歸仁還真的沖他點了點頭,一本正經道,「陛下說得極是。」
殷祝和他對視一眼,當場拉著他乾爹就要往外走。
「走走走,這老頭瘋了,別聽他的,」他嚷嚷道,「連塊肉都不讓吃,朕要是一直吃草,三天就得入土為安!快走!」
歸仁在後面喊著:「陛下,只能吃一點點,切不可任性妄為啊——」
殷祝都被他氣笑了,扭頭看著他乾爹:「你該不會真相信這老頭說的話吧?」
宗策沉默片刻,反手扣住了他的五指。
「陛下當真沒有任何不適?」他直勾勾地盯著殷祝,似乎想從那張臉上看出些什麼,但又不願事實真如歸仁所講。
「真沒有,」殷祝再一次肯定回答,「朕好得很呢!」
但他心裡也在嘀咕,自己這脈象,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難不成是因為快要到歷史上尹昇將死的時間了嗎?
但是不可能啊,原本的歷史早就被他改變了,北屹滅亡,大夏重歸舊都,他乾爹預計將來肯定也能長命百歲,沒道理只有他還是按照尹昇那王八蛋的壽命來活吧。
殷祝潛意識覺得,自己似乎忘了些什麼,而且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似乎……和那天的夢有關?
可當他再努力回想時,卻什麼都記不起來了。
「算了,能活一天是一天,人總不能被自己嚇死吧!」
他坐在霧氣蒸騰的爐子邊,從特意叫人打造的火鍋里撈起一大片羊肉,蘸了蘸麻醬,夾到了他乾爹的碗裡。
宗策看著自己碗中不知不覺已經堆成尖的羊肉,忽然問道:「陛下,帝陵在您登基那年已經選址完畢,先前您說國庫緊張,叫修陵的人停了工,如今北伐結束,是否也應該繼續修建了?」
殷祝捧著碗,鼓起腮幫子看著他。
他咕咚一聲把羊肉咽下肚,疑惑道:「怎麼想起這件事了?」
「沖一衝晦氣。」宗策認真道,「策老家有句俗話,叫早修墓,晚入土。」
殷祝哭笑不得地放下碗:「這是哪門子的習俗?朕不在意這些身後事,要真到了哪一天,人都死了,隨便給我埋哪個山頭都行。」
「絕對不行,」宗策皺眉,「事死如事生,陛下就算是……」他默默咽下了「精怪神仙」四個字,繼續正色說道,「總之,帝王墓葬關乎國事,不可如此隨便。」
「好吧,那這事兒就交給你辦好了,記得別用太多錢,修個差不多就行了。」殷祝似是不經意地提醒道,「哦對了,記得在旁邊給自己留個位置。」
他的人生夢想,已經從親手把偶像從地里挖出來,變成了和偶像一起在地下合葬!
宗策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多謝陛下恩准。」他說著,眼中帶上了一點笑意,抬手也給殷祝夾了滿滿一筷子。
但殷祝低頭一看,臉就垮了。
——可惡,竟然全是素的!
作者有話說:
*節選自《黃帝內經》,有修改刪減
第115章 【一更】
殷祝並沒把歸仁的警告放在心上。
於他來說,現下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妥善處理好唐頌這件事。
身為閣老,唐頌的門生故吏遍布朝野上下,更別提唐家本身就是大夏傳承多年的老牌世家之一。
所以,儘管殷祝借著魏邱這件事將唐頌下獄,但這才半個月的功夫,案頭就堆滿了替他求情伸冤的摺子。
倒是那魏邱,儘管新都宮中傳話,柔姬為弟弟的事情夜不能寐,幾乎要哭暈過去,但殷祝並不打算放人,其餘大臣們在替唐頌求情時也都不約而同地忽略了這個愣頭青。
搞不清楚自己幾斤幾兩、妄想著靠攀咬同僚上位的蠢貨,活該有此下場。
唐頌被釋放的那天,他站在刑部大獄的門口,張開雙臂,任由家人用艾葉撣去身上的灰塵晦氣,望著頭頂刺目的天光,忽然朝著特意來接自己的太子笑了一聲。
尹英疑惑道:「老師何故發笑?」
「只是見今日晴空舒朗,有感而發,」唐頌並不正面回答,但顯然心情十分不錯,「走吧,殿下,快到午時,也該回家用膳了。」
但他婉拒了馬車,非要帶著太子和一幫來接自己出獄的親信大臣步行回家,一路上一眾人浩浩蕩蕩地穿街走巷,為首的唐頌更是姿態悠閒猶如閒庭信步,吸引了長街上無數行人百姓駐足旁觀。
消息傳回舊都,宋千帆面色沉重地朝殷祝行禮道:「陛下,還望您顧全大局,萬不可在此時與唐頌硬碰硬。否則南北才將統一,恐又有分裂之患……」
「不用你說,朕已經感覺出來了。」
殷祝拍了一下放在自己左手邊的摺子:「唐頌入獄這半月,朕給南方下達的旨意不是陰奉陽違,就是用各種藉口理由拖拖拉拉,要不是經過這一遭,朕都還不知道,這大夏的皇位原來已經姓了唐了!」
這話說得極為尖刻,宋千帆心中一抖,終於察覺到殷祝這口氣已經憋了許久,不吐不快。
他擔心殷祝會激進行事,趕忙勸誡道:「當務之急,還是先將人召到舊都,安撫為上,放在眼皮子底下,總比隔了條江要好。」
「朕服軟,叫唐頌帶著他全家老小一起來舊都紮根,再過上和從前那樣被他指手畫腳使眼色的日子?」
殷祝冷笑:「做他個春秋大夢去吧!」
宋千帆頭疼道:「可是陛下,目前來看,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只要唐家一家老小在您的掌控之下,他就算有野心,那也只是在朝堂之上更進一步,但換做太子在身側,您就不怕大夏未來的根基被唐家徹底掌控嗎?」
殷祝雙手撐著桌案,俯身盯著他問道:「你以為,朕為何要你那下屬去替朕挑選宗室子弟?」
宋千帆一愣,隨後驚恐地睜大雙眼。
「陛下難道是……打算換太子?」他險些腿一軟,當場跪在地上,「不可啊陛下,尹英殿下畢竟是您唯一的兒子,國出正統,殿下成為太子監國以來,也一直兢兢業業,從無差漏,身為君父,您若是廢了他的繼承權,怎能向天下人交代?」
殷祝沉默著與他注視。
這些道理他當然知道,甚至遠比宋千帆考慮得要更加深遠。
封建社會比起君主的能力性格,更看中血統的純正,若不是因為這個,殷祝早就有換人的打算了。
「尹英那孩子,朕比你們都要了解。」殷祝嘆了口氣,沒對宋千帆說什麼重話,因為在外人看來——甚至哪怕是在他乾爹眼中,尹英都算是一個合格的儲君了。
歸亭:「爹,來之前我就說了,您還不信,說我是學藝不精,您現在明白了吧!」
殷祝聽得一頭霧水:「明白什麼了?有話就直說,朕又不是聽不得壞話。」
「陛下!」
宗策的語氣急促,神情中帶著幾分無從排解的焦躁,宛如是一頭被圈禁在籠子裡的雄獅。
殷祝覺得他乾爹這方面的心態著實不太行,至少比他行軍打仗差遠了。
在宗策的催促下,歸仁終於開口了:「草民行醫幾十載,從沒見過這麼奇怪的脈象。」
「怎麼說?」宗策立刻追問道。
「只有那些病入膏肓、行將就木之人,才會有如此輕飄遊移、應手即去的脈象,」歸仁嚴肅道,「如風吹毛,真氣耗盡,此乃五肝死髒,肺絕維,命脈危在旦夕之象。」*
宗策聽完,身體竟一時站穩不住,下意識扶了一下桌案。
殷祝趕緊捏了一下他乾爹的手,又皺眉對歸仁道:「可朕還好好的坐在這兒呢。」
「正是因為如此,草民才會困惑,」歸仁難以理解地搖了搖頭,「換做是旁人有此等脈象,恐怕早就臥床難起,水米難進了,但陛下坐臥交談都如常人,難不成,是有神仙庇佑?」
宗策下意識看向殷祝,殷祝撓了撓臉頰,也覺得有點兒納悶。
別人不知道,他自己還不清楚嗎?什麼神仙,不過是個夢中的白鬍子老頭,還見了他就嫌棄,怎麼可能這麼好心地保佑他。
「那該怎麼治?」想不明白乾脆就不想了,殷祝直截了當地問道,「脈象不重要,朕只要保持現在這樣,不繼續發展下去就挺好了。」
歸仁卻沒有那麼樂觀:「沖陽、太溪二脈未衰,上工可醫。但陛下這情況實屬罕見,草民也只能斗膽一試。」
「行,那你開藥吧。」
殷祝坦然起身,招呼他乾爹:「走,咱們去吃羊肉火鍋去。」
歸仁大驚:「羊肉乃發物,萬萬不可食用啊!」
殷祝心道朕都吃了快一頭了,你現在才來說這種話,但看著他乾爹凝重的表情,他也只好改口道:「那就吃滑牛肉好了。」
「牛肉也不行!」
殷祝怒道:「那朕還能吃什麼?你該不會說,只要是肉都不能吃吧?」
「重疾者不得沾葷腥,飲食以清淡為主。」歸仁還真的沖他點了點頭,一本正經道,「陛下說得極是。」
殷祝和他對視一眼,當場拉著他乾爹就要往外走。
「走走走,這老頭瘋了,別聽他的,」他嚷嚷道,「連塊肉都不讓吃,朕要是一直吃草,三天就得入土為安!快走!」
歸仁在後面喊著:「陛下,只能吃一點點,切不可任性妄為啊——」
殷祝都被他氣笑了,扭頭看著他乾爹:「你該不會真相信這老頭說的話吧?」
宗策沉默片刻,反手扣住了他的五指。
「陛下當真沒有任何不適?」他直勾勾地盯著殷祝,似乎想從那張臉上看出些什麼,但又不願事實真如歸仁所講。
「真沒有,」殷祝再一次肯定回答,「朕好得很呢!」
但他心裡也在嘀咕,自己這脈象,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難不成是因為快要到歷史上尹昇將死的時間了嗎?
但是不可能啊,原本的歷史早就被他改變了,北屹滅亡,大夏重歸舊都,他乾爹預計將來肯定也能長命百歲,沒道理只有他還是按照尹昇那王八蛋的壽命來活吧。
殷祝潛意識覺得,自己似乎忘了些什麼,而且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似乎……和那天的夢有關?
可當他再努力回想時,卻什麼都記不起來了。
「算了,能活一天是一天,人總不能被自己嚇死吧!」
他坐在霧氣蒸騰的爐子邊,從特意叫人打造的火鍋里撈起一大片羊肉,蘸了蘸麻醬,夾到了他乾爹的碗裡。
宗策看著自己碗中不知不覺已經堆成尖的羊肉,忽然問道:「陛下,帝陵在您登基那年已經選址完畢,先前您說國庫緊張,叫修陵的人停了工,如今北伐結束,是否也應該繼續修建了?」
殷祝捧著碗,鼓起腮幫子看著他。
他咕咚一聲把羊肉咽下肚,疑惑道:「怎麼想起這件事了?」
「沖一衝晦氣。」宗策認真道,「策老家有句俗話,叫早修墓,晚入土。」
殷祝哭笑不得地放下碗:「這是哪門子的習俗?朕不在意這些身後事,要真到了哪一天,人都死了,隨便給我埋哪個山頭都行。」
「絕對不行,」宗策皺眉,「事死如事生,陛下就算是……」他默默咽下了「精怪神仙」四個字,繼續正色說道,「總之,帝王墓葬關乎國事,不可如此隨便。」
「好吧,那這事兒就交給你辦好了,記得別用太多錢,修個差不多就行了。」殷祝似是不經意地提醒道,「哦對了,記得在旁邊給自己留個位置。」
他的人生夢想,已經從親手把偶像從地里挖出來,變成了和偶像一起在地下合葬!
宗策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多謝陛下恩准。」他說著,眼中帶上了一點笑意,抬手也給殷祝夾了滿滿一筷子。
但殷祝低頭一看,臉就垮了。
——可惡,竟然全是素的!
作者有話說:
*節選自《黃帝內經》,有修改刪減
第115章 【一更】
殷祝並沒把歸仁的警告放在心上。
於他來說,現下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妥善處理好唐頌這件事。
身為閣老,唐頌的門生故吏遍布朝野上下,更別提唐家本身就是大夏傳承多年的老牌世家之一。
所以,儘管殷祝借著魏邱這件事將唐頌下獄,但這才半個月的功夫,案頭就堆滿了替他求情伸冤的摺子。
倒是那魏邱,儘管新都宮中傳話,柔姬為弟弟的事情夜不能寐,幾乎要哭暈過去,但殷祝並不打算放人,其餘大臣們在替唐頌求情時也都不約而同地忽略了這個愣頭青。
搞不清楚自己幾斤幾兩、妄想著靠攀咬同僚上位的蠢貨,活該有此下場。
唐頌被釋放的那天,他站在刑部大獄的門口,張開雙臂,任由家人用艾葉撣去身上的灰塵晦氣,望著頭頂刺目的天光,忽然朝著特意來接自己的太子笑了一聲。
尹英疑惑道:「老師何故發笑?」
「只是見今日晴空舒朗,有感而發,」唐頌並不正面回答,但顯然心情十分不錯,「走吧,殿下,快到午時,也該回家用膳了。」
但他婉拒了馬車,非要帶著太子和一幫來接自己出獄的親信大臣步行回家,一路上一眾人浩浩蕩蕩地穿街走巷,為首的唐頌更是姿態悠閒猶如閒庭信步,吸引了長街上無數行人百姓駐足旁觀。
消息傳回舊都,宋千帆面色沉重地朝殷祝行禮道:「陛下,還望您顧全大局,萬不可在此時與唐頌硬碰硬。否則南北才將統一,恐又有分裂之患……」
「不用你說,朕已經感覺出來了。」
殷祝拍了一下放在自己左手邊的摺子:「唐頌入獄這半月,朕給南方下達的旨意不是陰奉陽違,就是用各種藉口理由拖拖拉拉,要不是經過這一遭,朕都還不知道,這大夏的皇位原來已經姓了唐了!」
這話說得極為尖刻,宋千帆心中一抖,終於察覺到殷祝這口氣已經憋了許久,不吐不快。
他擔心殷祝會激進行事,趕忙勸誡道:「當務之急,還是先將人召到舊都,安撫為上,放在眼皮子底下,總比隔了條江要好。」
「朕服軟,叫唐頌帶著他全家老小一起來舊都紮根,再過上和從前那樣被他指手畫腳使眼色的日子?」
殷祝冷笑:「做他個春秋大夢去吧!」
宋千帆頭疼道:「可是陛下,目前來看,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只要唐家一家老小在您的掌控之下,他就算有野心,那也只是在朝堂之上更進一步,但換做太子在身側,您就不怕大夏未來的根基被唐家徹底掌控嗎?」
殷祝雙手撐著桌案,俯身盯著他問道:「你以為,朕為何要你那下屬去替朕挑選宗室子弟?」
宋千帆一愣,隨後驚恐地睜大雙眼。
「陛下難道是……打算換太子?」他險些腿一軟,當場跪在地上,「不可啊陛下,尹英殿下畢竟是您唯一的兒子,國出正統,殿下成為太子監國以來,也一直兢兢業業,從無差漏,身為君父,您若是廢了他的繼承權,怎能向天下人交代?」
殷祝沉默著與他注視。
這些道理他當然知道,甚至遠比宋千帆考慮得要更加深遠。
封建社會比起君主的能力性格,更看中血統的純正,若不是因為這個,殷祝早就有換人的打算了。
「尹英那孩子,朕比你們都要了解。」殷祝嘆了口氣,沒對宋千帆說什麼重話,因為在外人看來——甚至哪怕是在他乾爹眼中,尹英都算是一個合格的儲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