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表作《紅字》便是這樣一部作品。主人公白蘭由於與人通姦被迫帶上了一個

  大紅的A字,這個A字象徵著她的恥辱,而她的情人清教徒狄姆斯台爾卻逍

  遙法外。一方面是白蘭的贖罪,她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贏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原

  諒,最後這個象徵著通姦的A字變成了德行的標誌,另一方面白蘭的原丈夫

  僑裝打扮,抱著要復仇的決心,緊追不捨,終於找出了白蘭的通姦者,迫使

  這位牧師對自己的罪惡進行反省。最後,在一個深夜裡,狄姆斯台爾獨自一

  人走上了刑台,向黑夜,向上帝敞開了他的罪惡。最後他對白蘭說:「我們

  不是世上最大的罪人……那個老人的復仇比我們的罪更重。」作者在此探討

  的是誰是真正的罪人、罪在何處等問題。而他所得結論又是震憾人心的,即

  人人的心中都有著隱秘的罪惡。

  他的短篇小說《好人布朗》則是以美國歷史上迫害教友會徒為背景的小

  說。小說雖短,卻充滿了象徵,也屬於探索隱秘的人心的故事。主人公布朗

  和他輕的妻子都瞞著對方在深夜去林子中與魔鬼約會。在此,他繼續探討了

  《紅字》中罪惡何在這一問題。另外,霍桑還寫有 《七角廂房》、《古屋苔

  痕》。

  美國浪漫主義的高峰無疑是惠特曼。他於1819年出生在美國東部一個農

  莊中。父親是個無地的農民,後來當了木匠和建築工人。由於家境貧寒,惠

  特曼一生中只過了5年的學校生活,12歲時便去一印刷廠當徒,直到18歲

  止一直當排字工人。

  由於他的父母都是教友派信徒,惠特曼從小就受到這種宗教的影響。這

  一教派宣揚友愛、犧牲和苦行,比較接近平民,與教堂相對立,不看重形式。

  由於教友派在美國受到迫害,惠特曼的心中免不了滋生一種與美國統治者相

  對抗的情緒。我們在他的詩中是能感受到這一點的。但對他影響更大的在於

  政治方面,即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他在少年時期就讀過湯姆·潘恩的著作,

  深受其影響。隨後,他又閱讀了不少空想社會主義的報紙,去聽無神論者、

  女權主義者及工人組織領袖的演講,從此形成了他的激進的平民思想。

  18歲時,惠特曼當上了小學老師,試圖為普及教育出一臂之力。在這期

  間,他接觸的都是普通人民,他與他們同食共住,這為他以後的詩歌創作打

  下了基礎。20歲時,惠特曼在山村小鎮出版鄉村小報,繼續與農民談心。同

  時他去旅行,一邊感受大自然的美麗,一邊觀察鳥獸、樹木和淳樸的農民生

  活。

  ----------------------- 頁面 84-----------------------

  當時的美國正是廢除奴隸制時代,惠特曼反對蓄奴制,並因此而遭到一

  些人的反對。於是,他又沿著密西西必河溯流而上,訪問了芝加哥、大湖、

  尼加拉瀑布等地。他穿過一個又一個城市,從城市到海港,從草原到農莊,

  結識的人中有漁夫、逃亡的黑奴、水手、農民等。後來由於對美國報業的失

  望,憤而辭職,回家當了木匠和建築工。從而進入他的創作全盛期。

  惠特曼的主要成就是詩集《草葉集》。其中收集了450多首詩。《草葉

  集》序文中寫道:「在所有人類之中,偉大的詩人是心平氣和的人」。心平

  氣和概括了惠特曼的性情。他覺得人應該謙遜,於是他以自然界中最普遍卑

  微的草來象徵他的詩、他的人生。這些詩表達了他對生活的喜悅,對人的愛,

  對民主、自由、平等、友愛、勞動與幸福的追求,也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這

  類詩有《自己之歌》、《大斧之歌》和《大路之歌》。

  惠特曼的筆下洋溢著對黑人的愛和同情。《自己之歌》就突出地歌頌了

  黑人,對蓄奴制表示了憎恨。《血腥的金錢》、《波士頓山歌》、《論政府》

  都猛烈地抨擊了匐伏在奴隸主面前的國會議員和美國政府。他寫到:

  讓法庭和犯人對調一下!讓監獄官進監獄!

  讓犯人拿起監獄門上的鑰匙!奴隸變成

  主人!讓主人變成奴隸!

  在南北戰爭時期,他又寫出了《鼓聲》組詩,忠實地描繪了人類歷史中一個

  具有重大意義的解放戰爭。

  惠特曼受到許多好評。史達林就認為他「十分確切地表達了我們的哲

  學」。我國偉大詩人郭沫若也說惠特曼「豪放的詩調使我開了閘的作詩欲又

  受了一陣暴風雨的煽動」。

  -----------------------------

章節目錄