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將戰船的篷帆上書寫的官爵姓名,字大二尺左右,遠看猶如蝌蚪,唯有孔有德大船帆上只寫 孔有德 三個大字,每字方廣各二丈,看得見船就看得清字。

  孔有德!孔有德來了! 明軍一片歡呼,軍威大振!

  孔有德!孔有德來了! 昨天領教過他的虎威,也認得他這特別帆號的大金官兵不由得有些膽怯,互相提醒。心氣一低,攻勢頓減。

  孔有德乘機急進,撲入船陣,直奔擱淺的帥船,指揮新投入的生力軍,犁田般一路猛攻。這艘像海上活動城堡似的巨大福船,撞翻撞沉那些小的敵船,鳥銃佛朗機弩機把火藥子彈火箭傾瀉向大的敵船,就像它的主人一樣橫衝直撞,如入無船之境

  敵船終於不能支持,放棄圍攻明軍主帥企圖,退了下去。孔有德揮師追擊,跳上敵船拼殺。八旗兵優勢原在馬上功夫,如今船上步戰,吃了一多半的虧,何況對手是這些整日在海上訓練的登州水師!不多時就傷亡慘重,失掉了招架之功。孔有德奪下敵方幾艘大船,請孫元化換乘。 孫 字帥旗又在船頭飛揚,主帥又在船樓指揮了!

  主帥脫險,明軍士氣高漲,金國船隊終於大敗。

  阿巴泰鳴金收兵,又命蘇克薩哈去把仍在孤舟奮戰、不肯撤退的鰲拜緊急招回。

  金國的船隊,分成幾股,向南繞過皮島回鴨綠江口。明軍船隊聽主帥號令,嚴守皮島海岸,遠望金國戰船遁走,也不再開炮。

  渾身血跡、頭上纏了帛布的鰲拜,隨蘇克薩哈回到艨艟艦上時,阿巴泰正陰沉著臉聽屬官稟報戰況:

  稟貝勒爺,托佛爺保佑,大金國官兵神勇,共擊沉敵船十二艘,擊殘敵船二十艘,殺敵三百有餘,只是許多沉入海底,難取首級

  我方損傷實數,報來! 阿巴泰一臉冰霜。

  是。沉船三十一,損傷船近五十;死八百一十弟兄,其中有兩牛錄三孤山,帶傷弟兄不止千人 實在是他們的大炮,誰料想到,大炮也上了船?

  阿巴泰一揮手,止住了稟報。半晌,他咬牙切齒地低聲說: 我真想會一會這位孫巡撫!

  蘇克薩哈滿面煙塵,衣甲也撕破燒黑,憤憤難平: 要不是這個孔有德,至少能打成平手!

  一直不吭聲的鰲拜發作了,黑臉漲得紫紅,額上頸脖上蚯蚓般的青筋跳動,血紅的豹眼凸了出去,跺腳怒吼:

  不拿下皮島,我不是人!

  七年以後的大清崇德二年,二十五歲的滿洲勇士、甲喇額真鰲拜為先鋒,征伐皮島,渡海搏戰,所向披靡,皮島終於從大明疆域中喪失,成為大清伐明的前哨基地。

  此時得勝的明軍另是一番景象,各營營官,各船領隊都聚集在孫元化的帥船上。雖然人人煙燻火燎,衣甲焦糊了,眉毛鬍子燒了,身上沾著血跡,有人還帶著箭傷,但歡聲笑語、互相打趣,情緒很是振奮:他們打了個大勝仗!

  不知哪個侍衛發現這艘奪來的船艙下存著幾壇烈酒,孫元化立命大碗盛來,諸將同飲。

  孫元化舉著酒碗,笑容可掬: 今日一戰成功,皮島安然,又殲敵無數,實屬海上首捷。諸將英勇敢戰,果然不負朝廷厚望!本帥將紅旗報捷,拜疏為諸將請功!請!

  眾人歡聲雷動: 謝帥爺恩典! 同飲一碗。

  孫元化嘹亮渾厚的聲音在寬大的主艙內外迴響: 此戰首功當屬先鋒大將孔有德。孔有德,本帥敬你一杯!

  在眾將歡呼聲中,孫元化與孔有德對飲。

  本帥還要特別為西洋統領可萊亞都司及他所率領的十五名西洋炮手請功!

  又是一重歡聲浪cháo。可萊亞站得筆直,恭恭敬敬地向孫元化一鞠躬: 能允許我,和孫大帥碰碰杯嗎? 他的白臉上一道道黑灰,說出的漢話又怪腔怪調,眾人不由得鬨笑起來,氣氛更加活躍隨便。孫元化手持酒碗,在艙內艙外人群中走了一周,向所有的營官領隊們一一敬酒慰勞,神色極是和藹,又不失主帥的威嚴,使躲在人背後倚在船邊的呂烈看呆了,又落入矛盾的心境中。

  呂都司,辛苦了,本帥敬你一杯! 悅耳的低音磁石般吸引著呂烈,他心頭微微振盪,雙手接過孫元化遞來的酒,一口喝盡。

  呂都司,今日一戰,感覺如何?

  呂烈脖子上帶了傷,衣襟也濺了不少血跡,他望定主帥,第一次不含惡意地說: 遼東兵善戰不畏死,登州兵不如。

  孫元化笑著搖頭: 不盡然。你率著營中弟兄與蘇克薩哈對she就很勇猛,跳船近身搏戰,你身先士卒,登州兵奮勇衝鋒,也都善戰不畏死啊!

  呂烈噤住了,心cháo翻騰,卻不知說什麼好。孫元化放低了聲音囑咐,只讓他們兩人聽到: 你那話,回登州後不必再提起。

  呂烈點點頭,仍是說不出話來。

  孫元化再次走到孔有德面前,執著他的手察看他肩背傷勢: 醫生囑咐你,七日內戒怒戒酒戒走動,所以我戒禁左右,不許把戰況告訴你。這才不到一天,你怎麼竟來參戰了呢?

  孔有德眨眼笑了: 主帥被圍,咱老孔哪能安閒養傷?就算箭瘡迸裂要了命,那也是天定,咱老孔不悔!

  孫元化心頭騰過一個熱浪,眼前這張粗獷憨厚的大臉模糊了。他趕忙舉碗飲酒,好一會兒才把這碗酒喝完。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儘管孫元化一家信奉天主,居家度日,還是嚴格遵循顏氏家訓,何況今日是七月初七女兒節,幼蘩、幼蕖姐兒倆天不亮就起身了。梳洗完畢,到父母房中問安。照慣例,今天她們將得到一份禮物。

  果然,爹媽已坐在中堂飲茶了,看去都很寬和愉快,這是近些日子少見的。行了家常禮,孫元化笑道: 還是兩副鐲子兩包銀錁子,先尋著的賞一隻紫晶戒指。

  沈氏接口笑著說: 你們爹爹真是八月里的石榴 滿肚皮點子,想出個賞戒指的花頭。快去尋吧,兩個囡囡好運道,篤定是獨眼龍相親 一眼看中!

  一家人笑得合不攏嘴。兩個女兒進了父母臥室,四處尋找被藏起來的禮品。開柜子,拉抽屜,翻枕頭,倒被子,嘻嘻哈哈非常開心。七歲的小幼蕖像只快活的小貓,一會兒在床上打滾,一會兒鑽到八仙桌底下喔喔學雞叫。沈氏笑著數落: 這小囡,真是熱油鍋里爆蝦,活蹦亂跳,窮開心嗎?還不好好尋!螞蟻鑽磨盤 條條是路嘛!

  孫元化摸著鬍鬚提示一句: 首飾嘛,總該在梳妝檯

  沈氏連忙阻攔: 你不要響好勿好?

  兩個姑娘已經撲向母親的妝檯,從首飾箱裡找到一大一小兩副晶瑩細潤的青玉鐲,大聲喊叫著: 多謝爹爹! 多謝姆媽! 她倆立刻套上玉鐲,轉著胳膊腕看來看去,非常快樂。

  鐲子是兩人一同尋著的,不分先後,那就要看誰先尋著銀包了。 孫元化提醒女兒。他喜歡天真純潔的女孩們嬉笑歡鬧,從中感受天倫之樂,這真是賞心悅目、極為恬靜怡和的美事。一幅可愛的圖畫:兩個小仙女,穿梭般飛來飛去,臉兒紅潤,眼睛黑亮,裙裾飄舞,神采飛揚 可仙女總找不著屬於她們的銀包,引得她們的母親不住唉聲嘆氣。

  孫元化又忍不住了: 真所謂司空見慣渾閒事

  幼蘩展目略略一掃,果然發現兩個紅綾小包就掛在帳角。她卻轉向一旁的搭衣架翻看,嘴裡喊: 小妹,別碰帳架子,小心帳鉤脫掉!

  幼蕖跟著歡叫起來: 尋著啦!爹爹,姆媽,是我先尋到了!

  孫元化看在眼裡,暗暗點頭,笑道: 好,好!紫晶戒指歸幼蕖!

  沈氏也笑了: 恭喜恭喜!昨日已吩咐廚下作巧果,你姐妹兩個拿去分給府里的大小丫頭女孩兒!

  巧果,是用糖和面扭成各種小花油煎而成,七夕夜拜銀河吃巧果,是嘉定老家的習俗。

  幼蘩說: 孩兒還要去開元寺摘鳳仙花、捉蜘蛛乞巧

  七夕夜搗鳳仙花染指甲,捉蜘蛛扣在碗裡,天明開碗以蛛網多少卜來年女兒之巧,這是登州的民風。

  孫元化道: 你不是常於禮拜日在開元寺舍藥針病嗎?鳳仙花、蜘蛛何處不有?

  幼蘩神態中有點捉摸不住的羞澀: 黃苓這丫頭說,本地風俗,只有七月七開元寺的鳳仙和蜘蛛最靈驗 姆媽,要銀翹姐姐陪我同去,好嗎?

  那可不行。你銀翹姐姐今天有要緊事體。

  什麼事? 從不過問家事的孫元化竟追問一句。

  家務事不要你管! 沈氏口氣甚至帶點威嚴, 還是快叫篦頭師傅來與你櫛發修面,才好去大宴眾官! 巧果就歸我家小囡看著散發就是。小囡啊,可不要黃鼠狼看雞 越看越稀喲!

  幼蕖又笑又叫,滾到母親懷裡撒嬌,娘兒倆鬧成一團。

  幼蘩興奮地仰望著父親: 爹爹的慶功宴,終究辦成了? 她知道,自海戰大捷歸來,爹爹絞盡腦汁費盡心血,與每一位營官將領都做過深談;朝廷頒來升賞嘉獎詔令,爹爹就想借慶功大宴各官,彌合往日裂痕。由於遼、登雙方抵制,始終不能如願。看到爹爹不展的愁眉,鬢邊日多的白髮,幼蘩十分憂慮,常常到書房陪伴父親讀詩寫字作畫,以她的溫柔沉默,給孫元化很大安慰。爹爹終於走出困境,幼蘩能不喜上眉梢?孫元化含笑點頭,心裡感激女兒的至性真情,伸手撫平了幼蘩額前的黑髮。

  爹爹姆媽,那我就帶黃苓、紫菀去開元寺了? 幼蘩不厭其煩地又說一遍。

  去吧去吧,女兒節嘛! 沈氏笑嘻嘻地瞥了丈夫一眼,對女兒別有深意地眨眨眼, 女兒節,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 孫元化聽她說得不倫不類,回頭瞅她一眼,她卻摟著小女兒看她的玉鐲和戒指,笑個不了。

  幼蘩驟然間面紅過耳,趕緊低頭退出,心裡直打鼓:難道心事竟被母親看破? 從來沒對人說過,連天主也不知道,母親竟能猜到? 幼蘩領著兩個丫頭坐小轎到開元寺,一路上自問自答,心裡七上八下,不得安生。

  開元古寺在府署前街南端,府學和文昌宮的斜對面。寺僧聲稱此寺建於唐朝開元年間,規模不大,廟宇也不甚宏偉,不像天妃宮、東嶽廟那樣,一逢廟會,驚動四方,周圍數十里百姓來趕會,熱鬧得如同節慶。開元寺置身城隍廟、關帝廟、觀音堂之間,頗有點矯矯不群、鬧中取靜的意味:山門內兩進佛堂,佛堂邊數楹僧舍,古柏森森,花木繁茂。最難得佛院中有一口玉寒井,說井其實是泉,清涼的泉水由地底湧出,填滿一石砌方井,再流入佛堂前的荷花池,池中荷花蓮葉年年茂盛非凡,都說是因泉水質美之故。

  開元寺沒有廟會,因而沒有趕會的熱鬧人群;開元寺沒有祭祀禮,因而招不來眾多求籤還願的香客。這裡住持及僧人專心修行禮佛,佛學文字造詣最高,使開元寺也染上了文人清高習氣。寺門附近、佛院兩側、荷池周圍,只有為數不多的小攤,都帶點文人味兒:字畫攤、算命測字攤、糙藥攤、書攤、文房四寶攤,其中雜著幾處茶點攤和登州麵攤,比起那些百貨雜陳、喧鬧擁擠的大廟,真可算得寥落清靜了。

  幼蘩走到荷香四溢的池邊,扶著那株老乾斑駁的古柳,繚亂的思緒漸漸平靜。哦,那一枝初開放的紅荷花,嬌而不媚,艷而不俗,在微風中搖曳得多麼動人!

  為了用這股清涼潔淨的寒泉水和藥,半月前的一個禮拜日,她將善事攤選在了這裡。為了行善不留名,也為了不露她大家閨秀的身份,和往常一樣,她洗淨鉛華,不戴飾物,如她想像中的修女那樣黑衫黑裙,領著早年入教的老僕郝大夫婦,為求醫的人診脈、針灸、施藥,散發避瘟解暑的清涼湯藥飲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